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而有节,浩志长存——爱国价值观的标杆
苦而有节,浩志长存
——爱国价值观的标杆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朱自清苦而有节的故事
名言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聂鲁达
故事
荷塘月色是一篇情致入微、景色极佳的优秀散文,它在记叙描写和状物抒情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一直为人们传诵。它的作者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颂过的“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朱自清出生于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小官,5岁的朱自清就开始受到启蒙教育。父亲虽然做官,但由于廉洁自守,而又不喜欢积蓄,家里的生活一直十分拮据。五四运动前后,朱自清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冬天晚上睡觉,只有一床薄薄的破棉被,为了尽量暖和些,他用绳子把被子束了几道,不使其透风,他就是这样度过了清贫的学生时代。
朱自清做学生时沉默好学。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期间。在新思潮的启发鼓舞下,他心中燃起了爱国之火,积极参加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在斗争中,他亲眼目睹了旧中国封建军阀黑暗的血腥统治,进一步坚定了他的爱国主义信念。
抗战爆发后,作为一名正直爱国的教授,朱自清不甘当亡国奴,和清华大学师生一起共同辗转跋涉万里行程,到达大后方昆明的西南联大。朱自清在昆明恰逢10年难遇的严冬,仅存的一件破烂不堪的旧皮袍不足御寒,顶风冒雪从乡下徒步进城上课,实在缺钱就挟着行军床到寄卖行出售,还托人代卖心爱的碑帖,也绝不向黑暗势力妥协。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朱自清和进步教授站在一起,坚决支持学生的罢课运动,并对制造惨案的凶手逍遥法外提出严正抗议,发表抗议书,还亲自到西南联大图书馆四烈士灵前默哀致敬。直到李公仆、闻一多教授接连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在血的事实面前,朱自清悲愤不已,终于再忍耐不下去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早有特务暗中活动的李、闻烈士追悼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正义凛然、激人落泪的演讲。这一段烽火的熏灼和风尘的扑打,磨砺了朱自清的清风亮节,使这位宁静的学者的风骨变得更硬朗,眼睛更明亮。
从此,多病的朱自清,再也不甘沉默了!几乎每次学生运动,他都积极和学生站在一起,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集会,主持起草呼吁和平的宣言书,并亲自到各教授家中征集签名,即使遭到拒绝也不灰心。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贫病交迫之时,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和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毫不迟疑地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这时候,他的胃病已经很严重了,却无钱治疗。他有大大小小7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家里的生活主要靠他教书的微薄薪水来支撑。直到患重病而死,他始终保持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
朱自清是一个典型正直的、有强烈正义感的、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也顽强地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可贵骨气,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念念不忘地叮嘱夫人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由此可见,生活的清贫并不能使风骨嶙峋者折腰,倒磨砺出了朱自清的清风亮节,他的进步是坚实的,生活态度是严肃的。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具有满腔爱国热情的一生。
朱自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立场明确,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持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可贵的品德、气节,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同志赞扬了朱自清的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解读
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一生苦而有节,始终不愧对自己的名字——“自清”。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国耻
名言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
故事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是越王允常的儿子。在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践率领越军在槁李打败吴军,吴王阖闾因伤身亡。两年后,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准备进攻越国。勾践得到这个情报后,不听文种和范蠡(赵国大夫)的劝阻,先发制人,兴师伐吴。结果越军大败于夫椒(即太湖中西洞庭山),勾践带领5000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附近),被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很后悔,便传令全国说:“国家现在处在危亡的边缘,凡是我的父老兄弟及众百姓,只要能帮助我出主意击退吴国军队的,我就跟他共商共管越国的政事。”尔后,勾践采用范蠡的建议,派文仲去吴国求和,越国经过贿赂吴国太宰伯嚭美女、宝器之后,吴国终于赦免了越国,从会稽山周围撤军回国。但作为撤军的条件是:越王勾践夫妇和范蠡等300人须在吴国服役,当人质三年。
当文仲把吴国的条件告诉越王时,越王暴怒道:“什么!要我和妻子同去当吴国的奴隶三年,那我宁愿战死,或者不要王位,做一个老百姓,也不愿干这种羞耻的事。即使我有幸活着回来,再做这个国王,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所有越国的臣子和老百姓以至于列国诸侯呢?叫我去受这种耻辱,我坚决不去,否则,我就自杀。”范蠡、文仲等众大臣顿时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计倪(越国大夫)提出请越王后出面说服越王忍辱负重去吴国的主意,使大家又见到了一线生机。明智通理的越王后跪着,以死相劝勾践,她说:“你不愿去吴国纳降,全国的臣民都说是我不让你去,说我不爱越国!我不愿承担这种耻辱!”非常敬重越后的勾践痛苦地说:“不是我不愿去,或是不懂得目前越国的生死存亡与我去吴国之间的利害关系,而是我无法忍受这种有辱人格和国格的屈辱。”越后没有多言,立刻抽出一把小短剑对勾践说:“夫君,如果你执意不去吴国,那我就死在你的面前,连同我肚里要出世的孩子。”说完,越后伸出右臂正要用短剑割脉时,勾践急忙夺过短剑,把它扔到了桌上,然后,勾践没有表情地说:“夫人,请起吧,传范蠡、文仲等人进宫来见我,我决定去吴国。”勾践说罢伏在几案上,身体疯狂抽动着,放声大哭起来。
勾践在去吴国之前向越国人民解释说:“我不知道自己力量的不足,与吴国结下了冤仇,使得许多老百姓惨死在荒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改正。”于是,勾践下令各级官吏重点办好以下几件事:安葬死难的人,慰问受伤的人,养好活着的人,吊唁有丧事的人,恭贺有喜事的人,欢送迁居他方的人,欢迎来到越国的人,消除百姓所厌恶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然后勾践夫妇带上一些衣物,率领范蠡等300人,自称东海贱臣,向吴王请罪。跟在吴王后面的范蠡赶忙呈上馈赠给吴王和吴国众大臣的珍宝和美女的清单。为此,吴王夫差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勾践的“真心”服罪的态度,博得了夫差的好感。于是,吴王命令勾践住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专门管理皇宫的马匹,打扫马厩,为了使吴王能进一步对他放心,他们穿着破衣烂衫,吃着粗茶淡饭,个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对所要求干的苦活、脏活、累活都很认真地去干,没有丝毫的怨气。因此,吴王认为他们已经被穷苦的生活,消磨得毫无斗志,逐渐对他们放下心来。
星移斗转,光阴似箭,一晃三年。一天,勾践听说夫差久病三个月,吴国所有的医生都治遍了,仍然没治好。他觉得这是一次向吴王表示忠心的机会,便求吴国太宰伯嚭引见夫差,为夫差治病。但是,范蠡建议勾践尝粪诊断夫差的病。勾践一听,脖子挺直,双眼露出凶光,鼻翅煽动着,十只手指颤抖地张开,象鹰爪一样,似乎想掐死范蠡。勾践怒不可遏地说:“我已经被侮辱得如此地步达三年了,你还要存心再羞辱我!我不想回国当王了,也不想活了,让夫差杀掉我吧!但是,我要先杀掉你这个不安好心的家伙。”范蠡纹丝不动,很坦然地从袖筒里取出一个小包来托在手上说:“我已经为你准备了一包药,只要把它含在嘴里,任何臭味、恶味都不会感觉到。我这样处心积虑地精心谋划,无非是想让夫差坚信你对他的忠心,早日放我们回国。如果你现在不忍一时之辱,那就会断送你来日报仇雪耻的事业。你怀疑我在作弄你,想杀我,那我们就很难相处了!不如我们今天就分道扬镳吧!”说完,范蠡转身走出屋外。
这时,越王后进屋,见勾践呆坐在桌边,就问:“刚才你和范蠡说些什么?是不是有坏消息?”勾践气恼地把刚才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越后。越后听完后说范蠡是对的。勾践惊讶地问:“夫人,难道你也认为我非要给那夫差尝粪便吗?”越后跪下,声音哽咽地说:“这种事是世间最难堪的耻辱,一般老百姓都不能忍受,何况你是一国之君呢!不光你气愤,连我都气得浑身发抖。可是范蠡的计谋确实是对的。”越后继续说:“吴王夫差是个喜欢逞威风,要别人服服帖帖地向他表示忠心的人。否则,他就怀疑你,然后采取各种办法折磨你的意志,最后将你杀掉。我想这件事可能是你要面对的最后一次耻辱,你一定要忍受住,它会使夫差最终完全信任你。如果你不接受这个计谋,那我们过去三年的屈辱是白受了。为了越国的存亡,我恳求你答应了吧!’'越后的泪水湿透了她的衣襟。这时,勾践动了动身子,声音压得很低说:“你去叫范蠡来,我同意他的计谋。”
第二天,勾践来到宫内,他跪着问候了几句后,夫差就想要大便,左右臣仆和宫女都退出屋外,但勾践仍旧跪着,不动身子。他说:“君王有病,就是臣子也有病,我应该留下来服侍你。”夫差便毕,左右臣仆又走进宫内,勾践立即打开便桶盖,双手捧起那便桶,毫无踌躇为难的样子,在人们凝神和屏气的围视中,竟吐出了舌头连连把那粪便尝了三次,而且嘴唇还在频频地咂动着……周围的吴国众官员,无不赞叹越王勾践对吴王的忠心。这时,怀着满腔愤怒的勾践露出惊喜的笑容说:“恭喜大王,贵体不出三天就可以痊愈了。罪臣预祝大王贵体早日康复,这是我和妻子所日夜盼望的!”从此,夫差更加相信勾践的耿耿忠心。待到夫差病愈后,他不顾伍子胥的极力反对,将勾践夫妇、范蠡等人放回了越国。
在吴国度日如年的勾践,归心似箭,终于回到了他日夜想念的越国。为了不忘记越军在会稽之战的失败,勾践把越国首都迁到了会稽,并规定自己每餐只吃一个荤菜,衣服的穿戴只要一种颜色,寝卧枕着武器,睡在柴草上,把一只苦涩的猪胆挂在睡房的中间,使自己每天醒来,就可以看见苦胆,每次吃饭之前,就能先尝一口苦胆,并且高声自问:“勾践,你忘记了会稽之耻没有?”让自己时刻都不要忘记在吴国的奇耻大辱。连年的征战,使勾践深感到本国的人力资源日益减少,于是,他召集国内的父母兄弟说:“古代圣明的君主可以随即召集四方的百姓前来归顺他,就象水往下流一样。可我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我可以鼓励你们夫妇生育,使国内的人口尽快得到增长。”所以,他命令:“小伙子不准娶老妇人,老年人不准娶年轻的妻子。”女儿到了17岁还不嫁人,她的父母就有罪。快要分娩的妇女必须报告,官府将派医生看护孕妇。生了男孩的人家,国家就送两壶酒,一只狗;生了女孩的人家,送两壶酒,一只小猪。一胎生三个孩子的人家,官府将跟他们请奶妈;生两个孩子的人家,公家供应他们的口粮。如果百姓家亲生儿子战死了就免除他家的三年赋税和徭役;庶子战死了的免去三个月的赋役。而且,凡是百姓家有丧事,勾践都亲自前往帮助埋葬。同时,还命令寡妇、患病和贫困的人家,把他们的儿子送到那些有名望、较富裕的官家去抚养,让他们吃饱穿暖,并和他们商讨治国的方法。对那些从邻国来的人才,都厚礼相待。勾践在巡视各地时,总是带着大米和肉类,只要看到流浪无着的少年儿童,他都要给他们吃,给他们喝,并询问记下他们的姓名,以备今后录用。
为了使国家实力得到增强,勾践在财政经济上主张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发展农业生产。他亲自耕田犁地,其夫人也亲自纺布织衣,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穿的是自己织的布所做的衣服。为了广揽人心,团结国民,十年不收国民的赋税,与民休息,使老百姓家里都有三年的余粮。同时,勾践叫文种管理政事,范蠡训练军队,并一改原来的那种独断、专横、暴躁的脾气,代之以能够自制、忍耐、沉静的性格,有事就和朝臣们商量,平心静气地听取每个人的不同意见,即使有人激怒了他,或者对他的主张提出反对意见,他也强忍着不发火。勾践处事作风的改变,使大臣们感到很兴奋和愉快,他们更加竭尽忠心地为越王效劳。
经过三四年的艰苦奋斗,愤发图强,越国人的数量逐年递增,物产越来越丰富,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而且,勾践还采纳文种灭吴的计策:向吴国年年进贡奇珍异宝投其所好,并把西施和郑旦两个美女送给夫差,来骄惯他的情绪,消磨他的意志,迷惑他的精神,虚弱他的身体,破坏他的志气;对于吴国的大臣官吏,只要是能贿赂的就贿赂,使他们替越国在吴王面前说好话。另外年年用高价购买吴国的粮食,使吴国没有余粮;进贡巧工良材,让吴王大兴土木,修筑宫殿园林,大造宫殿器物,耗费他的财物,以疲其民;想方设法地挑拨吴国大臣伯嚭与伍子胥两派的关系,使吴国不能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同时,暗地里准备大量武器,武装军队,等待时机,进攻吴国。越国在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策略的治理下,军队日益壮大。国力越来越强。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兵在远离吴国的黄池与晋、鲁等国争霸中原。其国内空虚,伍子胥已死,伯嚭独断专权。越王勾践见时机已成熟,便果断地决定攻击吴国。出兵前,勾践把越国的父老兄弟姐妹召集一起说:“十几年前,吴王夫差在诸侯各国面前侮辱我国,使我们蒙受了奇耻大辱,现在越国的一切都已走上了轨道,我正在寻找机会与吴国决战。”老百姓说:“请让我们去报仇雪耻吧。”勾践同意了百姓的要求,并表示决心道:“我现在不担心兵源,而是担心士兵缺乏勇敢顽强的精神,但我又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要的是军队上下步调一致,同步前进。前进时要想到立功受奖,后退时就要想到受处罚。”他要求全国人民都互相鼓励,父亲勉励儿子,哥哥勉励弟弟,妻子勉励丈夫。于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为国杀敌的士气空前地高涨。之后,勾践率领5万大军,攻下了吴国的都城姑苏,迫使吴国向越国求和。勾践认为越国目前的实力还不能消灭吴国,于是撤军回国。
又过了四年,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76年)越国经过养精蓄锐,国力日益强盛,趁吴国与齐、晋两国交战、元气大伤之机,再次打败吴军,并且把吴军与吴王夫差包围于阳山之中长达三年。最后,终于消灭了吴军,活捉了夫差。夫差想保全性命,屈膝求和。勾践却对夫差说:“会稽之战是老天把越国送给吴国,而吴国不接受;而今是老天把吴国送给越国,越国怎么会违背天命呢?”悔恨交加的夫差,痛苦万分,含恨自尽了。
解读
勾践历经卧薪尝胆之苦,忍受了十年的屈辱,终于雪洗了国耻,征服了吴国,使越国重新站立了起来,取得了与中原各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强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