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的夫妻
名言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梵高
故事
有一个女人,她和丈夫都是普通工人,而且他们还有两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充满温馨。
一天,天已经黑了,天空还飘着雪花,这个女人下班途中经过一家医院时,听见清脆的啼哭声,她循声一看,只见医院门口放着一个用花布裹起来的婴孩。她上前抱起婴孩,孩子哭得更响了,她一看,孩子只有半个月大,小脸冻得青紫,一副惊惧不安的神色。谁这么狠心,把孩子给扔了啊?实在不忍心孩子在外面受冻的她,最终把孩子抱回了家,丈夫见了,起初很反对,在她的劝说之下终于答应收下孩子。
从这以后,婴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神情和嘶哑的哭音时常侵袭着她的心,于是她萌生了办一个孤儿收容所的愿望。她使劲地做丈夫的思想工作,终于征得丈夫的同意。他们把自己积蓄的钱拿出来添置设施,自己空余的房子腾出来当收容所,然后再广作宣传,在几个月内就有人送来了十几个弃儿。
由于夫妻俩都在上班,家里又请不起保姆,妻子就告假专门在家照顾孩子,这样一来,资金就更紧缺了。不久,家里的积蓄用光,可婴儿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夫妻俩却不忍放弃,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社会的帮助,号召人们捐款。
消息传出,善良的人们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慷慨解囊,夫妻俩因此成名,政府也大力资助他们,并授予他们“模范青年”的称号。他们的收容所规模越变越大,很多弃儿得到了温暖的家,不再孤苦无依。与此同时,夫妻俩也致力于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到处作宣传,唤起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防止更多的弃婴现象再出现。
解读
故事中这对夫妻的爱心行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也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富有意义的人生。所谓博爱就是把爱心献给众多的人,使我们的人性得到高尚的升华。博爱能够使人的心胸更加宽广,灵魂更加纯净,眼界更加开阔,生命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随时准备帮助需要我们的人,把我们的爱心献给所有需要温暖的人,我们也将感受到真正的永久的幸福。
终极关怀院
名言
爱是自然流溢出来的奉献。
——今道友信
故事
20世纪50年代,在印度加尔各答市的印度教女神卡尔寺院,有一所名为“终极关怀院”的收容所,它的创建者是著名的慈善家特里萨修女。她的收容所专门收留流落街头的贫疾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为即将死去的人提供一个安宁的休息地,让他们得以在平静中死去。
特里萨产生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念头也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萨去巴特那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人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走上前,发现老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特里萨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虽然特里萨后来救活了这位老妇女,但这件事情对她的震动很大,特里萨开始频频地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萨终于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
之后没用半天时间,修女们就送来了几十位最贫困、最痛苦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住进来的当晚就去世了。临终前,这个老人拉着特里萨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直生活得像一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不久,特里萨又创办了以救助麻风病人为主的“麻风病康复中心”。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仁爱传教会,特里萨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仁爱传教会基地。
迄今为止,特里萨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100多个国家设了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中得到了帮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当她得知黎巴嫩贝鲁特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她便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那里,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使她进入医院,把那些儿童一一抱上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总统、女王有过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
为了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5米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而这种同情与帮助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尊重人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础的。”而特里萨在得到这些奖金后,把它全部用在了她的慈善事业上。
在特里萨的葬礼上,加尔各答主教说:“或许她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解读
爱只是单纯地爱某些人,不只是爱我们的父母、兄弟、朋友以及与我们亲近的人,而是要爱所有的人,这种爱才是真正伟大的爱。修女特里萨最大的人格魅力正是在于她对于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并且她能够对她所要帮助的人准确地以行动传达出这个理念。
信陵君广施仁爱
名言
在人生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
——卡耐基
故事
魏国有位隐士叫候赢,七十多岁了,是看守都城大梁夷门的小官吏。大家都尊称他为候生。信陵君听说此人善于出奇计,便去拜访他。
信陵君送候生许多金子作为见面礼。候生谢道:“我一向安贫自守,从不白白接受人家的馈赠。如今老了,难道还能改变节操吗?”信陵君只好作罢,然后对他则是更加敬佩了。
一天,信陵君宴请宾客,来了不少有名望的人物。公子请大家按名次坐定,单单把最尊贵的左方首席留下空着。他请客人稍等,亲自驾车前往夷门。
信陵君把候生恭恭敬敬地请上车,又亲自为他执鞭。走了一程,候生说:“我想去前街看个朋友,公子能送我一趟吗?”信陵君答应道:“好啊,我很愿意陪先生前往。”他们来到一家肉包子铺门前,候生说:“我的朋友朱亥是个杀猪匠,就住在这里。请公子稍候,我去去就来。”候生进店见了朱亥,两人就畅谈起来。候生时时回头看看信陵君,见他耐心地等在那里,没有一点焦急的样子。信陵君的手下见候生说个没完,早厌烦了,免不了低声咒骂几句。信陵君却责备他们:“不得失礼!”过了许久,候生才跟朱亥告别,登车赴会。信陵君从府里出来时,天方正午,现在已是红日西斜了。
满堂宾客也早等得厌烦了,但见信陵君亲往迎接,又空着首席座位,虽不知道来者是何方贵宾,猜想定是难得的幸会,只好耐着性子等。忽然听到门外报道:“公子回来了!”众宾客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迎接。哪知道迎来的却是一位穿着粗布旧衫的老头子,无不讶然。
公子向众人作过介绍,请候生到首席入坐。候生也不谦让就坐下了。酒宴开始,公子毕恭毕敬地首先向候生敬酒。候生谢道:“承蒙公子不耻下顾,在街头久等,毫无怠色,现在又尊我坐首席,这实在太过分了。其实,我并非狂妄自大,而是想由此来显示公子的美德啊!”
从此候生成了公子的上客。由于信陵君为人仁爱大度,礼贤下士,因此人们纷纷争相前往归附于他。
解读
善待他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善意。故事中的信陵君之所以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正是因为他的仁爱和大度。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互相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只要我们以一颗善意的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我们将收到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