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4975  |  更新时间:2015-08-09 15:23:38  |  分类:

儿童教育

戚继光守边疆

名言

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龚靖赟

故事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的冬天,北部边防重镇——蓟州镇被茫茫白雪覆盖。崇山峻岭间,新修筑的长城,在山顶上蜿蜒曲折,四周一片寂静。

一天,长城之外远远的山头上,突然出现一支前来袭击的骑兵,长城上顿时警号齐鸣,烽火大举。士兵们全副武装,迅速防守。越来越多的骑兵开始大举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他们突破边墙,开始向中原进犯。救援的明军纷纷赶来,有的在前围攻,有的包抄敌军后路,有的扼守险要之处。精锐的战车营出动了,向敌军猛烈发射火器。不久,骑兵突出,所过之处刀光闪闪,蹄声动地。最后,敌军终于支持不住,开始败退了。长城上响起了收兵的号角,战士们列队回到营地。

原来,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演习进行了二十来天,参加的士兵有十万以上,前来检阅的朝廷官员——兵部右侍郎汪道昆从头到尾观看了这次演习。他看到各路大军旌旗招展,将士们精神抖擞,武艺高强,十分满意。而指挥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的是蓟州镇总兵官戚继光。演习非常成功,戚继光十分振奋。

五年前,朝廷调戚继光任蓟州镇总兵官。蓟州镇是明代有名的北方九边之一,也是明朝边防最薄弱、最危险之处。戚继光年轻时,数度戍守蓟门,对这一带情势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后来,他虽然调往浙江,在东南御倭战场上驰驱了十余年,可是心中却一直没有忘记北方,总是向往着有朝一日率领十万之师,出塞千里,打一场大仗,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如今,机会来了。

然而,当戚继光奉命离开抗御倭寇的东南前线,来到黄沙盖地、荒草萋萋的塞上时,面临的却是一个很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北方骑兵不断南犯,边塞时时告急;另一方面,边军军纪涣散,武备松弛,致使百姓避难他乡,沿边一片荒凉。

经过十几年抗倭战争的实际锻炼,戚继光已经成长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将领。他实地视察了防区内的军队、武器装备和防御工事后,对于如何整顿边防,已经胸有成竹了。

一天,他把手下的将领召集起来,向他们宣布考虑成熟的方案。

他说:“眼下之事,千头万绪,我们首先应整修边墙。边墙是我们最基本的防御工事,现在的边墙太低矮,墙体又很薄,加之常年没有修缮,许多地段已经倾颓坍塌,根本无法阻挡北方骑兵的武装进犯。”

将领们边听边点头。戚继光接着又说:“这次整修边墙,一是要加高、加厚原有的墙体,墙的两面都要开设垛口,最重要的地方还要修筑重墙;二是要增筑敌台三千座。”

戚继光话音刚落,就听有人惊叫起来:“三千座敌台!那得造多少年?”

戚继光嗔道:“怎么,还未动手,便畏难不前了?想想祖上创业的艰难,我们不更应勤勉吗?就算修十年吧,我们虽十年辛苦,却是百年受益,造福无穷啊!”

有的边将摇着头说:“边墙再坚固,也不能阻止北方骑兵的进攻,这已为历史所证明,还是不要浪费人力物力为好。”

戚继光耐心地解释说:“过去的边墙不仅太低、太薄,而且只有砖石小台,相互间不易联络,又无法贮存火药。兵士暴露于台上,敌人居高放箭,则无处藏身,因而一击即溃。如果建造成空心敌台,就可以消除上述弊病。”

为了教育众人,不久,戚继光亲自规划、严格督造了七座空心敌台。随即又组织士兵作了一次示范演习。当士兵望见烽火后,立即登城迎战,施放箭铳,使敌骑无法接近台墙,一旦敌人越过边墙,士兵便入台坚守,牵制敌人,使敌人不敢深入。

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将士见了,这才信服。

从隆庆三年(1569年)春天起,戚继光开始调配士兵,准备进行艰巨的筑台、修墙工程。

可是,这时摆在戚继光面前的另一难题是:这些边军士兵一向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突然要他们遵守军法,认真地防守边境,并且还要修建艰巨的防御工事,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戚继光想起他原来为抗御倭寇在浙江招募并训练的军队,号令严明、能打硬仗,便决定调浙兵来蓟镇。

没过多久,三千浙兵到了。军队到达那天,正下着倾盆大雨,由于没有接到命令,浙兵排列郊外,从早到晚,直立如林,虽然个个淋得透湿,可是军容却十分严整。边军看到这个情况,大为震骇,才知道戚继光治军果真严格。从此再也无人敢于以身试法,触犯军令了。

戚继光还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将士们面前树立起一个刚毅果敢的军人形象。他是一个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的人,经常参加士兵们的操练。

一次,在对部下将领讲解各种近战武器的利弊时,他当场命令一个下级军官用军刀对他作攻击,而他自己则从一个士兵手中拿过一支长枪进行防御。

他经常巡视各部。一次,驰马跑到长城以外二十里,周围没有一个侍卫。

他还攀着悬绳,登上设在绝壁上的观察所。

渐渐地,全军上下有了统一的号令,有了严明的纪律,有了卓有成效的训练。同时,边墙和敌台的修筑工程也顺利地展开了。

到隆庆五年(1571年)的秋天,霜叶染红了巍峨的山岭,经过两年多紧张而艰苦的劳动,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今北京昌平县西)的两千里长的防线上,矗立起一千零七座雄伟的敌台。这些敌台随着地势,高下相间,蔚为壮观。由于戚继光十分注意节省,全部工程只用了十万缗(每缗mn一千文),比起原来估计的造价一百二十万缗来,节约了一百一十万缗。

敌台完工后,戚继光在每座敌台上配置了固定的台军,又著哨守条约,令各台官兵传习,时刻提防边警。同时,规定了传烽之法,如有敌情,传烽为号。为了便于守台军士记忆,又把各种敌情信号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歌,让守军背诵记熟。这样,一有警报,三个时辰之内就可以传遍蓟州镇整个防区。

经过戚继光的努力,这一带的边防十分巩固,每次朝廷大臣巡边检阅,蓟州镇军容之盛,总是为诸边镇之冠。北方骑兵再也不敢轻易进犯了,边塞内出现了太平景象。

解读

蓟州镇是明朝边疆重镇,也是京城的门户。但该镇的边兵骄惰,军纪涣散,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镇将换了十几任,都不见改观。戚继光调任蓟州镇总兵后,意识到责任重大,严格治军练兵,经常进行实战演习,又加高加宽加固蓟州境内的长城,增修敌台千座,尽职尽责地守边。在他镇守蓟州镇的十五年里,北方骑兵不敢犯边,出现了一片太平景象。可见,对于身居要职、担当重任的人来说,责任心不仅是衡量人的素质水平的标尺,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

小图书管理员的故事

名言

一个有朝气的青年,应该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

——安珂

故事

1965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活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我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发的男孩走进来了。他问道:“你们有活儿让我干吗?”

我给他讲解有关杜威十进位制的图书分类上架法,他听后立刻心领神会。后来我又给他看一大摞过期借阅书卡,书卡上的书我起先认为已经还了,但是实际上由于书卡有误,这些书找不着了。他问我:“这是件侦探式的工作吗?”我回答说:“是。”话音刚落,他就像一名所向披靡的侦探工作了起来。老师进来告诉他该休息的时候,他已经找出三本书卡有误的书。他不肯休息,坚持要把活先干完。老师说馆内空气不好,应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这才停下手头的工作。次日早晨,他来得很早,他说要干完找书的工作。下班时,他又说要当一名正式的图书馆管理员,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干起活来孜孜不倦。

几周以后,我发现办公桌上有张留言条,邀请我到这个男孩家里吃晚饭。我应邀去了并且过得很愉快。临走时,他母亲说,他们全家要搬到毗邻的社区去住,孩子也得转学。但是孩子首先挂念的就是他不能再在原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了,谁来找那些丢失的图书呢?

孩子要走了,我与他依依惜别。起先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可是他的那份工作热情使我觉得他非同寻常。

我很想念他,可是这种思念之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几天之后,他又回来了。他告诉我,新去的那所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不让学生在图书馆帮忙干活儿。他高兴地说:“妈妈又让我回原校念书了,爸爸上班路上叫我搭段车,要是他有事,我就走着来上学。”

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孩子的决心和毅力如此之大,将来一定能干番事业。然而我没料到,他长大以后,竟真的成为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一位微型软件的巨头、一个世界的首富。他的名字就是:比尔·盖茨。

解读

尽职尽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和行为准则,一个人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外,更需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小比尔年纪轻轻便能够对图书馆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待工作能做到一丝不苟,这样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面对危机的查姆斯

名言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

故事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该公司的财政发生了困难。这件事影响了营销人员的士气,他们因此失去了工作热情,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休斯·查姆斯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人员开一次大会,在全美各地的营销人员均被要求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开始后,查姆斯首先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这些销售员在被唤到名字后,一一站起来,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失望的悲惨故事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奖金缺乏、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之后再买东西,等等。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达到平常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情况时,查姆斯突然跳到了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他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10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随即,他让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这名工友替他把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动。

在场的销售人员都惊呆了,以为查姆斯先生突然发疯了。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在此同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一只鞋子,随后又继续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动作简洁利落,表现出一流的工作技巧。

皮鞋擦完之后,查姆斯给了那位小工友一毛钱,然后继续发表他的演说。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他说,“好好看看这个黑人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的厂区及办公室内擦皮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护他生活的费用。

“这位黑人小工友不仅可以赚到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他的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说:“当然了,是那个白人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此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传来了响亮的回答:“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你们的错。”查姆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就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收银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以后再卖出去的,都是净赚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

事后,大家果然都这样做了,并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这件事情记录在国家收银机公司的历史上,名称就叫“休斯·查姆斯的百万美元擦鞋”。休斯·查姆斯以他的激情,焕发了销售人员的热情,使相同的人发挥了不同的能量。该事件扭转了销售连续下滑的局面,使公司走出了困境。

解读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徐徐吹拂,行人只觉得风和日暖,便解开纽扣脱掉大衣。

休斯·查姆斯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他不仅及时履行了作为领导的职责,而且运用了类比的方法,使他的下属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收到了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当时查姆斯只是生硬地把他的下属批评一通,可能就不会是这个效果了。可见,作为领导人,一定要好好运用的职责,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