第14章
《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是一首祭祀山鬼的诗歌。山鬼,据郭沫若、马茂元等学者考证,就是山中神灵,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大体看来,《山鬼》也是一首恋歌,描述了巫山神女在等待情人时缠绵悱恻的感情世界和悲喜交加的情绪变化。在风雨晦冥的一天,巫山上弥漫着云雾暮霭,这时候,神女若有若无地出现了,她如云若雾,体态轻盈,巧笑妩媚,脉脉含情。此时,她正在想象她的心上人为什么爱她,大概是“子慕予兮善窈窕”(你爱我娴淑高雅、容态娇好吧!)。当天,神女便依约前去幽会,她驾着豪华的坐车,由赤豹在前拉车,花狸紧随其后。一路上,神女不辞艰辛,匆匆赶路,唯恐耽误了约会的时间,匆忙中,她还忘不了亲自给她爱的人采摘香花。但可惜的是,由于路途的艰难险阻,她来晚了,没有见到情人,她心里感到十分懊悔和失望。其实,她的情人失约了,他根本就没来,这一切女神并不知道。于是她极力地站在山的高处,希望心上人能够看到她,无奈云雾茫茫,扰人视听。她心里非常着急,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等待了再等待。东风骤起,阴雨绵绵,更令女神凄苦不安。在焦急的等待中,女神一边采摘灵芝,一边在想:一旦逝去了美好短暂的青春,又有谁会爱我呢?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天已黑下来了。这时,雷声隆隆,大雨滂沱,山风吹起,落叶纷纷,多么凄凉可怖的荒山之夜啊!神女长叹道“思公子兮徒离忧”(我为思念情人而忧伤,但却是徒然无用了)。不过,神女心中还存留着一线希望,她还在不断思念。由于悲伤,她的心在隐隐作痛……《天问》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之一,与《楚辞》的其它作品相比,它成文奇特,全篇以四言为主,且不使用“兮”字;通篇以一“日”字领头,一概用问语,一口气提出了一百七十二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天问》的内容涉及政治、历史、自然现象、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上天下地、古往今来,一切天道人事都在诗人审问范围之内。总的来说,《天问》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与天事有关的问题,包括日月星辰、开天辟地等;第二,与地事有关的问题,涉及九州、洪水、山高、地长等;第三,关于人事方面的问题,这一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复杂,包括审问夏代、商代、周代和春秋的史事,提及女娲、舜等历史传说人物,最后问及自家身边的时事。通过提出人事方面的问题,屈原向社会展示了历代之兴亡,指出了统治阶级政治之得失。有人说:“《天问》是屈原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宇宙和社会规律所留下的一份记录。”这句话大体可以精辟地概括出《天问》的内容和思想。
《惜诵》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在这个题目中,“惜”意为“哀痛”,“诵”意为“陈述”,整篇诗叙述了诗人自己遭奸人陷害获罪被罚的遭遇和愤懑不平、矛盾重重的心情。诗中首先叙述了自己忠而被谤以致获罪的冤屈,在受冤之后,他心情激愤,于是邀五方大帝作裁判,约六宗之神来对质,请山川神灵作陪审,求司法之祖(名皋陶)来断案。在此时,他自述了竭忠事君却反遭小人排斥、打击和陷害的遭遇,指出了国君应该了解真实的情况。其次,作者又叙述了自己忠而被罚后无处申诉的烦恼。诗人在诗中说:“心郁抑余佗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固烦言不可结而治兮,愿陈志而无路。”诉说了自己虽然对楚怀王忠心不二、竭智尽忠,但反而获罪被罚,心情因此而抑郁不平却又无处陈述和发泄的苦闷与烦恼。再次,诗中叙述了占梦者的劝告,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诗人在前途渺茫、命运不定的情况下求助于占卜。他把自己的梦中内容告诉了占梦者:他曾梦见自己登上了青天,魂飞中空,但忽然他又像失去航向的帆船一样从天上跌落了下来。这个梦其实象征着他在政治上的受挫和失意。占梦者由此告诉他“君可思而不可恃”,奉劝他改变常态。诗歌在最后写了作者自己在占卜后的感想,实际上表白了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作者在受到排斥和打击后希望能在政治上再寻找机缘,但唯恐再次获罪遭祸;想奋起高飞,远行栖身,但只怕国君怀疑,说他逃跑;想要离开正道,同奸佞小人沆瀣一气,干那些苟合取悦的勾当,他又于心不忍。那么,三种途径皆行不通,便丧失了选择的余地,其痛苦可想而知了!于是,诗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洁身自保、隐身避祸。《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它作于郢都被秦攻破之时。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郢都及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倾诉了诗人在国家灭亡之际内心难忍的悲痛之苦。“皇天之不纯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指责老天爷不守规范,把老百姓拼命摧残。到处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景象,幸存的人在春寒料峭之时向着东方逃难。诗人这时站在故土上向四方远望,思绪万千,不知道几时才能再回故乡,正如“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以飞鸟一定归巢和狐死头向着山岗来比喻作者自己无罪而遭流窜,心中日日夜夜不忘故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