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沈阳音乐学院
丛飞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乡亲们都说他唱得好。
李彩凤讲,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这项爱好并没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后来,丛飞在当地银行谋了个职,并且点钞点得特溜。但最终,他还是想考音乐学院。后来丛飞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学习,1989年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曾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鲍延义和著名歌唱家郭颂,被郭颂称为“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
闯广州睡桥洞捡剩饭
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要来南方闯。李彩凤说:“我不同意他来,但他一定要过来。”在广州两年的经历,朋友都是听丛飞自己描述的,“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母亲听了非常心疼,“我也是后来才听他说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我常想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但那时,对于爱唱歌的丛飞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顿,而是没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据丛飞的一个朋友讲,丛飞在广州时,有一个人发现丛飞能唱能表演,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最后,那个人带丛飞到深圳进行一次大型演出,一下子赚了不少钱,但那个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再次陷入身无分文的地步,生活重新陷入困顿,有次他曾从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真正演出的机会。
走红深圳
据李氏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长得不太好看,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但这个年轻人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惊叹,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据李氏兄弟讲,在大剧院搞的一次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当时他唱得很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80元,后来渐渐涨到几百元。李氏兄弟称,一些演出机会是他们帮丛飞联系的,由于当时丛飞已经开始钻研模仿名人,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后来,丛飞的演出越来越多,但大多不在深圳。据他演艺圈的朋友介绍,并不是深圳人不认同丛飞的艺术,而是一些小的演出,演出费用一共才1万元,而丛飞当时的出场费就是1万元。因此,丛飞在深圳真正的商业演出并不多。
丛飞凭着出色的男高音、小品和口技等才华,名声大作,深受深圳观众喜爱。渐渐地,他的舞台也从深圳发展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他多次与宋祖英、蒋大为、关牧村、戴玉强等歌唱家同台献艺,并数次应邀到国外演出,先后获得20多个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称号。
捐助从一次义演开始
丛飞从事义工活动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受丛飞病情影响,记者一时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从一次重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开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使丛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他掏出了身上的2400元钱,成为当天最大一笔助学款。主持人告诉他:“你捐出的这2400元钱,可以使20个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完成两年的学业!”热烈的掌声中,丛飞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他没想到,区区2400元钱可以改变众多孩子的命运。从此他下了决心:要尽己所能,努力改变更多贫困学生的命运。
从那以后,他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贫困山区参加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不仅如此,他还认养了许多孤儿和残疾人,负责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最后,得到他捐助的贫困儿童多达183个,他们亲切地喊他“爸爸”!这一声声呼唤,令他感到无比幸福。
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他家房子面积只有58平方米,廉价防盗门,铁皮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门锁失灵,只能虚掩。厨房狭小,不足两平米。屋内找不到一件值钱的家当,柜中衣物也只是些三五十元钱的便宜货;唯一上点档次的,就是一套白色演出服。
朋友们先后住上豪宅、开上私家车,他的妻子当然很羡慕,他则把钱都资助了别人,妻子实在不能理解,多次劝说丈夫也为自己的家庭考虑考虑。而丛飞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说:“我们有房住有饭吃,没必要与别人攀比房子与汽车。山区的那些孩子眼巴巴地等着我的钱完成学业,我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2001年,他为贫困山区孩子们花去了十几万,交给妻子养家糊口的钱却不足两万。年底,他又接到一个电话,山区孩子要求寄钱,他犹豫良久,最终还是向妻子开口要钱,妻子很气愤:“你把血汗钱都给了别人,却让我和孩子跟着你过这样的穷日子,你真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不久,妻子起诉离婚,年仅两岁的女儿留给了丛飞,妻子独自离家。帮助别人而令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导致他父母也不理解,责备他“做好事没个分寸”。
但是这个天底下最大的傻瓜,不久又赢得了漂亮而善良的空姐邢丹的爱,2003年年底,丛飞和邢丹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嫁给丛飞后,邢丹辞掉了工作,负责照顾丛飞和前妻的女儿,并经常与丛飞一起外出做义工。
邢丹对丛飞的援助行为表示理解,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个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说到这里,邢丹低头略一沉吟,用左手揉着腰部,似乎因为隆起的腹部有些劳累,然后抬头一笑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能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花就可以了。”
助学如滚雪球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曾经给丛飞安排商业演出、已年过六旬的李氏兄弟告诉记者,丛飞会唱歌,又能模仿各种领导人,常常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所以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都小有名气,每场演出能拿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十几万元;对健康的丛飞来说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完全可以承担。2003年非典事件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而他坚持演出前不吃饭(怕影响演出效果)的习惯也让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终致胃出血。后来,他的演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连给孩子交学费的资金也出现周转不灵。“有次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他用录像机来抵押,向我借了1000元钱,到现在我用的这个录像机还是他的。”以前和丛飞一起表演的李雄说,丛飞为孩子学费问题的确伤过脑筋。曾和丛飞一起去湖南表演的魔术师讲,那次他看到丛飞把两万元出场费当场捐给别人了,所以“他应该赚得不少,可他兜里好像总是没有什么钱”。
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跟他去了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现在力不从心。”
孤独的骆驼
丛飞自称“是一只孤独的骆驼”,所谓孤独,因为做慈善的人太少。10年中,他见过很多人,受过很多骗,不断被误解。为贫困山区孩子筹集教育捐款,很多人说得好听,真要拿钱去山区时,就敷衍,甚至干脆消失。
虽然孤独,但丛飞从不放弃,他“要以感恩的心活着”。10年间400场义演,就是一种对社会的感恩。他是一只孤独而顽强的骆驼。“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无论走到何处,无论站在哪个舞台,同样的开场白,同样的感恩。
1997年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担任艺术团团长以来,他一直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义演的事业。
1998年3月,他在罗湖、福田等地连续举办7场“帮困助弱募捐丛飞义演晚会”,156万元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给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8年8月到10月,他为抗洪救灾义演十多场,还作为特邀嘉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抗洪抢险模范慰问演出。
1998年8月19日,正在长沙演出的他听说深圳要举行“奉献爱心,情系灾区”义演,立即推掉商业演出,自己掏钱坐飞机赶回来参加义演,还把在湖南演出的两万元收入捐献给灾区。
2000年秋天,正在江苏泰州演出,他接到布吉镇举办“金秋慈善义演”通知,当即推迟原定演出,回深圳参加义演。
2002年4月,每逢周三恒浩公民道德建设表演,他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舞台上,1年内就为宣传公民道德义务演出48场。
2003年3月,他在为希望工程义演晚会上摔裂了尾椎骨,医生警告要卧床15天,可他又连续在南山区博伦职校等处义演6场。
2003年“非典”期间,他两次自费到北京参加广场演出,慰问战斗在佑安医院等21家医院的360多名医护人员。
2003年中秋,丛飞前往深圳监狱慰问干警和劳教学员。
2004年11月26日,丛飞在角膜捐献志愿者吴翼飞骨灰树葬仪式上义演。
2005年1月,重病缠身,他强忍剧痛,多次参加东南亚海啸赈灾义演。
生死之际挂念孩子
为了给孩子们筹钱,丛飞常常是饿一顿饱一顿,以至患上了胃病,并且日益恶化。
2003年春,受“非典”影响,丛飞演出机会非常少,几乎没了收入,那些孩子们的学费如何着落?他无奈,向亲朋好友借了10万元,开学前给孩子们送去。“非典”结束后,他必须赶紧还债,玩命般地演出,一天演上三四场是常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总是剧烈疼痛,伴随吐血、便血,虽然大家都劝他住院治疗,但是他为了避免高昂医疗费,都拒绝了,只是口服普通药物来维持生命。
2005年1月,参加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时,丛飞病情已恶化,吃东西难以下咽,却坚持参加演出,还把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都捐献出去。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他开始大口吐血,昏迷良久,住院3天,不想把钱“浪费”在医疗费上,硬是出了院。4月22日,深圳媒体的呼吁产生效果,不断吐血、便血的丛飞终于住进深圳市人民医院,在医疗费欠缺的情况下,给他治疗。5月12日,经过化验,确定病情癌变,为晚期胃癌。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切开病人胃部后叹了一口气。据医生讲,他们看到他的胃部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这说明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原封不动地缝住了伤口。走廊尽头,保安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着平静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静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他不信,曾经偷偷去翻病例,但我们准备了两份”。至今丛飞也仅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已经扩散,动手术后,他以为切除了。“现在能讲出话来了”,但说话比较费劲。36岁的丛飞,刚做完第三疗程化疗,病情影响到声带。精神好的时候,他喜欢在病房和门口转悠,用眼神和别人交流,只有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他说,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做不了歌手,他还可以演哑剧。
丛飞的奉献和牺牲得到人们的重视。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写来情真意切的慰问信,他们在梦里都祈祷着“爸爸”早日康复。一位受助的大学生给他打电话道歉,说:“我4年前接受了您的资助,一直以为您是歌手,收入高,所以时常提些额外要求,花您的钱也不觉得理亏。现在我才知道,为资助100多个学生读书,您承受了那么多压力,自己生病都舍不得花钱治,我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
跟他一起工作的人们,也越来越理解他的爱心。他们也成了一群特殊的义工,既见证了丛飞多年帮贫助弱之路,又在他的感染下加入爱心行列,在他生命垂危之际,如亲人般不离左右地悉心照顾。他们说:“丛飞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的精神感染着我们。”生死一线间,他嘱咐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这些孩子继续读书啊……”
惊世义举感动了无数深圳人,市民们纷纷前来探望,有个老太太临走硬要留下几百元钱,姓名和住址都不肯说。
登上天梯,没有下梯之路
在丛飞住院期间,一些山区受资助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学费的事情,这事很让丛飞上火。有家长在电话中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暂时没法寄钱了。”“什么时候病能治好?”对于这个问题,丛飞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邢丹说,丛飞曾和她讲:他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了。现在他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
让“爱心”不再孤单
爱心的传承和发扬,慈善事业的壮大,标志着一个社会的进步。丛飞以一个普通人的绵薄之力,诠释了“奉献”,感动了世间。爱心将不再孤单,社会工作者将不再是沙漠里孤独的骆驼。
医院成立了特别治疗小组,政府部门也快速行动,为丛飞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团市委仅用3天就为他办好调入深圳的调令及落户深圳的审批手续,医院和卫生局领导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多次表态,要为丛飞的治疗开辟“绿色医疗通道”,不惜代价全力救治。
守在丛飞病榻前的善心人很多。林燕,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营销三部主任,自从丛飞患病、住院,她就放下手里工作,竭力精心照顾他,全然不顾自己可能会几个月都失去正常收入。她说:“我心目中,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弘扬丛飞精神。”林燕爱听丛飞的歌,在几年前一次演出中相识,渐渐熟悉,起初看他在舞台上欢歌笑语,以为他肯定生活得无忧无虑,没想到他其实是心力交瘁!看他太累,林燕就成了他的“义务助理”,给他打理杂活,整理演出服,为山区孩子邮寄捐款等,同甘共苦中加深了了解。丛飞治病期间,林燕又成了他的“义务接线员”。每天,林燕忙得不可开交,却丝毫没有怨言,细心地照顾着丛飞的日常生活。
林燕认为,丛飞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为深圳人树了好榜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关爱和支持他,在社会形成一种观念——无私奉献乐于助人者,肯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
丛飞演艺圈有个朋友,欠别人5000元,去了外地后音信全无。他跟丛飞交往不深,但丛飞得知此事,就悄悄替他把钱还了。5年后,他回深圳,拿了5000元还给别人,对方诧异:“你不是托丛飞把钱还了吗?”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丛飞是以无私的方式来感染朋友的。龙人是丛飞交往10年的好友,感言:“丛飞跑场唱歌,赚的都是辛苦钱,但他却全部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从丛飞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他觉得丛飞一心只想付出,即使身无分文,也绝不向别人索取。比如1992年刚到广州,举目无亲,生活困顿,丛飞每天挥汗如雨,搬家运货,疏通管道,住桥洞,喝自来水,一日两餐,也不叫苦。一说起丛飞,龙人的妻子吴灏也忍不住掉眼泪。她说:我们也做了些好事,但跟丛飞相比,只是“小爱”,而丛飞才是无私的“大爱”。丛飞临终前几个月,吴灏每天煲汤送到医院,她认为:“在丛飞的感染下,现在只要自己能做一件好事,就要尽力去做好,关键是要发扬爱的精神。”
爱心不仅向朋友传播,也向下一代延续着。丛飞说:“我要把奖杯摆在我的家里,把证书挂在家里的墙上。我留给我的两个孩子的只有满墙的证书了,等孩子长大后以爸爸为榜样,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临终,丛飞给宝贝女儿留下影集和遗言,他说:爸爸不能看着你长大了,宝贝!乖女儿!你能原谅你这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吗?都是爸爸不好。乖宝贝!等你长大了要好好地学习,听妈妈的话,和同学们处好关系,走向社会后要学会忍让和宽容!向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多学习,虚心才能进步!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生命的最后,感动全中国
2005年4月12日,深圳特区报隆重推出徐华采写的第一篇有关丛飞事迹的报道有点伤心,但不后悔,全文长达4000余字,并配发大幅照片。
2005年4月13日,深圳特区报又推出长篇后续报道:本报昨日关于爱心歌手丛飞陷入困境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绝不能让好人伤心”。
此后,丛飞的事迹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有关报道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新浪、搜狐大量转载,并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纷纷派记者来深圳采访丛飞,中央电视台就先后派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经济半小时、艺术人生、面对面、文化访谈等12个节目组采访报道。
2005年5月12日,医院的活检报告显示:丛飞胃部患有恶性程度很高的低分化腺癌并已经扩散。
2005年5月20日,共青团深圳市委做出“向和谐深圳爱心楷模丛飞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共青团员、义工组织和青年向爱心大使丛飞学习。
2005年5月27日上午,丛飞在病房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7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批示,丛飞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其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应大力宣传丛飞事迹,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弘扬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
2005年7月7日,受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委托,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前往深圳人民医院看望丛飞,代表团中央、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丛飞颁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证书,并称赞丛飞是当代青年楷模。
2005年7月14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在京召开向丛飞同志学习座谈会。
2005年8月4日,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采访丛飞。
2006年2月,丛飞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辞是: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永留光明在人间
丛飞与邢丹一家三口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治疗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
爱心大使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在去世的10天前,丛飞和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丛飞说:“我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他病逝后,根据其临终嘱托,他的一对角膜用来拯救了四名患者。深圳眼科医院捐献者英名录上写着:“2006年4月20日,丛飞,男,37岁,身后捐献,4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