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七篇,本篇主要论述在两军对峙中,为将的所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战术,如“以迂为直”、“兵以诈立”、“攻心为上”、“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以“以迂为直”为例,在战场上,要迂直交合,在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有利的因素,不仅要看到己方的意图最重要的是也要看透对方的意图,而且,不要被对方所左右。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夺取制胜的主动权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把迂远曲折的途径变为近直方便的道路,把不利变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群雄争霸,东方的齐国率先崛起。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不已,不能继续维持霸业。这时,地处长江中游地区的楚国则日益强盛,控制了西南和东南的许多小国,并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张势力。公元前638年,楚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之战中,击败了企图称霸的宋襄公率领的宋军。中原的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国,都先后与楚国结盟,受到楚国的控制。
正当楚国的势力急剧向北发展之时,在今天的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带的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晋公子重耳,历尽艰辛,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和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逐渐具备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强大实力。
晋国的壮大崛起,引起了楚国的严重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日益尖锐起来。
公元前634年,泓水之战后被迫屈服于楚国的宋国,这时看到晋国的实力日益增强,转而投靠晋国。楚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便出兵攻打宋国,并想借此来扼制晋国的势力向东和向南扩展。晋国也正想向中原扩张,于是便利用这一机会,以救宋为名出兵中原。这样,晋、楚两国的军事交锋便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以子玉为主将的楚、郑、陈、蔡等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了宋国的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成公急忙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
晋国的大夫先轸力主出兵救宋,他对晋文公说:“当你流亡宋国的时候,宋襄公曾送给你八十匹马,如今是报答宋国的时候了。现在发兵救宋国于危难之中,不但能树立崇高的威望,还能奠定称霸的基业,机不可失啊!”
晋文公对先轸的建议没有立即采纳,因为晋国和宋国中间隔着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如果劳师远征,有侧背受敌的危险,况且楚军实力强大,正面交锋也无必胜的把握。正当晋文公为此犹豫不决之时,晋文公的舅父狐偃建议说:“我们如果去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国一定会去救援,这样宋国之围便可以解了。”
晋文公采纳了狐偃的建议,积极准备出兵,将原来的两个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任命了先轸、狐偃等一批优秀人才担任三军将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统率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卫国,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卫地。接着,晋军又向曹国发起了进攻,攻克了曹国的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俘虏了曹国的国君曹共公。
晋军攻占了曹、卫两国,但楚军却依然全力围攻宋国的都城商丘。宋国又派大夫门尹般到晋军求救。
晋文公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召集群臣商议,说:“宋国又来向我们求救,如果我们不理睬,宋国则将和晋国断交;我想请楚国退兵,楚国又不会答应;我想和楚国作战,而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这如何是好呢?”
大夫先轸说:“可以设法让宋国不向我们求救,而用财物去讨好齐国和秦国,让齐、秦两国去请求楚国退兵。我们逮住曹国的国君,把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因和曹、卫两国关系密切,一定不会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这样,齐、秦两国收了宋国的财物,必然对楚国的不听劝解感到愤怒,能不和我们一起与楚国作战吗!”
晋文公十分赞赏先轸的计策,立即施行。楚国果然中计,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解。齐、秦两国见楚国不听自己的劝解,大为恼怒,放弃了中立的立场,出兵帮助晋国。这使得晋、楚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楚成王到了申邑(今河南荥阳西北),见晋、齐、秦三国结成联盟,形势对楚国不利,便命令大夫申叔从谷地(今山东东阿南)撤军;让楚军主将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并告诫子玉说:“不要和晋军交战。晋侯在国外流亡了19年,最后终于得到了晋国的君位,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都经历过;什么样的人情世故,他都了解。要战胜他是不容易的。我们要适可而止,知难而退。”
可是子玉却骄傲自负,坚持要与晋军决战。他派大夫伯棼向楚成王请求批准与晋军决战。
楚成王并不十分赞成子玉请战的要求,但又不愿意被人认为自己害怕晋国,勉强同意了子玉的请求,但不肯多给他增加兵力,只派了少量兵力去增援他。
子玉得到楚成王增派的兵力后,派大夫宛春到晋军营中,告诉晋文公说:“请你们恢复卫侯的君位,把土地还给曹国,那么我们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狐偃对晋文公说:“子玉真是太无礼了!我们国君得到的只是解除宋国之围一样好处,而他做臣子的却得到了让卫侯复位、曹国复国两样好处。晋国与楚国的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机不可失啊!”
先轸却对晋文公说:“您应该答应子玉的条件。子玉的条件可以使曹、卫、宋三个国家得到好处,我们如果拒绝,便会葬送这三个国家。这么一来,就是我们无礼,无礼又凭什么去与敌人作战呢?再说我们既然是来救宋国的,结果却又抛下它不管,怎么向各国诸侯交代呢?还有,我们如果拒绝楚国的条件,就会与三个国家结下怨恨,树敌过多,又如何能打胜仗呢?不如暗地里答应曹、卫两国复国,以此来离间曹卫两国与楚国的关系,再扣下宛春来激怒楚国。等和楚国的战争结束以后,再考虑曹、卫两国复国的事。”
晋文公一听觉得狐偃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先轸的计策。
子玉见使者被扣,又得知曹、卫两国已经背叛了楚国,归附了晋国,便恼羞成怒,立即率军进攻晋军。
晋文公见楚军进军,便命令晋军向后撤退。有些将领对此不理解,说:“我们的国君却要躲避楚国的臣子,这真是耻辱啊!何况楚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我们为什么要后退呢?”
狐偃对他们解释说:“出兵作战,理直就气壮,理屈就气衰,哪里在于出兵的时间的长短呢?当初要不是楚国对我们的恩惠,也不会有我们的今天。现在我们后退三舍回避楚军,就是为了报答楚国的恩惠。如果我们对楚国忘记恩惠而失去信用,那么就是我们理屈而楚国理直了。况且楚军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疲惫不堪了。如果我们撤退后楚军也撤军,那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如果楚军不撤,我们国君后撤,而他做臣子的反而进攻,那就是他们理屈了。”
晋军退到了城濮(今山东甄城西南)驻扎下来。齐、秦、宋三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和晋军会合,等待楚军的来到。
对于晋军的主动后撤,楚军中有不少将领都感到事情有些蹊跷,主张撤军,而骄横又刚愎自用的子玉,却认为这正是聚歼晋军的大好时机,坚持率军一直紧追到城濮,靠山扎下营寨。
公元632年4月4日,晋、楚两军决战开始。晋文公派下军副将胥臣率领下军,去抵挡楚国方面的陈、蔡两国联军组成的右军。胥臣把虎皮蒙在驾车的马身上,出其不意地向陈、蔡联军猛冲去。陈、蔡联军的战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吓得乱奔乱窜,士卒也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晋军乘机掩杀,陈、蔡联军大败而逃。楚右军就这样一败涂地。接着,晋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战车上竖起两面大旗,装出退却的样子,向后退。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战阵后,派士卒用战车拖着树枝,跑得尘土飞扬,假装败退,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以为晋军败退,下令楚左军猛追晋军。晋中军主将先轸和副将郁溱见楚军贸然出击,便立即率领晋中军向楚左军拦腰冲杀过去,将楚左军截为两段;晋上军主将狐毛和副将狐偃也率领晋上军回军夹击。楚左军很快溃败。子玉见楚左右两军均已失败,急忙下令收军,退出战场,这才使楚中军得以保存。
子玉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楚中军及左、右两军残部退回楚国。在回国的途中子玉羞愧自杀。
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听从谋臣范蠡的意见,向吴王表示,只要保存越国,自己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夫差有心同意,但遭到大臣伍子胥的反对。伍子胥说:“今天上天把越国送给我们,不消灭越国,将来必定要后悔!”吴国的太宰伯嚭得到了范蠡送去的大批金银珠宝,站出来为越国说好话:“勾践还有五千精兵,如果逼得太甚,他烧毁宝物,拼死一战,那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勾践到了我国,死生在我们手中,怕他什么!”夫差认为伯嚭言之有理就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范蠡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由于尽心尽力,唯唯诺诺。夫差竟不顾伍子胥的坚决反对,把勾践夫妇放归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念念不忘报仇雪耻。他把一个苦胆吊在座席边,使自己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能看到它,每次吃饭喝水的时候,勾践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勾践亲自耕种,勾践的妻子也动手纺纱织布。经过十年的奋发图治,越国从战败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国力渐渐强盛。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与越国的振兴恰恰相反,吴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年年东征西讨,为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而耗尽了国力、财力。
为了试探吴王夫差对越国的态度,勾践借口发生灾荒,向吴国借粮,夫差连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了。伍子胥劝道:“大王总是不听我的劝告,三年后吴国都城将要成为一片废墟了!”夫差对伍子胥处处与自己作对大为不满。伯嚭乘机对夫差说:“伍子胥貌似忠厚,实际上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他连父兄的生死都不顾,怎能真心关心大王您呢?听说,他与外人勾勾搭搭,大王可要防备!”不久,伍子胥出使齐国,他感到吴国早晚要被越国灭亡,就把儿子留在齐国,托人照看。夫差得知后,勃然大怒道:“伍子胥果然在骗我!”于是,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把剑,让他自杀。伍子胥在自杀前仰天大笑道:“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让它看着越兵进城吧!”
勾践借到粮食,又知道伍子胥已死去,而吴王夫差对自己一点也不戒备,于是,一面加紧练兵备战,一面不停地把美女、珍宝和建筑宫殿用的巨木送给吴国,麻痹吴王夫差。夫差整日与美女们泡在一起,又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宏伟的姑苏台。姑苏台先后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建成,将吴国的储备消耗殆尽。
公元前481年11月,在经过了二十二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兵强马壮的勾践一举攻破吴国,在姑苏山包围了夫差。勾践派人对夫差说:“我可以把您安置在甬东,让您到那里去当一个百户人家的头领。”夫差想起伍子胥当年的话,懊悔无穷,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说罢,拔剑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后,与齐、晋等国在徐州会盟,各国诸侯都向勾践祝贺,勾践成为扬威一时的霸主。
毛泽东深谙“以迂为直”,故能够处变不惊,生死关头力挽狂澜,开辟新局面。
1947年3月,胡宗南受蒋介石之命重点进攻陕北。毛泽带领着部队主动撤离了延安。起初,一部分人不同意撤离延安,并要“不放弃一寸土地”,“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莫斯科也认为撤退决定是错误的,中共的失败就此到来。然而毛泽东却不服气,他说:“不就是几座窑洞吗?丢掉一座空城没有关系,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军队,放弃延安,将来还要回来。”
蒋介石得意地飞到延安毁坏了那里的坛坛罐罐,而且预言,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彻底消灭共军。可三个月后蒋介石攻占延安的军队被一点一点吃掉,这是他在这座空城里叫喊时所没有料到的。
一年以后,延安又回来了,不过毛泽东和党中央没有再回到延安,而是适应形势的发展,东渡黄河,搬到了距北平很近的河北省的西柏坡去了,那里更便于指挥全国各战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敌人要夺,你主动让给他,别看在我手里是宝,给了敌人就扔给他一个大包袱。胡宗南就是背上了延安这个包袱,让毛泽东的“蘑菇”战法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梁梁上来回转,肥的拖成瘦的,瘦的拖垮。最后,毛泽东以延安的几座窑洞换来了新中国。
迂与直,患与利,后与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如何化迂为直,化患为利,化后为先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达到了化迂为直,化患为利,化后为先了,那么,就占据了主动,赢得了先机,距离胜利也就为期不远了。
研究证明,矛盾体的运动规律,是沿着一条最优的曲线运动,而不是沿着直线运动。引伸开来,就是说要达到某种目的,过于“直接”的方式反而达不到目的。而以“迂”为手段,反而更能加快这种目的的实现。
兵以诈立,以利动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用兵打仗要靠诡诈多变才能取得成功,要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如何行动,按照分散和集中兵力的原则来变换战术。
如何占领“荷兰要塞”,这是德军进攻荷兰的一个大难题。
“荷兰要塞”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乌德勒支、鹿特丹和莱伊登在内,这个地区大面积的海湾、河流,构成了一道道天然的水上防线。德军占领荷兰重要的是要占领默兹河上的几座大桥,如果没有这几座大桥,德军的坦克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为了这几座桥,在开战前的几个月里,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大伤脑筋,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希特勒对此很不高兴:“没有办法了吗?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真真假假,特洛伊木马计不可以用吗?不是说兵不厌诈吗?”
希特勒的军事顾问凯特尔将军,立刻召见了陆军营长弗莱克上尉。
“这是元首的命令,你马上派人搞它一部分荷兰警察服,大约四五百件,并抓紧进行训练,要训练得与荷兰警察一模一样,快去吧!”
德军情报局派出一名间谍到了荷兰,他向一名转包商高价订了一大批警服。当这些警服运往德国边境的时候,被荷兰警方发现了。
几天之后,荷兰所有的报纸都登出了这个消息,还配上了大幅的漫画。一张漫画被直接送到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上面画着希特勒正在用力地提一条荷兰警裤,样子十分可笑。凯特尔将军在一边说:“元首,看来这一招不行了,他们已经知道了,一定有了充分的准备。”
“我看不一定,他们以为我们不会这样做了,我们偏要这样做,这又是一种真真假假!”希特勒坚持自己的想法。
5月10日,天还没有亮,一辆德国警车开到了默兹河上的格内普大桥。坐在车上的是德军情报局的军官,他们全都穿着荷兰警察的服装。
“弟兄们,让一下,我们到那边接了几个犯人。”
荷兰守桥的士兵有点不放心:“下车检查!”
德军士兵下了车,三下两下就把荷兰哨兵干掉了。与此同时,两个团的德军空降部队,在海牙附近的机场从天而降,他们列队向首都进发,下一步当然是先捉住荷兰女王和政府要员。可是,这一回荷兰部队从最初的惊慌中很快就镇静下来。荷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下令,炮击机场,步兵也发起了进攻,德军被赶了出来。5月10日早上,德军的一架老式的水上飞机在鹿特丹河面上降落了,闪电般地夺取了大桥。战斗一直进行到12日早上,德国人有点守不住了,一个连的兵力,只剩下几个人了。这时桥头上出现了德军的坦克部队,库希勒将军指挥的坦克师,突破了荷兰东部的防线。到了5月14日的早上,希特勒吃过了早饭,看到送来的战报问道:“荷兰要塞还没有投降?这是怎么搞的?”这时他又看到了戈林送来的战报,德国空军的战报说:空军出动了4000架飞机,其中有1482架轰炸机,1264架战斗机,他们摧毁了敌人1000多架飞机,为坦克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希特勒当着一大批陆军高级将领的面,大声地赞扬戈林。这时的戈林正在柏林郊区一列火车上。他身穿白色的元帅制服,手里拿着元帅手杖,一副傲慢不逊、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
米尔希将军走了进来:“元帅,我们刚刚收到元首的第11号指令……”
“马上读一下!”
“命令从比利时前线的第6军团调一部分空军,轰炸鹿特丹,加速夺取荷兰要塞。”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又是元首给我的一个立功的机会,对,对,让他们尝一尝轰炸的味道,去年波兰人不就是让我给炸怕的吗?”戈林说到这里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
5月14日早上,一名德国军官高举着一面白旗,走到了鹿特丹桥上,他边走边喊:“你们马上放下武器吧,德国飞机马上就要来了。如果你们不投降,轰炸就要开始了!”
这一消息传到了荷兰最高司令部,温克尔曼将军终于下了决心,要求与德军谈判。
可是,这时候戈林为了抢功,下达了轰炸的命令。
天空中出现了36架德国轰炸机,它们发出巨大的轰鸣,低空朝鹿特丹飞去。几分钟之后,鹿特丹宣布投降了。消息传到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希特勒下令取消这次轰炸。
戈林将命令传给他的空降兵司令施图登特,可是已经晚了。施图登特发出了停止轰炸的红色信号弹,可是有一个架次的12架飞机,飞在前面没有看到信号,飞行员向毫无准备的鹿特丹市民投下了重型炸弹,一时间烟尘滚滚火光闪闪,到处是哭叫声,烈火吞没了整条的街道,炸弹炸死了900多人,伤了3000多人,另有7万多人无家可归。
5月14日下午,荷兰的威廉敏娜女王爬上了英国的驱逐舰逃往伦敦。无可奈何的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下令部队放下武器,并签署了投降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不断地在亚太地区扩张,影响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国为遏制日本的扩张,宣布对日实行禁运。生产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在美国的禁运政策下,经济受到了致命的沉重打击。日本意识到要在亚太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势必要除掉美国这块阻挡自己前进的拦路虎。
日本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是极力主张向美国开战的领军人物。他曾经在美国留学,对美国发达的生产力深有体会。他认为只要日本向外扩张,那么同美国发生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日美开战,日本应该速战速决,而不应该同美国打消耗战,因为美国深厚的国力基础,强大的生产力,是日本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在他的主持下,日本人制订了偷袭美国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由于美国过于强大,日本人对是否同美国开战顾虑重重,该计划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才最后由天皇批准执行。
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
日本政府对即将开始的偷袭行动特别注意保密,严格限制外交公文的往来,对其同盟国也极少透露这些计划的蛛丝马迹。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连日本的盟友德、意两国政府都不知道日军的行动计划。
为了不暴露自己,日本舰队途经很少有商船航行的、位于美军巡逻飞机活动半径以外的一些水域前往珍珠港。舰艇在航行中完全保持无线电沉默。在濑户内海停泊的舰只和九州地区的航空兵部队进行假无线电通信,表示日本舰队的位置仍在日本水域以内。为了在外交上麻痹美国人,日本人还继续与美国政府进行外交谈判,并且降低了与美国人讨价还价的砝码,摆出一副诚心要和美国友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庞大的日本舰队正无声无息地逼近美国太平洋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
为了能使偷袭成功,日本在夏威夷的间谍做了大量的情报工作。一向骄傲自大的美国人此时还蒙在鼓里,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日本的袭击会从天而降。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珍珠港内美国军舰整整齐齐停靠在岸边,舰上的士兵大部分都上岸休假去了。岸上也一片宁静,到处呈现出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就在这时,日本飞机突然从天空中钻了出来,对着珍珠港就是一番狂轰滥炸。珍珠港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刚开始轰炸时,美国官兵还以为是演习。很快,美国的军舰被炸沉海底,油库、火药库也成了日本飞机的靶子。回过味的美国人,像没头的苍蝇在地上乱跑,很多人不明不白地就丢了性命。美国人完全被这突然而至的轰炸给打蒙了,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日本人的这次偷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仅付出了很小的代价就重创了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使美国在战争之初对日本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直到中途岛海战后才出现了转机。
正所谓“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诈是战争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在军事斗争中,将帅必须以“诡道”为指南,以“奇诡多变”为术,立足于“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己方的力量,震慑敌人,取得胜利。推而广之,这句话也适用于现今社会的商业,商场如战场,同样需要诡道,需要多变,才能取得胜利。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使其士气低落,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经过大小百余次战役,双方损兵折将,疲惫至极,但谁也消灭不了谁,公元203年8月,项羽和刘邦订立合约,约定“中分天下”,以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地,鸿沟以东为楚地。项羽释放了在彭城之战中俘获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率军东归。
刘邦见项羽率军东归,也想率军返回。手下谋臣张良和陈平劝刘邦:“现在汉已经得到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来归附,楚军撤走而不去追击,就是养虎为患。不如趁此有利时机,消灭项羽。”刘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即率军追赶项羽。
公元202年10月,刘邦率军追到夏阳(今河南太康)南,驻扎下来,并派人送信给韩信、彭越,命令他们率军按期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会合,共同消灭项羽。接着刘邦继续率军追赶,果然在固陵追上了项羽。但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有按期前来会合。
项羽见刘邦孤军深入,便乘机回击汉军。汉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刘邦只好深挖战壕,修筑壁垒,加强防守,不敢出战。
几天过去了,仍然不见韩信、彭越的军队到来。刘邦非常着急,他问张良:“韩信、彭越不遵守诺言按期前来,现在该怎么办?”
张良回答说:“项羽眼看就要被打败了,但韩信、彭越却没有得到封地,他们不听调遣,那是理所当然的。您如果能跟他们共分天下,他们就会马上前来助战。这样,项羽必败无疑。”于是刘邦答应,把陈县(今河南淮阳)以东直到东海一带,划归韩信;把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以北直到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一带,划归彭越。韩信、彭越得到封地以后,果然率军前来助战。刘邦又命令刘贾渡过淮河包围寿春(今安徽寿县),诱使楚大司马周殷背叛了项羽。周殷即率军与刘贾、英布一起,向北包围项羽。韩信在西进占领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也率军直逼项羽背后,与刘邦夹击楚军。
项羽力不能支,向南败退,于公元202年12月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刘邦在和韩信会师后,穷追项羽不舍。这时,彭越、周勃、英布、刘贾等人,也各率人马先后赶到。刘邦把会合后的三十万大军交韩信统一指挥。韩信指挥三十万大军,把项羽层层包围起来。
这时,项羽只有十万人马,粮食也快没有了,楚军又因为被层层包围而士气低落。
一天夜里,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歌声传到了楚军大营,楚军将士听到家乡的歌,都想起家来。父母、妻子、乡亲、故乡,全都被歌声给勾了起来,一时间消极的情绪满溢楚营。
歌声传到项羽耳里,他不禁大为吃惊,心想:“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怎么汉军中有这么多的楚人!”其实,汉营中唱楚歌的不全是楚人,这是张良设的“攻心夺气”之计。张良把英布、周殷部下的楚地士卒,全部分散到各营,让他们教会了汉兵唱楚歌,目的就是瓦解项羽的军心。
项羽被歌声搞得心烦意乱,久久无法入眠,便披衣起身,与爱妃虞姬在帐中饮酒解闷。酒入愁肠,心境更加悲凉。他知道大势已去。当夜,项羽跨上战马,带领八百多名壮士,趁着夜色突围出去,向南奔驰而去。
第二天黎明时分,汉军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而去,韩信立即命令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奋力追赶。
项羽一路奔驰,当他渡过淮河时,跟随他的已经只有一百多人。走到阴陵(今安徽和县北),项羽迷了路。他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骗他说:“向左走。”结果陷入一片沼泽之中,被汉军追赶上了。
项羽只好又向东走。一路上,跟随他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这时汉军数千骑兵已经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自己无法脱身,对跟随他的骑士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经历过大小七十多场战斗,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因而才能称霸天下。今天被困在这里,这是老天要叫我灭亡,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说完,项羽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成四队,面向四方。他对骑士们说:“看我为你们杀他一个将领,你们分别从四方冲出去,在山东面分三处会合。”只见项羽大喝一声,纵马向汉军冲去。汉军见状,纷纷溃逃。项羽斩杀了一名汉将,项羽按事先的约定,与部下在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一处,也只好兵分三路,分别把楚军包围起来。
项羽想要东渡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便又一次杀出汉军重围,带领剩下的二十六人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是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人口,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他们没办法渡江。”
项羽仰天笑道:“天要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况且我当初和江东八千子弟一起渡江西进,如今却弄得如此狼狈,纵然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
项羽雕像
项羽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亭长,下令跟随的二十六人都下马,拿上短刀,和他一起步行与汉军拼杀。拼杀中,单是项羽一人就杀死了几百名汉兵,他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战到最后,项羽对曾是自己的朋友而现在投靠刘邦的汉将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要用千金买我的头,还封万户侯,我就来成全你吧!”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三国时期,蜀国南方诸夷发动叛乱。蜀相诸葛亮深知南中地区之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北伐大业,就下决心亲自率军远征。
诸葛亮率军由成都出发时,参军马谡等依依不舍地送别,诸葛亮向他询问破敌之策。马谡回答道:“南中地势险要偏远,即使今天用武力打败他们,大军一退还会反叛。如丞相举兵北伐曹魏,他们得知国内兵力空虚,就会加紧举行叛乱。若用武力把他们赶尽杀绝,又非仁者之情。用兵的道理,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希望丞相不要专用武力,要注意征服他们的心。”
诸葛亮听了马谡的建议,很高兴,表示接受,因为这和他的想法正一致。
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军,主力行至益州郡。孟获为叛军头领,为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诸葛亮为了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消除南中时常叛乱的根源,使蜀汉在南中地区的统治能够稳定下来,在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的前提下,对深得“夷汉所服”的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下令部队在同孟获作战时不得伤害他,只能生擒。
经过一次交战,孟获果然中计被擒。诸葛亮对他不杀不辱,为了使他降服,还有意在他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士兵的战斗力,命令军队列成阵势,亲自把他领到阵前,说:“这样的军队你能打赢吗?”孟获回答说:“以前我不知道你军的虚实,被你用计打败。现在我见过你军的阵势,了解了实情,不过如此。如果给我机会再战,我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见他还没心服,就把他放了回去。
孟获回营后,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其不备,从孟获不设防的下游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并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又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这一次诸葛亮又要放他的时候,孟获确实感到诸葛亮智谋高超,又不是存心与自己为敌,也不是想把“夷人”赶尽杀绝;另一方面,“夷人”也逐渐明白受骗的真相,不愿再打下去,他便心悦诚服地率众投降了。
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北伐再无后顾之忧。
夺气、夺心属于心理战的范畴,面对强大的敌人,要击败它,可以挫败敌人的士气,动摇敌人将领的决心,在精神上打击敌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如果在士气上陷于低落,做事的决心有所动摇,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团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堕归,此治气者也。
军队刚开始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懈怠,最后士气就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的时候再去攻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仗着兵强马壮,步步深入鲁国。鲁国兵少国弱,处于劣势。为了保存实力,待机反攻,鲁军不得不暂时避开齐军的锋芒,采取守势。后来,鲁军退到一个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战局才开始扭转。
当时鲁国执政的是鲁庄公,他为自己的人民做了一些好事,老百姓都很拥护他。面对齐国的进攻,他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与之决一胜负。鲁国有一个名叫曹刿的人,听到全国上下要与齐国作战的消息,非常着急。他虽然不是什么肩负国家重任的大官,但是他认为,对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来关心和过问。而且他认为当政大臣们庸碌无能,未有远谋,于是他决定求见鲁庄公,为帮助国家战胜强敌出谋划策。
曹刿见了鲁庄公,开口就问:“齐军快打来了,听说你已经做出了应战的决策,但不知你凭什么同齐军作战?”鲁庄公正需要有人帮他出主意,见曹刿这样关心国家大事,就高兴地回答说:“我对臣民还算是宽厚的,对衣食等生活用品,从来不独自享用,总要分一些给别人。”曹刿认为单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不能作为战胜齐国的保证,就对鲁庄公说:“你只是给人家一些小恩小惠,况且还不能施及全国,多数人并没有得到。所以老百姓是不会和你一起死战的。”鲁庄公又说:“我对待天地神明是很虔敬的,祭祀天地的祭品总是有多少说多少,从不敢虚报。”曹刿还是不以为然,说:“你不虚报祭品的数量,这只能算是守点小信,老天爷未必能感动给你降福。”鲁庄公沉默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鲁国每年都发生许多起诉讼案件,我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我总是尽最大努力公正地处理。”曹刿这时才说:“这倒是尽到了君主的责任,为老百姓办了些好事。我认为你具备了同齐国决一胜负的基本条件了。”于是,曹刿自告奋勇,请求随同鲁庄公一起出战。鲁庄公答应了他的这一请求,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前往长勺。
齐鲁两军在长勺摆开阵势,准备决战。齐军仰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等一等,不要击鼓反击。眼下敌人士气正旺,如果我军出击,必然损失惨重,不如先不跟他们交锋,消磨消磨他们的锐气。”当齐军擂响第二次战鼓时,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在急于求胜心理的驱使下,齐军凭恃强大的兵力优势,又一次主动向鲁军发起猛烈的进攻。齐军连续三次的出击都在鲁军的严密防御之下无功而返,未能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反而造成自己战力衰落,斗志沮丧。曹刿见时机已到,建议鲁庄公果断地进行反击。鲁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传令鲁军全线出击。鲁军于是凭借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冲垮了齐军的阵地,大败齐军。庄公见到齐军败退,急欲下令发起追击,此时又被曹刿所劝阻。曹刿下车仔细察看,发现齐军的车辙的痕迹紊乱;又登车远望,望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判定了齐军确是真败,这才建议鲁庄公实施追击。追击令一下,鲁军个个奋勇当先,终于把齐军赶出了鲁国国境。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凭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已完全丧尽,相反,我军士气却正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毕竟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不可等闲视之,要防止他们假装败退,设下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军容不整,相信是真的溃败,这才建议实施追击。”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从此稳定下来。
齐景公即位后,齐国的国力已极大地削弱了。在对外方面,齐景公面对赵、燕等国的“蚕食”,束手无策;对内,一些权臣不把国君放在眼中,特别是公孙捷、田开强、古冶子三人,他们都身壮如牛、力大无比,自恃有功,横行无忌。齐景公重用贤臣晏婴,力图使齐国得以振兴。
晏婴上任后,决心除掉公孙捷、田开强、古冶子三个“害群之马”,严肃国纪国法。公孙捷三人有一身奇勇,派人去抓,不成;派刺客行刺,也不成。晏婴想来想去,觉得唯一的办法还是用“计”。
晏婴像
一天,齐景公设盛宴款待文武大臣。酒过三巡之后,文臣武将们都带了几分醉意,晏婴命令一名漂亮的侍女用大盘子端着两个硕大的桃子走到众人面前,传下话说:“谁能说明自己是天下最有名的勇士,谁就可以吃掉一枚桃子。”
公孙捷觉得这是表现自己的好时机,立刻站了起来,说:“我能接连和两只猛兽搏斗,把它们打死,像我这样的勇士,天下没有第二个,我是天下最有名的勇士,我可以吃掉一枚桃子!”说完,向四周看看,见无人反对,伸手拿走一枚桃子。
古冶子站起来离开酒桌,说:“我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妖龟之头,保护国君平安地渡过了黄河。当时,见到我的人都说我是河神,像我这样的勇士,难道称不上是天下最有名的勇士吗?”古冶子说完也向四周看看,见无人反对,伸手拿走了剩下的一枚桃子。
田开强急了,他走到众人面前,愤慨地说:“我在跟敌人的战争中,曾多次冲入敌阵,砍杀敌将,夺取战车。攻打徐国时,我俘虏500多人,逼迫徐国纳款投降,威震邻国,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难道这么大的功劳还不能分到一枚桃子吗?”
晏婴急忙走出来,对齐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和勇气天下皆知,可惜桃子已没有了,可否请大王赐一杯美酒,待桃子再熟时,补赐给田将军如何?”
齐景公也对田开强说:“田将军,算起来,你该是天下最有名的勇士,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强怒火攻心,道:“打虎杀龟,固然有勇有功,但我为国家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反而遭到冷落,为人耻笑,以后还有何面目见人!”说完,不容分说,拔剑自刎。
公孙捷见状,面红耳赤,道:“我功劳不如田将军,反拿了桃子,致使田将军自刎,我还怎样活在世上!”说完,也拔剑自杀。
古冶子跳了起来,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如今我也不能活了!”说完,也自刎而死。
齐景公见齐国一下子失去了三位勇士,心中有些惋惜,下令用士大夫之礼厚葬了这三个人。三个害群之马已除,晏婴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治理国家了。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避实击虚战术的延伸运用,正所谓避其锋芒,在敌人士气最盛的时候选择避开,在敌人士气低迷的时候寻求出击,这样才能取得成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也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要在竞争企业风头正劲的时候避开其锋芒,免受伤害,而在竞争企业露出破绽、风头不再的时候出击,定会取得成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以自己接近战场来对待远道而来的敌人,以自己的安逸休整来对待奔走疲劳的敌人,以自己的粮草充足来对待饥饿的敌人,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办法。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20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命令王翦率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60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可是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楚军急于击退秦军,因此,积极备战,经常派兵挑战,王翦一方不理不睬。这样相持一年有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一年下来,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而且由于平日经常操练,因此技艺精湛,王翦因此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而且将士都很疲惫。由此,楚军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部队全力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楚军大败,公元前223年,秦国消灭了楚国。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汽车工业全面起飞,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色彩明快鲜艳的新型汽车,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因而销路大畅,唯有黑色的福特车保持不变,显得严肃而呆板,销量急剧下降。
但是,无论对各地要求福特供应花色汽车的代理商,还是对公司内的建议者,福特总是坚决顶回去:“福特车只有黑色的,我看不出黑色有什么不好,至少比其他颜色耐旧些。”
生产逐渐艰难了,福特开始裁减人员,部分设备停工,将夜班调成白班以节省电费,公司内外人心浮动,连福特夫人也大惑不解,沉不住气了。
福特了解夫人的担忧,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公司的待遇高于任何企业,他们不会生异心,同时他们知道我是绝不服输的人,我不跟别人生产浅色的,一定另有计划。”
有人建议说,至少我们应该有新车在市面上销售,不至于让人说我们快倒闭了呀。
福特诡谲地一笑:“让他们去说吧,谣言越多对我们越有利!”人们感到很奇怪,问公司是不是正在设计新车?是不是跟别人一样,会有各种颜色的新车?
福特回答说:“不是正在设计,早已经定型了!也不是跟别人一样,而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我们的新车一定比别人都便宜!”这就是福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杰作”之一——购买废船拆卸后炼钢,从而大大降低了钢铁的成本,为即将推出的A型汽车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产T型车的工厂全部停工。这是公司成立24年来第一次停止新车出厂,市面上所卖的都是存货。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猜测蜂起。除了几个核心领导外,谁也摸不清福特打的是什么算盘。
让人奇怪的是,工厂停工后工人并没有被解雇,每天仍然上下班,这一情况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上经常刊登有关福特的新闻,助长了人们的好奇心。两个月后,色彩华丽、典雅轻便而价格低廉的福特牌A型车终于在人们长期的翘首等待中源源上市,果然盛况空前。这招“以逸待劳,相机而动”的妙计促成福特公司第二次起飞的辉煌的局面。
福特这次面对各公司以色彩、外形为武器发起的挑战,并没直接应战,而是养精蓄锐,扬长避短,抓住质量、价格这两个关键做充分准备,一旦成熟,就使对手们由强变弱、由优变劣了。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古时兵战,还是现代商战,采取“以近待远,以逸待劳”的策略,都会赢得先机,占据主动权,显然这是一种高明之策。准备周全了,才会从容应对,如果事先不做准备,等事情来了,再想办法,再想应对之策,显然是难以做到从容应对的,更别说圆满地解决问题。想一想,我们做事时是否都做到了这一点,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此用兵之法也。
用兵的方法,对敌军据守的高山不可仰攻,背靠丘陵不可迎击……这就是用兵的方法。
公元前269年,秦国攻打韩国,包围了阏与(今山西和顺)。韩国连忙向赵国请求救援。赵惠文王召将军廉颇,问道:“我们能救还是不能救?”廉颇说:“去阀与的道路不仅远,而且狭窄危险,难以出兵救援。”
赵王又召乐乘询问,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又召问赵奢,赵奢对答说:“去阀与的道路远又狭窄危险,这好比两只老鼠在穴中相斗,将军勇敢威猛的一方能胜。”
赵王遂令赵奢率军救援阏与,赵奢领兵出发后,在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军不前,一直待了二十八天没有任何军事行动,并且增筑营垒。秦军派间谍到赵军驻地侦察,赵奢抓住了间谍好好地款待后把他放了回去,使秦军认为他出兵的目的不是来救援的。赵奢放走秦军间谍后,突然下令全军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快速行军来到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筑起营垒,驻扎下来。
秦军得知消息后,也分派军队过来应战。赵军中的军士许历向赵奢建议说:“秦国人没有料到我们赵国的军队会来,因此,秦国前来挑战我们的军队气势很盛,将军您必须集结起深厚的军阵以对抗秦军,不然的话,我军一定会失败。”赵奢答应了。许历又建议:“先占据北山的胜利,后来争夺北山的失败。请您派兵抢占北山。”赵奢又答应了,并立刻派出一万人占领北山。秦军随后也就过来了。秦军看到北山的制高点,也派兵争抢,结果被早一步到达山上的赵军打了下来。赵奢乘机率领军队出击,并大败秦军。
秦军一个失败导致全线的失败,围困阏与的部队也急忙撤退了。赵军成功地解了阏与之围,随后胜利地凯旋了。
公元564年8月,后周宇文护派将军尉迟迥等率领精兵十万征伐北齐,包围了洛阳。周军筑土山、挖地道,进攻洛阳,但攻了一个月也没有攻克。
北齐急忙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率领军队救援洛阳,他们畏惧周军的强盛,进军到达洛阳的北邙山就驻扎了下来,不敢再向前推进。
齐武成帝召回防备突厥人进犯而镇守边关的并州刺史段韶,问道:“目下洛阳危急,想派你去救援洛阳。突厥人在北方时时捣乱,还需要人去镇守,这该如何办?”
段韶回答:“北方的突厥侵入我边塞,这事如同疥癣一样,无关痛痒。现在西方的敌人进逼,却是我们的腹心之患,我愿意听从您的命令南去洛阳。”武成帝也正有此意,遂命段韶率领精锐骑兵一千从晋阳出发,随后武成帝也率领一支军队赶往洛阳。
段韶出发五天后就渡过了黄河。当时接连数日阴天大雾,段韶率领军队悄悄地到达洛阳后,就立即与大将军斛律光商议对策。第二天一早,段韶又带领他帐下的三百骑兵和诸位将领登上邙山,观察周军的形势。下山时,段韶与周军遭遇。段韶派人飞驰回去告诉各个军营,迅速集合起来。齐军集结成阵等待周军,段韶为左军,兰陵王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与周军形成对峙。
周军没有料到段韶会来,都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段韶远远地对周军说:“你们后周欠我们的情,不报答我朝对你的恩德,竟然起兵,今天来这里,究竟是怀什么意图?”周军以步兵为前锋,上邙山逆战,段韶认为敌人是步兵,自己是骑兵,则指挥齐军且战且向山上退,引诱周军上山。
等到周军力疲的时候,齐军的骑兵都下马与敌短兵相接,刚一交战,周军就大败溃退。周军阵营一时瓦解,落到溪谷中淹死、跌死的很多。在洛阳城下攻城的周军也丢弃军营逃跑,从邙山到谷水三十里内,周军丢弃的各种军需物资布满了山坡河谷。
赵奢在与秦军的交战中,由于先占据了北山高地,使秦军形成仰攻的不利态势,从而导致了秦军的失败。段韶击败周军的邙山之战,也是利用山势,使周军形成仰攻的不利局面。
孙子主张,要善于利用有利地形,而不能被地形所困。用兵打仗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多数是经过多少次的实践而总结建立起来的。对于这些规律,要悉心研究,探寻其中的道路所在,而不要轻易违背。生活中,要善于利用经验解决问题,不要忽视,甚至轻视这些凝结前人智慧的经验。善于利用那些卓有成效的经验解决问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