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 第十二章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第十二章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作者:刘加临   |  字数:3483  |  更新时间:2015-03-27 14:17:23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董存瑞(1929—1948),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南山堡村,小时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一年书。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他参加了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1945年7月,董存瑞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1947年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在两年多时间,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24日,六连召开攻打隆化的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被选为爆破组组长。5月25日晨4时20分,战斗打响,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三个炮楼和五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正当我军发起了总攻之时,突然,在一座桥上伪装十分严密的暗堡喷出6条火舌,拦住了部队冲锋的道路,冲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董存瑞机智地通过了几十米开阔地,冲入桥下的旱河沟里,进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全是光滑的墙壁,没处安放炸药,董存瑞焦急万分,看到冲上来却又纷纷倒下的战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药包,贴紧桥堡,从容地拉开了导火索,向着冲锋的队伍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生平

董存瑞于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8岁那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劳苦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940年春,八路军来到华北地区的海坨山下,建立了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桑干河两岸点燃了抗日烽火。

1943年春,南山堡成立了抗日儿童团,董存瑞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长。他带领儿童们站岗、放哨、看信号树,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上级誉为“抗日小英雄”。

同年秋天,董存瑞报名参加了民兵自卫队。

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了多次重要战斗,先后荣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人民解放军逼近了敌人的重要据点隆化。激战前夜,敌人在城四周修筑了许多“子母堡”。敌人的指挥所就设在隆化中学,那里更是碉堡林立,学校所有的墙壁都变成了有射击孔的夹墙,蜘蛛网似的暗沟、暗堡布满全校。

这天,董存瑞所在的第六连正在开誓师大会。主席台上,并排竖着“爆破”、“火力”、“突击”、“支援”四面大旗。其中写着“爆破”的红旗特别大,象征着爆破任务最艰巨、最光荣。

会场上,六班班长董存瑞和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报名请战。董存瑞一贯作战勇敢,又是春季大练兵中全师有名的“模范爆破手”,因此,全连一致推荐他为“爆破元帅”。

董存瑞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董存瑞走上了主席台,从连长手中郑重地接过“爆破队”这面大红旗。他激动地对全连同志表示:“这次,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不消灭敌人,决不回来!”

5月25日凌晨,攻城战斗开始了。炮击过后,连长一声令下“火力掩护,爆破出击!”在一阵猛烈的机枪怒吼中,董存瑞夹起炸药包,率领爆破组跃出了战壕。担任火力支援的郅顺义、王德胜等人紧跟在后面。董存瑞他们弯着腰,像猛虎下山似的扑向敌人炮楼。

可是,敌人机枪封锁了他们的前进道路,还没接近炮楼,就有两名爆破手倒下了。

董存瑞让郅顺义用手榴弹掩护,随着爆炸声一跃而起钻进烟雾,扑到敌人炮楼跟前。他在炮楼两个射击孔之间支好炸药包,拉燃导火索,随即滚下了地沟,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楼被炸毁了。

接着,王德胜冒着弹雨,又给董存瑞送来第二包炸药。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又扑向敌人的另一个碉堡,他和李振德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一鼓作气,接连炸毁了敌人的三个炮楼和五个碉堡。

隆化中学的东北角被打开了。六连战士跳出战壕,向敌指挥所猛扑过去。

突然,中学外侧的一座桥上,喷出了几条火舌,冲在前面的战士纷纷中弹倒下,部队被压制在一条土埂下面。原来敌人在紧靠中学围墙外的一条干河上,用钢筋水泥修筑了一个伪装严密的桥型暗堡,不除掉它,部队就很难接近中学。

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六连必须立即从东北角插进去。

董存瑞来到连长面前,庄严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去干掉它!”

郅顺义也请求掩护董存瑞爆破。

连首长同意了他两人的请求。

董存瑞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包着奖章和钱的小包,交给指导员,他说:“如果我牺牲了,奖章交给党组织,钱算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说罢,董存瑞和郅顺义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纵身跃出战壕,迅速向前运动。

桥型碉堡里敌人射出的机枪子弹从他们身边掠过。突然,董存瑞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但是他仍然顽强地向前运动着。

郅顺义把手榴弹接二连三地投向敌碉堡,董存瑞乘着手榴弹爆起的烟尘,急速爬进,猛地跃进干河沟里。

干河沟是敌人的火力死角,董存瑞跑到桥下,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放炸药包,可是这桥离河床一人多高,两头是光滑的桥墩,炸药包放在高处没地方搁,放在平地上又不顶事。董存瑞想把炸药包放在桥沿上,可放两次都滑了下来。

中学周围,惊天动地的冲杀声一阵阵传了过来,后续部队也攻了上来。

这时,桥型碉堡上的砖头被敌人一块块地捅开了,桥壁上又出现了一排枪眼,敌人的机枪“嗒嗒嗒”地喷着火舌。

就在这紧急的时刻,董存瑞抱起炸药包,大踏步地跨到桥的中央。他忍着左腿剧烈的伤痛,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用右手猛地拉开导火索。

董存瑞剧照

导火线“丝丝”地烧着了,董存瑞回头看看冲上来的战友,又看看桥型碉堡里喷射出的火光,他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呼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炸毁了。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在伊逊河旁的苔山脚下,有一片松柏长青的园林,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就长眠在这里。在葱郁的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总结

半个多世纪之前,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年仅19岁的董存瑞烈士舍身炸暗堡,为战友们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表现出了对党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董存瑞精神根植于中华大地,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其折射出的以“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魅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需要用这种精神来凝聚党心民心,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扎实有效的举措、行动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以“奉献”为核心的董存瑞精神,就是要在信念上坚定执着。坚定的信念和为信念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崇高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目标。弘扬董存瑞精神,就是要在政治上顾全大局。董存瑞在面临解放隆化与个人生死的双重抉择下,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意识。董存瑞精神,还表现在行动上勇于担当。勇于担当就是为了党和群众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不避个人风险,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考验时,我们要像董存瑞那样自觉承担起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和使命,挺身而出、勇于攻坚,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

董存瑞精神集中反映了在信念上、政治上、行动上、岗位上的时代品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突出弘扬这一主旋律,使新时代董存瑞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枪林弹雨穿越,没有炸药包举托,但是,董存瑞的那种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却依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希望董存瑞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董存瑞精神永远照耀中国大地!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