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面子”害了你 > 第六章 别让面子害了你——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第六章 别让面子害了你——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作者:王剑   |  字数:13781  |  更新时间:2015-02-27 15:59:44  |  分类:

社科心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锋芒毕露,虽然会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为以后的失败酿下了祸患;虽然才华得到了展示,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你的能力被他人肯定、受到赞扬的时候,一定不要得意忘形。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收起锋芒,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巧妙地贬低自己,给足对方“面子”

有时候我们也会谈论一些高捧他人、给人面子的方法,不过或许有人会认为那样的做法实在令人羞涩,甚至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事实上,由于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我们确实不能习惯由衷地赞美别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换个对象来表达,效果是同等的,甚至会远超所期望的效果。

这个诀窍就是“巧妙地贬低自己”。就像我们平时玩的跷跷板,如果一边贴地,跷跷板的另一边必定升高。同样,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是这种道理。与人交往就像玩跷跷板,你如果不能直接地把对方抬高,那么就适当地贬低一下自己,自己这一头低了,对方才能上去,这就是捧人的技巧。即使是“不善言辞”或“不善于赞美”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高捧他人的目的。

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有面子。适当地贬低自己,给人面子就是给人一份厚礼,我们得到的回报,要么是现成的好人缘,要么就是有朝一日你有所求时,他给回的面子。但如果你总是想着让别人面子扫地,特别是让领导面子上过不去,那么最终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张先生是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别人看来,他已经很有成就,博士学位和高薪令人艳羡,而且他拥有着超强的工作能力,在公司业务方面也很出众。张先生是公司的肱股之臣,这家公司刚成立之时,只有4个人,3万元的创业资金,正是张先生几个人的奋力打拼,才把公司发展为拥有600名员工、2亿元固定资产的龙头企业。

不过,有一件事让张先生很不服气,公司在选举总经理时,张先生落选了,而比他资历低、能力也在他之下的李先生却成了他的顶头上司,晋级为总经理。在张先生看来,个中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先生的哥哥是公司真正的老板,这种家族关系让张先生很是郁闷。

一向自傲的张先生对这位新的上司处处看不惯。有一次,某一个外商来参观公司的实验室,李总还有各部门领导都陪同左右。他们来到实验室门口,外商发现门口贴着进实验室必须换鞋的规定,于是就开始解开鞋带。而旁边的李总心想这么多人一起换鞋既麻烦又不雅观,马上说:“今天就不用换了,过后让管理员彻底擦一下地就可以了。”

本来很简单的事情,直接进去参观就可以了,可谁知身后的张先生马上反驳说:“不行,这是公司的规定,谁也不能例外!”这让公司员工面面相觑,更是让李总在外商面前十分尴尬,丢尽了颜面。

应该说,李总做事也有不妥的地方,但他毕竟还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而且在公司事务管理中善于倾听意见,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不过,心高气傲的张先生并不买账,多次顶撞上司,成了领导眼中的刺头。

后来,李总向老板反映这件事,开始的时候,老板还一再忍耐,说张先生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看到张先生实在不像话了,索性找了个机会,把他派到外地开发新市场了,从此成了不被重视的一员。

在公司里,只要你有才华、有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领导的重视,但是如果恃才傲物,不给领导留面子,甚至凭借自身优势与领导对着干,那一定会被谦虚的人才取代。要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有才华的人,最缺少的是既有才华又明事理的骨干。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努力,有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巧妙地贬低了自己,为对方做足面子。给别人面子利人利己,它能避免无谓的麻烦和阻碍。

所以,我们不妨时常贬低一下自己,如此为对方留足面子。就像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这样的人,他们思维敏捷,口若悬河,才华出众,可一开口说话,就让人感到很狂妄,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因此很难与这样的人交流下去,更别说接受他的观点和建议了。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眼中一落千丈。

在人际社会,人与人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激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变得孤立无援,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是“厌”而远之。

我们中每个人都希望赢得别人的好感,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对方过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一种挑战与轻视,在这种情况下,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与人交往,在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他人留些尊严和面子。我们不妨利用“贬低自己”的诀窍,来捧高对方的地位,留给对方足够的面子,达到感情投资的目标,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了。

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

奕詝是道光皇帝已故皇后所生的皇子,他小时候骑马摔断了腿,落下残疾,行动不便,还得过天花,脸上有麻子,在与他的六弟奕争夺储位的较量中原本处于劣势。

一次,道光皇帝召诸皇子到南苑围猎,身强体健、能骑擅射的奕捕获最多,兴冲冲地拿着猎物到父亲跟前邀赏。而奕詝却始终未发一箭。道光问其为何空手而归,奕詝回答:“现在是春天,母兽正是怀孕的时候,我要把它射死了,连它没有出生的幼仔也活不了,这会干扰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不仁,我不忍心这么做。”道光皇帝听后大悦,称赞他:“此真帝者之言!”后来这位善于藏拙,并且巧妙地以巧化拙的四皇子奕詝果真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咸丰帝。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奕一样,仗着自己年轻气盛,或者才智过人,总是爱出风头,什么场合都要显摆一下,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华。他们到哪里都想方设法变成焦点,领导决策他有建议,同事发言他有看法。只要别人讲话他就想插嘴,对什么事情都有意见……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虽然会取得暂时成功,却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虽然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展示,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当你的能力被他人肯定受到赞扬的时候,一定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危机。

洁莹出身名校,毕业后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为此,她自信心大增,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她确实能力超群,销售业绩快速提升,深受领导的器重。

由于她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所以很快就发现了公司存在的诸多弊端。于是她经常向销售主管反映,然而主管总是冷冷地说:“你提的意见很好,我会在下次会议上针对你说的问题让大家讨论。”然而在下次的会议上,主管并没有将她的意见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洁莹对主管感到非常不满,希望将其取而代之。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洁莹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建议公司实行竞争上岗的制度,“能者上,庸者下”。这时,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总经理肯定并称赞了她的想法,认为非常有新意,符合这个社会的竞争大潮,但是并没有针对她的意见深入讨论。

会议结束后,洁莹发现一切都变了。原来很要好的同事都对她敬而远之,主管对她更是冷言冷语。更令洁莹大惑不解的是,竟然有人在总经理那里举报她收受回扣、违规操作、泄露本公司的机密等等。从此以后,公司经常有她的不良传闻,领导们受公司舆论影响,最后把洁莹辞退了。

洁莹无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然而她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就是因为她过于锋芒毕露,不懂得低调说话的道理,所以成了众矢之的。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

人生也同样如此,即使志得意满、功成名就,也不能目中无人,骄傲得像只孔雀,否则肯定会被别人当作靶子!所以,不管才华有多么出众,都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太看得起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收起锋芒,夹起尾巴,低调做人。

萧伯纳是很多人都尊敬和仰慕的大文豪。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锋芒太露,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说一句,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非常幽默,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远离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痛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自己的天分发挥在文学上,正是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要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如果你处处都展露自己的锋芒,一定会招致他人的反感与嫉妒,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别人为你设下的陷阱中。

所以,要想让自己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要想得到更多的朋友,一定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不要担心锋芒不外露就没人欣赏到你的才华,要知道,如果是真金,即使被深埋,也迟早会被人发现的。

放下身段才有机会

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非常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但是面对人才济济的各大招聘单位,他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工作。他的很多同学也是如此,因为不愿放下身段到小公司工作,宁愿在家待着。而他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摊位要转让,就向家人“借钱”,把它顶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了酸辣粉。

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怀疑过。这位大学生的座右铭就是:“放下身段,路会越走越宽。”而他最后的确因为卖酸辣粉发了家。

能放下身段的人总是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段的顾虑。如果立志做出一番事业的话,首先就要放下所谓的面子,不去在乎地位,不去计较身份,保持平和的心态,有从零开始的准备,只有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小张和小刘是同班同学。小张是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得到很多锻炼,为人处世成熟老练。小刘文才好,是学校出名的才女,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过诗歌作品。有一年,他们学校所在的城市某个杂志社招人,学校就推荐了她俩去杂志社做实习生。杂志社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启动下一期杂志之前,先要开选题会,讨论选题方向,然后再把题目分派给每一位编辑去执行。实习进行了没多久,小张凭借着她的能力就破格被提升为首席编辑,小刘仍然还是一名实习编辑。

有一次,编辑部正好没有其他人,小刘和一位很好的老编辑谈起她的苦衷,说她是喜欢这个工作的,也想有好的表现,也努力认真地对待平时的工作,可为什么不能像小张那样出色呢?为什么小张明明没有自己有才华反而得到重用呢?她边说边掉泪,恨自己没用,这位老编辑看到小姑娘这样委屈,就说出了令小刘反思很久的一席话。

老编辑给小刘分析道:“你想想,每次开会你们俩是什么状态?小张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想法是好是坏,是不是有人反对,她都敢大胆地说出来。而且,她总是主动承担尽可能多的题目,这里面还包括一些难题,你想想,你有见到她说‘不’的时候吗?没有。”老编辑说到这,小刘已经在思考,而且有一些疑问了。老编辑接着说道:“那好,论起点,你们两人可以说是不分上下,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出来的高才生,论写作,你甚至比她更有优势啊,你的文笔比她还要好一些呢。可是你俩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呢?”

小刘说,她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相反很多次她都有一些很新颖的创意,不说出来就是怕通不过反而被人笑话。再说,对杂志社那些时尚休闲一类的题目她很少涉及,平时除了看书、上网,基本上是足不出户,所以这方面可供利用的资源几乎没有,所以在这一板块的讨论中她就无法发言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为了做题目,小张经常会尝试陌生采访,很多时候会碰壁,甚至受委屈、丢面子,可是她都没有放弃。一般的商家觉得无利可图,懒得理她,甚至像对付上门推销者那样,或是敷衍她几句,或是直接下逐客令。有人问小张,碰钉子的感觉如何,小张笑着说,出了门我就忘了,赶紧再找下一家,哪有那么多时间顾及自己的面子啊。

试问,如果小刘学会厚着脸皮去虚心接受和学习一些东西,她和小张还还会有如此大差距吗?一个人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就要学会适时地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家庭背景、身份,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天天把脸面看得比命重要的。

学会弹性地控制自己的心态,适当时候采用“不好意思”的心态去面对,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份,看淡一些表面的所谓尊严和面子,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不要因为外界的指责就不敢尝试、不敢前进。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这样,不好意思的事情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不过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都放不下身段:富家千金不愿意和普通女同学一起吃饭,博士不愿意去基层工作,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与职员攀谈,知识分子不愿意做不体面的工作等等。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会有失身份!这样的人即使有再高的才学,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

秦天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签约到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公司,负责尾气改良工程。原有的工程师在专业上比秦天差一点,可人家已经工作了10多年,经验和操作能力都比秦天强得多。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秦天的见解总和老工程师的不同。老工程师是改良工程的主要责任人,自然更多注重自己的经验,秦天的见解大部分都没保留下来,更别提付诸实施了。秦天年轻气盛,与老工程师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差,为了解气,秦天甚至在工作中有目的地设制了一些小障碍。两个人的关系渐渐疏远,根本配合不好。不久,秦天离开了心爱的实验室,被调往生产基地做技术指导。

通过这个例子不难看出,秦天有点太自以为是了,最终失去了称心的工作。假如他能在适当的时候低下头来认个错,或者虚心一点,就不会和老工程师闹僵,他的前程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挫折。想在社会上闯出一条道儿,就要放下身段,换个说法,即放下你的学历、家庭背景、身份,让自己回归为普通人!

在取得成功之前,一定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广袤的社会舞台上,你是很渺小的。只有适时地放下身段,你才能得到比别人多的机会。

让别人做主角,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

人的一生其实只扮演了两个角色——主角和配角。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主角,尽管做主角很难,但我们都乐此不疲。而当演配角的时候,大多人都不太情愿,因为这个时候自己的行为举止多为别人做嫁衣,自己的亮点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做配角没什么不好,它更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做配角为自己赢得了人缘,赢得了信任,更为自己积累能量做了充分准备,为自己下一次做主角打下了基础。然而,我们又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配角呢?

(1)在人前保持低调

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不要表现得太过高调,相反,应该表现得低调谦虚、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尊重。一般情况下,别人是不太会对一个低调之人较真的。如果你在谈生意,那低调就更重要。把自己放低调,会让对方放松警惕,觉得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不聪明的人。这样你反倒会占很大的优势。

但低调并不意味着你软弱,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从而对你更加信任和宽松。越是谦虚,人就越聪明。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这对你以后的工作或生活都非常有利。

如果你处处高调,处处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甚至很容易对你产生反感,而使你们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为了赢得更多的朋友,也为了事业上进行得更加顺利,你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2)不要表现得比别人优越

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当让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感觉,但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压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过分显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人自尊的一种挑战与轻视,他人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应运而生。

陈青是某企业人事局的顾问,在他初到人事局的头几个月当中,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每天他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方面的成绩、新开的存款户头,以及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工作做得不错,并且深以为傲。”陈青对妻子抱怨说,“但我的同事不但不分享我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我渴望这些人能够喜欢我,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妻子对他说:“你想让别人听你说,那么你何不先去听听他们想说什么呢?这样也许他们就会慢慢接纳你的。”

陈青接受了妻子的建议,从此在与同事闲聊的时候,开始少谈自己,而是花很多时间去认真倾听同事们说话。慢慢地,大家有了什么话都喜欢告诉陈青,后来几乎所有的同事都成了他的朋友。

有一位学者曾有过这样一番妙论:“你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没有成为白痴的吗?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而已,价值并不高,才五分钱。如果别人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在药房那里,五分钱就可以买到这些碘。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呢?”做人不可过多地炫耀,对自己要轻描淡写,要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才会受人欢迎、受人尊重。

(3)让对方做主角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因为彼此尊重和宽容。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别扭和无法沟通。相反,如果你在交际中,时不时地让对方做主角的话,一定会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自尊心和满足感。

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如果你以前和这个人没有什么接触,那就事前多做些调查了解。如对方有什么特长?对方最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方有什么个人习惯等等。知道了这些事情,想要让他做主角就容易得多了,对方想要什么,你就可以给他什么。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对方就会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你和他的交流也会非常顺畅。

(4)多去赞美别人

喜欢被赞美是人的天性,听到别人赞扬自己的优点,就会觉得自身价值得到了肯定。多去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成为主角,这会使你们之间的相处变得轻松,会让他感觉受到你的重视,无形中增加对你的好感。

冯小军今天早上的心情特别低落,他刚刚去了一家发廊做了一个新发型,把一头的长发剪成了短发,可是小军对新发型非常不满意,觉得一点都不像他理想中那么帅,气得他当时就想跟理发师吵一场。这不愉快的心情被带到了公司,在刚进公司的时候,甚至差点对一个客户发火。

他带着极其糟糕和不安的心情走到了办公室,没想到,同事一致说冯小军的发型漂亮,既干练又洒脱,说这才符合冯小军活泼开朗的性格。在这一片赞美声之中,冯小军的心情变得好起来,接下来一天的工作都格外顺手。

可见,赞美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它几乎不需要任何代价,只要动一下嘴唇就可以了。赞美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回忆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谁没有热切地渴望过他人的赞美?既然渴望赞美是人的一种天性,那我们在生活中就应学习和掌握这一智慧。

大智若愚,在适当的时候装聋扮哑

生活中,聪明地办事会赢得他人赞许。但是,一味扮演聪明角色,甚至耍小聪明,就不可取了。须知,真正高明的处世之道是“大智若愚”。尤其是在适当的时候装聋扮哑,不但是强有力的生存技能,还能通过圆融的相处艺术建立你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帮你赢得好人缘、增加信任感。

也就是说,聪明要分场合、分时候。在需要你聪明的时候,当仁不让,头脑清楚,总揽全局,作出正确的决定,关键时刻让他人对你刮目相看。在不需要你聪明的时候,要学会顾全大局,不能一味认真执着,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这样会让他人认为你过分聪明,锋芒外露。与其这样,不如装一下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友,只要你懂得装傻,而不是真傻,那就是大智若愚,是至上之人。

春秋时期,楚王为了拉近与大臣的距离,经常宴请大臣们,而楚王也会专门为臣子准备好上等的美酒佳肴和歌舞,以显示他对大臣的重视。有一次,楚王邀请臣子出席。席间歌舞妙曼,气氛融洽,楚王和臣子的兴致都很高。楚王下令让他最宠爱的妃子依次给他的属下敬酒以示敬意。但是就在这时候,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桌子上所有的蜡烛,顿时,屋内一片漆黑,众人乱作一团。

正在下人们慌忙点灯的时候,有一位官员趁机摸了妃子的玉手,她也非常聪明,不甘心在黑暗中吃亏,为了使楚王能够抓住这个大臣,她就在脱手时把这个官员的帽带扯开了,只要点亮了灯,这个人就会露出马脚。随后,妃子急忙回到楚王身边,俯在楚王耳边悄声对他说:“刚才有人趁乱羞辱臣妾。我把他的帽带弄开了,只要一点灯,就知道是谁,楚王要替臣妾处置这个大胆的罪臣。”

楚王听了这席话,思考了片刻,但他还是没有按照她所说的去做,而是大声宣布:“今晚请各位臣子过来,就是想与众位爱卿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掉,让君臣共同畅饮一番。”这样,君臣都没有戴帽子,那件事是谁做的,也看不出来了。

就这样,楚王故意没有当众找出那趁机调戏他爱妃的大臣。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是楚王不够聪明,害怕点灯以后找不到那位大臣,而是楚王觉得这种解决办法更好,可以拉拢那位大臣。果不其然,后来楚王意欲攻打郑国,有一将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一路英勇杀敌,过关斩将,一直打到郑国的首都,而这个人就是当年趁机调戏楚王妃子的那位臣子。正是因为当时楚王没有惩罚他,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感激楚王,并发誓终生效忠楚王。

在这件事情上,那位大臣没有想到楚王会这样处理这件事情,他十分敬佩楚王的宽广胸怀,也对当时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傻事而心有余悸。也正是如此,这位大臣日后才会真心拥护楚王。而楚王聪明地利用了难得糊涂这一点。

如果当时楚王顾及“面子”,立刻抓住这位大臣,处置他,那么他就会损失一位给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楚王对他的下属所犯错误的包容与谅解,使他深得人心,为他以后做出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基础。他不成就霸业,谁能成就?

同样,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的聪明,追求所谓一时的“面子”,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反而会给别人留下过分较真的坏印象,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宽容大度、顾全大局。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无底线的放纵错误,也不是毫无无原则的姑息,它不是昏庸无能的体现,而是一种处事智慧。

过分聪明总是不自觉地与骄傲牵连,会让他人误以为你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没有这些过于聪明的表露,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谦虚,我们才会进步和成长,我们才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菜根谭中说道:“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真正聪明的人,对小事必定得过且过;真正糊涂的人,对小事必定锱铢必较。对小事的锱铢必较是其糊涂的根本原因,而对小事得过且过则正是产生大智慧的根源。这教育我们,拥有才能不可全露,如果必须要表现,也应该适当保留,要知道,聪明外露,不如把智慧深藏。

事实确实如此,过分聪明,在一些场合中过分争夺自己的“面子”,不会有好结果,而那些在一些小事上装糊涂的人,并不是不要“面子”,他们才是真正睿智之人,他们对小事糊涂,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是吃一时之亏,却可以明哲保身,赢得别人的信任,在今后的事情上获利,处于不败之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人在大事上却决不会装糊涂,原则分明,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聪明,在应酬中游刃有余。巧妙地利用这点“面子”会让真正聪明之人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活得洒脱自在。

识破不点破,让对方面子上好过

朱自清先生说过:“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可见具有高超的说话水平,在应酬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备高超的说话水平,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同样,具备高超的说话水平,也是成就一个人的强大的工具,使人前途顺畅的一个重要手段。

具备高超的说话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识破不点破。尤其是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说话的艺术显得格外的重要。

当你指责他人错误的时候,你的出发点本身是充满善意的,但是指责他人,是对对方才智的挑战,如果不注意方式,可能会严重地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进而伤害彼此的感情。这样的行为,就算对方能理智地接受,也坦诚地赞成你的见解,但是在对方的内心里,总不免会留下阴影,如果今后你们再有交往的话,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些小过节的影响。所以,在应酬当中,有时候识破,但是并不点破,让双方心中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达到目的了,说出来,不一定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有一位年轻的律师,他办事一丝不苟,从来不马虎,是一个充满上进心的年轻人。因为他非常勤奋,表现也非常出色,法官允许他参加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案子的辩论,年轻的律师觉得自己能够获得这样的锻炼机会非常难得,所以他非常重视这个案子,反复研究好了多次,悉心准备了好久,希望能在这个案子上展露出自己做律师的才华。但这个案子牵涉一笔巨款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这是案子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让这位年轻律师大伤脑筋。

在辩论一开始的时候进行得非常顺利,年轻律师表现也很优秀,无论是从辩论、回答问题,还是协助法官工作,都是无可挑剔的。法官对这位年轻的律师也连连点头,表示赞许。但是到快结束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有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一个简单问题,犹豫许久之后,问这位年轻的律师:“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是不是?”这位律师怔了一下,还是立刻鲁莽地否定了法官的话:“不是。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话音一落,整个法庭内立刻安静下来,法庭内的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位年轻人,对这种行为感到意外,因为,没有人当众指出过这位赫赫有名的法官的错误。法官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场内的气氛令人感到恐惧。突然的寂静,让这位年轻的律师也惊呆了,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该当众指出这个问题,不过话已说出口,无法收回。辩论也一时陷入僵局。

在这件事情中,很明显,那位年轻律师的回答是对的,他诚实地指出了法官的错误,但法官却没有因为他的正直果敢而感到高兴。这是为什么?在这件事情当中,他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指出一位学识渊博、声名远扬的资深前辈的错误,说话方式并不恰当,态度也不那么友善。想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丑,我们也比较难接受,更何况是一位名人呢?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位年轻人应该顾及法官的面子,而不是赤裸裸地把他的错误指出来。他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提醒这位赫赫有名的法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到识破不点破,给他留足面子。

年轻人可以这样回答:法官大人是在考验我吗?非常不好意思,这个我不太清楚,等辩论结束的时候咱们再探讨好吗?或者其他类似的话,那情况会大不一样,小律师巧用一句不好意思,把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解了法官的围,法官自然会非常感激他在众人面前给自己挽回面子,那么对他的好感也会多几分,年轻人的事业也许会因此而得到帮助。

喜欢赞扬而厌恶遭到批评是人类本性,就像女人天生爱美一样,人们对赞美的需求也一样非常高。在人与人的应酬当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当众直接指责别人,使别人下不了台。如果必须要指出的话,也一定要委婉、温和,点到为止,双方都心知肚明即可,千万别把话说得太绝对,要让人容易接受。

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注意的。首先,要把话说“好”。“好”的意思是批评别人的语言要深思熟虑加工之后再表达出来,避免盲目直言不讳,要保证话语说出来之后,气氛仍然能融洽,没有人因为你的言语而丢面子,下不了台;还要保证言语说出来后,对话能够继续下去,不至于让前后的人因为你的一席话而处于尴尬状态;“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出来的话必须让犯错误的人受益,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你的话语就是废话。

其次,要言简意赅。当你当众批评他人错误的时候,言语越少越好,点到为止,最好能一两句就使对方明白,双方心知肚明即可。如果你出言不逊,当众点破他人错误,使对方陷于窘境,很容易使他人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点到为止,然后转移话题,不要让众人过多关注这个过错。要知道精练而有技巧的语言可以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又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但愚笨的言语不仅会让他人感到难堪,甚至使事情恶化。

必要时,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真正懂得厚黑学的人,任何不公都不足以让他们心灰意冷,反而更能鼓舞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促成大事。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人难免会有受委屈的时候,而如何以柔克刚,尽显本色,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人能否成大事,就看他在受到屈辱的时候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否肯夹起尾巴做人,忍一时的委屈。

夹起尾巴做人也就是要适时地示弱。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肯夹起尾巴做人,有意暴露自身的弱点,更不失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专权时,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她用严刑酷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人有谋反行为。并趁狄仁杰不备将其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来了个先斩后奏。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通知家人,也没有机会面见武则天,不由得焦急万分。很快到了审讯的日子,来俊臣在大堂上还没出言,狄仁杰已伏地告饶。狄仁杰不打自招,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他个“谋反属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而等到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要是再诬告几个人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狄仁杰听后,怒气冲头:“皇天在上,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怕无法交代,赶紧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休息。狄仁杰趁王德寿出去的工夫,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下来,写好后,又将棉衣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并无大碍,心也就放下来了。

狄仁杰为把棉衣送出去,就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劳烦您将我的这件棉衣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听到父亲的要求感觉很蹊跷。他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入狱。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叫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知道走漏了风声,便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瞒了过去。

过了不久,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的儿子也出来替父申冤,这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我从未写过什么谢死表,请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释放了狄仁杰。

这是一个典型的夹起尾巴做人而最终解救自己的例子。狄仁杰的做法告诉我们,有时候以“忍”为武器与对手周旋,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高调地反抗,会让自己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这样做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不明智的。欲成大事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以此为鉴,学会耐住委屈,记住柔亦可克刚的要诀。

如果你是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或是生活中的幸运儿,难免会遭人嫉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掩藏锋芒,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要使夹起尾巴做人产生积极效果,必须善于“看菜下碟”。在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不足,知识能力有所欠缺,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对经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倾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等,让对方感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说一说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

学着夹着尾巴做人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下,有意以己之短,衬人之长。夹着尾巴做人就必须要能忍。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忍,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控制,也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

就拿经商为例,忍耐肯定能给人带来机会与财运。如果好面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晓伸缩之理,那么,肯定一无所获。

厚黑学中的忍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胜才是最终的目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而且务必做到在忍耐中等待反扑的时机,一招制敌。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必要时,一定要学会忍耐,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当然,能忍人所不能忍,需要一个人巨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宽容与忍让的习惯和作风。一个人要成大事,这种习惯和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显出英雄宽宏大量的气魄和魅力。

如果想有一番作为,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折磨与压力,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忍耐力”。因为干大事业的人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难、挫折,甚至是痛苦和孤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哪怕是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都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得有过激的言行,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