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935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29  |  分类:

儿童教育

贝尔格莱德——巴尔干之匙

城市名片

国别:塞尔维亚

位置:萨瓦河和多瑙河(即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

汇合处

地位: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

年代:公元前3世纪

名城掠影

贝尔格莱德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美丽的萨瓦河从市区穿过,将贝尔格莱德一分为二,一边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区,一边是现代化建筑群集中的新城区。由于地处巴尔干半岛核心位置,南接舒马迪亚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之为巴尔干之匙。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人最早在这里建立市镇。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占领该城。自公元5~8世纪,被不同的外族所控制。公元8世纪时,南斯拉夫人开始在这里修建城市。 关于“贝尔格莱德”这个名称的来历,当地有一个传说: 9世纪时,一群商人和游客乘船游玩,来到萨瓦河与多瑙河汇合的地方,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白色的房屋,于是,大家纷纷喊叫起来:“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德”意为“白色的城堡”或“白色之城”。16世纪以后,它又被土耳其人占领了350多年。自1882年起,贝尔格莱德就成了塞尔维亚王国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岁月中,它遭受过40多次灾难,先后成为拜占廷、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的争夺物。

萨瓦河口北岸是新市区,建筑群掩映在一片绿荫丛中,高楼耸入云天,笔直宽阔的马路和排列整齐、式样新颖的现代化住宅群。楼房的外墙涂着各种鲜艳的色彩,特别是房顶和阳台各具特色,让人看上去,觉得雅而不俗。住宅楼的周围都统一规划,建有运动场、儿童游艺场、林荫道以及草坪和街心公园,使一座座高层大楼显得高大而不拥挤。1974年,南斯拉夫政府曾将这里命名为“英雄城”。

萨瓦河口南岸是老市区,越过多瑙河与萨瓦河的汇合处,便进入了老城区,这里街道大都比较狭窄,而且随着地势而起伏。街上汽车川流不息,却显得宁静而有秩序,行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繁华的交叉路口,有地下通道同各路口相连,地道里很宽敞,灯火辉煌,设有小卖部、饮料店以及小型休息厅,每当行人路过时,总要停下来稍稍休息一会儿。街道上书亭多、花房多、熟食店多以及经营各种风味小吃的古式饭馆多,每到晚上,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老城区,有一条名叫“斯卡达尔利亚”的古老小街,狭窄弯曲,卵石铺地,古香古色,是游客喜爱光顾的地方。街道两旁是一幢幢整齐而富有19世纪塞尔维亚建筑风格的红瓦平房和式样别致的临街小楼,在附近的现代化高楼衬托之下,显得格外富有特色。在老城区萨瓦河口,有一座土耳其统治时期建造的古城堡,高大的城墙和角楼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但迄今保存完好。现在的贝尔格莱德古堡最著名的建筑是一座多利安式圆柱。这座高大的圆柱建造于1928年,柱顶立着一个昂首阔视,英姿勃勃的青铜武士像。这是一座胜利纪念柱,常常作为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出现在画册上。

站在城市卡列梅格丹公园的古城堡上眺望,萨瓦河注入多瑙河的河口,清澈如画,尽收眼底。萨瓦河碧波清澈,多瑙河微呈浅黄色,两条河水的颜色分得清清楚楚,宛如艺术大师用不同颜色勾画而成的一幅自然风景画面。贝尔格莱德市空气清新,看不到烟囱冒烟,没有迷漫的尘沙,一座座建筑物衬托在万绿丛中。城市中心的广场上,耸立着雄伟的国家大剧院和国立博物馆,广场南面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尖塔式建筑,一座是东正教教堂,另一座是清真寺,反映出贝尔格莱德的宗教色彩。城市南郊的阿瓦拉山,郁郁葱葱,风光秀丽,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无名英雄墓,墓上耸立着8座身着民族服装的高大的灰色石雕人像,相对而立,威严肃穆,象征着南斯拉夫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贝尔格莱德市容整洁,绿化卓有成效,按人均绿地统计,在欧洲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名城故事

1941年春,随着英国远征军加入希腊战场,德国的南翼呈现出危险的态势,这就使得部分德军不得不调头南下。要抵达希腊,德国军队就要穿越南斯拉夫,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二战”爆发前南斯拉夫一直持亲德的立场。当权者保罗亲王在1941年3月20日决定加入轴心国阵营,但此举遭到贝尔格莱德群众的反对就发生了政变。首相塞维托维奇被捕,执政者保罗亲王在萨格勒布市被勒令退位。

知道贝尔格莱德发生政变后,希特勒立即下令制订出一个全面入侵南斯拉夫的计划。根据安排,两支精锐的武装党卫军部队将充当前锋,此战的首要目标是占领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在向这座城市推进的过程中,一支小小的党卫军摩托侦察分队冲在了最前面。这支侦察队的指挥官是党卫军上尉弗里兹?克林根贝格,一名29岁的巴托尔兹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克林根贝格英勇善战,得到了更多勋章,而且,他从未因此负伤。别人都开始管他叫“魔术师”。而很多人把他的侦察分队称作“克林根贝格的团伙”。

在向贝尔格莱德的推进中,德军部队在不断和南斯拉夫部队发生交战的同时,在狭窄的山间隘口艰难穿行,落在他们身后很远的地方。4月11日,克林根贝格接到的命令是侦察搜索前进,肃清桥梁和道路交叉口的可能之敌,守住多瑙河上的交通要隘等待大部队抵达。

虽然处境不利,这名上尉还是决定孤军深入。在路上,他们缴获了几辆南斯拉夫军队的卡车,并俘虏了车上的20名南军士兵。利用俘虏的军服,德国士兵顺利通过了好几道入城的关卡,尽管不发一语,可是没有任何岗哨怀疑通过者的身份。而每通过一道关卡,德国人就缴了这些哨兵的械,这样他们离城越近,抓的俘虏也就越来越多。事实上,贝尔格莱德城内外的军民数日来已经做好了持续受困的心理准备,反倒是对于突然一击防备不足。

这些德国人开着卡车进入了城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名德国兵在此过程中负伤。克林根贝格等人就这样一直来到了市中心,他们没有被训练有素的城防军包围,而是围上了一大群瞪大了双眼、不知所措的市民们。

克林根贝格在德国公使馆升起一面纳粹德国的国旗,这时是4月12日下午5时。贝尔格莱德市的市长闻讯赶来。克林根贝格抓住这个机会不放,他声称自己的部队是好几个党卫军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并要求市长尽快通过自己携带的无线电下令城内外所有部队停止抵抗,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德国空军今天夜里就会把这座城市整个抹掉。他进一步恐吓说,晚上的空袭之后便是大炮、坦克和步兵在明晨的全面进攻,那时恐怕城里的一草一木都很难保全了。

在那个已经完全清醒的导游向市长翻译这些话的时候,克林根贝格的手下们的吃惊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可怜的市政官员们,他们觉得自己的指挥官大概是疯了。首先,他们手里的无线电出了故障,只能接收而不能发送;其次,他们这几个人离大部队拉得很远,什么空军、坦克都是不可能马上出现的。可是市长已完全被这番虚声恫吓给蒙住了,他转身安排投降的必要事宜去了。

经过短暂的会商,城内的军人和民兵同意放下武器,来交换德军的停火。南斯拉夫士兵们在市中心广场集合缴械。这些俘虏共约l300人,再加上市内的20万平民,他们全部成了这支仅有7人组成的小分队的战利品。

4月13日深夜,德军的前卫部队抵达。在首都陷落这幕大悲剧中的一幕小悲剧上演了:当得知自己其实是被几名德国兵愚弄了后,宣布贝尔格莱德投降的市长开枪自杀。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尔格莱德市才彻底摆脱了厄运,得到了新生。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