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总是自信过高,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什么事离开自己的结果肯定是一团糟。于是他们事事亲力亲为,因为他们不肯也不放心借助别人的力量。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设的牢狱,由忙碌到忙乱,由辛苦到痛苦,最终却往往一败涂地。
孔子的学生子贱做过某地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见他整天弹琴作乐,悠然自得,根本没见他走出过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来,子贱离开了此地,接替他的官吏每天天没大亮,星星还没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惫不堪地返回公堂。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事小事无不亲自处理,却还是有很多问题遗留未决。
这位官吏非常苦恼,便特意到子贱府上求教,探讨治理地方的窍门。子贱得知他的来意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窍门呀。只不过我在任时是凭借大家的力量处理政务,而你用的方法是只靠自己。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当然辛苦了。”
子贱的为官之道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人是万能的,你必须学会靠别人的力量,让别人为你办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一点对于很多管理者极为重要,他们常常喜欢把大小事务揽在自己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下属去做。这样,看起来似乎整天忙忙碌碌,实则大多在做无用功,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
作为管理者,你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宏观把握、高瞻远瞩,而不是关心那些具体的细枝末节。因此,你所要决定的只是告诉你的手下去做什么事,至于具体怎样去做,你应该放心地由属下去思考,切忌搞独断专行,不管大事小事,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那是管理者最大的禁忌。
借人之力方可成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句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个体不同,就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以一定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借人之力,成己之事。
一个人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任务,战胜所有的困难,解决所有的问题。须知借人之力方可成事。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摩西率领以色列子民前往上帝那里要求赠予他们领地时,他的岳父杰罗塞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超过他所能负荷的,如果他一直这样的话,不仅仅是他自己,大家都会有苦头吃。于是杰罗塞就想办法帮助摩西解决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1000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0人,再将100人分成两组,每组50人。最后,再将50人分成5组,每组10个人。然后杰罗塞告诫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个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负责1000人的首领,只有他才能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自己。自从摩西听从了杰罗塞的建议后,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数只有他自己才能够解决。简单一点说,杰罗塞交给摩西的,其实就是要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善于调动集体的智慧,用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解决难题。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无力去完成一件事时,不妨向身边可以信任的人求助,也许对我们来说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搞定”。与其自己苦苦追寻而不得,不如将视线转一转,呼唤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所谓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你不完美,他不完美,但如果你们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我们时常看到有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亲兄弟般的友谊,互相帮助、互相提携,形成也可称之为“利用”的一种关系。
利用并不全是丑恶的东西,而是各取所需导致。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闲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因为各人的能力有限,以及人际关系有所不同,所以必须相互利用。借他人之力,让别人为自己办事,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
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一个人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借人之力,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以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这是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对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更要多方巧借。
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广泛地接受多家的意见,多和不同的人聊聊自己的构想,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多用点脑子来观察周遭的事物,多静下心来思考周遭发生的一些现象,将让你受益匪浅。
向所有可能的人“借力”
不要忽视你遇到的任何人,因为,在人生道路上,你并不知道前面有什么在等待着你,你也不知道在向你伸出的手中哪一双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你。带着慧眼去认人识人,发现那些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米歇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为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因此他需要有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米歇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最终希望能够打入非常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她名气不够大,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相信她,不愿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维持。米歇尔却很看重莉莎的能力和人脉资源,不久,他们便签订了合同,莉莎成了米歇尔的代理人,她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米歇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电视剧中频繁出镜,莉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光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米歇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随着名声的增长,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米歇尔发现了莉莎身上所蕴藏的不为别人知晓的财富,即使莉莎当时并没有显示出惊人的魄力,而事实上,正是这个别人眼中的弱者满足了米歇尔的需要,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
一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于个性,只有15%是因为技术和训练。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那种互利的观念来支配的话,对双方来说只会有益。所以,不要轻视你所遇到的任何人,即使他目前处于不利的境遇中,你也不要忽视他身上的潜能。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行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为自己办事。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筹。即使是那些目前看来并无闪光之处的人也可能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供你使用,你所要做的,是尽己所能向所有可能的人“借才”。
一个人是完不成大合唱的,必须借人而成。想成大事者,最紧要的任务是会如何打“借”字牌,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获得力量,以凝聚成大事的力量。在失败和挫折中成就辉煌
人的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次的失败和各种挫折,这时候你的抉择,你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决定你未来的命运。成功与辉煌不是一个港湾,而是一次历尽艰险的旅程,人生的赌注就是在这次旅程中要做个赢家,如果你忍受不了失败,承受不了挫折,就很难达到辉煌。在一次飞机旅行中,碰到恶劣的天气,坐在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担心地说:“你瞧,机翼快要裂开了!”这时站在旁边的空中小姐冷静地告诉那个人,“机翼的制造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可以抗衡恶劣的天气。工程师们把这种特性称为‘容忍度’。如果机翼太僵硬,它们就无法承受气流迅速变化形成的压力,那样它们在恶劣的天气下就会像干硬的树枝一样折裂”。空中小姐的谈话让我们彻底明白了“容忍度”的概念。
对人类来说,难免会碰上恶劣环境和不利因素,这时人们也需要增强容忍度,增加弹性。
在人生的风雨中,我们必须要有忍受风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尤其对于正在追求成功的男人来说,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事业上都会遇到失败与挫折,这时如果你忍受不了被打垮的话,你就很难达到人生的辉煌。
挫折与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挫折和失败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任何成功都包含着失败,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是通向成功不可跨越的台阶。钱学森指出:“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并不是因他们掌握了什么走向成功的秘诀,而恰恰在于他们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不唉声叹气、不悲观失望。成功与失败并没有绝对不可跨越的界限,成功是失败的尽头,失败是成功的黎明。失败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会亦愈大。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二是某处故障作怪,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还差一两步,需要你作更多的探索。这三种可能都会引导你走向成功。失败有什么可怕呢?成功与失败,相隔只有一步。即使你认为失败了,只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理态度、自信意识,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有人说,过分自信也会导致失败,但所否定的只是“过分”,而不是自信本身。如果你不是怕丢面子,怕别人说三道四,那么失败传递给你的信息只是需要再探索,再努力,而不是你不行。
失败与挫折也是对人的意志的严峻考验。不明智的人,在成功面前就会骄傲自满;清醒的人,在失败与挫折面前更能坚定自己的意志。我们在逆境中的表现是我们成熟与否和气质优劣的最好检验。真理在燧石的敲打下闪闪发光,失败与挫折就是锤炼人意志的燧石。那些献身于人类伟大事业的创造者,在接连不断的挫伤和失败面前,不但没有被压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表现出了坚定不移、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英勇气概。
失败与挫折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所进取、求变创新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只要你进取,就必然会有失误;只要你还活着,就绝不是彻底失败!失败有什么可怕呢?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这个天平上,失败总是倒向害怕失败的人。强者与弱者,如果是从实力上对照比较,那么弱者还有可能扬长避短,巧用心计,战胜强者;如果是从心理态度上区别较量,就是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的弱者必然失败,有时甚至会被某种假象和错觉所吓倒。
成功者不一定具有超常的智能,也大都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越的条件,更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艰难与失败的人。相反,成功者大都是历经坎坷、命运多舛,是能在不幸的境遇中奋起前行的人。而且也不可否认,对成功者来说,处境的艰险、失败的打击和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但成功者不怕这些艰难,不会被困苦的处境压垮。成功者最可贵的信念和本事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辟新的成功之路。
只有忍受得了失败与挫折,才能达到辉煌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的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将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要测验一个人的品格,看他失败之后的行动是最好的方法。失败能否激发他的更多的计谋与新的智慧?激发他内心潜在的力量?是让他有更强的决断力,还是使他变得心灰意冷呢?
“跌倒了再站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美国人曾遭遇的挫折:
1832年,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随后,他再一次决定参加州议员竞选,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还是失败了。
1843年,他又参加美国国会议员竞选,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他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遇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但他是一个聪明人,他具有执著的性格,他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国会议员竞选,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他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他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位美国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
在这无数次失败与挫折面前,他没有气馁,而是让自己不断地向高处攀登。
过去的奋斗史,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因此,回想过去时,尤其有些不断追求成功的男人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自己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竟然失败了,他们至亲至爱的亲人朋友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营业失败,或者由于多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前途似乎暗无天日。然而即便有各种不幸,如果你不向命运屈服,胜利就会向你招手。
我们再来看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遭遇:
叶芝(1923年得主,爱尔兰诗人):被退回的作品为1895年的诗集。编者说他的作品“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像力,而且不启迪思考。”
萧伯纳(1925年得主,英国剧作家):被退回的作品为其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人说:“他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点钱都赚不到。”
高尔斯华绥(1932年得主,英国小说家):被退回的作品为其代表作福尔赛世家第一部。退稿人说:“作者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广大的读者,因此可以说毫无畅销因素。”
福克纳(1949年得主,美国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其代表作之一避难所。出版商说:“老天爷,如果出版这本书,我们要一块去坐牢。”
海明威(1954年得主,美国小说家):被退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春潮。出版商说:“如果出版这本书,那我们不但会被视为品质恶劣,甚至会被视为异常残忍。”
贝克特(1969年得主,爱尔兰戏剧家及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其小说代表作马龙死了。编辑部认为这部小说,“毫无意义,又不吸引人”。
辛格(1978年得主,美国犹太小说家):被退作品为在父亲那里。评论是:“太过平凡。”
戈尔丁(1983年得主,英国小说家):被退回的作品为其成名作蝇王(1954)。评论是:“你未能将看起来有潜质的构思成功地发挥出来。”后来戈尔丁以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真正的伟人,面对种种成败,从不介意,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只有他们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达到人生的辉煌。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心灵脆弱者只有坐以待毙,但意志坚定的人却仍旧充满自信。因此他们能够克服外在的一切境遇,去获取成功。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之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是受恩于他们的屡败屡战。一个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事实上,只有失败才能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
男人成功前战胜失败与挫折的六条提示
1.志向
你必须知道你想要什么,对自己的所需了然于心。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欲望激励
当一个人追求他所渴望的东西时,就比较容易激发起自己的顽强意志。
3.理智自信
要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去验证自己所制定的计划的可行性,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主见,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而改变初衷。
4.列出目标
志向远大太抽象,不具有操作性,要把它们进行细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由易到难,一个个突破。一个有目标的人和那些没有目标的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同在纷繁杂乱中,前者仍然不迷失,他可以控制自己,而不被别人操纵。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看不见收获,也看不见成果的。但是你只要按照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去做,积少成多,最终便可成功。
5.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的直接结果就是为追求而不懈地努力。人的大脑在吸收每天经历的东西,并把这些经历印入脑子里。记住:失败与成功是一对孪生姊妹,只有在失败中站起来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6.合作精神
一个好汉三个帮。保持一种同情、理解及与别人和谐合作的态度,这有利于发展一个人的韧性。走独一无二的创新道路
每一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身后,和别人跳进同一个圈子里,跳一样的舞蹈。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就是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复制品。人们惯于模仿,既出于一种惰性,更出于对先贤圣哲的追捧。但是对好的东西的模仿很容易堕落成一种媚俗,失去自我,而且在先贤们和周围人的压力下,大概没有人敢喊出自己的声音。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只懂得模仿他人,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失去个性。而个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因素,没有个性便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深邃的思想,更没有创造力。
模仿是妄想成功的懒人最容易想到的捷径。整日装在别人套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披上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彩衣。模仿别人而不能创新,那只能成为别人的影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是追随时尚者,第三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庸才。只有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
传统的想法会冻结你的心灵
传统的想法会冻结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的创造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性思考的方法。
要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摒弃“不可行”、“办不到”、“没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渣滓。
要主动前进,而不是被动后退。
成功的人喜欢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想一想,如果公司的经理们总想:“今年我们的产品产量已达极限,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所有工程技术的实验以及设计活动都将永久性地停止。”用这种态度进行管理,即便是强大的公司也会很快衰败下去。
成功的人就像成功的企业一样,他也总是带着问题而生存的。“我怎么才能改进我的表现呢?我如何做得更好?”做任何事情,总有改进的余地,成功者能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他总在探索一条更好的道路。
从传统的想法中走出来,建立理性的思维,还要求人们要敢于幻想。
每一个人都具有想像力,而想像力正是创造力的源泉。将梦境中所见尽量描绘出来,就是一种想像力的运作;发明一样东西或创造一样东西,是在发挥想像力。
想像力丰富的人,好奇心会比别人强十倍。
一个人如果缺乏好奇心,却想做一位出色的实业家,那是相当困难的。好奇心强烈的人,不但对于吸收新知识抱有高度的热忱,并且经常搜寻处理事物的新方法。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好奇心,就不可能花心思研究新事物,只是遵循前人的步伐原地踏步而已,更不用说会有惊人的成就出现了。
要敢于突破常规
常规思维的惯性,又可称之为“思维定式”,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好说它的作用全不好。但是,当面对创新的事物时,如若仍受其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障碍。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
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被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等啊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八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发现,这里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于是想像力萎缩了!思维定式已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
标新立异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拿出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围炉夜话中指出:“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要敢于突破常规。
每一个人都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将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身后,和别人跳进同一个圈子里,跳一样的舞蹈。在所有缺点中,最无可救药的就是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复制品。
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追随者和模仿者,他们总是喜欢依照他人的足迹行走,沿着他人的思路思考。他们认为,走别人走过的路可使自己省心省力,是走向成功、创造卓越人生的一条捷径。岂不知,“模仿乃是死,创造才是生”。
对任何人来说,模仿都是极愚拙的事,它是创造的劲敌。它会使你的心灵枯竭,没有动力;它会阻碍你取得成功,干扰你进一步的发展,拉长你与成功的距离。
专事效仿他人的人,不论他所模仿的人多么伟大,也绝不会成功。没有一个人,能依靠模仿他人,去成就伟大的事业。
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能抄袭,不能模仿,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一个人愈去模仿他人,愈会失败。
一位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他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亡。
我们可以设想: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只要有一只稍微与众不同,便会避免死亡的命运。走别人走过的路,将会迷失自己的脚印。生活中我们太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我们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的是,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
拿西红柿的例子来说,如今,西红柿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了家常菜肴,它的营养相当丰富,维生素含量非常高。可是,在人类刚刚发现西红柿的时候,却被它那光泽鲜艳的外表吓住了,谁也不敢第一个去品尝它,以为它一定是有毒的,有人甚至叫它“毒果”。然而,不知最终哪一位勇士第一个品尝了它,从那以后,西红柿便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因此,我们不能不钦佩那位勇士的胆识,钦佩他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精神。可以说,这位无名的英雄为人类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意味着你必须面对别人不曾面对的艰难险阻,吃别人没吃过的苦,但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东西,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做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吧,你会发现成功的果实非常甘美,非常诱人,而且你永远不会为你付出的努力后悔!人际关系网住成功
如果一个男人到了三十几岁仍未建立起固定的、层次分明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他离成功还会有很远的距离。如果你想让自己赢在三十几岁,想让自己在三十几岁以后收获更大的成功,那就尽早从人脉的孤岛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吧!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只有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好人脉。
成就大事业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因而建构并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现实告诉人们,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只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所以,三十几岁的你一定不要让自己陷入人脉孤岛中,否则你会很难获得成功。
不要陷入人脉孤岛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不能没有别人而单独过日子,最自傲的人也需要有他人的一份温暖。的确,如果你陷入了人脉孤岛中你将举步维艰。
约翰逊是纽约某大报的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兵,退伍后顺利地到一家大报社当财经记者,他的采访工作总是进行得非常顺利。附带一提,由于约翰逊长得很帅,又是大报的记者,所以受到许多美女的青睐。
就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有一次,约翰逊与公司主管发生了冲突,心里觉得很委屈。这时候,突然有一家小型报社想高薪聘请他,而且愿意让他主跑外地新闻线。
约翰逊心想:我在新闻媒体圈才工作了一年,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现在有人出高出原来50%的薪水挖我,又让我跑自己喜欢的新闻线,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生闷气呢?于是,约翰逊跳槽了。
约翰逊到这家小报社上班后采访的第一天,怪事便发生了。原本可以立即顺利邀约采访的明星和大老板,都推说有事,要另外安排时间;而原本安排给自己出书的出版社,也突然推托说由于经济不景气,出版计划要暂停。
刹那间,全世界都好像在跟约翰逊作对,变得不认识约翰逊这个人了。当然,约翰逊由于业绩不如预期,也时常遭受新老板的冷眼相对。其实,约翰逊不知道自己原来就像一只“狐假虎威”的狐狸,不知道以前别人对他表现出的尊重与喜爱,是因为他背后的大报社的招牌力量,而不是因为他本身的专业与人际关系的积累。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来自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技能。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兴衰成败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游刃有余,才可为事业的成功开拓宽广的道路。如果没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如果使自己陷入人脉孤岛,那么你将举步维艰。
在美国,曾有人作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2/3的雇主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可见,好人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再来看一个通过自己的人脉获得成功的例子:
大卫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事,他很会发展人际关系,不久便发展了最大的两家客户。同时,他的年薪也大涨。由于公司具有十足的发展潜力,因此他的前途也很光明。但是,他仍然希望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他认为“打铁需趁热”,再不开始施展抱负,可能就要坐失许多良机。于是,就在27岁那年,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职位,投身于自己的事业。此时,他过去的一些交际关系便派上用场了。
通常来说,广告业比其他行业更重视个人交际,甚至可以说广告业就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需靠交际才能得以维持。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建立之初,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才能获得顾客,此时,公司职员们过去的个人交际便能产生极大作用。
大卫曾经是许多公司的赞助者,信誉卓著,各方面关系都不错。所以,他的公司一开业,便有厂商指名要他代理,这使他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5年后,公司已有30名职员,全美各地都有客户,其中足以维持公司的大客户就有15家之多。而他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其交际能力皆是他成功的重要保障。
大卫就这样利用人际关系赢得了成功,但他是否从此就满足而不再前进了呢?当然不是。据说,他后来又创办了一家“一年一元俱乐部”。该俱乐部是同业友人聚会的场所。凡是会员,业务上有任何疑问或困难,都可在俱乐部公开提出讨论或在会员间彼此交换意见,俱乐部可以算是“脑力激荡中心”。俱乐部的会员中,有一流的出版业者、广播业者、广告业者,等等,都是社会上的精英分子。通过这种形式,他的人际关系又得到了发展。大卫本身在即将进行某一新企划时,也会到俱乐部寻求各方面专家们的意见,他对于在那儿讨论出的结论极有信心与把握。
他工作上所需要的交际多半都在白天进行,但有时候夜晚也得做。他不仅常把工作带回家,也常请俱乐部的朋友到家里来。
后来,他的朋友仍在不断增加,交际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相信将来他还会从丰富的人脉资源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契机。
看完大卫的故事,再与约翰逊的失败对比一下,相信你已经明白人脉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了,所以三十几岁切勿让自己陷入人脉孤岛中,否则你的生活、你的工作都将举步维艰。
好人脉助你成功
美国著名杂志人际在2002年发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不信,你可以回忆以往的一些经验,就会发现原本你以为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事,事实上背后都有别人的帮助。因此,在社交场合,你应该尽量表露真正的自我与自己真正的才华,它们将会给你许多有用的建议。绝不可低估人脉的力量,否则将白白失去许多有利的帮助之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快马扬鞭,就必须在三十几岁拥有良好的人脉。实际上,所谓的“走运”多半是由畅通的人脉展开的。一个能认同你的做法、想法与你的才华的人,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为你带来好运。
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下世界一流人脉资源专家哈维·麦凯的经验。看他是如何利用人脉来推销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哈维·麦凯从大学毕业那天就开始找工作。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很少,他自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好在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罗(Brown&Below)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入狱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觉得沃德的逃税一案有些失实,于是赴监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沃德非常感激那些文章,他几乎落泪地说:“在许多不实的报道之后,哈维·麦凯终于写出了公正的报道。”
出狱后,他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是否有儿子。
“有一个在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何时毕业?”沃德问。
“他刚毕业,正在找工作。”
“噢,那正好,如果他愿意,叫他来找我。”沃德说。
第二天,哈维·麦凯打电话到沃德办公室,开始,秘书不让见。后来他三次提到他父亲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通话的机会。
沃德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不想应聘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谈到哈维·麦凯的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谈话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金矿’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为找工作奔波了一个月的哈维·麦凯,现在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办公室内,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到“金矿”工作。所谓“金矿”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
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四十二年后,哈维·麦凯仍在这一行继续勤奋开采着“金矿”,他已成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维·麦凯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期间,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成了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关键。
事后,哈维·麦凯说:“感谢沃德,是他给我的工作,是他创造了我的事业。”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靠人际关系赚钱。”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一家信息公司开展的关于“哪类因素对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项调查中,“个人能力”被大家公认为第一要素;其次有3077%的受访者认为机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际关系的因素被排在了第三位,有173%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其实这三样并不矛盾,往往具有累积加倍的功效。如果你有能力,而且在能力之外还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结果往往是一分耕耘,数倍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