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别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知道自己是个不平凡的、很有成就的人。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最有效办法当然是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是从言语、行动方面努力的话,会很容易在言行或举止方面锋芒毕露。
宋帅在一家报社工作,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道趋于完美。他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头条新闻,而且常常引起轰动。
鉴于此,报社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宋帅,宋帅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起初一两次也没什么,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他太嚣张,好的选题老是自己霸占,从不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渐渐地,宋帅被同事疏远了。但宋帅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记者部主任辞职了,报社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宋帅当时非常有信心,认为主任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谁比他更优秀了。然而,让宋帅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选他,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重点选题交给宋帅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宋帅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古语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也会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要慎重、低调一些,以免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你凭什么?”所以,凡事当留有余地,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
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
锋芒对于我们,有的是害处,而好处却很小。这种锋芒好比是额头上长出的角,额上生角必然会很容易触伤别人,如果你不去想办法磨平自己的角,时间久了别人也必将去折你的角,到时候伤害也就大了。
当然,你也许会说,如果不加表现,不露锋芒,不是永远没有人知晓了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你把握住这个机会,并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你,赞赏你。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出的成绩不能令人特别满意。你如果已经具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如果还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准备。
总之,你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集中到扎扎实实做事上去,靠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无论你胸中燃烧着多么强烈的欲望,都要让自己的外表平静如水,你的沉稳、老练将为你的优秀加上最好的“注解”。
做一个有点“城府”的成熟男人
“城府”似乎是个贬义词,谈到某个“城府很深”的人,大家心中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是“可怕”,那待人处世的心机,令人难以揣测的用心,与这种人打交道,稍有不慎便会有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危险。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府”难道不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代名词吗?深有城府可能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样的人混混沌沌与大地一体,默默聚纳大地间的灵气,为造物主所呵护。他们一般都是些有道高人,他们永远似睡非睡,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态度总是淡淡的,与世无争的样子,安安然然地生活。他们或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身居闹市,仍心静如水。就算身居官场商界,仍能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一切功名利禄,他们拿得起,放得下。可是你别以为这角色好惹,若关系到利害时,他们都会有一些惊人之举,深有城府者大智若愚。藏才隐德,谦虚谨慎,以弱制胜,比普通人寻求到更多的成功机会。他们懂得做事过于猛烈就会使事情发生变化的规律。
大智若愚,智者不锐;少一份偏执,多一份豁达;少一份倔强,多一份柔和;少一份特立独行,多一份自我隐藏。
你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什么锐利之处,因为他们从来不以大刀阔斧慷慨激昂表现自己,也从来不刻意显示自己有强大的力量。因此他也不会因为强大力量的反作用力而被击倒。他们看似不强大,却能促成事物的成功或发展,这是因为他的柔性中潜藏着足够的变通。一个懂得留有余地并充分利用余地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反之,一个倔强且目的很纯的人,往往最容易碰壁、失败。
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时代,人类的才智得到空前的解放和开发。人们争先恐后地显才露己,人人梦想着出人头地,扬名万里。但如果你处处显山露水,争着炫耀自己,想尽办法成为别人妒羡的目标,那么,在你的虚荣心不断得到满足的时候,你就离失败越来越近了。
让自己有点“城府”,别总想比别人看上去更聪明。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让自己有点“城府”,别总为了表现自己而高谈阔论。急功近利者对于诸多事情,总是喜欢发表主张。但是,如果急于求得理解,一有所得,不看对象、不分场所,立即发表出来,往往是没有好处的。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根据一般的人情,多数人不喜欢采纳别人意见,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价,有损体面。如果你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你自己有真知灼见,你只会给人留下喜好吹嘘、骄傲自负的恶劣印象,你的人脉附加值将大打折扣。
一位哲人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也就是说,你即便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深有城府,适当时机才能一发制胜。
有句俗话,“心随精英,口随大众”,公然违逆大众,显出你的独特不凡,结果不但会导致失败,更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如果你真的是精英级人物,也要让自己有点城府,做个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精英。尊重他人和自己的隐私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轻易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三十几岁的男人不要拿你的隐私当作炫耀的资本,否则终有一天它会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到最后追悔莫及。罗曼·罗兰说:“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记忆的小岛,永不向人打开。”马克·吐温也说过:“每个人像一轮明月,他呈现光明的一面,但另有黑暗的一面从来不会给别人看到。”
这座埋藏记忆的小岛和月亮上黑暗的一面,就是隐私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一般总是那些令人不快、痛苦、悔恨的往事。比如,恋爱的破裂,夫妻的纠纷,事业的失败,生活的挫折,成长中的过去……这些都是自己过去的事情,不可轻易示人。
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你心里自然十分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一天酒后,你把积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告诉了他,这充分显示了你的真诚。你相信他不会做出伤害你的事,也许还能帮助自己解决其中的部分疑难。可是不久,你们因为观点的分歧,而发生了争吵。第二天……
要知道,隐私不是你炫耀的资本,再好的朋友,一旦你们的感情破裂,你的秘密将尽人皆知,受到伤害的人不仅是你,还有秘密里牵连到的所有人。
尽管对好朋友应该开诚布公,但这不表明不能有自己的隐私。“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都同样是错误的。”不相信任何人,无疑自我封闭,永远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相信任何人,则属幼稚无知,终归吃亏上当。两者皆不可取,你应该永远记住:隐私只伴随自己,千万不要把它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为此,与人交往时,你要避免自己的感情冲动和谈话时间过长,要做好必要的防范。
管好你的嘴,不要让心事留下裂痕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里,都有一片私人领域,在这里我们埋藏了许多心事。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给自己,千万不要随便说出口,也许它会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到最后,追悔莫及。
很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一点点喜怒哀乐之事,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吐。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机”,该说则说,不该说千万别说。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这么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住,会形成他日争斗时你的致命伤,这一点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预防。
其次,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毫不顾及地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有一天会被人拿来当成对付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恐怕连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答案还是:不可随便说出来。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筛选,因为你目前的“好”朋友未必也是你未来的“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即使是对家里人,也不可强硬把心事说出来。假如你的配偶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并不是你能预期的,譬如说,她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
然而,闭紧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你就会被人看做是不可捉摸与亲近的人了,这样非常不利于你人生的发展。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应该这样做:偶尔要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降低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同时,更要对自己真正的“心事”三缄其口,这样,你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春风得意。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轻易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的底细,没有人看得出你才能的极限,也就没有人对你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完全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尊重。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甚至都不要展示你的全部所有。
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时下,不少公司都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尽力打造家一样和谐亲密的工作氛围,上司可以和下属谈心,同事之间也能真诚倾诉与倾听。因为,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身处职场,竞争是无处不在的。
王平刚入职场时,怀着很单纯的想法,像大学时代对朋友无话不说一样,常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及想法毫不设防地对同事讲。王平工作不久,就因出色的表现成为部门经理的热门人选。可他曾无意中告诉同事,他的父亲与董事长私交甚好。于是,大家对他的关注集中在他与董事长的私人关系上,而忽视了他的工作能力。最后,董事长为了显示“公平”,任命一个能力和他差不多的职员为部门经理。可见,如果他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也许就能得到这个升职的机会。老板们都欣赏公私分明的员工,敬业不仅意味着勤奋工作,更意味着以大局为重,不把私事带到工作中来。
同事毕竟是工作伙伴,他们不可能像家人那样完全地包容你、体谅你。通常情况下,同事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礼貌的伙伴关系就可以了。而一些隐私性的东西,除埋在心里之外,最好别拿出来示众。
一定要把握好保护隐私的尺度,那么到底什么属于要保护的隐私呢?
个人信息可分为绝对隐私、非隐私、相对隐私三大类,前两种较好把握。比如,会对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背景、亲人朋友关系、情感,会影响他人对你道德评价的历史记录;与传统相悖的生活方式,与上司、重要人物的私交等信息,都是需要保护的绝对隐私。说话时,最好权衡利弊,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在曝光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一件事在一个环境中说出来无伤大雅,但换一个环境则可能成为敏感“雷区”,这就属于“相对隐私”。分清这类隐私,要先弄清你所处的环境。该如何面对相对隐私呢?切记一点,千万不要把同事当心理医生。
打好隐私保卫战,无论是办公室、洗手间还是走廊,只要是在公司范围内,都不要谈论私生活;不要在同事面前表现出和上司超越一般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对同事谈论自己的过去和隐秘思想;如果和同事已成了朋友,不要常在其他同事面前表现太过亲密;对于涉及工作的问题,要公正,有独到的见解,不拉帮结派。有些同事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对这种人要“有礼有节”,不想说时就礼貌而坚决地说“不”。千万不要把分享隐私当成打造亲密同事关系的途径。同事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都有着善良和平常的心计。我们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也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不该让别人知道。全面地看待问题,会有助于你权衡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保护隐私,一来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二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不过,也没必要草木皆兵,若对一切问题都三缄其口,也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近情理。有时,拿自己的缺点自嘲一把,或和大家一起开自己的无伤大雅的玩笑,会让人觉得你有气度,够亲切。
约束你的窥探欲
有的人会认为关心别人的私事是一种关系亲密的暗示,或者是导向亲密关系的途径。事实上有些东西是不方便与人分享的,所以在希望别人不要窥视你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将心比心,你也不要用谈论私事的方式来拉近和同事的关系。
对待自己的隐私,要学会用心呵护;对待别人的隐私,要切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确凿无误,也许还有许多隐情你不了解。要是你不假思索就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难免颠倒是非。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事后你明白了真相时后悔不迭,但此时已经在同事之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你如果不知内幕,就不可信口雌黄,以免招惹是非。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隐私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人世间不知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隐私,也许你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祸患的幼苗,其不良后果并非你所能预料的。因为一时言语之快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甚至导致朋友反目成仇,是得不偿失的。隔阂皆由言生,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把别人的秘密当作自己的宝藏一样呵护,切不可因小失大,捍卫别人的隐私也是你避免伤害的第一步。
对别人隐私的津津乐道满足了人性中的窥视欲,是很多人都难以避免的“口误”,然而越是容易犯的错误,越是要约束自己不至于跌入让自己后悔的河流。约束你的窥探欲,战胜你的弱点,你的人生舞台上就会少上演一些无妄之灾。提防小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行走在人生丛林,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当你全力以赴成就事业时,“提防小人”应是你谨记在心的戒律。如果你在这一点上疏忽大意,没有处理好和小人的关系,就难免要吃亏了。大千世界,鱼龙混杂,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对,都不可能不与小人打交道,而这些布设在你身边的小人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置你于险境,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这些小人总是比好人更有能量,因为破坏一件事总比做好一件事容易得多。你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你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所以,当你全力以赴成就事业时,“提防小人”应是你时时谨记在心的戒律。
请检视一下自己周围的朋友、同事,看看有没有喜欢到处传话的人,如果有,在他面前你说话千万要小心;看看有没有背后告密的人,如果有,赶紧躲得远远的,沾上这种人,也就和是非沾上了边。这种长舌人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他的舌长的时机是有选择的,他告密的目的就是谋取好处,甚至是从你的被伤害中谋取好处。
还有一种小人,可能此时对你真诚相待,彼时却突然翻脸不认人。至于何时真何时变,完全根据现实的利益需要。这种人就像变色龙一样,一辈子会以几种面目示人,让你捉摸不透,更无法防范。
变脸的小人不可交,他们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善目,何时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是“狗眼看人低”,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满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则会避而远之,满脸的不屑,甚至会落井下石。
变脸术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因其屡屡奏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着。这种惯于使变脸术的人,对你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真心,所以一旦发现这种小人,就赶快远离他们,千万别被他们迷惑住。
认清小人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一代霸主就这样命殒于小人之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无法认清身边的小人,那么你就会像齐桓公那样落入小人的陷阱而功亏一篑。但是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又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内才,更有甚者,他们还会像易牙、竖刁那样做出让你感激涕零的事情讨好、蒙蔽你,使你糊里糊涂地成为他们手中的棋子。
不过这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分辨出来的。
“小人”有以下特点:
1.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你和别人的感情,制造你们的不合,好从中取利。
2.喜欢造谣生事。他们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
3.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4.喜欢“墙头草,随风倒”。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5.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虽不一定是小人,但很容易因为受上司宠爱,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7.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
8.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小人最擅长的是阿谀奉承,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那些喜欢被奉承的人身上得到回报,一旦他们取得你的信任或仰仗,就会很快地使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到那时,他们真实的嘴脸就会暴露出来,说不定会对有知遇之恩的你反咬上一口。
所以,凡是诚心要干事的人,一定要留意自己身边一味顺着自己的意志说好话的人,切不可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爱听的话就重视他、依赖他,那样做无异于养虎为患。
对付小人,以柔制胜
“小人”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常常是一个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的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令人讨厌,所以有些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仇视小人固然足以显出你的正义,但在社会交往中,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照出了小人的原形,这不是故意和他们过不去吗?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能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所以,对待小人,要以柔制胜,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况你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小人,因为“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而人性是亘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而且,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可贵。另外有一点也必须了解,“小人”有时也会有一些“正义”,会不留情面地揭人隐私与不法,这对游走于法令边缘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威胁,“小人”还是有某种存在价值的。
有一次,某公司老总派查尔斯前往国外洽谈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并对他说:“你要用人,公司职员随便你挑……”
查尔斯说:“那我就点名要杰克。”这个请求倒是把老总弄糊涂了。杰克的狡猾和贪婪大家有目共睹,小人的坏毛病一大堆,为什么查尔斯要选他呢?
查尔斯对迷惑不解的老总说:“我在外需要公司内部给我提供大量信息和全力支持,本来杰克就插手了这次谈判,不让他去,难保他不眼红,如果他暗中作梗,岂不坏了大事?但是我把他放到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就不会有事,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老总听后明白了查尔斯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也许你看过也曾经历过一些不公平的事,许多正直的人不屑于与小人交往,但最后却栽倒在这些小人手上,甚至一败涂地。
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务必考虑周全,最好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论实力,小人并不强大。但他们不择手段,什么下三滥的招数都可能使出来。冲突起来,纵使赢了小人,也会付出代价。
李明刚进入新公司时,由于不了解公司人员的性格和为人处世,因此一直保持着在学校时耿直、直言直语的处世之道。可没想到在一次工作研讨会上,他当众反驳了一位同事的提议,却让自己在工作中尝尽了苦头。这位同事表面笑脸相迎,内心却嫉妒心极强,上次李明的反驳让他记恨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处处作梗,为难小李,有一次竟无事生非,在上司面前告了小李一状,让小李平白无故受了一次批评。
在利益上得罪了小人,让许多人像小李一样蒙受了不白之冤。
小人重实利,善于钻营,小人结党无所不包,小人擅察言观色,小人审时度势。小人的特性,能够时常证明“小人当道”这句话。余秋雨曾经写道:历史上许多钢铸铁浇般的政治家、军事家,最终悲怆辞世的时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确的政敌和对手,而是曾经给过自己很多腻耳的佳言和突变的脸色最终还说不清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的那些人物。处于弥留之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死不瞑目,颤动的嘴唇艰难地吐出一个词汇“小人……”小人用卑微的生命粘贴住一具高贵的生命,高贵的生命之所以高贵,就在于受不得污辱,然而高贵的生命不想受污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旦付出代价后,人们才发现生命的天平严重失衡。
这种失衡又反过来在社会上普及着新的恐惧:与小人较劲犯不着。中国社会上流行的那句俗语“我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实在是充满了无数次失败后的无奈情绪。谁都明白,这句话所说的不是躲盗贼,不是躲灾害,而是躲小人。
难道我们真的要怕小人吗?其实“邪不胜正”这句话一直就是历史的见证。只不过,能尽量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就尽量避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在无意中的一些言语或行为可能就刺到了小人心中的某根神经,挑起了他的报复之意。
如果真的被小人陷害,那就起来反抗,不要害怕与他直面相对,也不要害怕被他缠上可能引起的麻烦,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做事不怕人说,那么小人始终还是奈何不了你的。这里不是提倡要让小人猖狂,而是说要注意与小人相处的艺术,以柔取胜,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深藏不露以避小人
善于做人者对付小人的策略是不轻易向任何人敞开内心的大门,以此作为护卫自己的屏障。只要藏好自己,不轻易露出锋芒,时刻警惕小人的“偷袭”,那么你就找到了防范小人的做人底线。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群雄逐鹿、利益为先的社会。人们都善于察言观色,调节与人相处的方式,顺着别人的性子。所以你要时刻警惕,别让自己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
小人是最难防的人,对付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深藏不露,让他无从考证你的行踪,更无法知道你的心思,这样他就没有任何缝隙可乘。
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必要时伪装自己,深藏不露。
没有隐藏自己的“心机”或“心机”不多的人通常会吃小人的亏。一听到别人的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的小人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性”的勒索;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智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好迷惑你,以遂行其意图……
也许你会比较痛恨这种不能痛快发泄的隐藏,觉得似乎世人没有一个可靠,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灾,那人生不是更没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更没必要做一个别人的牺牲品。
深藏不露,把心事放在口袋里,就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窥破弱点,予人可乘之机。有时,为了不授人以柄,做一个胸有成竹的人未尝不可。社交礼仪必修课
交际交往也是一门技巧。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使你在最短的时间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能使你在众多的矛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说“礼多人不怪”,如果你重视别人,别人可能就重视你。“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总之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进而言之,礼仪其实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交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为了使交际交往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交际交往过程中,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即在人际交往中下级要像下级,上级要像上级,同事要像同事,客户要像客户。摆正位置才有端正态度可言,这是交往时的基本命题。
说话的礼仪
首先当然必须注意说话的内容,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其次也必须注意说话时声音的轻重,使对话者能够听明白。
第三,在说话时必须注意保持与对话者的距离。说话时与对方离得过远,会使对话者误认为你不愿向他表示友好和亲近,这显然是失礼的。然而如果在较近的距离和人交谈,稍有不慎就会把口沫溅在别人脸上,这是最令人讨厌的。有些人,因为有凑近和别人交谈的习惯,又明知别人顾忌被自己的口沫溅到,于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这样做形同“交头接耳”,样子难看也不够大方。因此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距离最为适合。这样做,既让对方感到有种亲切的气氛,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在常人的主观感受上,这也是最舒服的。
在社交场合,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使用敬语、谦语、雅语。
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在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会议谈判等公务场所,或者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应使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您”“阁下”“尊夫人”“贵方”“久仰”“久违”“请教”“包涵”“拜托”“高见”等等,都是社交场合比较常用的敬语。
谦语:亦称“谦辞”,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等。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雅语: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例如,在招待客人喝茶时,应该说:“请用茶”。只要你的言谈举止彬彬有礼,人们就会对你的个人修养留下较深的印象。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谈话时保持微笑很重要。还要注意与别人谈话时的眼神。眼神放于对方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与对方对视,属于关注型注视。眼神在对方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还有,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俯视表示轻视别人。
接待的礼仪
1.引见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贸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房里的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
2.介绍
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例如在介绍一位教授时,应说“这是……大学的……教授”,而不是“这是……大学的……老师”。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完毕若要离开,应该自然、大方地走出去,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3.乘坐电梯
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陪同者应后进去后出来,让客人先进先出。把选择方向的权利让给地位高的人或客人,这是走路的一个基本规则。当然,如果客人初次光临,对地形不熟悉,你还是应该为他们指引方向。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陪同人员应先进后出并控制好开关钮。陪同人员应先进电梯,控制好开关钮,让电梯门保持较长的开启时间,避免给客人造成不便。此外,如果有个别客人动作缓慢,影响了其他客人,你在公共场合不应该高声喧哗,可以利用电梯的唤铃功能提醒客户。
3.乘车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外出需乘车时,注意要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当坐小骄车时,后排的右座最重要、尊贵,其次依次为后排左、中及前排的司机旁。如果开车的是主人,则重要顺序为前排的司机旁,后排的右、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