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面子”害了你 > 第十一章 洞悉人性弱点,把握人际交往的分寸
第十一章 洞悉人性弱点,把握人际交往的分寸
作者:王剑   |  字数:13009  |  更新时间:2015-02-27 16:24:57  |  分类:

社科心理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热衷于评价和指责别人,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就认定对方做错了。殊不知,在人际交往中,哪怕是掌握真理的一方,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人性本来就是有缺失的,挖苦和指责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伤害到自己。所以,一定要懂得给人留面子,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分寸,毕竟,平心静气、谦虚谨慎才是为人处世的要诀所在。

步入社会,再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孩子

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不仅意味你离开了单纯而美好的校园,也意味你正在接受一场成人礼。从此以后,你需要独立而成熟地应对社会中错综复杂的人和事,不要奢望别人依旧把你视作孩子,不要奢望别人依旧对你百般呵护,不要奢望别人依旧处处包容你的缺点和过失。

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就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父母温暖的怀抱、师长深切的关爱,同学间纯洁的交往将有可能自此化作回忆,你将与这些美好的过去渐行渐远,需要直面的是沉重的工作压力,严苛的单位管制以及残酷的生存竞争。因此,当你步入社会后,千万不能再把自己当成孩子,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角色和人生定位,要以成熟的心态面对纷纭复杂的世界,要以更为勇敢的心态接纳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成败得失。

有的人误以为自己已经非常成熟,以为自己在步入社会前早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以为自己早已调整好了心态,以为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迎接一切挫折和征服一切困难。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会给你当头棒喝,告诉你想象中的事情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喜与乐,但有更多的艰辛与困苦。步入社会的你,应该尽快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

然而,现在有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更有甚者,还以过去的人生经验应对现在的生活,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够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还有一些年轻人心态不够成熟,以为自己年龄小,进入社会后即使犯了错,也能够得到了别人的同情和谅解。结果,他们往往在为人处世中出现事事不顺、时时受阻、处处碰壁的局面。说到底,就是这些人太傻太天真了,切记一点,步入社会,没人会再把你当孩子的!

马晓军在国内一所重点大学里面读的是中文专业,因为成绩突出而很受各位老师的宠爱。大学毕业后,他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到一家杂志社工作。

虽然之前有不少公司打来电话,但是都被马晓军一一拒绝了。在等待了漫长的一个月后,他虽被一家杂志社所聘请,但没有约定具体的工作方向。上班的第一天,当主编找他谈话时,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专业对口”,而且娇气地提醒主编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他像孩子一样反复央求主编,只有让自己到编辑部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

可是,主编并没有因马晓军的强调和解释而改变想法,仍然安排他到了市场部去锤炼。为此,马晓军觉得很不开心,他觉得主编拒绝自己,实际上是大材小用、埋没人才。但木已成舟,他无法改变什么,只能带着这种不良情绪进市场部工作。

由于情绪受到影响,他工作时特别不积极,从而给部门经理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没过完试用期,马晓军就被经理辞退了。在马晓军离职的时候,部门经理以过来人的身份跟他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现在已经步入社会,老想着别人把你当孩子一样宠着怎么能行呢?”

曾有一项毕业生调查报告显示,每年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中,有一半多会出现“社会不适症”。他们像马晓军一样,尽管大都对未来充满跃跃欲试、展翅高飞的决心和理想,但由于角色转移不到位,依然用孩子的心态去应对这个世界,以孩子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人群,难免会产生心理错位,难以适应已经发生改变的环境,进而倍感紧张,失望感、焦虑感接踵袭来,工作迟迟难有起色。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什么错,但是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懂得适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姿态,不能够太过死脑筋,冥顽不化地以过去的人生经验指导现在的生活。毕竟理想与现实还是存在差距的,年轻人步入社会后,正确的做法是尽量顺应环境,在与新环境的磨合中,寻找一个价值的平衡点,在向自己的梦想靠拢的同时,向现实做一些妥协。只有这种能够放下身段的人,才更具有韧性。

除此之外,步入社会的你,对于人际关系尤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千万不要像孩子一样抱有天真的想法,以为每个人都能接纳、喜欢自己!

尼采曾经这样说过:“人不过是一把泥土。”的确,任何人都需要摆正心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尤其对于一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以为所有的人都会都围着你转。要知道,你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稚嫩的孩童,你已经告别了一个能够轻易获得别人谅解的年代。

在成人世界里,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由于彼此间存在种种利益纠葛或竞合关系,必然导致人际关系呈现多样性,所以必须明白一个处世原则,那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因为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依然耽于幻想而又缺乏人生阅历的年轻人们,赶紧醒一醒吧!整日幻想自己是周围人眼中的宠儿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企图将周围人受你支配或耍弄的想法是要不得的。已步入社会的你,要准备好接受属于这个阶段的全新法则,以一种更为成熟的处世方式融入新的环境,不幼稚,不自恋,不任性,不想当然,不我行我素,不以自我为中心……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以平凡人的姿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是男生,跟孩子的那种做派说再见吧!请记住一些告诫:告别网恋,多关注家人介绍的对象;周末有带情人泡午夜场的钱,不如给母亲买点水果买点菜;多赚点钱,不要让自己过得太寒酸;穿着假名牌,不如一身便装,但求干净整洁;N个酒肉朋友,也比不上一个与你肝胆相照的真哥们……

如果你是女生,也跟孩子的那种做派说再见吧!请记住一些告诫:告别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白日梦,你的脚没那么小,穿不进那水晶鞋;偶尔和妈妈一起下厨,永远比和姐妹淘在一起胡吃海喝来得开心;不要以为自己吸烟很有魅力,对皮肤不好,而且显得很风尘;假如你还认字,那么经常看看书,提升一下自我修养;永远不要认为别人的老公比你的好,因为他们爱的不是你……

“步入社会,没人再把你当孩子”,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这条人生智慧,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已经赢取了一个处世宝典。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狠一点,采取实际行动给自己举办一场成人礼,割舍孩童情怀,抛弃童稚心态,以全新的姿态和成熟的心态迅速融入这个社会,去迎接人生的另一场伟大战斗。

主动示弱,每个人具有同情弱者的天性

有位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在择业招聘上写下了自己“不太成熟”的弱点。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太傻,这样做不是自断后路吗?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单位反而录取了他。在招聘单位看来,他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弱点实事求是地说出来,说明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一个单位而言,这种素质是很难得的。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必要的强势能够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但你要记住,凡是过犹不及。如果一味地逞强、处处锋芒毕露,处理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拉锯战,工作也会遭遇更大的阻力。所以说,在交际圈中,学会适当示弱,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林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他仗着自己是名校的毕业生,加上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总是对自己的创意满怀信心,压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作品“指指点点”。

一次,公司接了一个知名品牌手机的案子,在讨论策划方案的时候,广告主对他的方案提出了质疑。林伟对此十分恼火,说对方就知道卖东西,根本不懂创意,一点艺术修养也没有。就是因为这句话,让对方大为光火,立马解除了合约。年初,公司要选送广告作品拿去参赛,林伟的作品也是候选之列,但是最后却选中了一位新人的作品。林伟找到创意总监兴师问罪,又大吵大闹了一番。

其实,林伟的作品创意不错,之所以好几次闹得不愉快,是因为他太露锋芒了,过分强势反而会危及自己的前程,不如择机示弱,顺水推舟,把机会主动让出去,反而会让人觉得他懂得提携后辈,也不至于和上司翻脸,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

一位导师曾说,人不应该示强,而应该示弱,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你可以很强,但是你也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光芒,向众人“示弱”。这样,才能激发对方的同情,唤醒对方的恻隐之心,使对方在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如果凡事都逞强好胜,往往会弄得头破血流,但是如果懂得适当示弱,则很容易被接受。因此做人做事,懂得适时地示弱,反而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小超是个年轻的海归,从海外归来后便到了一个大公司做事。因为既毕业于名校,又在海外留过学,小超便觉得自己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不管走到哪里都带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上级叫他谈话,小超觉得自己学历比他高,便高人一等,于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其他人都是错的。有一次,一个同事在阅读时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便去问他。小超瞥了一眼,说:“就这个啊,这个单词太简单了吧……”弄得那个同事很没面子,从此再没和小超说过话。

对于其他同事的意见,小超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依然我行我素,没有要低调一点的意思。他总是想:我的能力比他们强,得到的也理应比他们多。于是,有什么好处也不与同事分享,事事都独占头功。最后,部门里的同事联起手来,跟这位“优秀的海归”暗中较劲。弄得小超不仅没能完成工作,还惨遭领导痛批。最后一身才华无处使,只得卷铺盖走人。

小超的失败,在于他太高调,不会夹起尾巴做人。倘若他能收起自己的锋芒主动示弱,相信以他的才华,一定会有番作为。可惜他不懂人情世故,于是被别人记恨,才招致祸端。

常言道,善于低头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越是强悍的人,示弱的威力就越大。在人性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学会示弱和低头,才是最佳选择的道路。因为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别人对你的不满或嫉妒,也可以使别人放松对你的警惕性。而如果是要求人办事,适当的示弱更是能激起对方心里的同情。

当你巧妙地点醒对方,使他衍生出一种自豪感,使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并同时站到了你的立场上,这时候,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得成。

人活脸,树活皮——不在失意者面前高谈阔论

有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数万元薪水。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后,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

生活中,如同这位母亲一样的人不计其数,在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亲人获得成功之后都希望让他人来分享自己的喜悦,而且其中不乏炫耀的成分。实际上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也算人之常情,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看清楚你要分享的对象,在失意的人面前千万不要谈及自己的成功,否则即使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会让对方感到没面子,从而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

有一天,陈景辉约了几个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主要的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处于心情低落状态的朋友严林和放松一点。

严林和不久前因经营不力,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为和他感情不和,正和他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其他的人都知道严林和目前的状况,因此大家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做生意刚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奋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

而正处于失意中的严林和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后来生气地对陈景辉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啊,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陈景辉其实非常了解他的感觉,因为以前他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房子、汽车,那种感受,真是生不如死。

弘一大师李叔同曾经写过一副对子:“对失意人莫提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一个人站在了人生的顶峰的确让人羡慕,但是要记住,不管现在的你是多么成功,多么想与人分享你的快乐,也不能开着名牌车去和天天乘公交的朋友打招呼,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人家倍感难堪。即使你说者无意,别人也会牢记心中,认为你是在向他炫耀你的得意,讽刺他的无能,并因此而怀恨在心。

在毕业一个月后,吴庆哲的班主任为他们班组织了一次聚会,意在了解同学们的工作情况。酒过三巡,大家都聊开了。有的同学在国有企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有的在一些小公司做职员;也有整整奔波了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的同学。

吴庆哲喝下一杯酒就拉着旁边的谢明谈起了自己找工作的经历:“谢明,你知道吗,我三天时间就在微软找到了一份工作,待遇很好啊。当时我去面试的时候就把面试官整蒙了,他们出的问题都太简单了,挣钱不也就那么回事嘛!谢明啊,明天周末,你陪我去买衣服吧,顺便送你一套,你看你这衣服都皱成这样了……”

当时谢明的脸色就很难看,借口不舒服离开了。谢明走后,吴庆哲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家才告诉他,原来谢明家里条件本就不太好,加上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本来就不舒服,听了吴庆哲的自我夸耀,不难受才怪呢。

人在得意之时难免张扬,但是在谈论得意之事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也可以在公开场合说,例如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来的钦羡目光;但就是不能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的高谈阔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嘲讽的味道,让他感受到你“瞧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并不多。因此,你得意扬扬的炫耀,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品尝过的人才知道。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管你的成就多么高,人有多么优秀,都要学会审时度势,绝对不能在众人面前展现出高傲的姿态,以此来显示自己出众的能力。

一个人不仅要在失意的时候学会敬人,在得意的时候更需要敬人。在失意者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因为任何一个失意的人都不愿听到让自己难堪的消息。聪明的人应该学会将自己的得意之事放在心中,而不是整天挂在嘴上,否则即使有再强的能力,也只能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孤家寡人。

兔子急了会咬人,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功夫里,包租婆面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入侵者,说过一句话:“留条活路行不行,不要赶尽杀绝啊!”并最终出手教训了那些来意不善的人。包租婆所说的话包含了为人处世的一条哲理,那就是要知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凡事千万别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为什么不应把对手逼到绝路上呢?因为身处绝境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保或者报复心理,并爆发出强大的反击力量。中国古人留下了不少相关熟语,比如“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地反击”、“背水一战”、鱼死网破”、“狗急跳墙”等等,无一例外地从反面印证了这一处事原则的合理性。

不把对手逼到绝路上,是一种智慧。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所谓“围师遗阙”,意思就是当你将敌人的军队围困住的时候,一定要留个缺口,给敌人留一条生路,使他能由那里逃跑,要不然,对方的士兵一看逃命无望,便会拼了老命进行反击。而在史记·殷本纪中则载有:“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这段话同样说明了给对手留条活路的道理,不将其逼入绝境,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在菜根谭中,也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都咬破矣。”意思是说:铲除恶人,杜绝奸臣,要给他们留下一条出路。如果不给他们立足之地,就会逼得他们铤而走险,就像堵塞鼠洞那样,一切去路都堵住了,那么老鼠就会把一切好的东西都咬破。老鼠急了会咬东西,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不把对方逼上绝路,既是给对方一次机会,也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既然对于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人,在能够全部歼灭的时候,尚且要为其留一条生路,在日常的生活中,又何必对普通的意见不合者或者竞争对手痛下杀手呢?

不把别人逼上绝路,主要需要从说话和做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嘴上得理饶人,不逞口舌之快。生活中,你免不了要与别人展开语言上的交锋。如果是在友好讨论的场合,你当然可以全力展现雄辩之才,将对方辩得哑口无言;但如果是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公众场合或者涉及利益纠葛的场合中,则没有必要一口将对方咬住后就不松口,这样会把对方逼入做困兽之斗的境地。

实际上,如果对方根本就不打算听你的,你就是说破了天对方还是不会改变立场,有些比较强势的人还会与你针锋相对,撕破脸皮斗到底,硬碰硬的唯一结果就是让彼此间的关系产生裂痕。不仅如此,有时候,拥有“毒舌”、“刀子嘴”的人还会招众人嫌恶。

张风霆与几位朋友在餐馆吃饭,聊起了股市的话题。聊着聊着,其中的一位朋友小王就与张风霆抬起杠来。小王自称近期看了很多关于股票的书,跟踪研究了一段时间的股票行情,他批驳张风霆的观点,认为是大错特错的。张风霆嘴笨,争辩不过,小王得势后愈发来了劲,嗓门越来越大。这时候,一位喝得有点高的朋友突然对小王暴喝一声:“你装什么装?大家是来开心的,不是听你训人的。”一时间,小王尴尬至极。

小王之所以遭遇尴尬,说到底是自找的。知识渊博是好事,但没必要得理不饶人,非得伤别人的面子。

其次,不光说话要留余地,做事也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正所谓“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做的人会减少很多敌人,少一个敌人就少一堵墙,他们必定能够在人际圈子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做事的时候,懂得为别人留有余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无视路人,横冲直撞。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的力量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才发现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根本就没有了掉头的余地,进退两难,最后终于收不住脚步葬身火海。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步步紧逼不可取,退一步方能海阔天空。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别人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应该胸怀豁达地表示谅解,如果有足够的度量,甚至可以替对方化解困局。人都是有感情的,外表看起来再冷漠的汉子内心也有柔弱之处,他们能够体会到你的用心,在某个特别的时刻,或许就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你。

在充满竞争对手的生意场上,尤其要注意有礼有节。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不要把你的竞争对手逼到绝路,也不要轻易激怒他……损人一千,自耗八百的蠢事不要干!”这话对于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当对方被逼得无路可逃的时候极有可能像兔子蹬鹰一样,使出浑身解数作出最为猛烈的回击!两者斗狠,即使你是最后的胜利者,也有可能元气大伤,抵不住市场其他竞争者的轻轻一击,这实则是不败之败。

不把对方逼入绝境,最重要的是具备一颗宽容心。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

宽容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每个人都是具有宽容的潜力的,只要你学会看得开生活中的很多事,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就拥有无限宽广的胸怀。宽容他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

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可以契机应缘,微笑地面对他人,从容地经营人生。请你学会去宽容别人,千万不要把对手逼到绝路上。

吹嘘不要太过火,小心引火烧身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山东人和一个苏州人聊天,山东人说:“听说你们苏州的桥很高。”

苏州人说:“那是当然,去年六月我从一座桥上掉下来,到现在还没落水呢!”

接着苏州人问山东人:“听说你们山东的萝卜很大啊,我很想见识一下。”

山东人说道:“你不用去看了,因为过两天,我们山东的萝卜就会长到苏州来。”

看了这个笑话之后,你一定会对这两位的自我吹嘘行为印象深刻。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吹嘘是赢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所谓自我吹嘘,就是我们常说的“吹牛”,即把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夸大,让自己显得更出众。但是,吹牛要注意尺度,否则,吹牛过分了就会把牛皮吹破,结果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甚至会给自己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徐先生就是一个爱吹牛的人,而且经常吹牛不着边际,简直让人咋舌,也经常给自己惹来麻烦。有一次,徐先生和一位很久没见面的小学同学在网上聊天。在聊天中,他吹嘘自己是一家房产公司的老总,自称和一些大领导关系很好,一周前刚从国外考察回来。同学一听,信以为真,对他满是佩服。

一天,同学表示要请徐先生吃饭,徐先生欣然同意。在饭桌上,几杯酒下肚之后,同学表示自己想换一份工作,希望徐先生帮忙。徐先生碍于面子,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为了能帮同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找遍了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还赔了一笔钱请客吃饭,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当同学得知徐先生并非什么房产公司的大老板,而是一个无业在家,靠打零工为生的人时,顿时气愤不已。他觉得徐先生欺骗了自己,伤了同学感情。后来,经过那位同学的“宣传”,徐先生的“美好”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不可否认,适度地吹牛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对结交人脉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吹牛过火,就会弄巧成拙,结果引火烧身,伤的是自己。所以,聪明的你要懂得把握好自我吹嘘的度,注意吹牛的火候。

一般来说,要想通过自我吹嘘塑造你的正面形象,在吹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恰当,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最”字来夸自己,因为这种“牛皮”最容易被戳穿。比如,某生意人刁某在自我宣传的广告中使用“唯一”、“最大”、“第一”等绝对化用语,但又无法提供相关的合法证明,结果被执法机关查处,并处以1万元罚款。

虽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过分吹牛不需要证明,也不会被罚款。但是当别人发现你的话假得没边时,可能会给你“判个死刑”,永远不再相信你,不再和你深交。这甚至比罚款更可怕。所以,明智的话,还是试着多用“还不错”、“可能”、“或许”这些强调可能性的词语,但又不把话说死,这样可以给自己回旋的余地,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在这个“个人秀”的时代,太过谦虚、低调并不是好事,有时候你有必要抓住机会,适当地自我吹嘘一番,再加点幽默,这样的吹牛就不那么刺耳了。别人会在你自我宣传和自我炫耀之后,开怀大笑一番,愉快地接受你。

比如,日本罗德企业集团的总裁重光武雄曾说了一句自我吹嘘的话:“除了葬仪社外,我们应有尽有。”日本百货业界的巨人丸井曾在推出“绿色签账卡”时,说了一句幽默的自我吹嘘:“除了爱人之外,什么东西都卖给你。”

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聪明的时候聪明

我们都知道“难得糊涂”这一名言,此句出自郑板桥的一方闲章。这一名言流传至今更是家喻户晓,并且被很多历经沧桑的人视为真理。但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却不能做到“难得糊涂”,他们把生活看得过于简单,往往天真地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准则,世人就按照这个规定好了的准则去做,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可是,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接触社会,肯定会处处碰壁,处处犯错。

渐渐地,这些人开始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现实的社会如果太过纯净,不包含一点杂质,人类也不会一代代生存下去。这决定了社会必然是复杂的,很多事情不是较真就能解决的,所以做人处世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涉及根本的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该糊涂时就糊涂,该聪明时也一定要聪明。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人读书读傻了,成书呆子了。意思就是,这人只知道读书,把人情道理、为人处世的方法都给忘了。只知道按着书本来做,于是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越读书,越糊涂,成了读糊涂经。但也有人,给人一副死读书的糊涂样,却是读糊涂经,办聪明事。

纵观古今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在众人面前,尤其不在同行、同事或同伴面前显露才华,外表上好像很愚笨、很糊涂,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之大谋略。就智慧而言,这种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在身外。就糊涂而言,他们会在人前隐藏自己的智慧,表现出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他们在处理细微之事上往往糊里糊涂,殊不知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韬光养晦,让人以为自己无能,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以自己的智慧,先发制人,让别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们不必对什么事都机关算尽,该装傻的时候就装傻,但是在该聪明的时候也要聪明起来。有句话说“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北宋太宗年间,吕端被宋太宗任命为宰相。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原因是吕端虽然好学上进,但只知道傻读书,并且看起来有些糊涂。可宋太宗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吕端表面上只会糊糊涂涂地读书,但在办事情上却是聪明的,尤其是办大事的时候,并且他在处理政务方面有着出众的才华。所以宋太宗不顾朝堂的反对,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吕端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战乱,在人情世故、生活阅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读书人出身的他满身还是书呆子气,表面看来是个十足的糊涂宰相。

宋太宗在位期间,宣政使王继恩结党私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政都由他把持着,后来宋太宗病重,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是位明主,担心他做了皇帝后会集中力量打压他们,于是勾结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人,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懦弱无能的楚王为太子。

宋太宗西去之前,吕端一直陪伴左右。眼见太宗快要驾崩了,太子却没在身边照顾,这必然会让王继恩等人诟病。吕端怀疑太子继位的事情可能有变,肯定有人从中搞鬼,故意不去通知太子。如此紧急之事,吕端心急如焚,但他表面上还是糊里糊涂的样子,装做什么都没发觉,私下里却让心腹去催太子尽快到皇上身边来。

所幸的是,太子及时赶来,见了父皇最后一面,也算尽孝了。谁知太宗刚过世,皇后让王继恩召吕端进宫,商量由谁继承皇位。吕端一听觉得大事不妙,明明有太子,还商量什么呢?于是他装糊涂说太宗临终前写了遗诏,来得匆忙忘了拿,劳烦王继恩陪同到书房走一趟。王继恩奉皇后之命领取遗诏,谁知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了屋子里,并来了好多侍卫严加守备。锁上王继恩后,吕端直奔皇宫。

进了宫后,皇后对吕端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皇后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听完皇后的话,马上毫不犹豫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能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如此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啊!”皇后听了吕端的话,也无话可说,只好让太子赵恒继承了皇位。

朝廷更替本就是多事之秋,何况还掺杂废立太子这种有关国之命运的大事。吕端事先能明察秋毫,识破阴谋,有所防范;之后又能果断决策,用奇策击破奸计,维护了大统,而且功夫老到。吕端将“读糊涂经,做聪明事”这一处世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这正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所谓愚,就是有意装傻。该装傻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将装傻进行到底。而该聪明的时候,就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无数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千万不能过于“聪明”。我们听过这样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聪明,无异于引火烧身。三国中的杨修,可谓聪明绝顶,可是他却因“聪明”过了头,锋芒太露,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最后被杀掉。

我们要知道,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举止高傲,言语轻蔑,自以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最后只能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顾”。

因此,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该装傻的时候就装装傻,别人不会看不起你,反而会更喜欢和你在一起。装傻就是装糊涂,它是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的黏合剂。糊涂的核心是:外表糊涂,内心不糊涂,其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

懂厚黑学的人,一定善于装糊涂,善于韬光养晦。说起韬晦,人们自然会想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所谓“韬晦”,通俗地说就是“装傻”。这种“装傻”的背后是对自我的严格控制。

水至清则无鱼——不要过于追求完美

汉书·东方朔传有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水太清,鱼就无法生存,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愿意成为他的朋友。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从一方面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因为混浊的水会让鱼窒息。但水太清了,也不是好事,这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食物链——大鱼需要吃小鱼,小鱼需要吃更小的动物,最小的水生物需要吃水藻,而水藻类的微生物存在是不会让水非常清的,也就是说如果水非常清了,就没有水藻,而作为上级食物链的鱼也就没有食物吃了,没有食物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生活中,完美主义者不算少。如果你要断定自己是否属于完美主义者,只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否对那些随随便便的人感到非常厌恶,并且暗自批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太不负责?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因而经常挑剔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或他人所做的任何事?

你是否经常认为干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的,却又常常希望你自己能够再轻松些?

你是否不断地因为别人没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要亲自去重做这项工作?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意而时常变动它们?

当你在计划购物时,你是否不想理睬对你促销的人,而是去找一些你需要的信息然后再作定夺?

是否常常心里计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

你是否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也许更加理想?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回答是,那么你就属于完美主义者。不能说完美主义就不好,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来说,追求完美是催人不断向上的动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对完美的过度追求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对人责备求全,一定会给你的人际关系注入不和谐的元素,以致失去朋友,错失成功的机会。

在我们发展事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许多人肯定和我们不是同一类,无论志趣还是性格都与我们不合,甚至与我们格格不入,但这些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他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是不是有用。在这个时候,完美主义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看来,孔夫子比我们一些现代人更懂得对别人不要过于追求完美的道理。在现代,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朋友,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以下三点是需要注意的:

对于朋友生活、工作中的习惯,要给予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习惯也不可能与你相同,所以,尊重朋友的习惯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

不念人旧恶。就是说不要对朋友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不肯原谅。朋友之间的矛盾,总会随时间而时过境迁,抓住过去的恩怨不放是不明智的。记仇的朋友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会在你毫不防备的情况下对你报复,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将永远失去友谊。所以,与朋友交往,学会忘记过去,忘记以前的不愉快,那么以后还会是朋友,可能经历了这次之后,你们的相处反而会因为了解而变得更加从容和谐。

不责人小过。就是不要责难别人犯下的小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大而化之。“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错误不可太严厉,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承受能力,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就不讲方式地批评。虽然泄了一时之愤,但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菜根谭有言:“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待好法独行之操。”意思是说,一块堆满污秽的土地,才能长出许多茂盛的植物,一条很清的河流,常常不会有鱼。所以,我们应该有容忍世俗和他人的气度,不能自命清高,否则就会陷入孤独。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