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 第十二章 无痛苦无成功,吃亏低头是福不是祸
第十二章 无痛苦无成功,吃亏低头是福不是祸
作者:谢国计   |  字数:9569  |  更新时间:2015-03-12 11:46:13  |  分类:

社科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不仅要靠自身的实力去打拼,还需要合理运用策略,比如说尽量保持低调和吃亏。其实很多人都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可是竞争过于明显的话往往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你争得越多,别人就越是要嫉妒。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就要学着低头,始终保持低调做人的姿态。即便是鹤立鸡群的能者强人,也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有必要的话也要在别人面前示弱藏拙。

1你退让一步,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科学家曾经惊喜地发现两种性格迥异的蓝甲蟹:一种喜欢逞能斗狠,常常明目张胆地在海滩的沙地上横行霸道,相互厮杀,结果两败俱伤。不仅如此,这些螃蟹在交战的时候,还经常会被天空的海鸟看到,接着蓝甲蟹不得不奋力与之交战,常常被啄食一空。正因为如此,这类蓝甲蟹几乎濒临灭绝,全世界很难找到类似这样的蟹了。

而另一种蓝甲蟹性格温和胆小,非常善于保护自己,它们远远地看见挑衅者,一般就会主动让开逃走,因此彼此之间很少会发生冲突。此外,它们再出来寻找食物或者爬上沙滩之前,一般会观察形势,看看有没有海鸟在飞,如果海鸟很多的话,他们会选择暂时躲避起来。等到猎食者离开后,它们才会出来。当然有时候还是会被狡猾的海鸟盯上,这时候蓝甲蟹就会翻转身体装死,一动不动,并让身体与沙滩混为一体,而不是张牙舞爪做无意义的反抗。正因为这样,这些相对弱小的蓝甲蟹反而常常可以躲过海鸟的利嘴,它们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始终非常旺盛,在自然界中保持了进化优势。

生活常常也是如此,那些强势对抗的人,往往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而那些主动示弱和退让的人,反而能够以退为进,在退让中寻找到成功的秘诀。五代十国的布袋和尚曾经做了一首佛偈:“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退步就是向前的道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都知道“弓满则箭疾”的道理,拉弓射箭就可以看作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拉弓箭的时候表面上是退让,可是在退让的过程中却可以在暗中积聚更大的力量,这样我们射出去的箭就能够更加接近目的地。

美国是两党轮流执政的民主国家,两个党派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常常会在国会会议上针锋相对,哪怕是一些小问题,双方也常常要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要大打出手。可是在这种激烈的对抗中往往谁也没有办法说服对方,只能陷入僵局,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唯一得到实惠的就是新闻部门,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这个来提高收视率。

美国前总统马辛利在位的时候,就曾因为用人问题,遭到另一党派议员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中,有位议员由于说急了,竟然当众指着马辛利的鼻子破口大骂。可是马辛利并没有坚决予以反驳和回击,而是非常认真地听完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对方几乎骂到无词可用的时候,马辛利用温和的口气说:“你骂完了吧,现在你的怒气也该消了吧。照理我没有义务向你解释我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解释给你听……”

正因为马辛利坚持退让了一步,那位骂人的议员顿时涨红了脸,自己也感觉不好意思起来。后来整个会场里再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马辛利则顺利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常常会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竞争,我们坚信一点: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拼搏,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双手争回来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退让,不愿意妥协和认输。可是这种争抢有时候并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帮助,反而会引发诸多的矛盾和麻烦,只会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制造更多的阻碍,也会让我们越来越远离成功。

其实有时候不妨直接退让一步,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同时退让之后也使我们自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使我们有机会去积蓄更强大的力量。可以说懂得退让的人,往往不会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他们会选择等待时机,蓄势待发,最终获得成功。

周易中有句话:“观我生,进退。”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懂得进退自如,要懂得顺时而动,该退让的时候一定要退让,不能硬碰硬。而星云大师则告诫世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逍遥。”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善于退让的人,往往可以更加接近成功,能够享受更多的生活乐趣。

2越是低调的人,成功的希望越大

有人问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您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您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那人觉得很荒谬,忍不住笑道:“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听完之后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常常会遭到周围人有意无意地妒忌和排挤,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往往会遭到别人的打压,一个地位比别人高的人,常常会受到别人的暗算和陷害。事实上,你的能力越是出众,就越是要受到别人的攻击和排挤,所以一个人最好还是要保持低调,要注意隐藏自己的能力,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低调的人往往也不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威胁,这样自然就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空间,从而确保自身能力的提升。

明朝初年的大才子解缙才高八斗,深得朱元璋的宠信,可是他为人太喜欢表现自己,常常让其他人觉得很难堪,这也让他成为了众人攻击的目标。后来明成祖朱棣起兵燕京,最终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而在建文帝时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的解缙,此时受到了朱棣的欣赏。可是自负的解缙在新君面前又犯了以往的老毛病,不仅口无遮拦地评价皇帝和政治,而且常常当众揭大臣们的短,大臣们很生气,于是联名在朱棣面前进献谗言,大肆攻击解缙。

朱棣非常爱才,所以一直包容解缙的无礼和自负。后来出现了太子之位的官斗,很多人都建议废除大皇子的太子之位,让二皇子当太子,而解缙则扮演了先锋的角色,死保太子,结果引起了二皇子的不满。于是二皇子及其同党千方百计地诬陷解缙,那些平时即对高傲的解缙恨之入骨的大臣,此时也不顾孰是孰非,联合起来在朱棣面前挑拨是非,以致朱棣大怒之下将解缙处死。

试想一下,如果解缙能低调做人,平时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那么就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也不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生活往往就是这样,那些高调展示自己的人,往往会遭人嫉恨,受到别人的攻击,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常会受到别人的骚扰,前进的道路上也必定会困难重重、危险重重。而那些低调谦卑之人,喜欢隐藏自己的棱角,喜欢隐藏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对其他人来说,往往是无害的,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也会受到对方的过分干扰。

另外,那些低调的人往往更加务实,更加踏实,不会轻易就提出什么大梦想、大计划,也不会太过飘飘然,凡事都能够脚踏实地去做,不会搞什么花花架子。这种务实的品质实际上能够让他们沉住气,慢慢奋斗,能够让他们经受住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在不利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始终保持奋进的势头。可以说相比于那些高调的人来说,低调务实的人毫无疑问更容易获得成功。

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尽管现如今华为已经成为了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亿元的国际巨头公司,可是任正非始终保持低调本色,和国内那些喜欢抛头露脸,喜欢到处宣传和表现自己的人做法不同,任正非多数时候并不喜欢出现在公众面前,哪怕是有人来采访或者拜访他,他也会千方百计逃避过去。以前,总是有很多人想要见一见任正非,可是他却一直避而不见,而且还明确告诉那些接待人员,如果没有拦住那些拜访的人,就要撤掉他的职位。对于任正非来说,只有客户才值得他见上一面,只有合作伙伴,他才愿意出去拜访人家。

正因如此,很少有人能够知道任正非的消息,而报道上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也并不多,即便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正非依然是一个神秘人物。很多华为的员工都认为任正非是一个有大想法、有大计划的人,可是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他则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很少有什么高调的表现。

2005年的时候,美国福布斯将任正非放入中国富豪榜的名单中,这让任正非很生气,他在私底下对员工说:“这次上榜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虚名,而且也尽量避免在公众面前留下这类虚名。其实正是因为任正非低调,所以华为才能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才能够从一个没有什么生存能力的小公司,成长为最具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之一。

由此可见,做人还是低调一些为好,还是注意隐藏自己为好,毕竟当你收敛自己所有锋芒的时候,正是你潜心修炼和提升自己的最好时机,而且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觉得你是个威胁而攻击和排挤你。所以低调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才更容易成为赢家。

3如果你想要登上高峰,只能低头攀登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想要往山上爬,那么一定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一个仰着头走路的人很容易从高山上摔下来,只有低着头专心往上爬,才能够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够更顺利地登上顶峰。简单来说,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想要登上更高的人生舞台,那么就要懂得保持低调的个性,就要懂得保持谦卑的姿态,因为只有保持低调,才能够确保更加安心地发展,才能更加专注地奋斗。

很多人在拼搏的过程中,往往会高调示人,表现出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尽量让自己的对手知难而退,这种大场面、大声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一些激励作用,可实际上,想要获得成功,并不是多喊几个口号,并不是多给自己一些激励就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去奋斗,能够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这样才能够真正把路走好,才能够不断向上攀爬。

晚清时期的权臣曾国藩可谓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不过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学识出众,天赋很高,他常常喜欢在别人面前卖弄文采,以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学问和见识。那时候他常常和窦兰全以及其他朋友一起探讨程朱理学,曾国藩自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所以说话时不免有些自大,发表观点的时候也常常咄咄逼人。尤其是当他和朋友之间的意见相左时,更是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曾国藩的好友窦兰全堪称程朱理学的专家,对于相关的学术钻研有很高的造诣,不过他非常勤奋好学,而且低调谦卑,每有真知灼见也都是持保留态度,从不盖棺定论。碰到了分歧,他也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看看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因为在窦兰全看来,自己的学识和先人相比,和那些名家相比,还差得很远,自己如果想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那么就要更加谦卑地去学习,需要保持低调。

这样久了,曾国藩就以为窦兰全没什么学识,因此常常表现得非常自负,学识也并没有什么精进,而窦兰全不仅富有学识,为人又非常谦逊随和,因此个人修为不断得到提高,渐渐成为了一代名家。不仅如此,由于曾国藩非常高调和骄傲,很多人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甚至于处处排挤他。看到大家都在刻意躲避自己,曾国藩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力改恶习,并且从此闭门在家,努力学习。经过这种强制性的改造和训练,曾国藩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低调行事、谦虚做人,他曾感慨道:“幸好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尚能包容于我,如果是别人的话,自己恐怕会招来大祸。”

有了这样的领悟,曾国藩的才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他做人做事更加小心谨慎,尤其是在进入官场之后,始终保持谦卑低调的姿态,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爬得越高,则越是易遭人嫉妒,就越是容易被人排挤下去,一旦锋芒太露,必然会引来猜忌和攻击,甚至还会引致抄家灭门之祸。所以每次打胜仗,他都懂得将功劳退给清军,而且从来不主动邀功,这让慈禧太后更加器重他。后来他因为对抗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而有功于朝廷,一年之内竟然连升十级,这样的速度简直闻所未闻,旷古绝今,而他也很快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就连很多八旗贵族也想要结交于他。

高耸云端的大树总是率先吸收阳光雨露,却也最容易受到大风的吹折,而那些低俯的小草虽然一直以来都被压制在丛荫之中,低调示人,可是它们往往更能傲立风霜,更能够强劲地生存下去。其实人也是这样,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那么就要懂得低头示弱,就要保持低调谦卑的姿态,只有把自己放得更低,才有机会爬到更高的地方。

4你越是表现得卑微,就越是能够展示自己的价值

英国心理学家查克在研究同情心的作用机制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是表现得低调谦卑,越是表现得可怜的人,越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而那些看上去非常强势,且咄咄逼人的人,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尽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强者,可是在面对强者的时候,弱势群体却总是更占优势。

这种心理现象实际上并非出于单纯的仇视和嫉妒强者的心理,而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倾向,可以说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表现太过强势的人,都认为强势的人往往无法准确体现自己的价值,无法赢得更多的关注,也缺乏让人感动的因素。而一旦这些人表现得更加卑微一些,他们的形象就会好很多,因为大家会觉得他是一个有理想,有奋斗,有上进心的人,会觉得这个人识大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注。

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阴孝和因为在宫中行“巫蛊之术”而被废除,只能在冷宫中郁郁而终,而经过这次的风波,皇后的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很显然,虽然没有人提及此事,不过立皇后是迟早的事,而且很多妃子和贵人都意欲争夺皇后之位。

随着后宫的不良影响慢慢消逝,刘肇开始重新考虑立后。当时他认为贵人邓绥知书达理,待人和善,人缘很好,是新皇后的最佳人选,不过选后毕竟是大事,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也不敢自己擅作主张,何况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不想再次引起宫闱斗争。为此他只能先对邓绥进行多方位的调查,他暗中派人对宫人和大臣做了一次民意调研,希望借此了解他们的想法,结果大家一致赞同让邓绥当皇后。

看到大家没有什么异议,刘肇悬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开始放下,于是准备册封邓绥为后,可是就在他提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邓绥之后,这位未来的皇后竟然主动找到刘肇,坚决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其实邓绥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也想要坐上皇后的位置,不过她知道现如今的局势还不明朗,时机也不够成熟,此时如果贸然答应下来,日后难免会有危机。不过她已经掌握了皇帝的心思,知道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因此不急于一时,不如放下身份,暂时退让一步,让自己更加卑微一些。

邓绥告诉刘肇说自己身为贵人,无论怎样洁身自好,也难免会卷入争宠的宫闱斗争中去,所以对阴孝和的死也有一定的责任,她希望自己能够替前任皇后超度亡灵,顺便为大汉祈福。堂堂的皇后候选人竟然愿意如此卑微地为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守灵,这让刘肇很是感动,于是答应了她的要求。此后的三个月里,邓绥果然闭门不出,一心为前皇后超度,为大汉祷告。

皇帝认为她贤惠大度,谦卑待人,很有皇后的风范,于是更加坚定了要立她为后的想法。没过多久,皇帝再次提出册封之事,群臣也都纷纷附和,可是邓绥依然拒绝了,她认为阴孝和刚死不久,自己如果立即上位,不免让人家误认为自己是依靠宫廷内斗上位,这样自己声誉被毁是小,皇家的威严受损事大。

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同时也为邓绥深明大义和委曲求全感到震惊。几个月之后,等到大家彻底淡忘了阴孝和皇后这件事,刘肇第三次向邓绥提出了册封,这一次,邓绥再没有拒绝,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刘肇的新皇后。

邓绥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的强势,也不是因为她的能力,而是因为她足够卑微,而恰恰是这种卑微展示出了她非同一般的气度和价值,展示了她对于全局的掌控能力,所以她的成功实际上是必然的。

一个人越是想要表现自己,反而越容易贬低自己的价值,一个人越是想要抓住获得发展的机会,可能越是要失去这个机会。很多时候把自己看得更加卑微一些,将自己放到更低的位置上,我们的能力和价值才更容易被人重视,我们才更有机会获得成功。而那些强势的人实际上只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的魅力。

林肯总统出身贫寒,但是他从来不曾规避这一点,反而在竞选的时候尽量以一个农民的身份来为自己拉选票,那时候他经常骑着牛车去演讲,结果很快俘获了美国选民的心。有些心理学家就此分析,林肯将自己摆放在一个弱势者的地位上,实际上更能够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够获得选民的同情和信任。

今天,很多人竞争的时候,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很强势,想方设法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强大一些,因为我们误以为自己的实力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可实际上你的强势只会让别人更加远离你。而一旦你表现得更为弱势一些,表现得更为卑微一些,那么实际上反而会增加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5你比别人更能忍,就比别人更容易收获成功

宋代大词人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在苏轼看来,但凡那些大人物,都必定有着过人的气节和超强的忍耐能力,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自己的生存大计,不会因为逞匹夫之勇而随时让自己陷入险境。

古往今来,但凡能够忍受屈辱,能够忍受磨难和打击的人,往往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而那些冲动刚烈,不喜欢低头,不喜欢隐忍的人,常常会因为性格缺陷而招致失败。比如说刘备,他因为义弟关羽被吴军杀害一事,一直耿耿于怀,结果不听从诸葛亮的劝告,草率出兵东吴,最终落得个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惨结局,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只能开始转入战略收缩的状态。而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伍子胥则背负着父兄被杀的仇恨,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孙膑装疯尝粪,这些人最后都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总会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总会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压,但是那些强者往往会选择退让和忍耐,往往会主动去避免正面交锋,减少产生摩擦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生活变得更加平稳,同时也为他争取到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娄师德位高权重,深受武则天的器重,同时也赢得了大臣们的尊重,可以说他的政治生涯非常平稳,这在喜欢争权夺利的封建社会是比较少见的。而他之所以能够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戴,不仅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的人品和交际手腕。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娄师德完全可以表现得更加高调、强势一些,可实际上他却更像是一个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小官,而且他一生都在寻求一种平衡,尽量减少冲突,尽量减少自己的敌人。为此,他常常在冲突中选择隐忍退让,而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

有一次,他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离京赴任之际,娄师德将弟弟叫到一旁,然后郑重地对弟弟说道:“为兄现任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一职,而你现在又承蒙圣恩出任州郡的最高长官,人们难免会疑忌,这个该怎么化解呢?”

弟弟知道自己的兄长一直以来都不愿意与人结仇,为人处世非常小心谨慎,于是当即答道:“大哥所说的我明白,我去代州上任之后,即使有人往我脸上吐痰,我自己擦掉就算了,绝对不与对方计较,请大哥放心。”

身为宰相的弟弟,能说出这番话来也算是很难得了,虽然在整个朝廷中,也没有几个人敢于和他对抗,毕竟他哥哥是朝廷重臣。可是娄师德听了弟弟的话后却感到非常不满意,他连连摇头说:“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啊!别人往你脸上吐痰,这说明他对你已经非常不满,才会有这种过激的举动;你把它擦掉就更加惹恼了对方,唾沫么,不擦也会干,你只要朝对方微笑就好。”弟弟听后,立即点头同意下来。

有个朋友听说这件事后,就问娄师德为什么要如此谨慎,如此委曲求全呢?别说是擦掉唾沫,就是直接吐别人几口唾沫,估计也没有人敢吭声。娄师德苦笑着说:“我并不是还怕谁,但是如果自己能够忍受下来,那么为什么还要把矛盾激化呢?这样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时候朋友才真正领悟到娄师德为什么能够官拜宰相且受人拥护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善于隐忍,懂得委曲求全,不争一时长短,所以才能够出人头地。

6懂得吃亏的人才能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趋利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决定或者在实施某个具体行动的时候,都是向着为自己谋福利的方向去的,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自己受益。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出让步,都不愿意吃亏。可是这种趋利性发展到最后往往会成为一种“趋害性”,因为越是不愿意吃亏,越是精明算计别人的人,越是容易被人算计,越是容易吃大亏。

正因为这样,有人说“吃亏是福”,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毕竟吃亏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吃亏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它只是一种暂时的投资策略。虽然眼前是吃了亏,可是随着你让利越来越多,别人也会主动为你吃亏,愿意和你合作,可以说吃亏实际上更好地把握住了时机,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多成功的机会。

著名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不懂得吃亏的人是绝对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只有善于吃亏,只有吃得起亏,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收获。香港首富李嘉诚就是一个懂得主动吃亏的人,他在生意上曾经给过儿子李泽楷这样一个建议:“我和别人合作,如果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我只拿六分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李嘉诚在生意场上的写照,也正是因为李嘉诚吃得起亏,能够让利于那些合作伙伴和客户,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也才能坐拥千亿家产而成为中国的首富。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企业家在获得成功之前,首先应该是一个慈善家。”因为吃亏就是企业家和商人的生意经。

清朝时,晋商闻名天下,当时的山西是中国最著名的富豪集结地,而且他们的生意也遍布全国,有的晋商甚至将生意做到了国外。实际上,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山西的地缘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这往往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死穴,不过晋商很有生意头脑,堪称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商人群体。

乔致庸就是当时最有名的晋商之一,而他是靠贩卖茶叶起家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生意做得很大,大家都看到茶叶有利可图,所以很多不法商贩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往往会干出一些故意缺斤少两的勾当,结果很多人开始效仿,这严重破坏了茶市交易。除此之外,这对乔致庸这样的大商人来说,往往也是致命的打击,毕竟随着茶商的声誉被毁,很多茶农和买家都不愿意和茶商做生意了。

为了留住自己的茶农,乔致庸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主动吃亏。比如他每次去福建的武夷山贩茶时,都要求茶农按一斤一两的标准来制作斤茶,也就是说他从茶农那里买来一斤一两的茶叶,然后按照一斤的包装和价格出售,这样一来就等于说他每出售一斤茶叶就要损失掉一两。人们都说商人唯利是图,哪有让自己吃亏而便宜别人的道理,如果每次都这样主动吃亏,还有什么利润可图?

总而言之,家人和朋友都认为乔致庸疯了,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买卖,这不明摆着自己吃亏吗?一些同行也取笑他没有生意头脑,把利润让给别人,简直就是一个大笑话。可是当其他竞争者都在精明地算计别人时,乔致庸却仍旧坚持糊涂地做着“赔本”买卖。结果当别人的生意越做越窄时,乔致庸却迅速积累了足够的人气和声誉,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主动找到乔致庸做生意,这让他很快就打通了市场。

数年之后,当初与乔致庸一同出来做生意的伙伴们一个个都在南方挣扎,有的则回到了老家,而乔致庸此时已经北进中原,并最终成功打入俄罗斯市场,实现了自己“货通天下”的远大理想。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精明,从来都不会犯错和吃亏,办起事来也非常到位,可实际上越是精明的人越是难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看上去非常糊涂,常常吃亏的人却能够在吃亏的时候收获更多的利益。

中国有句话叫“盲人点灯,予己方便”,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却还要想办法为别人点灯,这自然是一件吃亏的事情,殊不知点灯后帮助别人照亮前行的路,那么别人自然也就不容易撞到你身上,而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当一个清醒的盲人。做人不能太精明,更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有时候不妨主动吃亏,让利于人,先让别人尝到甜头,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