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者:高燕陵   |  字数:864  |  更新时间:2015-07-17 10:59:12  |  分类:

人物传记

中国人把法西斯德国的秘密警察Gestapo译作盖世太保,随后“太保”一词被广泛使用,多指亲信幕僚、心腹家臣。蒋介石的“十三太保”实际上并不止十三个人,这一称谓是一个虚化的概念,指的是“复兴社”的一批骨干成员。“复兴社”是黄埔军校一个组织极为严密的带有情报性质的秘密政治团体,集结了黄埔系的精英人才,完全效忠于蒋介石。最先提出这一称谓的并不是中国人,日本曾在日文报上海日报上将胡宗南、桂永清、戴笠、康泽、郑介民、贺衷寒、滕杰、邓文仪、萧赞育、曾扩情、酆悌等人并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上海铁报转载了这一消息,从此“十三太保”的称谓在国内广为流传。

“复兴社”是怎么来的呢?“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激怒了广大爱国民众,国民党在各省、市的党部遭到包围甚至围攻。蒋介石对自己的政权能否稳固忧心忡忡,他三次召集贺衷寒、邓文仪、桂永清、萧赞育、周复、滕杰、郑介民、戴笠、康泽等十几个门生开会,大骂:“我的好学生都死光了,你们这些又不中用!”会后,这些人经过多次揣摩蒋介石的话中之意,认为老蒋是在暗示他们组织起来。于是向老蒋建议仿照苏联的“格柏乌”,挑选最忠实、最干练的党员组织团结起来。这一想法正中蒋介石下怀,授意他们去“研究”。1931年12月,蒋介石下野后,“复兴社”正在积极筹备中。1932年2月蒋介石复职,3月便召集了四十多人开会,宣誓“余誓以至诚,遵守中华复兴社社章,服从领袖命令并绝对保守秘密,如违誓言,愿受极严厉的制裁”,复兴社按照蒋介石党的意图正式创立。加入“复兴社”的人员要经过层层筛选、秘密调查、严苛考核,必须有介绍人,得到上级组织批准才能入社,社员们必须忠诚拥护蒋介石。

“复兴社”自成立伊始,便致力于为蒋介石训练政工干部、搜集情报、打击异己势力,其中的核心成员成为蒋介石的幕僚亲信、心腹家臣,史称“十三太保”。本书选取了胡宗南、桂永清、戴笠、康泽、郑介民、贺衷寒、刘健群、滕杰、邓文仪、萧赞育、梁干乔、曾扩情、周复、葛武綮、酆悌十五个典型人物,通过梳理其在蒋介石身边的得宠与失宠,考察他们的发迹与浮沉。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