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乌加里特城。乌加里特城大约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公元前1400年时,由于遭到了一场地震被摧毁。乌加里特古城被地震摧毁之前,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国际性城市”。当时城里云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业的人,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用楔形符号写的字母文字泥版。从1930年开始,学者们已经陆续读懂了用30个楔形符号写成的“乌加里特楔形字母文字”的泥版,其中还有不少乌加里特的诗篇。
学者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一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字母文字表的《识字读本》。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就是从乌加里特的字母演进而来的。随后,古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
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说,腓尼基古城乌加里特的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字母文字的始祖。
亚述帝国与“血腥的狮穴”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北部兴起了一支叫亚述人的部落。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在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6—前727年)时代,亚述人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亚述帝国的军队,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攻城武器。一种叫投石机,是亚述军队特有的攻城器械。
它们是一个个巨大的木框,里面装有一种特制的转盘,上面绞着用马鬃和橡树皮编成的绳索。只要用力一拉,就能射出巨大的石弹和燃烧着的油桶。还有一种攻城锤,是由青铜铸成的,攻城时用来撞击城墙。
亚述的军队兵种齐全,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行军非常迅速,过河时善于使用充气的皮囊。这种皮囊可以联结起来,安置在河面上,从这岸排到那岸,上面再铺上树枝,就成了一条军用的浮桥。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和他的后代,凭借强大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成为两河流域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亚述国王对不肯投降的战败国,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亚述士兵残酷地对待城里的人们,敲碎他们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还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亚述人还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慢慢在痛苦中死去。
亚述人连孩子也不肯饶过,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运回亚述。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开始形成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成为亚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进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辛赫那里布对战争不感兴趣,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的建设方面。他兴建了一座每边长近200米的“盖世无双王宫”。这座王宫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一座凉亭。王宫里的浮雕长达3000米,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辛赫那里布还在他的“盖世无双王宫”的西北,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他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加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并且从郊外60千米处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证尼尼微城里的供水。辛赫那里布王的继承者阿萨尔哈东王在位时,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像《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12万多居民的大都城。
阿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泥版文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
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埃及首先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东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连兴起,也日益威胁着尼尼微。公元前626年,居住在新巴比伦的迦勒底人和东边的米底人联合起来进攻亚述。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
几千年过去,人们除了从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尼尼微这样一个城市之外,其他一无所知。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反复琢磨了《圣经·约拿书》之后,来到了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岗,大的叫“库容吉克”,小的叫“约拿之墓”。博塔认为这两个山冈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