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新时代的英雄楷模 > 第四章 舍己为人的英勇战士——王杰
第四章 舍己为人的英勇战士——王杰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4542  |  更新时间:2015-03-26 15:42:17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王杰(1942—1965),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次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账。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4年中,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立过两次三等功。1965年7月14日在指导民兵布雷训练时牺牲,年仅23岁。同年11月27日,王杰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

事迹

王杰

王杰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堌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王杰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次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账。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王杰从一参军起,就对自己立下了誓言:“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在工兵一连,那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连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王杰处处向老战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部队修筑工事,瘦小的王杰要抡起十二磅重的大铁锤,累得腰酸背疼,双手满是血泡。但他毫不怕苦,专挑重活干,哪里最困难,就往哪里奔。工程快结束时,原来打锤速度很慢的王杰,竟成了全连的打锤能手,在同期入伍的新战士中,他第一个加入了共青团。

王杰在部队里,刻苦勤奋地学习,再忙再累也不间断。一次,他在工作中被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伤势十分严重,首长和同志们都要他好好休息,但他并未放松学习,右手不能写字,就练习用左手写学习笔记。他那十万余字的日记,就是在紧张的训练、施工中一点一滴地写出来的。

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王杰获得了巨大的动力,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不断为战友、群众做好事。战士们不会忘记,每逢施工中遇到危险,王杰总是抢在头里,爬高空、钻毛洞、排哑炮,每回都少不了他。

春天来了,部队开展“每日一雷”的练兵活动,王杰和老战士齐昌君搞互助,练习布雷、起雷。开始他老找不见齐昌君埋的雷,而他自己埋的雷却总是很快就被发现。王杰很不服气,有一次他跑到草地上铲下一块草皮,把雷埋好后再把草皮原封不动盖上去,精心伪装了一番,结果还是被齐昌君发现了。

齐昌君告诉王杰:“你这次埋的雷比以前好多了,但你埋雷时踩倒了两棵小草忘了扶起来,这样,狡猾的敌人一看就能发现。”

王杰听了大受启发,他更加刻苦地进行钻研,精益求精,很快成了布雷能手。

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那年冬天,部队出发去架桥,河面浮着薄冰,寒风细雨一阵紧似一阵,王杰不顾体质较弱,第一个脱掉棉衣跳进齐胸的冷水里进行作业。等上得岸来,嘴唇冻得发紫,可是一转身,他把身上的水擦了擦,又跑去搬运桥板了。

抗洪运土时,王杰也是扛得多,跑得快。扛草包,别人扛一捆,他扛两捆。夜幕中,洪水一片,王杰自告奋勇为大家探路,一次次掉进深坑,一次次被洪水没顶,可是他一探出头来,就招呼:“同志们注意,这儿是窄道!”“同志们注意,这儿有深沟!”

部队行军拉练,全班三天的口粮,王杰一个人抢着背上一大半,一壶水,自己舍不得喝一口,都让给同志们。天寒地冻,棉衣被风雪打湿,别人抗不住困睡觉了,他却一件一件把它们放在火堆上烤干。即使是受伤住了医院,他还帮助护理员擦地板、送药、倒开水。

有人称王杰“活雷锋”,但是,王杰始终牢记着“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的教导,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折不扣地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为了党和祖国,为了人民,我有一天的生命,就要努力工作一天。”

这一年,王杰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他以雷锋为榜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在长途行军中,他主动关心新战友,帮助新同志扛枪、背背包;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坚持学到深夜;在抗洪救灾中,哪里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施工中,哪里有重活,他就奔向哪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

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

3月,由于王杰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

同年9月,家庭再三来信,催王杰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

1965年年初,王杰的母亲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

“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同志对王杰的评语。冬训中,是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

7月,是苏北地区的多雨季节。

1965年7月,燠热、湿闷,更使大运河畔张楼公社的人们饱受了霪雨泥泞之苦。上旬,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拉练到邳州张楼乡,并短时在那里进行各种演练,县武装部受当时热映的“地雷战”影响,利用这个机会,临时组织了民兵地雷班。由于王杰是优秀的班长,两次立功,又是那时部队战士中很少有的初中生,所以由他负责训练民兵。

14日凌晨,天阴得异乎寻常,头顶上翻滚连绵的乌云正孕育着一场大雨。那时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个雨季阴天里,即将发生一场重大的不幸。同时,一个英雄的名字,将像春雷一样响彻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王杰下岗了,他一直站到4点,才把换班的小战士叫醒。哨兵噘着嘴不乐意,说每次班长在他前面当班,总要替他多站一会儿。王杰宽厚地笑了笑,说以前他当新兵时老兵也这个样。

下岗后,王杰并没有休息,就着油灯看了一会儿书,院子里便响起了喇喇的扫地声。他为战士们打好洗脸水,又把牙膏挤到一柄柄牙刷上。

同屋的副班长被惊醒了,心疼地让他歇一歇。他知道,班长这些天可辛苦坏了,自从接受了帮助张楼民兵地雷班进行训练的任务后,他每天总是四点多就起床了,有时踏着月光,有时冒着风雨赶到集训地,整整训练三小时,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深夜还要伏案为民兵训练课写教案。才两个星期,人就瘦了一圈。幸好今天已是训练的最后一天,等上完实地爆炸这一课,说什么也得让班长好好休息一阵。

天蒙蒙亮时,王杰背着挎包和三班副班长陈学义来到了训练场。今天,民兵们来得特别早,三三两两地聚在运河大堤旁,因为将要进行的是实地爆炸,大家既兴奋又紧张,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半个月前,他们对地雷还一无所知,是王杰手把手地教他们布雷起雷,彼此结下了很深的情谊。王杰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不苟。一开始民兵们还有点涣散,纪律松懈,比如进行卧姿埋雷训练,大家就毫无敌情观念,叽叽喳喳,说笑打闹。王杰很严肃地对他们说:“采取卧姿埋雷,说明离敌人阵地已经很近了,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目标,那将给整个作战计划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他带着大家坐下来学习邱少云、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直到民兵们心服口服为止。

民兵们心目中,对他们的教员是很佩服的,就拿埋雷来说吧,王杰埋的地雷,他们就怎么也找不到,他们不知道,这是王杰长期以来勤学苦练、用心钻研的结果。王杰在实践中还改革了布雷方法,创制了七种教学工具,帮助战士们更快掌握杀敌本领。他常常告诫自己:战场上用一次两次,平时就要练千次万次。

在给民兵们上训练课时,王杰把部队的优良作风也带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积极性高涨,勤学苦练,进步飞快,很快就掌握了有关地雷的基本知识。

那12名民兵是没什么文化整天地里劳动的粗人。地点处在乡政府的街边土路,邳州人又密,值学生暑假,看热闹的、过路的,尤其小孩子多。好多学生也在现场。这又不同于在营房训练,为了安全把所有路口把住不让通行,只王杰一人也根本顾不了。

地雷实爆一般方法是拉火管连接导火索,导火索再连接雷管,导火索每秒燃烧1厘米,用5厘米的导火索踩着后5秒就会爆炸。那时,连队采取的是另一种新方法,不用导火索,拉火管直接连接雷管,一碰就炸,火速见效。这种办法连队里已成功地试验过几次。但王杰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把急着想学会这一手的民兵们推到一边,独个儿跑到河沟那边的小桥旁试验,“轰轰”两声,两次都成功了。

各种一般的地雷教过了,是教后面最复杂的有较长绊线的地雷。正式实爆开始了,民兵们接连挖了三个雷坑,东边的雷坑挖浅了些,王杰选了中间那一个,他蹲在中间边讲边安装,具体站着讲的时候外面人都很远。尤其是在最后穿雷管、带引线的细致作业时,不能分散一点精力。王杰蹲得很近,时间又长,周围12个民兵和武装部参谋都紧紧围在他跟前,为了看清就慢慢地围成了里外几层的水桶,还有过路的和看热闹的小孩子。

王杰把拉线接在拉火管上,然后小心地把地雷放在坑里……谁知就在这一瞬间,意外发生了,也就是临到万事大吉的时候,那长长细细的引线在拥挤中不知被谁碰了,雷包的引线还在王杰的手里,动与没动只有王杰能感觉到。

拉火管突然发出了爆炸前的信号。啊!地雷在一瞬间就要爆炸!

王杰只要往后一仰肯定没事,但他知道是什么后果。在3秒爆炸的时间内他选择了扑的动作!怎么办?要排除危险是不可能的,告诉大家卧倒散开也来不及了,就在这生死关头,在这紧急的一刹那,英雄王杰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12位民兵兄弟和武装部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毫不犹豫地两手一扎,英勇地扑向了地雷……

王杰真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其中一肢飞向空中近20米,和路边的杨树差不多高。12名民兵全部不同程度负伤,随即送往9里远的县医院。

这是何等壮烈的一瞬间啊!山河为之悲泣,日月因此而失色,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实现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光辉誓言。

雨哗哗地下了起来,从早到晚一直不停,但再大的雨也冲不掉人们心头的悲痛,冲不掉大家对英雄的怀念。中共邳县县委的领导来了,张楼公社的民兵和社员们来了,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们来了,大家在心里一声声地呼唤着烈士的名字,缅怀着英雄的事迹。

民兵们不会忘记,他们的王教员是怎样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地帮助他们学习和训练的。17岁的吴步良开始对地雷十分害怕,不敢走近,王杰不厌其烦地鼓励他,手把手地教他,终于使他熟练地掌握了布雷操作。天下大雨,民兵周士忠离家最远,王杰顾不上自己淋雨,一定要把自己的雨具让给他。王杰在张楼公社训练了两星期,好事做了一件件,给村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王杰就这样写完了他光辉历史的最后一页。

王杰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人们心里,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对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热忱,以及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成为时代的财富,激励着亿万人民奋发向上。无论社会怎样变迁,时代怎样前进,英雄的行为永不褪色,英雄的名字将在共和国的丰碑上永存!

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dang正式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等为王杰题词。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

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周恩来的题词是:

录王杰诗

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

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1968年,家乡人民为纪念王杰,将其故里花鼓村(另说为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建王杰烈士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都由于铭记烈士的英雄事迹。

王杰纪念馆

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县城文峰路和金山街交叉口落成。

2009年9月14日,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总结

40多年前,1965年7月14日,在这个很普通的日子里,一名普通战士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一个伟大的名字——王杰,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一声巨响中,解放军战士王杰用年轻的生命换取了12位民兵和武装部干部的安全……王杰牺牲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为了党,我不怕上刀山下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的誓言,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创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时代精神。

在当时的年代,一手抓国防,一手抓建设,需要的正是这样吃苦流汗、不怕牺牲的时代精神。王杰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勇气,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一个时代的偶像精神,决不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没有伟大的时代,就不会有这些英雄儿女的成长以及战士个人的辉煌。他们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投入了革命的战斗,对祖国无比热爱,永不放弃理想,对同志、对亲情诚挚忠诚等。正是这种形象,使他们浩气长存。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和它力量的雄厚,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这种精神中得到显示的。

我们要牢记王杰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德。新的形势面前,苦的内涵有了变化,不怕苦的精神却需要永远提倡。今天的少数青年人在狂热地梦想成为明星和追逐所谓的“青春偶像”,但是,他们所追求的这些偶像大都只有消闲娱乐意义。我们的屏幕和舞台上仅仅塑造娱乐偶像是不应该的,如果仅仅用娱乐偶像来构建21世纪中国偶像的长廊,我们现在的青少年,长大后又如何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创业的艰辛以及社会、民族的责任?

领导者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是不怕苦;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勇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是不怕苦;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追求文明、崇尚公德也是一种不怕苦。保持共产dang员先进性的本色需要提倡王杰精神。现代物质文明并不等于必然导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丰富、技术的发达,代替不了精神的富有和崇高。我们就是要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种革命先烈的精神再造我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可以说是重要的生存资源。英雄王杰,不仅是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英雄,更应该属于创造21世纪理想世界的当今英雄。

穿越历史的时空,英雄王杰在人们心中的记忆依然清晰,他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王杰”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他将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的象征,与时代共同前进!

党的优秀女儿——向秀丽

党的优秀女儿

——向秀丽

简述

向秀丽(1933—1959),广东省清远市人,广州何济公药厂工人。1958年12月31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化工车间在试制新产品“甲基硫氧嘧啶”过程中,一个酒精瓶子不慎被打翻,现场燃烧起来,附近堆放着四箱遇火就要爆炸的金属钠。火势猖狂地四处蔓延,眼看一场重大事故难以避免。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向秀丽挺身而出,扑向火焰。不一会儿,她的鞋、衣裤、头发都着了火,火舌包围了她,手也烧焦了!她仍奋力扑救,用身体堵截酒精的去路,全身80%的皮肤烧伤。她在奄奄一息中仍向救她的领导和同志们说:“快叫人!不要管我!快去抢救金属钠!”向秀丽奋力阻挡火流,为前来救火的人们赢得了时间,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爆炸事故,保护了工厂和附近居民的安全,而自己却被严重烧伤。当她苏醒过来,得知国家财产得以保住后,她舒了一口气,脸上浮现一丝微笑。虽经多方全力抢救,但向秀丽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次年1月15日去世,年仅26岁。同年1月18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她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事迹

1933年5月13日,向秀丽生于广州市越秀山附近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一家10口人仅靠在广

向秀丽

东乐昌县做店员的父亲偶然寄回来的一点钱过活,生活非常艰难。母亲容凤屏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是一个为人耿直而又淳厚的人。

当向秀丽刚开始记事时,抗日战争便爆发了。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母亲带着六个儿女流浪到广东西部的肇庆乡下,住在一个破烂的祠堂里,由于战乱,全家跟父亲失去了联系。三个小弟妹又因患病没钱医治而眼睁睁地看着死去,接着,又有一个弟弟被日本鬼子的炸弹夺去了生命。全家大小虽然都起早摸黑地干着编席等零活儿,但还是吃不到一餐干饭,有时只吃豆尾(做豆芽选出的坏豆)。

生活日益艰难,母亲不得不哭着把9岁的向秀丽送进地主家干活糊口。向秀丽在地主家挑水做饭,放牛下田,还不时挨骂受打。

在这种贫困的环境里,母亲依然教育儿女要靠自己劳动过活,穷也要有骨气。小秀丽很听妈妈的话,自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与倔强的性格。

向秀丽跟母亲和姐姐们共同分担着家庭的负担,织席、担米、替别人看小孩,什么活儿都干。在日寇侵占的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每天都和姐姐一起织席到深夜两三点,还要抽出时间替人担米换点工钱来贴补家用。10岁时,向秀丽就能担着30斤重的米走30多里的路。有时半夜3点启程,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如果碰上天下雨,不仅全身湿透,还经常滑倒,滑倒了爬起来继续走。有好多次,姐姐心疼地劝她不要再去了,向秀丽懂事地说:“我虽然担得少,但也能给家里一点帮助。”她把自己挣来的钱一分不剩全都交给母亲。

11岁那年,向秀丽为地主家挑水砸伤了右脚大脚趾,地主还逼着她下田干活。最后脚趾发炎溃烂了,身上也肿了,吃不下东西,昏沉沉躺在一块破木板上。狠心的地主却在此时将她踢出了大门。最后,母亲不得不让人把她那截烂坏的脚趾锯掉……

抗日战争胜利后,向秀丽一家回到广州。虽然找到了父亲,可全家始终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职业,依然受饥挨饿。父亲失业,只能给别人代写书信。迫于生计,12岁的向秀丽不得不到火柴厂做童工。一年后,又到和平药厂做工,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两手整天泡在药液中洗刷瓶子。然而资本家嫌她太小,不久又将她解雇。以后又进过五六个工厂做工,做过钉纽扣、包散药等工作。在那段日子里,全家四处打工,终日辛劳。

1948年年底,向秀丽再次进入和平药厂,这回老板收下了,让她当包装女工。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7岁的向秀丽拉着同伴的手到大街上迎接解放大军入城,第一次看见质朴可亲、纪律严明的部队,不由自主地紧随着大军一直走了好几条马路。一路上她听了许多宣传,又看到解放军一举一动都爱护人民,激动地对同伴说:“我们的生活有保障了。”

解放后的广州,革命秩序迅速建立了,物价日渐稳定,工厂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安定了,接着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到处都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1952年,区委工作队的人到和平药厂来扎根串联,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经过工作队的启发、教育,向秀丽开始懂得了剥削制度是穷人受苦受罪的根源,认识到共产dang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她还认识到,工会是党领导下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要更好地监督资本家,就要依靠党,依靠工会。因此,向秀丽在厂里第一个申请参加了工会,积极参加广州市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不久,向秀丽就担任了广州市和平制药厂第一届工会组织委员和女工委员。

“五反”运动后,资本家以“消极经营”和工人阶级相对抗。由于资方不积极开展业务,产品没有销路,工人生活受到影响。不法资本家消极对待生产,工厂原料缺乏,工人生活受到威胁,开展工作有困难。

这时,向秀丽曾产生过消极想法,但在党和工会组织的帮助下,她大胆地向群众揭发不法资本家的阴谋,同职工一起设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使工厂生产恢复了正常。

向秀丽在和平药厂时,领的是计件工资,每月一般都有40多元收入。但参加工会工作后,有时她的工资只能拿到20多元的底薪。工会组联会主席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就让向秀丽少做一些工会工作。但她说:“工会工作是为大家的,多困难也得做好,我的工资虽然减少了,但总比解放前好多了,不知强了多少倍呢。”

同年11月,党为了进一步培养向秀丽,调她到中区工会干部训练班学习。向秀丽感到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有些自卑,她对组里同志说:“这次脱产参加学习,是我生平第一次,我希望学好,回去把工作做好,但是我不会记笔记怎么行呢?组里其他同志文化都比我高,我怎样才能赶得上他们呢?如果学不好,不是枉食人民的米吗!”

向秀丽这样真诚的表白,使全组同志都很关怀她,同志们鼓励她要增加信心,不要有畏难情绪,讨论时要大胆发言,不要怕讲不好。小组还专门做了研究,决定由专人负责具体帮助她。她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更加刻苦了。经过训练班的学习,向秀丽的思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进步。

1953年,团组织吸收向秀丽参加团课班的学习。在团课学习班里,她第一次听到了卓娅的故事。卓娅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她,使她久久不能平静。她问团课班的辅导员:“真有卓娅这个人吗,在敌人面前她怎么能如此的坚强。”

辅导员告诉她:“卓娅完全是真人真事,卓娅的母亲现在还在苏联活着,卓娅那么坚强是因为她受到党的教育,爱祖国、恨敌人。”

向秀丽赶紧把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借来,她认真地阅读,卓娅的故事常常使她热泪盈眶。

接着,辅导员又给向秀丽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同样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她从英雄人物的身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她对辅导员说:“我要向他们学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

在英雄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故事中,向秀丽似乎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在一篇题为学习青年突击队员的感想的习作中,向秀丽写道:

我要做一个青年突击队员……碰到困难时不要低头,而应该和困难做斗争……管什么风暴雨狂,山高水险,跟随红旗前进……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多么幸福呵!

1954年向秀丽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从此,她更加处处关心别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一位同事不安心做包装上作,想考拖拉机学校。向秀丽知道后,连忙找她谈心:“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包装工作给谁做呢?有病的劳动人民怎样吃到药呢?难道叫他们到工厂来自己用手拿吗?在平凡工作中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呀!”

这位同事听从了她的劝告。

向秀丽的爱人是火车司机,由于常年跟着火车跑,很少有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流露出换个工作的想法。向秀丽就严肃而又温和地说:“如果火车司机都像你一样想改行,那么,谁去开火车呢?”

向秀丽就是有那么一个牢固的观念:党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应该干什么;党需要你到哪里,你就应该奔向哪里。她自己这样做,也劝说别人这样做。

1956年公私合营后,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向秀丽当了包装工。她生产积极,埋头苦干。

1958年,何济公制药厂试制成功的“甲基硫氧嘧啶”新品种要投入生产,工厂专门成立了一个生产小组。这种化学制剂操作技术比较复杂,而且配料中需要一种烈性爆炸物——金属钠,比较危险,有的同志害怕了,不愿意去。向秀丽则要求组织派自己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

经过慎重考虑,组织最终决定让向秀丽参加生产小组。就这样,她从包装工转为制药工。

制药工需要掌握相当复杂的制作技术,这对只上过3年多夜校的向秀丽来说是异常困难的。到了“甲基”小组,她克服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刻苦地钻研技术。常常下班后回到家里,也要学习到深夜,写学习笔记,记工作日志。师傅讲技术知识时,她很细心地做笔记,还经常拿笔记让师傅检查,看记得对不对。

经过这样的刻苦学习,向秀丽终于战胜了困难,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掌握了各种操作规程和基本的操作技术,并且很快能带徒弟了。

那段时间,由于向秀丽经常天天晚上都钻研到深夜才休息,婆婆见她身体变得消瘦了,就劝她请求领导再调回去搞包装工作。她却说:“革命工作怎能挑肥拣瘦,你不干,他不干,谁干呢?”

当时厂里生产任务很紧,需要经常加班,厂里领导提出,没有家务负担的职工尽量在厂食宿。那时,向秀丽的孩子才1周岁,家务事比较多,但为了工作,她还是带头在厂食宿,还动员了本组的4个女工在厂食宿。由于全组工友的团结奋战,她们出色地完成了生产任务,连续四个季度都获得了流动红旗,向秀丽也连续两次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

向秀丽,总是想着别人多,想着自己少;总是想着个人少,想着工厂多。

一段时间,厂里抽出许多工人去支援“大炼钢铁”,向秀丽和另一个女工一起默默地承担了整个小组的生产。一天车间领导要求她俩在两天内突击生产12千克“甲基”,向秀丽她们连夜干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才完成任务。清早,向秀丽却又回到车间,照常工作……

向秀丽是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要联系11家小工厂。下班后,她喜欢找工人家属谈心聊天,谁家的妻子叫什么,有几个孩子,家里有什么困难,她都清楚。夫妻矛盾,家庭困难,她都管,还经常向工会反映情况,为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家庭解决难题。工人们喜欢她,称她热心肠,孩子们更是见了她就“大姐大姐”地嚷不停,有的还非要她抱抱不可。就这样,向秀丽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才回家。

向秀丽是一个普通人,她也有着普通人的情爱。1955年,她同一名憨厚的火车副司机结了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当丈夫远行归来,他们喜欢在假日带着孩子一起玩耍。每当向秀丽看见儿子活泼的笑容、胖乎乎的身子,心中的幸福就溢了出来……

她还是一名贤惠的媳妇。丈夫经常不在家,家务活多。洗衣烧饭,只要她在家都抢着自己做了,回家就揽过孩子,让婆婆休息。一家人和睦融洽。

向秀丽一向低调、谦虚,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她很想入党,但是一直没有提出来。

1958年10月的一天晚上,向秀丽在车间里加班,埋头切着金属钠。这时党支部副书记走过来一边帮她切金属钠一边和她谈心:“阿丽,你工作表现不错,不知道你对自己入党问题怎样想?”

向秀丽抬头看看书记认真地说:“我的工作很平凡,做得也不出色,以一个共产dang员的标准衡量自己还差得很远。”

书记进一步启发她说:“在平凡工作中埋头苦干,就是突出的优点啊。况且入了党也更能为党好好工作呀。”

书记的一番话使向秀丽克服了自卑心理,她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了自己久蓄心中的入党愿望。

1958年10月31日,向秀丽加入了中国共产dang。从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注意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她关心同伴罗秀明的入党问题,经常找她谈心,开导她说:“你虽然还有一些缺点,但只要有决心改正,就可以争取入党。”

1958年12月13日,位于广州下九路商铺密集区的广州何济公制药厂车间里灯火通明。在新产品“甲基硫氧嘧啶”生产小组的工作室里,向秀丽和罗秀明、蔡秋梅两名工友正在紧张地劳动着。墙边,一排火炉烧得通红,火炉上面,一只只烧杯中金黄色的药液翻滚沸腾。

这时,一个女工气喘吁吁地从地上抱起一只装有25千克无水酒精的大玻璃瓶,在另一个女工的帮助下,往量筒中灌注,圆底的酒精瓶滑溜溜的,她们小心地操作着……正在她们紧张工作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突然,瓶子失去平衡滑落,“啪”的一声摔碎在地,顿时,无水酒精像逃出囚笼的毒蛇,嘶嘶地向四处流淌,强烈挥发的酒精气味弥漫了整个车间!流淌的酒精很快接触了火炉的热气,“腾!”火苗燃起,霎时,车间内一片火海!

更危险的是,受附近制药用的正在燃烧的煤炉热辐射,酒精即刻燃烧起来。随着酒精流淌,火势在蔓延、扩展,火焰冲向工场的右边角落,而那里放着7桶用煤油浸着的约有60千克重的金属钠。

金属钠遇火就会发生强烈爆炸,金属钠如果爆炸,足以毁掉整个工厂,并殃及周围繁华的商业区及居民!

情势十分危急,眼看一场严重的事故就要发生……

向秀丽和罗秀明、蔡秋梅没有多想便以最快的速度把操作用的毛巾投在地上吸酒精。几条毛巾虽然吸去了一点酒精,但也随即着火燃烧。

向秀丽立刻想到沙箱,她焦急地奔向放着沙箱和灭火筒的地方,可这时她的鞋和裤子都被火烧着了。蔡秋梅惊叫起来:“阿丽,你身上着火啦,快往地上滚,灭火!”一边说一边冲上前要扑打向秀丽身上的火苗。

向秀丽一把推开蔡秋梅,大声喊道:“阿梅,不要管我,快去叫人救火,快!”

她冲到沙箱近前时戛然止步,她发现金属钠就在沙箱旁边。自己身上已经着了火,如果走近沙箱,金属钠马上就会爆炸。她心里马上制止自己:“不能取沙箱!”

向秀丽来不及为自己考虑什么,她拼命地用帽子、围裙拨酒精,阻止火势蔓延。火流仍在迅速蹿动,凶恶的火流距离金属钠只有两米了!金属钠已经冒起了白烟。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拼尽全身勇气和力量,毫不犹豫地猛地扑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来势凶猛的火流。酒精渗透了她的衣服,火焰像无数毒蛇从她的脚跟到胸膛狂咬着,她全身处于极度的剧痛中,但她仍然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坚持着。

当工厂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闻讯率领工人赶来时,向秀丽已经成了一个火人,他们扑过去为她灭火。向秀丽挣扎着说:“别管我,快去抢救金属钠。”说完就昏了过去。

向秀丽为前来灭火的人们赢得了时间,一场危在眉睫的爆炸事故被制止了,工厂保住了,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

向秀丽被大火严重烧伤,全身烧伤的面积达80%,其中二、三度烧伤占65%。她在医院休克了整整三天三夜。当她醒来时,见到守候在病床前的党支部书记,急切地问了第一句话:“工厂损失大吗?金属钠有没有安全运走?同志们有没有受伤?”

向秀丽的妈妈看到面目全非的女儿时,不禁痛哭失声。她却轻声地安慰妈妈:“妈妈,别哭,没有烧毁工厂,没有烧到居民,应该高兴啊。”

当丈夫去探望她的时候,她总是问:“你怎么不上班?不要常来看我,那样会影响工作。行车时不要为想我而思想开小差,免得发生事故。”

当她知道党正在全力抢救她,有几百人排着长长的队伍要为她输血、捐皮时,她不安地说:“党和同志们这样关心我,我用什么来报答呢?”

曾经日夜护理过向秀丽的外科医生邝宇同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了向秀丽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然关心别人进步的情形:

有一天晚上,向秀丽的创伤剧烈地疼痛起来。正在值班的邝宇同就给她讲了上海钢铁工人邱财康与严重烧伤做斗争的事迹。向秀丽听了感动地说:“我要向邱财康同志学习。”

邝宇同说:“我也要向他学习,同时我也要向你学习。我现在还是个共青团员。”

向秀丽诚恳地对邝宇同说:“邝医生,那你就好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吧!”这些话像一股暖流传遍这位年轻医生的全身。邝宇同也激动地说:“秀丽,我一定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治疗中,向秀丽的伤面只要一被触动,就比刀割还要痛,为了不让大家为她的创伤难过,她顽强地忍受着,从不大喊大叫。除夕时,医院里举行晚会,同秀丽听到舞曲声,就对医生、护士说:“过新年啦,你们去跳舞吧。我现在起不来,将来好了一定跟你们跳。”当医生、护士们果真跳起舞、唱起歌来的时候,向秀丽也高兴地唱起来了。

在向秀丽生命的最后一个早上,她凝望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仍然满怀希望地问:“医生同志,还有几天我能下床走路,还有几天我能出院工作呢?”

护理过向秀丽的医生、护士由衷地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啊!只有共产dang员,才能有这样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精神。”

向秀丽的生命在极度危险中延续了33天,终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于1959年1月15日逝世,时年26岁。临终前,向秀丽还用十分微弱的声音叮嘱守候在身边的丈夫:“要依靠党……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向秀丽用她那短暂而又绚丽的青春,闪射出璀璨的不灭的光华。她临危不惧、舍己为公的高尚精神为世人称颂。

1月18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认向秀丽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埋葬于广州的银河公墓,并把当时化工车间所在的上九路、下九路一带命名为“秀丽街”。她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宣传的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牺牲的烈士。

1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向秀丽的事迹,写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编后语,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社论崇高的品质、光辉的榜样——悼念和学习向秀丽同志以及郭沫若的诗作赞向秀丽同志和通讯不朽的人——记党的优秀女儿向秀丽。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毅、林伯渠等同志都分别作诗或题词。林伯渠同志在诗中写道:

向秀丽雕像

磊落光明向秀丽,扶危定倾争毫厘。

一身正比泰山重,风格如斯世所师。

向秀丽舍身救火的事迹传开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向秀丽精神”的热潮。向秀丽勇于牺牲的英雄行为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也教育了亿万青少年。

2009年,在建国60周年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总结

50多年过去了,但人们从没有忘记当年的救火女英雄向秀丽。工厂、学校纪念向秀丽的活动几乎没有中断过,特别是向秀丽曾经工作的单位,现在的何济公制药厂已归入广州医药集团旗下,“向秀丽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面重要旗帜。药厂每年都会组织党员团员开展学习向秀丽的系列活动。

“爱岗敬业、舍己为群、无私奉献”——这是企业在新时代对“向秀丽”精神的解读。我们读了向秀丽的事迹,就要大力学习弘扬向秀丽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精神,做职业操守的践行者。向秀丽虽然位于低层,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克服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勤奋好学,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的入党介绍人评价说:“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还要大力学习弘扬向秀丽胸怀社会、舍己为群的精神,做奉献社会的倡导者。要以向秀丽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现代公民意识,心怀社会,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而贡献力量。

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是一种博大的精神,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自觉行为,也是向秀丽精神最突出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不可或缺。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我们学习弘扬向秀丽精神,就要自觉克服和纠正怕吃苦受累、遇事推诿、事不关己等错误倾向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树立奉献牺牲的精神,把奉献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投身祖国事业的最终归宿,既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私献身精神,也要学习新时期无数先进楷模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工作、个人与事业的关系,做到对待工作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在挫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迎难而上,敢于吃苦,创先争优,勇挑重担,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心,对人民的热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