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 第四章 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一)
第四章 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一)
作者:张兵   |  字数:3186  |  更新时间:2016-07-09 14:32:15  |  分类:

职场励志

1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对了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喜欢做一件事,你就开始去做吧。即使此时此刻只能把它当成业余爱好,你坚持去做了,点滴积累,有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专长,成为你可以靠之养活自己的看家本领。

先来读个故事吧:

2011年,美国纽约市将一条新建马路命名为“马友友路(Yo-YoMaWay)”。而这一事件中的主角——马友友,一位大提琴演奏家,还荣幸地得到了总统奥巴马亲自为他戴上的象征着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马友友堪称是一位名震国际的音乐大师,多次受到白宫邀请演奏音乐,而且还多次获得“唐大卫奖”和“格莱美奖”。显然,马友友在音乐这条道路上展现了自己的无尽天赋,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当年他的坚持,也许就没有这个音乐家了。

马友友的父母都是毕业留美的华人,在华尔街做经济研究员。马友友一出生,父母就为他设计好了人生路线,那就是做一位出色的经济师。在马友友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认识数字,马友友最先学会说的话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二三……”2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算术。马友友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读小学时,马友友在多次数学竞赛中得了大奖,是学校人尽皆知的“数学之星”。父母老师都为他高兴,但他自己却觉得没有任何乐趣。

有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路过一幢老房子时,他被一种美妙的音乐吸引,那优美的旋律让他禁不住停下脚步,侧耳聆听。他走进院子,发现是一位老人在拉大提琴。就是在这一刻,马友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是数学,而是音乐!

在这之后,马友友经常到老人那里去听音乐,学习拉大提琴。渐渐的,父母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以前的事情不跟你计较,但以后要专心学习数学。”

“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像我们一样成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师,甚至是伟大的数学家!”

马友友激动了,他再也不要遵从父母的意愿,他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和你们走同一条路呢?音乐才是我真正喜欢的!”

故事的结局,相信大家都可以猜到了,父母同意了马友友的想法,让他去追求自己的音乐家梦想,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音乐大师马友友。

人生就是如此,人只有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才能将自己的天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然,并不排除这样的例外,一个人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也能做得出色,但这只能说明他能力强大,而绝非天赋的展现。如果给天赋打开一扇门,他的成就必将出人意料。

退一步说,一个人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是什么感觉?毫无疑问,他会是痛苦的。即使他可以做得很出色,但他收获的最多也就是成就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喜是不会靠近他的。下面这个故事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位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最终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拿到了生物化学的博士学位。在授予博士学位的毕业典礼上,他当众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说:“我要把博士文凭寄给父母,告知他们:‘你们要求我做的事情我完成了,今后,我要做自己的事情,那就是去电台当主持人。’”

现场一片骚动,有人问他,要做主持人不必非得考个生物化学的博士吧?

这位“神童”博士说,这是父母为他做出的选择,迫于压力,他不得不为这个博士学位苦学了多年。而现在,目标达成,他终于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博士毕业,原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何况,这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是多少人羡慕而得不到的啊,可就是这样一件大好事,却在瞬间演变出悲剧的真相。没错,逼着一个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他做得再好,终究也还是一个失败的结果。

父母们逼着孩子走自己为他设计的道路,这是当下很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父母觉得银行家有前途,就逼着孩子朝银行家奋斗;父母觉得学表演有前途,就逼着孩子考艺校;还有逼着孩子学体育、学绘画的。这些父母都声称是为了孩子好,但却从来不关心孩子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一个活生生的人,谁会没有自己的喜好呢?有着自己喜好的人终日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又怎么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呢?

2爱好及天赋是上天给你的出口,对抗岁月的武器

天赋与生俱来,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飞翔,鱼儿天生就会游泳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确定自己到底是一只鸟儿还是一条鱼儿。若明明是一只鸟儿却非要去成为游泳冠军,或者明明是一条鱼儿却想成为飞天健将,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

何为天赋?天赋就是上天赋予你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自古以来,关于天赋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天赋很遥远,是极少数人才能有幸获得的。比如像大诗人李白那样的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其实不然,天赋并不遥远,而是近在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了。

奥托瓦拉赫,是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化学天赋的人,但当初的他,却是别人眼里的笨蛋。

开始读中学的时候,瓦拉赫的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但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之后,瓦拉赫又在父母的指挥下,开始学习油画。但结果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表现得很差,在第一次考试中,竟然得到了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这一次,老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以接受:“你在绘画艺术上是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两度被判定为“笨蛋”的瓦拉赫,大部分老师都对他没有兴趣,认为他很难有什么成就。只有化学老师说出了不同的意见,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

结果怎么样呢?当真是出人意料,瓦赫拉在化学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学习成就也远远超过其他同学。很快,他就成为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一个公认的笨学生,却在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化学之后,取得了异于常人的进步,甚至于最终夺得了诺贝尔奖,这就是天赋的力量。

其实,天赋就像人生的一个“朋友”,有的人幸运,早早地就与自己这个“朋友”相逢、相识和拥抱了,这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童;而另一些人,他们要经历一个更长时间的等待、寻找的过程,才能与自己的这个“朋友”相遇。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也可能会遭受来自旁人的否定、嘲讽,有些人经不起这些考验,彻底否定了自己,也放弃了寻找,甘愿做一个混沌度日的人。瓦拉赫是幸运的,在化学老师的点拨下快速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也许,我们没有瓦拉赫那么幸运,但只要有一线可能,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阿甘的故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美国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智力低下,智商只有75,还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在学校里,别人对阿甘的称呼都是“低能儿”,可以说,阿甘是公认的必将一事无成的人。可是,意外在一次奔跑中发生了。

一次,为了躲避同学的欺负,阿甘唯一的朋友珍妮对他喊:“跑!”阿甘跑起来,跑得越来越快,连原本用来保护脊柱的支架也散掉了。由于跑得快,阿甘加入了大学橄榄球队,成为全美橄榄球明星,还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入伍参战,更是成了大英雄。

作为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低能儿,阿甘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呢?也许,一个人的天赋在开始并不表现得那么明显,仅仅是一点兴趣、爱好罢了,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开发自己,就一定能打开这扇上帝赐予我们的天赋之窗。

天赋与生俱来,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飞翔,鱼儿天生就会游泳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确定自己到底是一只鸟儿还是一条鱼儿。若明明是一只鸟儿却非要去成为游泳冠军,或者明明是一条鱼儿却想成为飞天健将,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徒劳。

人生是一场旅途,但不像骑上单车去游荡那么简单,而是一个需要去挑战各种压力的过程。人与人之间会有竞争,这注定了人生有其残酷的一面。而不管你是在努力奔跑还是彷徨等待,岁月之河从不会停下它流淌的脚步。你若要赢,赢过对手,赢过岁月,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准方向,努力奔跑。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