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黄
孙中山大总统大本营参议
李宗黄,原名绍唐,字伯英,1887年生于云南鹤庆。
1906年,李宗黄考入云南陆军小学,1909年3月陆军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湖北武昌第三陆军中学,继续学习。1911年6月,结束在第三陆军中学的学习,因成绩优秀而被保送入保定军官学校,编入入伍学生队,先进行为期半年的入伍生训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离开军校,从海路返回南方,加入到革命军中。在途中经过天津时,由朋友介绍加入同盟会。李宗黄抵达汉阳后,到黄兴所领导的革命军总司令部报到。黄兴任命其为督战参谋,归参谋长李书城指挥。李宗黄奉命在花园一带前线,参与反攻汉口清军的战斗。
11月下旬,清军攻占汉阳,革命军退守武昌,黄兴东去上海,李宗黄亦同离汉转赴上海。到上海后,仍以督战参谋的身份,担任镇江都督林述庆之部署军官,随林攻克南京。此后,林述庆扩充成立第六标(即“团”)时,李宗黄被任命为该标第一营管带,驻防瓜洲。几个月后,部队重新改编,李遂转往第十二师任团长。
1912年9月,保定军校第一期正式开学后,李宗黄辞去代理团长一职,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并于1914年10月完成学业。毕业后,在冯国璋南京上将军署任一等参谋,后加入滇军唐继尧部任参谋。
1915年,袁世凯实行帝制,激起举国上下的反对。云南督军唐继尧、原云南都督蔡锷,以及国民党李烈钧等,于25日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并组建护国军。李宗黄任护国军都督府驻上海代表,主要任务是帮唐继尧联络其他意欲讨袁者协力合作。李曾两度潜入南京,劝说江苏都督冯国璋中立,并联络陈其美、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等各方力量,壮大声势。李在上海的活动惹恼了袁世凯,曾两度下令通缉他,不过他都侥幸躲过。
护国运动结束后,李宗黄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被升任为云南都督府参谋处长,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出任国务总理,毁弃了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掀起护法战争。唐继尧为了利用护法进行扩张,遂以靖国为借口,组成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向四川发动进攻。1918年,唐命令李宗黄拜谒长江三督,利用直、皖内部矛盾,分化拥护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政客。李宗黄分别拜访了湖北都督王占元、江西都督陈光定,以及江苏都督李纯,勾连这三大军阀,支持唐之扩张,并达到目的,回滇复命。
1920年年底,孙中山重组广州军政府,唐继尧为军政府交通部长,李宗黄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两人并未到任,恰此时,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班师回滇,驱逐唐继尧。唐无计可施,被迫下野,李宗黄随唐南下广州。此后唐常住香港,而由李宗黄在广州以交通部次长身份处理部务。
李宗黄孙中山大总统大本营参议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李宗黄与胡汉民、居正、于右任等8人被任命为大总统大本营参议。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李宗黄也离开广州。1923年1月,滇桂军由桂入粤,将陈炯明驱出广州,孙中山再度返回广州,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军政,李宗黄被任命为第二军参谋长。
1923年11月中旬,李宗黄刚出任参谋长不久,陈炯明调其精锐3万余人,围攻广州咽喉石龙。石龙失守之时,李宗黄正率军增援石龙,以解广州之急。此役获胜,广州危局被解,李宗黄因战功而被晋升为陆军中将。
1924年1月,李宗黄以大本营参议、第二军参谋长之身份,兼任广东江防司令。这是广东境内一重要军职,负责巡防东、北、西三江江防。李宗黄到任后,添购武器、扩充员额、加强训练、强化江防部队实力,获得孙中山的赞赏。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宗黄被推为云南省代表之一,并被顺理成章地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此后,李宗黄在国民党内高层成为不可小觑的人物,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连选为第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广州局势不稳。李宗黄为求自保,暂时辞去第二军参谋长及江防司令职务,于6月下旬转赴上海。
1929年1月,有指导市政建设经验的李宗黄被任命为南京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指导南京的市政建设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宗黄以中央委员身份,奉命前往云南,视察云南党务,不遗余力地进行镇压共产.党的活动。
1934年,国民党中央设立江宁自治实验县,李宗黄身为中央委员兼任江宁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处心积虑地筹划党政训练所,强化国民党的基层组织力量。1935年5月出任监察院委员,次年1月任中央地方自治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代主委。
1942年4月,出任国民党中央党政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李宗黄被调任为国民党中央党政考核委员会秘书长。1978年6月16日病逝于台北。
李烈钧
“二次革命”讨袁军总司令
李烈钧,原名烈训,字协和,号侠黄,1882年2月23日生,江西省武宁县坪原村人。
1904年冬,李烈钧被选送到日本学习陆军专业,先入士官设备科——振武学校。在校两年,与同学交往较多,经常听到“革命之说”,受到教育。两年后,他正好从振武学校毕业,入四国炮兵第十二联队实习。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同盟会会员,并经常阅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进一步了解了三民主义学说,革命思想日益浓厚。1907年,他实习期满,又同阎锡山、李根源、唐继尧、程潜等人,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学习。就在这一年,他经张继、王侃等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1908年,李烈钧从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回江西,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相当于营长),驻南昌澹台门外,训练士兵。因向士兵宣传反清思想,任职约半年,就被协统、标统借故拘捕,欲置之死地,经原总教官吴介璋大力开脱,才获释放。1909年春,他到昆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教学中,以培养干部参加革命为主旨,积极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不久,任陆军小学堂总办,兼兵备道提调,暗中协助同盟会云南支部长李根源,在学堂和军队中开展革命工作,进行反清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0月23日,九江已发动起义,成立了中华民国驻九江军政分府,推原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都督,林森为民政部长,蒋群为军政分府总参谋长。此时,李烈钧来到九江,经蒋群再三推让,出任总参谋长,将办公处设于周瑜旧衙署。随即部署占领长江要塞金鸡坡炮台,镇压了内奸马献廷,调走了炮台司令徐公度,将长江防线拦腰截断。停泊在九江江面上的北洋舰队主要舰艇准备逃往上海,被金鸡坡炮台截住。经联络动员,舰艇官兵遂反正。事后,李烈钧担任海陆军总司令,发布了“誓师文”。
11月下旬,冯国璋的北洋军攻武昌。黎元洪一日五电,向李烈钧求援。李让职于胡万泰,率舰艇西上。随即,李烈钧被黎委任为苏、皖、粤、鄂、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总司令。他一面命令舰艇部队防守长江江面,巩固武昌;一面率领陆军向黄陂、孝感的北洋军进击。
次年初,江西省议会选举李烈钧为江西都督,并电请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他从鄂回赣就职后,以欧阳武、刘世均为师长,并举办了军事学校,大力培养军事干部;政治上,罗致人才,改组都督府,吸收有能力的同盟会会员担任各司、厅、处长,还选派优秀学生到欧、美、日留学深造;经济上,整理财政,开办银行,修筑河堤,预防洪水灾害。当时,南昌光复不久,洪门会猖獗,社会秩序混乱,前三任都督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治赣必先清匪”,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将潜逃在外的匪首龙正文、彭木香、陈细鬼捉拿法办,其他人员以“胁从罔治”论处。
李烈钧“二次革命”讨袁军总司令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野心渐露。1913年3月,袁世凯授意特务在上海车站将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杀害。孙中山从这个血的教训中猛醒,提出在南方各省组织讨袁军,李烈钧立即响应。4月初,他同孙中山派往江西的张继、马君武、邵元冲、白逾桓商议讨袁事宜,考虑到“仅赣省一隅,恐难图功”,“讨袁必须宁、皖、赣、鄂、湘、粤同时并举”,决定赴上海见孙中山,请示机宜,并找题目与各省会商、联系。5月,他与湘督谭延闿、皖督柏文蔚、粤督胡汉民通电反对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定善后大借款。6月上旬,袁世凯悍然下令将李烈钧、柏文蔚、胡汉民免职,并派北洋军沿京汉、京浦铁路南下,进攻革命党人。6月中旬,李烈钧由九江乘轮赴上海面谒孙中山,筹商一切。临行前,秘密布置同志于赣境积极活动,“以民意组织讨袁”。
7月8日,李烈钧由沪乘船回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约会第九、十团,及辎重、工程营于12日到湖口举行起义。12日,他在湖口成立讨袁军司令部,就任总司令,召开师、团长会议,痛斥袁世凯杀害宋教仁、违法借款和挑动内战等罪行,决定通电讨袁。随即宣布独立,发出讨袁檄文,向全国人民揭露其“乘时窃柄”、“帝制自为”、“意图破坏共和”的阴谋。并提出约法三章:一、誓诛民贼袁世凯;二、巩固共和政体;三、保障中外人民生命财产。湖口起义揭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接着,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等省市也相继宣布独立。
战争开始后,袁世凯剥夺李烈钧陆军中将衔,派李纯率北洋军进入江西,在瑞昌、德安间与讨袁军展开激战。起初,李烈钧令林虎率师抵御,并派员精察地形,守险捣虚,打败北洋军。后因敌军械精粮足,次第增援,团长周壁阶、余邦宪为攻夺九江金鸡坡炮台等地相继阵亡,加上援军不继,于25日湖口被敌军攻陷。他率部退驻吴城,只盼湘粤援军。但在北洋军的猖狂进攻下,南方已独立的各省一个个先后宣布取消独立,唯有李烈钧孤军奋斗。8月10日,他率部退守南昌。由于北洋军紧迫不舍,不久转至丰城。后来,敌军大集,败局已定,他只好经袁州、萍乡,退出江西。至此,“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通令缉拿李烈钧,不论生死,捉得者获奖金二万元。
9月初,李烈钧经谭延闿、程潜和日本驻长沙领事馆人员的帮助,逃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鉴于原国民党的复杂、涣散和没有战斗力,决定新建中华革命党,再举革命。规定入党者都要按指印,立誓约,绝对服从总理。李烈钧同许多革命党人一样对此不理解,拒绝参加这个组织。次年1月,他离日赴欧,考察各国政情。先乘日本海轮至香港,后换大船行过南洋各地,曾在槟榔屿稍住,多次在欢迎会上演讲,鼓吹革命讨袁,受到侨胞们的热烈欢迎。随后渡洋赴欧。
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旋即对德宣战。这时,李烈钧正在德国参观博览会。闻讯后,急渡伦敦,访吴稚晖,谈时局,询进止。吴认为“日本与袁世凯必有勾结,君等皆系军人,自应速回东方”。
10月,李烈钧由马赛登轮,向东方进发。11月,他侨寓新加坡,向南洋开展反袁活动。不久,参加了原部分国民党人在南洋组织的反袁团体——“欧事研究会”。
1915年2月,袁世凯与日本洽谈“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李烈钧与黄兴等两次联名通电,指斥袁世凯独裁卖国。5月9日,袁世觊公然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他非常气愤,逐渐认识到革命组织不可分离。为了一致讨袁,按照孙中山的规定办理手续,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12月初,孙中山又催李烈钧返国。他与在南洋的革命党人商量后,秘密潜回云南,并与唐继尧商讨反袁,并将讨袁檄文送各报社登载,一时传播全国。
不久,李烈钧与脱险出京、抵达昆明的蔡锷共商讨袁事宜,决定以反对袁氏复辟帝制,捍卫共和制国体为宗旨,组织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四川,他与唐继尧分任第二、三军总司令,出兵两广。程潜为湖南招讨使,被推为湖南军总司令。12月25日,李烈钧与唐、蔡一起,揭起护国讨袁的旗帜,通电各省,宣布云南独立。从此爆发了反袁的护国战争。次日,他设第二军总司令部于昆明忠烈祠,以何国钧为参谋长,钟勤为秘书长,方声涛、张开儒分别为一、二梯团团长,赵德裕(后是杨益谦)为副官长。随后,率部赴蒙自,命张开儒团向滇桂边境先行。
1916年1月初,袁世凯调动曹锟、张敬尧、李长泰、龙觐光部“四面攻滇”。李烈钧的先行团在罗平、皈桥之间,与从广西向云南进犯的所谓“临武将军兼云南查办使”龙觐光部相遇,经过激战,将其击败。不几日,他率部向广西进发。5月中旬,至肇庆。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气愤而死,北洋军阀便控制了中央政府。广东的龙济光看到护国军入境,便通电取消独立,准备抵抗。李烈钧决定“先屠龙”,后北伐。这时,北京政府已下令惩办鼓吹帝制的杨度等人;西南的唐继尧也以全体抚军的名义宣布撤销军务院,南北政权形式上复归统一。这样,李烈钧失去了北伐的机会,处境困难。李烈钧迫于形势,通电解职,由肇庆转往梧州。于11月初,告别本军将士去香港,后转赴上海,与孙中山一起为建立民主共和国而继续奋斗。
1917年7月6日,李烈钧随孙中山离开上海,南下广州,号召护法。8月25日至9月1日,孙中山联合“暂行自主”的桂、滇军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临时约法,反对段祺瑞政权。会上,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副元帅。李烈钧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谋总长。
军政府成立后,粤、桂、湘三省组成联军,与北洋军鏖战于湖南衡阳、宝庆一带,双方处于相持状态。这时,盘踞两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公开反对另组政府,称霸云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也通电拒绝接受副元帅职,广东的粤军和退守琼崖的龙济光残部,乘机与北洋军阀勾结,阻拦和破坏护法运动。4月10日,在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操纵下,国会非常会议改组了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长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进一步剥夺了孙中山的职权。段祺瑞即乘机派兵从江西直下广东南雄。李烈钧又奉命从南部移师北援。5月3日,出师韶关,令各军分路取崇义、宁都,直捣赣州。就在出师的第二天,由于桂系军阀的跋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于21日离粤赴沪。6月3日,李烈钧率部攻克南雄,正欲乘胜前进,夺取赣南时,忽奉召回粤,将部队留下固守粤北,以待时机。第一次护法运动就这样失败了。
1919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又改为中国国民党,指派李烈钧代理大元帅,期望他在广州代行其事,打倒桂系军阀,继续护法。段祺瑞这时派人给他送来一百万元现洋,进行笼络。李烈钧不客气地将送来的银元收下,堆在元帅府里,带着革命党人去参观,揭露段的罪恶行径。
次年3月,李烈钧所属的滇军,与桂军在广东发生冲突,直到月底才平息。4月,他赴港转沪,后奉孙中山命令,往云南与唐继尧会商消灭桂系势力的办法。随后,率兵两营从云南到四川,与从粤北经湖南到达四川边境的朱培德部会合。原想驻川待命,但为四川军阀所拒,不得已移驻贵州镇远。8月,陈炯明的“援闽”粤军,从漳州誓师回粤,驱逐岑春煊、陆荣廷等桂系势力后,孙中山于11月再回广州,重组军政府,继续进行护法斗争。1921年4月,非常国会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李烈钧仍被任为参谋总长。6月,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备军继续讨伐桂系残余势力,李烈钧率部出镇远到广西,会同粤军、赣军之一部,围攻桂林,击败桂军沈鸿英部,接着,攻克柳州。8月,他在桂林整理广西军民各政府。12月初,孙中山抵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李烈钧被任命为大本营参谋总长,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统由李烈钧节制指挥,准备北伐。
1922年2月中旬,当北伐军前锋进入湖南境内时,留守广东的陈炯明和湖南督军赵恒惕结成反对孙中山的联盟,阻止北伐军假道湖南北进。孙中山被迫变更北伐计划,令全师回粤。4月,李烈钧率师从桂林出发,经梧州,顺西江东下,抵广东三水。因受陈炯明部队所阻,转至芦苞,入北江抵韶关。5月,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改道江西北伐。李烈钧任北伐军总司令,分三路向江西进击直系军。6月12日,攻占赣州,接着进至吉安,威胁省会南昌。整个江西,指日可以平定。
可是,陈炯明突然于16日夜发动武装叛乱,围攻总统府,炮轰观音山。孙中山穿过枪林弹雨,转登永丰舰,率海军讨陈。19日,李烈钧接到孙中山的电令,带着入赣的北伐军迅速回粤,镇压叛乱。从7月10日至29日,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在韶关一带失利,只好分途向湖南、江西边境退却。8月,孙中山看到大势已去,再次离开广州,经香港到上海。李烈钧因病先住南雄,以后也转赴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了。
李烈钧到上海后,晋谒孙中山,并与胡汉民、廖仲恺、程潜等共同谋划消灭叛军、恢复民国之事。10月,他奉命先行赴港。次年1月,孙中山组织东西两路讨贼军攻克广州。陈炯明败走东江后,李护送胡汉民回广东任省长,发现西路讨贼军之桂军沈鸿英有驱胡据粤野心,事先防范,使胡等安全脱险。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再建大元帅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李烈钧仍任参谋总长。3月,他奉孙中山之命赴潮汕,收编宣布独立的陈炯明所属之洪兆麟、赖世璜等部,并与许崇智东路讨贼军换防。6月,赴闽驻防,潮梅一带交许接防。后来,洪兆麟复潜至潮汕,迫许部撤退,潮梅复失。李烈钧救应不及,离闽赴港“休养”。不久,奉命回广州。11月,辅佐孙中山击退了陈炳明的反扑,防卫了广州。
1924年1月,李烈钧参加了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他对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表示拥护。会议期间,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李竭力推荐蒋介石任该校校长,向孙中山说:“校长一席,非蒋莫属。”开学之日,他参加军校典礼并讲了话,宣传国民党建军的宗旨。11月1日,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事前,李烈钧受孙中山委派,前往日本了解大局的演变情况,在东京与各方接谈后,于18日回到上海。21日,又随孙中山经日本往天津、北京。其时北伐军已经进入江西,孙中山遂命李烈钧南下布置军事。次年1月,他在上海准备返赣,忽闻孙中山在北京病危,于是又急返北京,随侍孙中山。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他参与主办丧事。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抗战爆发,久病之余,还坚持到武汉见蒋介石,提出坚决抗日的主张。后一直养病。1946年2月20日,李烈钧在重庆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