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 第二章 沉不住气,强出风头会让你处处树敌
第二章 沉不住气,强出风头会让你处处树敌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3947  |  更新时间:2015-02-27 16:46:33  |  分类:

社科心理

敢于表现自己似乎成为了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竞争策略,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可这个社会向来是枪打出头鸟,最容易冒尖的人往往也最容易被人拔掉。想要让自己成为焦点,想要表现自己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生存。而事实上,低调的人往往更能沉住气,更善于把握和制造机会,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舞台上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别做那只被枪瞄准的出头鸟

孔子曾经对人的心态做过一番非常深刻的表述:“不患贫而患不均。”意思就是说人们通常都不是很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贫穷,他们最害怕见到的就是分配不均衡,如果有人比自己富,有人比自己多,有人比自己更好,有人比自己更有才华,他们的内心就会失衡,就会不满。

正因为“不患贫而患不均”这种极端思想的存在,一个处于强势的人总是容易遭到别人的打压和排挤,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总是容易受到围攻,因为你的存在已经打破了集体生活圈中既定的生态平衡,你的存在会让所有人感受到威胁和不安。

也许很多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都有远大的目标,都想要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事情,都想要成为最优秀最成功的那一类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相互防备相互猜疑,他们不希望有人先自己一步成功,不希望有人比自己更成功,所以一定会想办法扼杀那些最有能力的人,而且大家都会将那些出类拔萃且喜欢出风头的人当成最大的对手。正因为如此,贤能的人总是更容易受到外来的攻击,一旦他们出现了困难,也更容易引起别人幸灾乐祸的心理。

比如曾经因为“乌台诗案”而入狱的大文豪苏轼,在当时,很多人昧着良心攻击他,甚至想方设法羞辱他,因为苏轼实在太过于出色了,而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人活在自己身边,所以当时的苏轼入狱几乎成为了很多文人、小人的人生盛宴。事实上最后当苏轼出狱时,也终于看透了社会,也参透了人生,终于领悟了伟人式的悲剧和悲哀。

事实上像苏东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毕竟这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孙膑和庞涓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同门师兄弟,两个人原本应该互相爱护、互相扶持,应该成为最要好的兄弟,可是庞涓为人心胸狭窄,他非常嫉妒孙膑的学识和智慧均在自己之上,担心他会成为自己谋取功名的绊脚石。虽然自己比孙膑更早出山,而且庞涓也的确在魏王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可是当孙膑决定下山而且深受魏王器重时,庞涓再也坐不住了。而孙膑对这一切根本不知情,仍然想着建功立业,发挥出自己的绝世才华,所以不断在威望面前展示自己,而这终于引起庞涓的不满,最终动了杀机。

后来,庞涓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功名,便设计陷害孙膑,将他打入死牢之中,不仅如此,他还恶毒地让人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致使他变成残废。到了这一步,庞涓仍然不死心,决定将这个心腹大患彻底消除,于是决定杀掉对方,幸好孙膑识破阴谋,在牢狱之中装疯才逃过一劫。

庞涓的恶毒之心的确是同门相残的祸首,但是直接的导火线其实在于孙膑,因为孙膑不通人情世故,处处在魏王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出风头的行为实际上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正因为如此,谁最冒尖,谁就越是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所以当孙膑被陷害后,整个魏国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为他求情,这也证明了大家平时就对孙膑这只出头鸟恨之入骨。

能力出众是一个优势,如果你比别人更具实力,那么竞争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但是这种竞争优势不能明目张胆地摆在人前,你也不能仗着这种优势处处出风头,因为如果你把优势当成炫耀的资本,那么最后这种优势反而可能变成一种负担。

比如科学家发现南美丛林中有一种鸟儿非常漂亮,它们身上的羽毛很长,而且色彩艳丽,当它们求偶时,就会张开翅膀向异性炫耀自己鲜艳美丽的羽毛,以此来增加繁殖的机会。这原本是进化赋予的优势,可事实上,这种鸟儿常常在求偶的时候早到猎杀,因为当它们张开翅膀炫耀的时候,鲜艳的颜色很容易吸引猎手,所以越是出风头的鸟,结果越容易成为猎手捕食的对象。

我们的高调表现往往就像鸟儿身上最显眼最鲜艳的羽毛一样,平时它会是美的象征,是你区别于众人的标志,但是这种鲜艳的色彩会更快地吸引敌人的目光,因此它也有可能成为他人最合适的瞄准器和活靶子。所以鲜艳的羽毛往往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危害却很大,平时最好还是要懂得隐藏起来,不要到处去招摇,以免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

都说枪打出头鸟,越是活跃,越是想要出风头,就越容易成为别人枪口下的亡魂,因为没有人愿意看见别人比自己好,也没有人愿意自己被人踩在脚下,当你高高在上、出类拔萃时,大家自然会将矛头对准你,不仅如此,外面那些放冷枪的人也会率先拿你开刀。做人还是低调谨慎一些为好,一个聪明的人,一个通世故的人,即便自己真的有超于常人的才学,也不会轻易在人前展示和显露出来,反而会沉住气让自己看起来更为低调一些,他们不会站出来当出头鸟,不会飞到比别人更高的枝头上去,更不会抢了别人的风头。

佛陀在告诫自己的徒弟时说:“如果你有十分的才能,那么就要隐藏起五分,这五分是用来自保的。”做人也应该如此,不要总是想着出人头地,不要总是想着如何去赢得更多的喝彩,其实在你征服所有的喝彩之前,不妨先隐藏一下自己的实力,莫贪图一时之快,而让自己的生活毁于别人的攻击。

你没有那么多观众,干嘛活得那么累

著名的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在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狂想的方式,而且习惯于特立独行的表白以及疯狂的表演欲望,这样一来他的作品总是显得很另类。有人对此颇为不屑,认为萨尔瓦多的作品全是垃圾,而且根本没有多少人能够看懂。萨尔瓦多·达利没有辩解,反而高傲地说:“我的画永远都只为自己而创作,我根本不在意你是不是喜欢它。”

很多时候,我们却并没有萨尔瓦多的洒脱不羁,每当自己做一件事时,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总是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事实上,当你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什么观众,因此你没有必要继续那么辛苦地演戏,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人不应该活得太累,只要认真做好自己,只要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了。没有必要为别人活着,更没有必要为别人活得那么累。

每个人只要活着,就会和周围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别人,没有人是能够独立存在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别人怎样说自己,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有时候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甚至委屈自己去生活,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这样的活法往往很憋屈,也很压抑,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

其实每个人都要过自己的日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去追求,因此不需要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需要总是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和看法,更没有什么必要总是迁就别人的意思去做。我们常常说自己要表现得更好一些,要争取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要争取成为完美的人,争取将事情做得完美。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虽然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自己的价值被人肯定,没有人希望看见自己被人排斥和否定,但是一个人是不可能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即便你做到再好再完美,依然会有人唱反调,依然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依然会有人站出来投反对票,或者泼你冷水。社会学家说一个人的周围总有30%的人不愿意接受你的存在,总是有30%的人不相信你,想要完全讨好别人根本就行不通。

每个人都应该沉住气,要懂得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其实不妨想一想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观众,别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根本就不会在意你在做些什么,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总是去尝试着照顾别人的想法。能够为他人着想本身是好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过自己的生活,人生的路始终都是为自己走的,我们应当为自己而活,按照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去追求人生。我们根本没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更多人的想法,没有时间去为别人而活。

在钢琴家肖邦还没有成名之前,他曾辗转各地去演出,可是他的演出从来就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赏。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看到肖邦的表演后却非常吃惊,觉得这个人将来必定会成为名家,当然他也指出了肖邦身上的问题,他发现肖邦在演奏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左顾右盼,总是会特别在意观众对自己演出的反应,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观众的冷落,导致肖邦非常敏感,总是想办法来讨好观众,而恰恰是这些细节上的疏忽导致演出容易出现问题,至少证明了肖邦没有尽全力去演出,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感情。

了解情况后,李斯特决定帮助他,于是他将肖邦带到法国,然后让他在剧场里表演,但是为了防止肖邦分身,他建议剧场里的灯全部熄灭,这样一来,观众能够用心倾听演出,而肖邦也不会因为观众的反应而受到打扰。结果这个演出方法很成功,观众们几乎是屏住呼吸听完肖邦的钢琴曲,而肖邦也终于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了演出,这一次使得法国人一下子见识到了肖邦的钢琴魅力,很快喜欢上了他,而肖邦凭借这场独特的演出很快扬名欧洲。

其实肖邦一开始之所以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内心的杂念太多,总是过于在乎观众的表现,却忽视了表演的本质,因此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表演,这样演出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当他放下心魔,能够为自己专心表演,这时所有的感情和才华都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艺术的感染力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过分讨好别人,过分迁就别人的意愿,那么就很容易迷失自己,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不清楚什么才最适合自己,最终只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痛苦。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是为了让自己可以过得更加开心快乐和幸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简单来对待生活呢?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追求人生呢?人生没有必要活得那么麻烦,那么累,我们也没有任何必要去取悦别人。如果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我们没有必要为所有的观众去演出,更多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去表演,哪怕台下没有一个观众,我们也应该给自己一点掌声,应该为自己好好表演一次。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放松自己,应该用淡定的心态来评价自己的生活,要知道别人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审判者,也无法决定我们人生的好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人生的确需要观众,但是最重要的那个观众首先应该是自己,我们的表现首先就应该对得起自己。生活没有必要去多想,也没有必要老是盯着别人不放,凡事不妨洒脱一些,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把风头留给别人,把“风采”留给自己

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生活这场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戏份,既然是戏,那么就一定会有生旦净末丑,就一定会存在主角和配角。从个人的情感角度出发,自然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主角,成为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不过当你想方设法当主角,当你想方设法在舞台上闪耀全场时,也许会遭受到外界更多的攻击。

其实,想要演好一出戏,想要让自己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演好一出完美的戏,那么就总是要有人甘愿作出牺牲,总是要有人来担任配角,要成为衬托红花的绿叶。正因为如此,聪明的人总是能够退居二线,主动隐藏自己的锋芒,充当别人的绿叶,尽量释放出陪衬者的价值,尽量把风头让给别人,因为他们明白如果自己当仁不让,总是要争着抢着出风头,那么戏剧也许会以悲剧收场。

1946年,22岁的艾柯卡第一次来到福特公司面试,然后他顺利成为福特公司里一名普通的汽车销售员,其实汽车销售员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职业,但是年轻气盛的艾柯卡立志要在公司里做出一番成就,他觉得进入福特公司就是一个发展机会,于是非常努力的工作,加上他本身就具备成为一名优秀销售员的潜质,所以他的汽车总是要卖得比别人多,卖得好。随着业绩的不断攀升,艾柯卡的能力受到上司的重视,于是他很快就获得了提拔,而且提拔的速度很惊人,没过多久,艾柯卡就依靠出色业绩而成为华盛顿特区的经理。

可以说艾柯卡一时之间几乎成为了整个福特公司的名人,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着创造更大的业绩,他所想的就是进入福特高层,这样他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才有更多的机会才成就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仍然拼命工作,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表现征服所有的高层领导。果不其然,艾柯卡很快就被调到福特公司的总部,高层破天荒地决定让他担任汽车和卡车两个销售部门的经理,这样疯狂的狂飙突进在福特公司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由此可见公司内部对他个人能力的器重,而此时的他也正式进入福特公司的核心阶层。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福特公司的总裁亨利·福特近距离观察了艾柯卡,他觉得艾柯卡是难得的人才,一定会将福特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最终还是说服了董事会,然后将艾柯卡提拔到公司副总裁的位置上。这时候的艾柯卡已经是仅次于福特的二把手了,而他的强势表现几乎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

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神话来对待,整个汽车行业的人也在乐此不疲地谈论这个突然崛起的强人,艾柯卡的名字一下子就成为了整个福特公司的代言人,但事实上这个公司的当家人和代言人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亨利·福特。对于一个几乎将所有功劳都揽于一身的人才,亨利·福特的心中是五味杂陈,他曾经是这家公司的荣耀所在,如今一个外人竟然抢走了所有的功劳和荣耀,这个总裁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在一次例行会议上,亨利·福特开除了艾柯卡,对于这次的事件,除了当事人之外,根本没有人知道公司里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艾柯卡被辞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谁都知道真正的导火线也许就是他的功高震主,试问一个抢走自己所有风头的人,你还会愿意将他留在身边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群体的焦点,想要成为舞台的明星,但是明星也许只有一个,真正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也许只有一个,你想要去争取,别人同样也在下苦功夫琢磨,这样一来无疑就将自己摆在别人的对立面去了,这样你就无形中为自己树立了更多的对手和敌人。事实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沉住气,坚持退让一步,将风头让给别人,不仅如此,最好还要主动去衬托别人的风采。这样既能够满足对方的虚荣心,那么无疑就抓住了对方的心,并成功取得对方的信任。同时也能够寻求自保,并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就像是电影中的主角和配角一样,比如周星驰的电影中就有很多黄金配角,没有了这些配角,那么周星驰的电影就会失去色彩,当然如果让这些配角来担当主角,那么整部电影也会失去味道。所以好的配角总是懂得将风头留给主角,总是懂得尽可能衬托他人,而事实上他们这样做也能够最大化地体现自己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对于演员来说,要把舞台的风采留给主角,对于员工来说,就要把所有的风头留给领导,对于球员来说,要懂得把风头留给最强势的队员。做人要懂得不与人争功,甚至主动把功劳让给别人;要懂得适当隐藏自己的实力,尽量突出别人的能力;做人不能越俎代庖,不要去做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事情。只有想办法衬托别人,只有想办法将风头留给别人,你的存在才会更让人放心,你的存在才会慢慢凸显出应有的价值。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所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有时候,我们要懂得“退位让贤”,要懂得不贪功不邀功,要懂得当一个知心的绿叶,只有适当隐藏自己的风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见解再高明,也不能把人踩到脚底下

在很久以前,人们都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有个年轻的科学家某一天突发奇想地猜测这个世界会不会存在黑色的天鹅,而当他说出自己的疑惑时,很多人都笑话他,认为这个科学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对于科学的事情一窍不通,很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这个科学家简直就是辱没了科学这两个字,于是忍不住对他百般讥讽。

但是当欧洲第一批探险家和航海家踏上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时,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存在类似黑色天鹅的东西,于是将黑天鹅的消息带回欧洲,年轻的科学家欣喜若狂,于是开始着手自己的研究,这时候那些老科学家跳出来驳斥这种研究,认为黑天鹅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他们建议永久地压制这个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其实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老科学家们并没有错,但是他们过于自大和极端的做法让人无法忍受,年轻科学家非常不甘心,于是跟随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并最终带回了样本,这个时候,大家才为年轻的科学家平反,而那些先前的反对者,那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人此时羞愧得无地自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坚持己见,而且还见不得那些和自己有差异的观点,尤其是当我们自己占理时,更是要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我们不要认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比别人高明,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更好,就刻意去贬低和否定别人。其实,无论自己是对还是错,都应该保持低姿态,都要谦卑地看待别人的观点,哪怕别人的想法不合情理,也要懂得去尊重对方。自以为占了理,就有理由贬低别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就可以得理不饶人,这种想法和心态只会让别人更加讨厌你。

事实上,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但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想法和价值观,对于某一件事物,人们常常会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难免会产生分歧。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不要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有理,就将别人的想法贬得一无是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虽然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你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即便要反驳,有时候也应该以退为进,而不是直接去否定别人,更不能觉得自己有理而贬低别人,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做人还是应该为他人的面子着想,要给别人留下余地。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队由于缺乏优秀的将领,导致战事失败,节节败退,当时林肯向北方的联邦军队举荐格兰特将军,但是这个要求被拒绝了,其实格兰特将军是一个非常有领导能力的军事家,他非常适合主帅的位置。不过高层人员并不这么想,林肯没有同他们争辩,更没有认为他们对军事一窍不通,而是顺从了大家的意思。

一段时间之后,北方军队再次遭遇失利,军队不断后撤,而新任的主帅依然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大家只能再次换帅。这时候林肯再次举荐了格兰特,可是大家还是不同意,林肯知道战事紧迫,不能再拖了,可是他并没有直接反驳众人,据理力争,而是再次选择妥协。第三任主帅上任之后,战况没有什么起色,北方军队仍然再吃败仗,这个时候,林肯又一次举荐了格兰特,结果大家没有办法可想,只能勉强同意,结果格兰特很快就带领军队扭转了颓势,并最终打败了南方军队。

后来有人问林肯:“您的眼光真的很不错,格兰特将军真的是带兵打仗的不二人选,可是您当初为什么不坚持力排众议呢?”林肯笑着说:“如果我强硬地和其他人对着干,那么格兰特将军就永远也不会成为统帅。而事实上其他人的想法并非都是错的,他们也很有远见,至少在很多方面,他们所考虑的东西要比我更多。”林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而与众人争吵,甚至是颐指气使,更没有在事后落井下石,而是让别人有台阶可下,这种低调谦卑的姿态自然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其实,出现分歧和误会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别人的想法一棒子打死,更不能直接将别人的想法无视掉。哪怕自己的见解再高明,哪怕自己的想法再合理正确,也要懂得退让一步,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尊重,同时也能够冷静下来倾听你的观点。

韩信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他的军事观点的确无人能及,但正因为如此,他总是目中无人,瞧不起其他将领,比如,他就非常看不起樊哙这样的人,甚至嘲笑对方是个不会打仗的匹夫。每次谈论起战事,只要别人说起什么观点,他就一个劲地反驳和嘲笑。长期如此,他的人缘就变得很差,以至于最后他被吕后设计陷害时,很多人反而拍手称快。

所以做人还是低调一些为妙,一个人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要轻易就去反驳别人,更不要轻易去轻视和否定别人的想法,这是一种交际上的修养。英国心理学家欧弗斯托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说服别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对方提出观点的时候,不提什么反对意见,而是先赞同,然后慢慢说服对方,这就是有名的欧弗斯托法则。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未必都会用到这个法则,未必一定要说服别人,但是对别人的观点保持应有的尊重是必要的,无论对方说了什么,都要先沉住气,认真听完,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低调礼貌的表现实际上能够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尊重,我们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无所争未必就无所为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过中国人其实向来都不主张“争”,老子说过做人要讲究“无为而治”,孔子则主张为人处事要坚持“中庸之道”,庄子看得更开一些,他追求的是一种“逍遥”状态,更是与世无争,而到了墨子这里,他倡导的是“非攻”,等到郑板桥出现的时候,更是要求做到“难得糊涂”。其然不同时代的社会法则不一样,但是本质上还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中国的哲学家们提倡的还是“不争”,也就是说要主动避让和隐藏,不要和别人直接发生冲突。

当然所谓的“不争”其实并不是“无作为”和“不作为”,“无所争”其实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是一种低调的处事风格,它要求我们能够适时沉住气,能够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和野心,能够让自己更加安全地和别人相处,能够拥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

历史上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的一种结果,汉高祖刘邦由于多年征战,加上内斗不断,导致国力空虚,再也无力进行战争。为了振兴汉室,汉文帝开始采用老子的无为之道,不兴战事,不搞各种大工程,不建造奢侈的宫苑,不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汉景帝也跟随父亲的脚步,什么也不做,就连匈奴人他也采取怀柔政策和和亲政策,主动向对方求和,将本朝的公主嫁过去,并且给予对方更多的马匹和绸缎。

当时,有很多人批评这两位皇帝,认为这两个人懦弱无能,只懂得一味妥协和退让,完全失去了大国的风度,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两个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去争,才使得汉朝能够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并且迅速壮大起来,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国家已经变得很强大了,所以这时候,汉武帝才有了征战四方、驱除鞑虏的雄才伟略。

即便是现代社会,有很多人仍然采用无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曾经购买过英文版的道德经,他非常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意思是说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没有执念之心,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也不会失去什么。

很多总统一上台都会说自己在任期内将会做些什么,将会实现什么目标,但那时大多数都是一个幌子,很少有人能够达成目标的,而里根总统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干脆什么也不去承诺,什么也不去做,他曾在国情咨文中表达了他治理国家的原则,那就是将权利充分授予人民,让政府扮演一个无为的角色,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正因为如此,在他任期内,几乎所有的美国阶层收入都得到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死对头苏联却在各种改革中败下阵来,最终解体。

所以说无所争并非是无所为,也并非是无所得,一个人无论得势还是失势,都应该保持冷静,要能够沉住气,不要为了一时的威风,不要为了解一时之气而做出什么冲动的决定。其实有时候退让一步,或者静下心来什么也不去做,反而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时间和发展空间,因为你什么也不做时,就不会对别人造成威胁,那么别人自然不会对你发起攻击,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韬光养晦,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为日后的生存增加筹码。

在动物世界中,豹子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杀手,基本上没有什么天敌,但是当它遇到鬣狗时,总是远远地躲避,哪怕对方抢走自己的食物,它也不会冒然发起攻击,而是非常理性地离开。其实按照攻击能力来说,豹子未必会输给鬣狗,但是豹子从来不会冒这种风险,因为它通常都是独居动物,而且是依靠速度吃饭的,如果和鬣狗发生冲突而导致自己受伤,那么它的生存机会就会很渺茫,所以它情愿将食物拱手相让,什么也不争,而且它完全有能力再捕获新的猎物,这种代价显然要比和鬣狗直接发生冲突要小得多。

所以有时候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该示弱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低头示弱,不要逞一时之勇,更不能盲目冲动地去争去抢,其实,当你退让在一旁,什么也不做的时候,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因为你得到了更多壮大的空间和机会。当你什么也不去做的时候,事情反而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菲尔·杰克逊是NBA历史上最著名的教练之一,除了三角进攻,他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执教理念,那就是不轻易叫暂停,他从来不会和其他教练一样动不动叫暂停,他觉得不应该去打断球员的节奏,应该给予球员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正因为如此,他带领的球队总是总冠军的热门。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看你如何去做的,很多时候我们渴望去做到更多,渴望去争取和获得更多的东西,但事实上做得多、争得多不一定是好事,而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做也不见得就一无是处,不见得会一无所有。其实,当你低调地面对生活,面对对手时,你的无为其实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做人的真正境界应该是不争之争。

智慧是留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有人曾经问亚里士多德:“聪明人和笨蛋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亚里士多德想了想,回答说:“聪明人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聪明人看待,更不会让别人将自己当成聪明人看待,而笨蛋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个聪明人。”亚里士多德的话没有错,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总是表现得很低调,有时候他就在你的身边,就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当中,他们时时刻刻都懂得伪装自己,懂得明哲保身,不会轻易把才学拿出来卖弄,只有那些沉不住气的人,总是想着要出风头,总是想着吸人眼球,所以才会千方百计来证明自己是个聪明人。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一个大智大慧的人是不会轻易露出半点痕迹的,更不会主动炫耀和卖弄,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因为过度招摇而引起别人的嫉妒而徒增麻烦。而那些看上去很有学问和能力的人,往往算不得真正的聪明人,因为他们缺乏远见,不够沉稳,而且好大喜功,喜欢表现自我,殊不知自我表现有时候就是一种自我伤害。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担任曹操的主簿,负责内外之事,非常合曹操的心意,而且就连曹操的儿子也想结交这样的人才。不过杨修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喜欢卖弄自己的文采和智慧,总是在人前表现自己的能力。

有一次,曹操前来视察正在修建的花园,查看之后直接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众人不解,杨修对工匠说:“门内添活,曹丞相嫌你们把大门建的太大了。”曹操知道这件事后,满口称赞杨修,但是内心却很嫉妒。

几天之后,塞北进贡一盒酥,曹操在上面写上“一合酥”后离开,杨修见到之后,就拿起勺子将这盒酥分给将士们吃掉了。回来后曹操问起这件事,杨修不紧不慢地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敢违背丞相的意思呢?”原来“一合”分开来讲刚好是“一人一口”,曹操再次夸赞杨修才思敏捷,杨修也觉得很有面子,但曹操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开始想办法除掉他。

后来曹操攻打蜀国,久攻不下之后,想要退兵,但是又怕别人耻笑他无能,只能左右为难,当天晚上夏侯淳来大帐内听候命令,看看是进攻还是退兵,当时曹操正在喝鸡汤,见碗中有鸡肋,于是有感而发,说出了“鸡肋、鸡肋”这样的话,夏侯淳不解,只能将“鸡肋”作为命令传下去。

杨修听说后,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夏侯淳非常吃惊,问他为什么要回家,杨秀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来大王是准备撤兵了。”于是夏侯淳下令全军准备班师回朝。曹操知道撤兵的消息后非常震怒,于是召见杨修,然后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他处死。

严格来说,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学识渊博的人,不过可惜的是,他没有将智慧用在寻求自保上,而是当成了用来到处炫耀的小聪明,结果被曹操所嫉妒,最终身首异处,成为了嫉妒心下的冤魂,这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很聪明很有智慧,那么应该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处处炫耀聪明才智,而不注意隐藏起来保身,那么就容易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古人常说“文人相轻”,其实更应该说是能人相轻,也就是说有学识有智慧的人常常会产生嫉妒之心,因此容易相互攻讦、相互陷害。正因为如此,在很多时候,盲目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也不是什么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因为你出众的智慧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和不满。

所以做人不要轻易卖弄自己的学问,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耍小聪明,不要动不动就展示自己过人的才智。有的人很喜欢出风头,很希望自己能够好好表现一番,能够用最好的表现来征服其他人,以赢得更多的好感,但事实上这种炫耀行为只会让自己的地位更加尴尬,当你误以为别人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兴趣时,同样有人会对你产生敌意。事实上智慧不应该留给他人,而需要好好用来为自己服务,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隐藏,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来对待,只有这样,你在别人严重别人才不会产生威胁感。

每个人都想成为聪明人,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会动的隐藏智慧为自己服务,而在人前,他会表现出糊涂愚笨的一面。明代画家郑板桥曾经说过“难得糊涂”四个字,他对这四个字的注解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句话真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也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也就说做人要沉住气,不要在人前卖弄智慧和学问,而应该假装糊涂,将所有的智慧隐藏起来,不露一丝痕迹。

有个社会学家说:做人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自己,把最弱的一面放大留给众人。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隐藏好自己出色的一面,要将自己的优势紧紧封闭起来,不要轻易公之于众,而应该将自己的缺陷、弱点适时展示出来,要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弱者,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有智慧的人就应该这样,就应该将自己的智慧深藏起来,如果处处在人前卖弄和展示,那么别人就会产生嫉妒心,就会想办法将你排挤出去。

放不下身段,怎么能抬高“身价”

唐朝的韩愈是一位不世出的才子,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不过年轻时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结果仕途上屡屡受挫,极为不顺,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和他交往。为此他显得很苦恼,终日长吁短叹。其妻卢氏也是个读书人,她和丈夫日夜相伴,了解韩愈的问题在哪,于是便写诗劝谏他:“火求心虚,人求言实。欲成大器,必先退之。”妻子一语惊醒梦里人,韩愈方才明白自己平时过于骄横,看不起别人,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才导致了仕途不顺、交友不顺。为了彻底改正自己高调的姿态,韩愈干脆用诗中最后二字为自己取名“退之”。之后,他的人生开始一帆风顺,大家对他的看法也大为改观,正因为如此,大家将他推举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事实上,名望和地位并非总是成正比的,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并不是看你有多少财富,不是看你有多少才华,也不是看你身处什么地位。一个人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在别人心中树立威望和好的形象,往往在于亲和力,在于一种平易近人的低姿态,因为当你放下身段和比人交往的时候,彼此之间更容易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这样一来,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得到提升。相反地,如果我们高调地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一种高姿态来面对别人,那么就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对方也不太愿意主动接近你,至少不是真心实意地对你好。

其实,真正吸引别人的应该是人格魅力,真正征服他人的应该是一种低姿态的交际原则,放下架子和身段,并不会让高贵者的身份和地位降低,没有使高贵者变得更加卑微,反而能够得到别人更大的尊重和爱戴。低姿态往往能够带来高额的回报,因为你放下身段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一直以来都要求手下的员工要使用微笑服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客人,都要示以真诚的微笑,正因为保持这种低姿态,希尔顿酒店才能够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连锁酒店之一。当然作为大酒店的掌门人,希尔顿先生往往以身作则,总是能够放下身段来真诚地对待他人。

事实上尽管掌控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但是希尔顿毫无架子,每次和别人见面时,他都会礼貌地向对方打招呼示好,面对顾客事他更是谦恭有礼。朋友曾经取笑希尔顿,认为他没有一丁点总裁和富人的样子。正因为如此,很多美国媒体都曾将他评为最有礼貌的富翁,他们认为希尔顿和其他身价不菲却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有一次,希尔顿先生准备去纽约的一家酒店里巡查,为了不打扰员工正常上班,他先伸着脖子往里面观察,这时候一个老太太走过来对他说:“嗨,你能不能帮我搬一下行李,它们在路边的计程车上。”事实上,老太太以为希尔顿先生只是一个服务员,当然希尔顿先生的穿着本身就很普通。

希尔顿回过身看了看老太太,然后面带微笑地走向计程车,帮老人拿出行李,这时候计程车司机一眼就认出了他是谁,于是非常恭敬地说:“希尔顿先生,您好!”老太太这才意识到眼前给自己帮忙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希尔顿先生,于是立即向对方道歉,希尔顿谦逊地说道:“太太,我个人也非常乐意为您服务。”

正是由于始终保持这份谦虚低调的姿态,希尔顿才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大家自然也愿意去希尔顿酒店享受服务,所以希尔顿酒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扩展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创造业务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具备这种低调谦卑的姿态,他们都懂得放下身段来赢得别人更多的好感。比如沃尔玛超市的创始人沃尔顿就给沃尔玛的员工下达了一条规定:“一、顾客永远是对的;二、顾客如有错误,请参照第一条。”这样实际上将客户摆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而自己则定位为一个谦卑的服务者,这样一来,生意自然越做越好。

很多时候,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自高自傲,一旦认为自己能力出众,认为自己地位很高,就愿意气势凌人,就愿意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同别人说话,总觉得这样才能凸显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可事实上一个人越是高调行事,对方反而越是不会买账,越是不会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安排。做人还是要沉住气,要懂得降低姿态,要懂得放下身段,只有谦卑真诚地对待他人,才能够获得对方的认可和信任,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一个人想要昂起头来非常容易,无论是高贵者还是卑微者都能够轻易办到,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更有底气。但是一个人想要及时低下高贵的头颅,想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往往就会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丢了气势、失了身份,正因为如此,我们习惯于用高调的姿态面对他人,并希望以此来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不过高调的人通常都不受欢迎,只有低调处事的人才能够真正赢得比人的好感,因为他们总是于高贵中表现生活的卑微,于卑微处体现生命的高贵,这就是人格的一种升华,也是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