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正话反说式幽默。这并不是让你在说话的时候不好好说,而是以一种“正话反说”的方式来制造幽默感,从而博得听众们开怀大笑。而正话反说又包含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意思与字面相反,另外一种是与事实相反。
在生活中,与事实相反的幽默例子,更是多不胜数,在这里我们不妨以一则戒烟广告为例。在这则戒烟广告中,不但没有提及吸烟有害健康,相反的却说出了吸烟的四大好处:
好处一:省布钱。长期吸烟易患肺癌,导致身体萎缩,所以做衣服时会省去不少布料;
好处二:防小偷。老烟枪往往都患有支气管炎,导致他昼夜咳嗽不止。当小偷听见后,以为主人没睡,自然不敢进屋偷盗;
好处三:防虫咬。抽烟者身上浓烈的烟味,熏得蚊子受不了,自然就跑得远远的;
好处四:永葆青春。长期吸烟者大都患有肺癌,还没等到年老就死了。
这样正话反说的劝说方式,比生硬直接的说教更加有效,而且消抵了听众内心的排斥对抗情绪,从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得到大家的接受。
第五,解释式幽默。即对讲话内容进行非同常规的解释,从而让对方产生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关键点就是解释的时候不能按常理出牌。
英国有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名为法拉第,他的老师戴维是一名化学家。在法拉第还是学生的时候,对于法拉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戴维一直都支持。当然,戴维也取得了科学的三大重要成就——电解法分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确定氯是元素、发明安全灯。当人们夸赞他的发现时,他却十分幽默地解释道:“不不不!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
这则故事中,戴维因为三大发明而被众人称赞。当听众让戴维谈一谈自己对三大发明的感想时,他并没有在“三大发明上做文章,而是巧妙地回答道:“我一生最大的发现是法拉第”!在这里,戴维就巧妙地运用了解释式幽默。从表面上看,戴维是在对自己的成就做解释,而其真正意图是在赞美自己的学生法拉第。
第六点,模仿式幽默。即模仿他人的语言、语气、动作来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并最终达到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和音乐家阿图尔托斯卡尼是合作的好搭档。贾科莫和阿图尔约定,每年的圣诞节都会送他一块蛋糕。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两个老朋友竟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回去之后,贾科莫决定取消送蛋糕的计划,可是预定的蛋糕在那个时候已经送出去了。第二天,贾科莫便匆忙给阿图尔发了电报,声称:“蛋糕送错了。”阿图尔看了之后哈哈大笑,也回了一封:“蛋糕吃错了!”
如果换做其他人,当看到贾科莫“蛋糕送错了”这个几个字,就会认为贾科莫准备与自己绝交,内心自然也会产生“老死不相往来”的消极念头。而智慧的阿图尔不但没有因为朋友的电报生气,反而故意模仿贾科莫的语气回了一封信。如此一来,达到了“一笑泯恩仇”的幽默效果,从而使两个老朋友和好如初。
第七点,自嘲式幽默。即以一种自我嘲讽、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达到幽默的效果,从而使听众捧腹大笑。在脱稿讲话中,采取这种方法需要心理素质超级强大。
美国总统林肯在还是国会议员的时候,曾与道格拉斯针对在美国是否要废除奴隶制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辩论期间,道格拉斯因为沉不住气,开始对林肯进行攻击,大骂林肯是不折不扣的“两面人”。面对道格拉斯的愤怒,林肯显得极其平静,他走上台,平和地对观众说道:“假如我真的有另外一张脸的话,那么大家认为我还会带着现在这张脸来参加辩论会吗?”林肯的话音未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可以说,林肯相貌丑陋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林肯并没有因为自己容貌不佳而丧失信心。相反,他却巧妙地借助自己“相貌丑陋”的特点摆明了自己并非“两面派”的政治观点,此可谓自我嘲讽的最高境界了。
第八点,自相矛盾式幽默。顾名思义,即用矛盾来把幽默呈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表达者借助自己语言或行动的前后不一致,来达到自己最终的表达目的。
有一次,美国国会通过了一则荒谬不堪的法案,马克吐温看到法案之后心生愤怒。于是在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告示:“国会议员一半是混蛋!”
此告示刊登后,很多国会议员打电话质问马克吐温,凭什么说他们是混蛋,并强行他修改告示。第二天,马克吐温在报纸上又刊登到:“国会议员一半不是混蛋!”
这看似前后矛盾的两句话,给听众一种滑稽搞笑的感觉,甚至使众人误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自相矛盾的人。而实际上,马克吐温在运用自相矛盾的方式来表达对国会议员的不满。
幽默是门技术活1——脱稿讲话中的幽默时机
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幽默,不仅可以使讲话内容别开生面,而且能够让听众快乐地投入到你的讲话内容中来。然而,却有不少人误以为幽默就是逗人发笑,所以很多讲话者不惜扮演小丑角色来逗人发笑。殊不知,幽默是一门技术活儿,讲话者只有真正掌握了幽默讲话的技巧,抓住了幽默的时机,才可以使幽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不但文采好,而且幽默风趣,在讲话、作报告时总喜欢融入一些幽默元素。有一次,老舍先生外出作报告,在讲话开始时,老舍一本正经地说,我今天和大家探讨六大问题,并按照顺序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往下讲。当老舍把第五个问题讲完后,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仅有一分钟。这时,他提高嗓门向听众说道:“第六、散会!”
在这则故事中,老舍先生就巧妙地运用了“平地起波澜”的幽默艺术。他不仅借用幽默使自己摆脱了“拖堂”的尴尬,而且他这种别具一格的结束语,为自己的讲话添色不少,从而给听众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
那么,究竟如何使自己的讲话达到“平地起波澜”的效果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美国康乃狄克州警政厅长李昌钰也是一个幽默之人。有一次,他给中国大学生做报告,在讲话开始时李昌钰发现会议室里的灯光太亮,于是说道:“请把顶上的两个灯熄掉,这样图片可以看得清晰一点。要是在美国,我就砰砰两下用枪把灯打灭了。”还有一次,同样是给大学生做报告,李昌钰问道:“图片上两个年轻人,大家认出谁是我?”有一个同学说是比较帅的那一个,李昌钰一听就激动了,立马回应:“谁说我比较帅?我奖励你一个警徽。”于是,将一枚警徽扔向举手的同学。
在脱稿讲话中,无论是文学家老舍,还是警政厅长李昌钰,都因为其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使自己的演讲更受听众欢迎,并让自己的每一次讲话都成为经典。当然,在脱稿讲话中,讲话者要想真正达到幽默效果,不仅要具有幽默细胞,更要善于握好幽默时机,做到该幽默时幽默,该严肃时严肃。
那么,在脱稿讲话时,究竟有哪需要运用幽默的时机呢?
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介绍脱稿讲话中的五大幽默时机:
第一,根据不同听众对象来运用时机。无论你肚子里装了多少幽默段子和俏皮话,切不可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风趣,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往外倒。而要根据讲话场合和听众对象,来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运用幽默,究竟讲哪些幽默内容。反之,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为自己找来麻烦。
第二,在叙述过程中运用幽默。当讲述一件有趣的事情时,讲话者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要急于向听众泄露结果,然后借助戏剧性的语言来设置悬念,使听众对你的讲话欲罢不能。反之,解开答案的时机还未到,你就迫不及待地向听众泄露秘密,这就好比煮破了的饺子,令听众扫兴,甚至对后面的讲话失去兴趣。
第三,配合态势语言运用幽默。在脱稿讲话时,讲话者的肢体语言非常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讲话的整体效果,所以讲话者一定要善于借助肢体语言来传递自己的幽默感。比如,一些哑剧表演,台上的人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运用肢体语言就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这就是肢体幽默的魅力所在。
第四,有节制地运用幽默。在艰苦岁月时期,人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如果哪天来一顿大鱼大肉,那将会使人兴奋好几天。然而,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别说是大鱼大肉了,就是山珍海味也很难激起人们的食欲。为什么呢?这一现象刚好符合了心理学上的稀缺效应,也就是说一件物品越稀缺,它的价值就越高,而且越会被众人珍惜。所以,在脱稿讲话中,要想达到好的幽默效果,就一定要有节制地运用幽默。
第五,在讲话结束时运用幽默。聪明的讲话者,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什么时刻最关键呢?一般来说,开场白和结束语是一场讲话的两大关键。不用说,大家对开场白都有着足够的重视,但结束语却常常被人忽略。所以,讲话者要想给听众创造下次“再见”的机会,不妨用幽默来加深听众对你的印象。比如,可以用一则风趣的故事或几句俏皮话来结束讲话,给听众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他对你的下一次演讲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