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费尔提蒂胸像
作品小档案
【名 称】奈费尔提蒂胸像
【作 者】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的工匠
【时 间】约公元前1355年
【材 质】石灰石彩绘雕像
【规 格】高48厘米
【收藏地】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国
立美术馆
背后的故事
古埃及最美丽的女人并非闻名于世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而是奈费尔提蒂。奈费尔提蒂王后是埃赫那顿法老的妻子,她被世人认为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奈费尔提蒂”在古埃及语中就是“美人走来”的意思。
奈费尔提蒂王后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但是,她留给后世的这尊胸像却创造了更多的传奇。1912年12月7日,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古埃及第18王朝都城遗址泰勒阿马尔奈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的两名负责人詹姆斯?西蒙和路德维希?博尔哈特都希望能够在这次发掘中有所收获。
那天,他们正在清理一间公元前1340年左右的手工作坊遗址。作坊遗址中遗留了不少石膏雕像制品,但大多是半成品,而且损毁严重,并不具有多少文物价值。正在西蒙和博尔哈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尊带有色彩的雕像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这尊雕像就是奈费尔提蒂胸像。博尔哈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忽然间,我们发现,最栩栩如生的古埃及艺术品就在我们手上,你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美妙,只能静静地去欣赏。”
后来,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胸像从埃及带到德国。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外界不得而知。不过,有传言说,他们是把胸像藏在了一堆泥巴中,才躲过了埃及海关的检查。
西蒙是考古发掘的出资人,奈费尔提蒂胸像自然归他所有。西蒙将这尊胸像摆在家中的显眼位置,向来访的客人们炫耀。八年之后,西蒙将胸像赠给柏林的埃及博物馆。
奈费尔提蒂胸像的价值当时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1922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帝王谷发掘出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其中出土的金面具,引起了西方人对古埃及文化的狂热兴趣。奈费尔提蒂尊胸像随之声名大振,成群结队的人涌进博物馆,一睹古埃及“第一美女”的风采。
直到此时,埃及官员才突然意识到奈费尔提蒂胸像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古埃及艺术杰作”,埃及应该索回这尊胸像。1933年,埃及国王福阿德一世向德国纳粹政府提出,希望将奈费尔提蒂胸像还给埃及。傲慢的纳粹德国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为了对埃及忠于纳粹表示奖赏,爽快地答应了。
埃及人得知后,举国欢呼。但是,随之传来的消息又让埃及人陷入了悲痛。因为自诩“具有艺术家特质”的希特勒反对将胸像送还给埃及。他在致埃及政府的信中写道:“我了解这尊著名的雕像,我已经瞻仰过很多次了,每一次都为之惊叹,每一次都感到愉悦。这尊雕像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一件真正的财宝……我将永远不会放弃。”
希特勒真的具有艺术家的特质吗?其实,他拒绝归还奈费尔提蒂胸像,不过是要借助这位古埃及王后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一直幻想建立一个以日尔曼民族为主体的“千年帝国”。他要在“千年帝国”的首都柏林建造一座更大的埃及博物馆,将自己的胸像和奈费尔提蒂放在一起。很显然,他渴望自己也像奈费尔提蒂王后一样流芳百世。虽然纳粹头子的幻想最终破灭了,但奈费尔提蒂胸像却仍然留在了柏林的博物馆中。
知识链接——埃赫那顿与艺术
埃赫那顿是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一即位,就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宗教改革,废除多神崇拜,独尊太阳神阿顿。埃赫那顿改革的目的是削弱宗教对皇权的控制,扩大法老世俗的权力。
埃赫那顿的改革最后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对当时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埃及的艺术开始摆脱僵化的陈规旧俗,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据史书记载,埃及雕刻家们为了追求雕像与主人身姿容貌的相像,常常运用从死人脸上印下的面具模子直接翻印雕像,然后再仔细加工。经过这种长期的训练和探索,古埃及的雕刻家们掌握了极高的写实技巧。
走进作品
奈费尔提蒂胸像真实地再现了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修窄的额头,长型的脸,五官的线条柔和纤秀。她那高耸的王冠、逼真的面部表情、天鹅般的颈部,都保持着清新秀丽的格调,表现出了东方人对女性美的理解和偏好。雕像所表现的埃及妇女所特有的浅红色皮肤,浓黑的眼睛、眉毛,以及深红的嘴唇都显得端庄而雅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那敷设的准确而鲜艳的色彩,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引人注目。虽然在雕像到底是归属德国,还是埃及的问题上颇具争议,但是这位王后的完美将永存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