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赤诚丹心的爱国科学家 > 第五章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缔造者——桥梁专家茅以升
第五章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缔造者——桥梁专家茅以升
作者:刘加临   |  字数:4251  |  更新时间:2015-03-26 17:22:50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担任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校长。1920年应刘仙洲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育。1927年夏,任教授职,主讲桥梁力学、结构工程等课程。每周授课二十几个小时,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并精心研究如何改进教授法,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是我国最杰出的桥梁建造专家,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生平

叛逆少年,从业之初

茅以升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寒的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在中学读书时,茅以升经常不能按期缴纳食宿费,因而受到某些富有的同学的嘲笑。茅以升心想他们的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为此经常感到愤愤不平。再加上读了一些当时的“新书”,因而思想趋向进步,痛感自己生不逢时。1908年慈禧与光绪死去,校内每天让学生“举哀”,茅以升更加愤恨,所以茅以升一剪刀将留了好多年的小辫子剪掉,全校轰动,为此他被记大过一次。这算是茅以升的一次“造反”,当然还不知道“革命”二字。

茅以升

有一年南京秦淮河上闹龙舟,文德桥下观众拥挤,桥栏杆被压断,很多人落水。(后来南京人流传一句歇后语说: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当时,茅以升因病未去,但这件轰动一时的事故却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桥可以倒塌,其他桥也是可以倒塌的,甚至房屋也可以倒塌,其中必有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怎样才能造出千年牢固的桥?

茅以升在中学读书5年,到1911年暑假,听说北京清华大学招考公费留美预备生,就想投考。母亲极力支持茅以升,为他张罗路费。不料茅以升到达北京时,清华已经考过并发榜了。茅以升就改考唐山路矿学堂,被录取为预科生。入学后才知道这个学校只有土木工程科,不容选择,这样就决定了茅以升的终身职业。由于土木工程各专业中,桥梁这一门需要数学和物理的知识比较多,再加上那年秦淮河上事故的印象,茅以升就决定选择建造桥梁为自己的专业。后来茅以升常想,假如那时自己可以依志愿考学校,大概会选文科,而不会选工程科。

刻苦读书的爱国少年

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许多爱国青年前往南京投效,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参加革命,其中有茅以升唐山学堂的同班同学杨杏佛。茅以升也心动了,想去南京参加革命。茅以升写信向母亲征求意见。母亲说:“要先有学问再革命。”茅以升不死心,一再写信要求。母亲复信说:“如离开学校,就不认你为子。”茅以升得信大为震惊,寝食不安。最后决心发愤用功,一定学到毕业。这件事成为茅以升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青年时代的茅以升

茅以升在唐山读书的那几年做过200多本笔记,这些笔记摞起来超过一人高。当时唐山学堂考试频繁,又从不预告,有时一个上午4门功课都要考,但茅以升能刻苦攻读,加上学习有计划,所以,从不怕考。这5年中,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每次大考都是全班第一名。

1915年袁世凯要当皇帝,各报纸对他歌功颂德,引起茅以升极大的反感,于是决定不看报,什么报也不看,幸好那时又没有广播电台。茅以升终日读书,不问世事,直到袁世凯病死,茅以升才恢复看报。

1916年夏天,茅以升在唐山毕业。毕业前有一件值得回忆的事。孙中山先生被迫辞去大总统职务以后,决心办铁路,自己任铁路督办,他提出要建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他亲自来唐山路矿学堂视察、讲演,并同茅以升和同学们合照了一张相,茅以升感到特别荣幸,更加强了他学桥梁的信心。

留美博士,誉贯终生

1916年暑期清华学校招考10名大学毕业生,派往美国做研究生。茅以升由唐山路矿学堂保送录取,9月启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的主任傲慢地说,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特别好,便让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一年以后,茅以升获得硕士学位,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来康奈尔大学做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

桥梁专家茅以升

茅以升的导师贾柯贝教授,在美国桥梁界素有声望,对中国有感情,对茅以升也很器重。他对茅以升说,你搞桥梁,光靠理论不行,一定要有实际经验,因而介绍他到匹兹堡一个桥梁公司实习。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茅以升先后在制图室、构件工厂、装配工地及设计室实习,并参加除锈、刷漆等体力劳动。每日白天工作8小时,晚间继续在加利基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在桥梁公司实习的一年半时间中,利用晚间茅以升获得白天上课一年所能得的学分。通过主科、副科及两门外语的考试后,他在1919年年底通过博士答辩,成为加利基理工大学的第一个工学博士。当1979年茅以升作为“中国科协友好访问团”团长访美的时候,加利基理工大学赠给茅以升一枚荣誉校友的奖章。

茅以升7岁入小学,10岁入中学,15岁入大学,20岁赴美留学,24岁学成归国,同年在交通大学唐山分校担任教授。回顾茅以升的读书生活,好比造桥,这24年的努力,为茅以升一生事业建造了一个坚实的桥墩。

自1919年12月归国为社会服务,在64年的征程中,茅以升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持钱塘江大桥工程。

建造钱塘江大桥

钱塘潮是天下奇观,也是诗人吟诵的好题材:“怒挟长风过海门,须臾新潮没沙痕。鲸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万马奔。”尽管大潮壮观,值得歌吟,但对建桥来说,钱塘江潮水和流沙都是罕见的极难克服的自然障碍。潮水来时,不仅汹涌,而且潮头壁立,高达9米,破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冲,即被刷走。江底石层上全被流沙覆盖,流沙深达40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

当钱塘江桥进行设计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已从东北伸向华北,这时兴办这样大的工程,不得不考虑到战火的逼近,工程越快越好。茅以升打破历来造桥的三部曲:基础—桥墩—桥梁的次序,改为“上下并进,一气呵成”。水下造桥墩的时候,岸上已经在构桥梁了。

建造桥墩时他们采用了沉箱法,克服了江底流沙造成的技术困难。这是他们经过多次失败,多次研究,在普通的筑墩方法及工具都不适用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办法。它的缺点是工作条件不好,好处是省钱,施工进度快。当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江中还有一个桥墩和两架钢梁未完成,但到9月26日,桥上铁路就能通车了,可见这个施工方法多么有效。

世事维艰,亲自炸桥

钱塘江大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不但是座难造的桥,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桥。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开始,第二天日寇飞机就到大桥工地来侦察、轰炸,大桥是在敌机轰炸的威胁下完工的。国民党军队一路败逃,大桥通车刚3个月,杭州就沦陷了。为避免被敌人利用,在杭州沦陷的当天,就得把桥炸毁。负责执行炸桥任务的恰恰又是茅以升。两年多来,茅以升和全体桥工“寝于斯,馈于斯,百挠而不动摇其信念”(钱塘江建桥记),建造起来的大桥,又要自己亲手炸毁,这时是怎样的心情啊!

大桥开工以后,时局已很吃紧,早做了炸桥的准备,在正桥桥墩内,建造时便留了一个放炸药的孔洞。造桥不易,炸桥也不简单,需要在很多钢梁爆炸点上安放足够的炸药,用引线接到岸上,炸桥时,雷管起爆,全桥即炸毁。因此,炸药不能等到炸桥时才放上去,早在11月17日前茅以升已将炸药放好。大桥公路是在11月17日才通车的,其实从11月17日这一天起,所有过桥的火车、汽车、行人,都是在炸药上走过的。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1937年12月23日杭州沦陷,大桥炸毁,而仅在22日这一天,从大桥的铁路桥上撤退的机车就有300多辆,客货车有2000多辆,其他从公路桥上撤退的车辆、行人、物资更不计其数。大桥通车虽然只3个月,总算起了一定作用。

钱塘江大桥的重要意义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奉命修复大桥。这座多难的桥,经历建造、炸毁、修复,因而茅以升任该桥工程处处长竟达16年之久。茅以升在修复大桥后写的钱塘江桥工程记一文中说:“……工程成败,有视军事,于本桥为益信。”切身经历使茅以升懂得了政治腐败,国防衰弱,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桥工程成功又有什么保障呢?不是被敌人炸毁就得是自己炸毁。

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贵阳开年会,因为茅以升建桥有一些贡献,授予茅以升一枚名誉奖章。茅以升在答词中说:“这个奖章应为罗英先生(当时的总工程师)及全体职工所共有,茅以升只是一个代表领奖的人。”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引为自豪的。在这座大桥建成以前,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云南河口入苹桥是法国人修的;广州珠江大桥是美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它的建成使茅以升有了信心: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如果不是国民党崇洋媚外,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有用武之地。

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任工程处长主持钱塘江桥工程时,才只有37岁,建成时已41岁,炸毁再修复时茅以升已50岁了。1975年在茅以升79岁的时候,去杭州看桥,那时这座桥已经历了38个年头了。茅以升见火车过桥速度不减,俨如通过新桥一样,为之欣慰不已。

钱塘江大桥是茅老的成名之作,但不是他参与建造的唯一的大桥,也不是他对祖国的唯一贡献。茅老64年来为祖国造过许多桥,可以说,他造的不仅仅是可以通行的桥,而是在建造沟通人们心灵、思想和交流知识的大桥。

总结

白堤苏堤钱塘桥,利国利民利看潮。

为有西湖一池水,更教三老齐名高!

这是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客厅悬挂的一幅立轴上孙照寰同志的题诗。确实,当你漫步在白堤、苏堤之上,欣赏西子湖的湖光山色时,怎会不想到主持疏浚西湖,“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的白居易和苏东坡呢?同样,当钱塘江上长龙卧波,你可以“双脚踏过钱塘江”的时候,怎会不想到主持建桥工程的茅以升呢?

没错,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这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茅以升的一生学桥、造桥、写桥,终生没有离开桥,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