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 第十七章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第十七章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作者:金龙   |  字数:16120  |  更新时间:2015-03-12 16:18:05  |  分类:

社科心理

巴菲特拒绝投机行为,却以简单的投资策略与原则,不作短线进出,不理会每日股价涨跌,不但心经济形式,妥善管理手上投资组合,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投资策略,被华尔街誉为“当今世界伟大的投资者”。

总结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理念,一共有三点:不熟不做、长期持有和集中投资。

1.不熟不做

观察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八种股票即可知道。可口可乐、美国运通银行、富国银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迪斯尼公司、麦当劳、华盛顿邮报、吉列剃须刀,每一种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

就像巴菲特的投资决策合伙人罗伯特·迈斯曾说过的,“巴菲特从6岁起就喝可口可乐,74岁了还持有可口可乐,因为他觉得人总要喝水,所以可口可乐公司很有潜力;巴菲特还持有华盛顿邮报18%的股份,因为他从小就买这份报纸;巴菲特也拥有吉列剃须刀的股票,因为剃胡子这件事每个成年男人每天都要做……”

而对于前些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股,巴菲特坦承他无法多了解这一产业,所以“避开”科技股。目前,巴菲特只持有非常少量的微软股票。

2.长期持有

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演讲时,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学生请他谈谈致富之道,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巴菲特这样描述他的长期持有理念:“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3.集中投资

按照投资学理论,一般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巴菲特的投资决策合伙人罗伯特·迈斯,一语道出了巴菲特投资理论的精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之所以得到成功的因素就是不以股票价格作为投资标准,其投资决策依据主要是公司的商业经营活动,包括经营模式,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等。还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高管人员的智力、能力、性格进行分析。

要做价值投资

巴菲特通过股票投资而致巨富,却没被指为投机分子,没被指责为不创造实体价值的泡沫制造者,也没有人指责他通过内幕交易或市场操纵。这些都与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息息相关。巴菲特说过,“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价值投资的前提就是要选对最好的投资对象。

巴菲特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有哪些衡量标准呢?

首先,巴菲特说:“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将我们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师或经济分析师,更不是有价证券分析师,所以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尽可能地收集他有意收购之企业的相关资料”上。详尽了解该企业是否简单以于了解;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长期发展的远景是否被看好。仔细研究企业的实质价值如何;是否可以在企业的股价远低于其实质价值时,买进该企业的股票。

而在考虑收购企业的时候,巴菲特非常重视管理层的品质。认真考察管理阶层是否理性;整个管理阶层对股东是否坦白;管理阶层是否能够对抗“法人机构盲从的行为”。

在财务上,巴菲特投资注重的是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计算“股东收益”,寻求高利率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汇1美元市值)。

巴菲特理财六原则:

1.要投资那些始终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2.要投资资源垄断型行业:从巴菲特的投资构成来看,道路、桥梁、煤炭、电力等资源垄断型企业占了相当份额,这类企业一般是外资入市购并的首选,同时独特的行业优势也能确保效益的平稳。

3.要投资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凡是投资的股票必须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较好行业前景的企业。不熟悉、前途莫测的企业即使被说得天花乱坠也毫不动心。

4.不要贪婪:1969年整个华尔街进入了投机的疯狂阶段,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在手中股票涨到20%的时候就非常冷静地悉数全抛。

5.不要跟风: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现了所谓的网络概念股,巴菲特却称自己不懂高科技,没法投资。一年后全球出现了高科技网络股股灾。

6.不要投机:巴菲特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早晨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投资理财名言:

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他说:“即使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为之改变我的任何投资作为。”

买股票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在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不要在意某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只要在意其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的节省、避税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做好家庭财务规划

供养一个家庭是人生艰巨而快乐的重任。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夫妻的养老是这个重任的两个最大也最终极的目标。家庭理财就是为了帮助一个家庭在保证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并且后顾无忧。

然而渣打银行不久前披露的中国中产阶级退休养老计划调查报告显示,1700名年龄24岁以上、年收入水平在6万元至50万元人民币的“中产阶级”,对未来养老生活费用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担忧。

而据上海市徐汇区一项749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计算,0~16岁孩子的直接经济总成本达到25万元左右(即0~16岁子女2003年的人均支出相加之和),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这个数字还未将亲朋好友、社会资助及学校免费等的5~6万元统计在内。如果加上孕产期的人均13000元支出,以及孩子从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这一数字将更为惊人。

三十几岁的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责任,更应该未雨绸缪,为家庭做好完善的财务规划,确保一家人可以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享受到更美好的人生。

用保险完善家庭的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及生育等原因暂时或永久退出生产劳动过程、失去生活来源时,按照国家规定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五项内容。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失业保险:指为保证失去工作的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收入补偿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及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基本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孕产期以及流产期间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使她们在生育和流产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收入和医疗照顾,保障她们及时恢复健康,回到工作岗位。

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属政府行为,保险人是有国家权威的社会保险机构。政府不仅是社会保险的倡导者、组织者、执行者,也是它的坚强后盾,即一旦社会保险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赤字,政府一定想方设法予以弥补,以保障受保人的权益,维持社会安定,把保障全社会安定,实现长治久安作为追求的目标。

商业人身保险纯系企业行为,保险人是保险公司,它讲求“多进少出高盈利”,与投保人保持商品买卖关系,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实行买卖自由、等价交换的原则,不投不保、少投少保、多投多保,无半点强制色彩。其安全保障性比不上社会保险。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商业保险公司接连倒闭,投保人的保费如石沉大海,沓无音讯,便是一例。

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二者的角色分配,总体而言,应该是以社会保险抵御风险为基本,而商业保险则起辅助的、补充的作用。二者搭配得当的话,会起到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良好保障效果。

市场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只能根据自己的风险保障需要,选择相对合适的保险产品。

1.重大疾病险:一场意外的大病很有可能让人倾家荡产,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又满足不了我们在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所以有必要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增强个人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2.人寿保险:规避过早死亡风险,确保家庭在意外情况下的生活保障,还能补充一定量的家庭收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养老保险:在进行养老规划的时候,我们一般用预期寿命来估算个人养老金的总需求,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实际寿命超过预期寿命,则可能因养老金不足而无法满足生活之需,所以可以购买一些年金类保险产品

定投基金来作为养老投资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单靠养老保险很可能不能满足老人在退休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因此,建议三十几岁的男人要提前建立专门的养老储蓄与养老投资,让自己及家人即使退休后,生活也有足够的保障,并能保持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专家建议,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将是养老的首选投资工具。

基金定投就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类似于银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财方式。顾客只需到银行柜台办理一次定投手续,银行便会每月从客户账户上自动扣去固定金额,为顾客买入固定类型的基金。由于基金定投具有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最好匹配、最大限度缩小风险的能力和长期稳定收益性能,在入市后不久便被理财行业作为理想的养老投资工具推向市场。

先来比较一下几类养老投资的优劣。

养老投资最关键的就是安全性和收益性。社保和银行存款虽然是最安全的,却无法满足养老需求。首先,目前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已达2.5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养老金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银行存款的利率增长无法跟上通货膨胀率的增长,这一负利率的情形只会导致存款的逐渐贬值,所以,把钱存银行是非常不合算的。

除了社保和银行存款,还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同时投资收益率比较低,尤其当前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代,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并不是很划算。收益比较高的是投资股票,但股票的风险也大,显然不适合以稳健为原则的养老投资。

相较于银行存款和养老保险,基金定投可享有更高的收益率,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基金定投表现一直不错,这两年的总收益率达120%。它的高收益率、低风险性以及强制储备功能契合了养老投资的充分必要条件。

从风险性来看,基金定投的是定期划拨一定的款额(通常月扣,扣除额度可自定),对投资者的日常生活支出的影响很小,而多次小额的投资方式平均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所以,基金定投这种形似零存整取但又具有很高保值增值的强制储备是极好的养老投资方式。

举例来说,若每两个月投资200元于某一只开放式基金,1年下来共投资6次,总金额为1200元。若每次投资时基金的申购价格分别为1元、0.95元、1.05元、0.90元、0.92元和1.1元,则每次可购得的份额分别为200份、210.5份、190.5份、222.2份、217.4份和181.8份,累计1222.4份,平均成本为12001222.4=0.982元,低于1元、1.05元和1.1元投资报酬率为(1.1×1222.41200)1200×100%=12.05%,远高于以1元的初始申购价格投资1200元的投资报酬率(10%)。

办理基金定投很简单,只要去银行柜台,按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开通"基金定投"就可以了。目前,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开通了基金定投业务,固定网点众多,办理方便。还可以登录网络银行或者电话银行办理,足不出户便能办好定投业务。

那么该如何来选择养老基金进行定投呢?

目前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权基金、货币基金等几种。比较而言债券型和货币基金收益较低,市场波动也小,定投和一次性投资效果差距不是太大。而股票型基金收益较高,波动较大,更适合用定投来均衡成本和风险。

在股票型基金中,又分为保本基金、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积极配置型股票基金。针对与养老而言,能够保本增值的保本基金在近两年内是最值得投资的基金品种。其次是指数基金。这与当前国内股市的长牛现象分不开。只要指数涨了,指数基金收益就是跟着涨。第三是主动配制型股票基金,比较适合那些想要获得超越市场表现的超额收益,又可以承担较大风险的投资者。

确立定投方式后,一定要长期坚持,这样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收益波动,也才能享受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带来的财富积累。从分散风险考虑,投资者可以在多个明星基金之间进行合理组合,避免单一基金业绩波动的风险。

子女教育金规划

在孩子的总经济成本中,教育成本仅低于饮食营养费,占子女费用的平均比重为21%。但是自子女读高中起,教育费用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饮食费用,这一比重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则为41%。而且学前教育的花费也显著高于义务教育阶段,幼插班的年学杂费人均为4600元,占子女总支出的比重为30%。有少数家庭还支出了高额的择校费与赞助费。所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子女教育金都必须提前规划。

1.从宽规划:在做子女教育金规划时,一定要在规划的教育金基础上再多准备一些,做到有备无患,到时候多余的部分可留做自己的退休金准备,降低退休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

2.从长规划:运用习惯性储蓄法存储子女教育金。每月存一点,充分利用定期定额计划来实现子女教育基金的储蓄。这种积少成多、定期定额式的习惯性储蓄计划,能为你的子女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很多投资工具可以利用来强制储蓄,比如教育储蓄,教育保险等等。

3.以家庭支付能力为基础: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子女的兴趣爱好转换很快,学习成绩和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未定型,父母应该以较宽松的角度使准备的教育金可应付子女未来不同的选择。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要建立在家庭的支付能力基础上,不可盲目超额指出教育费用,给家庭财务带来极大的危机。

4.稳健投资:为筹集子女教育金作投资时,要注意选择稳健的投资方式,不要太冒风险。因为如果本金遭受损失对以后子女的教育安排的不利影响会更大。

传统教育投资工具主要有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两种。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是可以结合起来用于教育金规划的。如果孩子还很小,建议还买适当的教育保险。等到孩子上初中,又可以慢慢积累一些教育储蓄。此外,还可以基金定投作为教育投资。

一、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的最大优势在于采用零存整取定期储蓄的方法,获取整存整取的存款利息,还可以免缴利息税。但是,教育储蓄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能办理教育储蓄的投资者范围比较小,只有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办理教育储蓄。按银行规定,支取教育储蓄款必须开具非义务教育的入学证明,否则不能享受利率优惠和免税优待。这样就将长达9年的义务教育费用排除在外。教育储蓄对象是在校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学生。

其次,教育储蓄的存款最高为2万元,因此,单凭教育储蓄肯定无法满足孩子教育金的准备。同时,家长在为孩子准备教育储蓄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存款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利率计息,如在升息前存入,且选择的存期太长,储户不能分享到升息的好处。

二、教育保险

教育保险相当于将短时间急需的大笔资金分散开逐年储蓄,投资年限通常最高为18年,所以越早投保,家庭的缴费压力越小,领取的教育金越多。而购买越晚,由于投资年限短,保费就越高。如,投保年龄在09岁之间的孩子,12周岁时就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0%作为初中教育金;15周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5%作为高中教育金;18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25%作为大学教育金;25岁时可以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50%作为创业基金;60周岁后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险金额的13%(女性为12%)作为养老金,直至身故。而1012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教育金;1315岁投保的孩子就不能领取初中和高中的教育金了。

保险产品重的是保障功能,因此购买教育保险看重的是它的保障功能,而不是收益率。此外,教育保险也不要多买,适合孩子的需要就够了。

教育保险最大的好处是,保单的投保人如果不幸身故或者因严重伤残而丧失缴保费的能力,保险公司将免去其以后要缴的保费,而领保险金的人却可以领到与正常缴费一样的保险金。这一条款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避免了很多家庭悲剧的发生。

三、基金定投

相比较而言,基金定投是比较稳定、收益也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用来做子女的教育金投资是比较合适的。具体的情况可以参照上文养老金的基金定投。健康是最好的储蓄

健康是生命之源。失去了健康,生命会变得黑暗与悲惨,会使你对一切都失去兴趣与热诚。年轻的时候,一切都需要打拼,仗着身体好,也许对健康还不会有足够的重视,尽情地挥霍着最珍贵的健康:破坏健康法则,无止息地疯狂熬夜……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身体的健康度急剧下滑,整天为病痛折磨,或者因为病痛而不得不花去大部分的积蓄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说,健康是最好的储蓄之一。

无论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还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还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保持健康的身体都是最好的砥柱,所以说,从年轻的时候,从你的身体还十分健康的时候,开始锻炼身体,维护你的健康,这是对生命最好的储蓄。

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别人的施舍,健康是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多数人的生活都循环往返于糟蹋身体、医治身体上了!其结果是:胃口不良、精力衰微、神经衰弱、失眠、精神抑郁!不良的身体、衰弱的精神,真不知造成了天下多少悲剧,破坏了天下多少家庭!我们需要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身心。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能够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

健康与事业的关系非常重要。人们的每一种能力、每一种精神机能的充分发挥,与人们的整个生命效率的增加,都有赖于体力的旺盛。

不要让“亚健康”成为你的包袱

三十几岁的男人,应该以一个精壮、强健、完全的“人”去从事工作,工作对于你,是趣味而非痛苦;你对于工作,是主动而非被动。假如你因生活不知谨慎而以一个精疲力竭的身体去从事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所做的一切,都将带着“弱”的记号,而这样的话,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而不使其有稍许浪费,因为任何体力、精力的浪费,都将可能减少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持续而高强度的快节奏生活难免令人不堪忍受,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应症接踵而至,这些信号提醒你机体已经超负荷运转,该进行调整与休息了,否则“亚健康”将成为你终身要背负的包袱。据国内一份涉及1179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中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的现象,62%的人经常喊腰酸背痛,57%的人诉说记忆力明显减退,48%的人脾气因焦虑而变得暴躁。另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过劳而引起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到10%~20%,在办公族中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人员、演艺人员等。

刘先生已近40岁,典型的办公族,最怕夜晚来临。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成了没有睡眠的人,几乎用尽了除药物以外的所有土方洋法,也未能解决失眠问题。不仅如此,食欲下降、神经衰弱、性欲减退等症状也相继赶来凑热闹,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

刚过“而立”之年的某出版社美术编辑王先生,虽说工作、生活都还算过得去,但地位、收入都较平平。他不甘心,四处活动,做了好几个兼职,集艺术学校美术教师、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美展中心顾问等于一身,一个星期几头跑,名声响了,腰包鼓了。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身体向他抗议了,他用一个字来概括:累!每晚回到家里,觉得骨头都要散架了,一上床那些莫名其妙的梦便来烦他。

刘先生与王先生的这种状况,都是由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所迫而导致的“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正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在三十几岁你就让自己背负着“亚健康”的包袱,那么你将来的生活就会像刘先生和王先生那样失去自己的健康。压力,隐藏在男人身上的隐形杀手

也许有些人还会记得发生在1993年3月9日上午的那一幕惨剧——被称为“桑塔纳之心”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方宏,一个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人物,一个事业兴旺的成功人士,从自己5楼的办公室凌空一跃,选择了死亡。方宏的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人迷惑不解,有人追踪了解,从其当医生的妻子口中慢慢证实:方宏死于抑郁症。只是因为一些干扰自己的事情无法随便向人诉说,渐渐积累,终于到了那不能抑制的一天。英国心理学家查理斯顿认为,抑郁症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台湾著名的企业领袖、宏基董事长施振荣,经常在打球后感到眩晕,需要平躺休息才能恢复,但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竟然从未想到过自己可能得了心脏病,直到被迫去做了身体检查,才恍然大悟。2004年7月,曾被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集团拥有航空、乳业和置业投资三大板块,总资产35亿元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这则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这些人在自己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却因过度劳累而失去生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对待压力,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是一个到处充满压力的社会,有求学的压力,有家庭的压力,有工作的压力。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菲利浦·戈尔德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没有压力的环境。要求生活中没有压力,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样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压力。从事压迫感研究30多年的塞利说:“现代人要么学会控制压迫感,要么走向事业的失败、疾病和死亡。”

其实,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危险与死亡的恐惧、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

可见,压力并不都是无益的。研究压力于人类身心影响最有名的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们,不要认为压力只有不良影响,而应转换认知和情绪,多去开发压力的有利影响,本来人类在其一生中,就是无法摆脱压力。

既然无法逃避压力,就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若无法与压力相存,甚至克服压力来获得回馈,隐藏在男人身上的这一隐形杀手将使你患上各种身体与精神疾病,如果,天天受到压力的折磨,不仅对工作人员及家庭生活造成伤害,同时也将导致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下降,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

减缓生活步调

很多追求成功的人,都舍不得停下脚步放松自己。在他们看来,放松是对工作的一种不负责任和对时间的严重浪费。他们以为只有永不停歇,才能早一点获得成功。即使已经精疲力竭、油尽灯枯,他们依然不愿停止。这的确是难能可贵,但绝不是明智之举。

乔治是一家会计事务所的职员,有一天早上,他手上握着刚从纽约事务所发来的信函,正想走下佛罗里达饭店的阳台,无疑,阳光照耀的假期已经泡汤了,接下来该是非常忙碌的工作时刻。心头一急,只想赶快进入状态,匆忙地走着。此时,一位压低帽檐、舒服地躺在摇椅上的朋友,一眼瞧见了慌乱疾走的他,就以佐治亚州特有的南部柔软腔调喊道:“先生,你想赶往哪里呀?身浴佛罗里达亮丽阳光的你,不该还是如此急躁不安。来!坐坐摇椅,咱们一起完成伟大的艺术吧!”

“究竟是什么?请你告诉我,我真的不晓得你是从事哪种艺术。”乔治不由放慢了脚步,压低声音问。

“没什么,”他安详无事地回答,“只是想与你共享正在消失中的艺术呀!如今大多数的人都已忘了它是什么了。”

“我是在做日光浴艺术,闲坐此处,让慈爱温情的阳光抚慰身心,一丝丝地渗透我的灵魂,请问你曾想过‘太阳’吗?”他笑答道。

接着,他继续说道:“太阳是那样暖和、优雅,悄悄地照耀着大地,它不按电铃,也不打电话,只是无声无息地亲吻着大地。想想它一小时的工作量,就远超过你我一生的工作,太阳实在是太伟大了!花开草盛树茂,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干旱时降下甘霖滋润大地,使人间充满生机与和平。”

“我发现每当我沉醉于日光浴中,太阳就会慢慢渗透我的身体的每一部分,抚平、安定一切,并施予无穷的能量,所以我禁不住爱上日光浴——老兄,把那邮件的事丢在脑后,在我身旁坐一下吧。”乔治依言坐下了,让温馨的太阳光芒晒暖全身,而后回到房间开始处理那邮件,出人意料地竟然一下子就完成了工作。

确实,也有些人是终日无所事事地暴晒于日光之下的,但这并非最好的方式。一边享受,一边冥想四方,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不但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更会带来向上奋斗的力量,主动地创造事业与人生。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有时我们需要减缓生活的步调,抚平内心的焦虑,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松解压力“亚健康”的技术

1.学会说“不”

当人们请求你帮他们做事情而给你造成压力时,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做或者愿意做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够或不想做,就要学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请求。

2.说出你的想法

诚实地表达你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这有可能会惹恼别人或引起争论。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当愤怒和挫折无法宣泄时,人就会郁闷、沉默、唠叨、指责或背后诽谤,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会导致“消极—挑衅”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健康有害,因为被压抑的挫折或愤怒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学会放弃

特别推荐汉语中一个非常好的词,这就是“舍得”。记住,是“舍”在先,“得”在后。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舍”才有“得”,或者说是“舍”了一定会“得”,而“一点都不肯舍”或“样样都想得到”必将事与愿违或一事无成。

4.学会说“算了”

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5.学会说“不要紧”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记住,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6.学会说“会过去的”

不管雨下得多么大,连续下了多少天也不停,你都要对天会放晴充满信心,因为天不会总是阴的。自然界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7.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重的担子也压不垮他,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但是他受不起委屈、冤枉。其实,委屈、冤枉,就是别人犯错误,你没犯错误;而受不起委屈和冤枉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懂得了这个道理,再遇到这种情况,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一笑了之,不把它当一回事。

8.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处罚别人

有些人当自己受到冤枉或不公正待遇后,也冤枉别人或不公正地对待别人。事实上,当你伤害别人时,自己会再次受到伤害。

9.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何谓好人?如果交给他做10件事,他能做对78件,他就是好人。显然,这句话潜藏着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好人也会做错事,好人也会犯错误。所以,好人做错了事,一点都不要紧,犯了再大的错误也不要紧,只要认真地找出原因,认真地吸取教训,改了就好。学习是最有保障的投资

当今社会,一切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发展变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男人在三十几岁,作为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先锋,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给自己“镀金”,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应对未来的挑战。众所周知,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和车子、房子一样,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折旧。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在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来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新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业内资深人士不断地涌进你所在的行业或公司,你每天都在与几百万人竞争,因此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学习新知识,并在产业当中学到新的技能。否则你将无法保持现有职位,更别提会有什么发展了。尤其三十几岁的男人正是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先锋,你必须具有超前的学习意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应对未来的挑战。

停止学习,就会被淘汰

只有我们通过学习超越以往的表现,我们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反之,如果我们沉溺在对昔日以及现在表现的自满中,学习以及适应能力的发展便会受到阻碍。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你曾经多么成功,你都要对职业生涯的成长不断投注心力,如果不这么做,你的工作自然无法有所突破,甚至会惨遭淘汰。

在某个钟表厂,有一位工作非常卖力的工人,他的任务就是在生产线上给手表装配零件。这件事他一干就是10年,操作非常熟练,而且很少出过差错,几乎每年的优秀员工奖都属于他。

可是后来企业新上了一套完全由电脑操作的自动化生产线,许多工作都改由机器来完成,结果他失去了工作。他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在这10年中又没有掌握其他技术,对于电脑更是一窍不通,一下子,他从优秀员工变成了多余的人。

在他离开工厂的时候,厂长先是对他多年的工作态度赞扬了一番,然后诚恳地对他说:“其实引进新设备的计划我在几年前就告诉你们了,目的就是想让你们有个思想准备,去学习一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你看和你干同样工作的小胡不仅自学了电脑,还找来了新设备的说明书进行研究,现在他已经是车间主任了,我并不是没有给你时间和机会,但你都放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悟: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能帮助企业提高几倍速的工作效率,这种更新换代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如果你在三十几岁,不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甚至停止学习,那么最终你只能被淘汰。

没有一个人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可以停步不前、趾高气扬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被后人超过。

皮特·詹姆斯现在是美国ABC晚间新闻的当红主播。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毅然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到新闻的第一线去磨练自己。他做过普通的记者,担任过美国电视网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又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新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而此时的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略微有点生涩的小伙子成长为成熟稳健又广受欢迎的主播兼记者。

皮特·詹姆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当他已经是同行中的优秀者时,他没有自满,而是选择了继续学习,使自己的事业再攀高峰。

一名成功的人无论自己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会把不断学习当成自己的一项重要习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机构而言是很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好好自我监督,不能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后头。因此,当你的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要加倍地努力学习;当工作进展得不顺利、不能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那你更要加紧自己学习的进度,否则下一个淘汰的就将是你。

不断地学习新东西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认为,学习只是青少年时代的事情,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并且早已走向社会,因而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了。

剑桥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这种看法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所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学习。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据初步统计,世界上IT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年,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如果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员工的培训学习和知识更新,就会导致整个企业机制和功能老化,成立两三年就“关门大吉”。

根据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些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古语也可以用在人的智力增长上。你只有不断学习新东西,才能保持思维的灵动,也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

系山英太郎,一位在日本政商界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30岁即拥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资产;32岁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系山英太郎个人净资产49亿美元,排行第86位。他的赚钱秘诀何在?系山英太郎回答道:“不断学习是制胜的法宝。”系山英太郎一直信奉“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信念,碰到不懂的事情总是拼命去寻求解答。通过推销外国汽车,他领悟到销售的技巧;通过研究金融知识,他懂得如何利用银行和股市让大量的金钱流入自己的腰包……即使后来年龄渐长,系山英太郎仍不甘心被时代淘汰。他开始学习电脑,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发表他个人对时事问题的看法。即使已近老迈之年,系山英太郎依然勇于挑战新的事物,热心了解未知的领域。

正是凭借不断学习新东西,系山英太郎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所以,如果你想事业有成,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就应该像系山英太郎那样,把不断学习新东西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个人,如果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抵达成功。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很多时候,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每天都在提高你自己,如果你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话,你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李嘉诚虽然年岁渐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不曾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来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他回忆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李嘉诚能有今日的成就,绝非偶然。李嘉诚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终成其霸业。每天进步一点点,使他始终没有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到后面,也使他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商场中的各种风险。

其实,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获得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却一生平庸,原因是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很刻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利用每天空闲的时间,如晚上和周末,到补习学校里去读书,或是自己买了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愈丰富,生活才能愈充实。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讲方法地死读书,就算读一辈子也不会有任何价值,更谈不上成功了。

1.兴趣法

“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就是说我们越喜欢某一事物,就越容易接近和接纳它。

兴趣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力。只要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理解、记忆、消化这些知识,并会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推广、运用,从而做到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它的兴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2.理解法

人都有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有认识,就会很容易地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否则,就需要花很大的额外工夫。比如“井底之蛙”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想象一只健康的青蛙坐在一口深井里,眼睛直瞪瞪地望着井口发呆,而井口外面,则是白云、蓝天,井底则有青草、水、昆虫。虽然这只青蛙本身健康,不愁吃喝,然而它却呆呆的,为自己见不到外面的大好风景而发愁。这样一理解,“井底之蛙”的含义就非常清晰了。

3.联系法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链:兔吃草,而兔又被鹰或狼吃,狼又被虎吃,而鹰和虎死后,其尸体又腐败变质,供草吸收其营养成分。在这几种动植物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它们就构成了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如果草绝,则兔就会亡;反之,如果兔多,则草就会被大量食用。当草被食用过多时,兔就不免缺少食物而亡。这充分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知识,正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各种知识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缺乏了解和认识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与其相联系的事物来认识它。

4.联想法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的了,而是能够积极地创造条件来解决问题,而联想正是人类充分发展的一种象征。

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历史课本中的数字枯燥无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这些数字紧密联系的。因此记数字就可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5.对比法

在学习中,当两个概念或事物的含义相似时,我们往往容易混淆,而在这个时候,运用对比法就能够弄清楚二者之间的明显区别。也就是说,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暂时不讲,我们只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某一事物独具的特征。理解了这些特征,也就抓住了这一事物的本质,从而也就能掌握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

6.复习法

人的大脑对知识的识记是有一定规律的,教育学家们曾用遗忘曲线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指出如果在你的遗忘之前去复习、巩固它,那它就能迅速恢复并牢固记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