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这样做,你可以和拖延症说拜拜
“先放一下,待会儿再行动”,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只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如果你想改变现状,想跟拖延症说拜拜,现在就开始行动,一旦你开始了,就无所畏惧。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上周就下决心要洗的衣服,这周已经堆成一座小山了,可人却还在朋友圈里;一本书老早以前就开始看,可半个月过去了,书打开了无数次开头还是那个开头;前年就计划休年假去远游看看大海,可两个年假都休完了,大海却依旧止于想象里。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们在做事前会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然后再漂亮地执行下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却变得难上加难。纸上谈兵非常简单,每个人都能制定出一个很好的计划,可当真正做的时候,我们脑海里便闪现出各种各样的理由,种种借口让我们把本该今天就完成的任务拖延到了明天。
难道说拖延症真的不可战胜吗?NO!克服拖延,事实上就是和自身懒惰的习性相抗衡,我们要养成马上行动的习惯,才能战胜拖延。
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许多人的心里都有一张清晰的目标地图,但由于前面的路太长,无处着手,以至于踌躇不前。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在忙碌中失去信心,可以把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把长距离划分成许多个距离段,一一跨越。罗伯舒乐博士就用这种方法募集资金,建了一座教堂。
1968年的一天,罗伯舒乐博士想要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菲利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而是一座人间的伊甸园。”
菲利普问舒乐预算多少,舒乐博士告诉他:“其实,现在我一分钱都没有,因此对我来说,1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根本没有区别。最重要的是,这座教堂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捐助者的到来。”
教堂需要的资金预算为700万美元。这远远超出了舒乐博士的承受能力,朋友们都对舒乐博士说“这根本不可能”。
但舒乐博士却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着“700万美元”,然后在这个目标下面写道:
1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
9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出教堂10000扇窗户的署名权,每扇700美元。
这个化整为零的方法确实很神奇,舒乐博士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募集到了足够的款项。据说,水晶大教堂最后耗资2000万美元。但是舒乐博士却筹集了足够的资金,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现在这个大教堂成了加州胜景。
尽可能切断一切干扰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干扰源,比如电脑、网络、手机等,当我们想要专注做某件事情时,特别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至明天的事情时,别人的一条信息就足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情,以至于很难回到最初的状态。我们要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干扰,将所有有可能会打断我们注意力的东西通通切断。这种保持专注的状态非常重要,本来磨磨蹭蹭要两个小时完成的事情,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完了。那么节省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彻底地放松。这样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能好好地休息。
给自己设定专注时间。当我们不想做一件事情时,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专注时间,比如半个小时,告诉自己在这半个小时内必须专注于眼前的任务,没有任何借口推脱,直到闹铃响起。当半个小时过后,可以休息5分钟,然后设定下一个半个小时。当给自己定下倒计时后,我们的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急迫感,这会促使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单线程操作更高效。虽然我们可以进行多任务操作,比如我们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饭,一边唱歌一边洗澡。但面对一件急需完成的事情,单线程工作会让我们保度高度的注意力,更快地完成任务。
放弃完美主义。努力将事情做到最好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往往会产生反应过度的企图,于是乎就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如果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需要很多的工作,最终导致迟迟不敢着手去做,于是就导致了推迟延期。对此,我们不妨把起点放低一些。要知道,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要远远优于无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让拖延症为我们服务。在我们没有战胜拖延之前,我们不妨利用这个坏习惯为我们服务。安易就为此创建了一个拖延任务列表,让拖延为他服务了一把。
我的朋友安易一直都有拖延的坏习惯,为了改掉这个坏习惯,他做了各种努力。他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拖延任务列表,在这个列表里面,许多都是很有意义而且令人不反感的小事。每当安易实在不想继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打开拖延列表挑一件事情去做。这样,不仅满足了他想要拖延的心理,还做了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他的口头禅就是“拖延我也要拖得很帅”,在与拖延战斗的同时,还学习到了其他的东西,对此他非常享受。
“先放一下,待会儿再行动”,这是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但只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如果你想改变现状,想跟拖延症说拜拜,现在就开始行动,一旦你开始了,就无所畏惧。战胜拖延症,你的人生就会脱胎换骨。
8爆发吧,把你的每一天当作“末日”来过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短暂的生命面前,我们能做什么?答案非常简单:我们最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并且是现在、立刻、马上,把每一天当作“末日”来过。
有人说:“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这样的活法乍听起来有些消极的意味,其实不然,相反的是让我们把握当下。因为人生很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允许我们浪费,我们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生命的终点站。
许多人都预计自己能够长命百岁,所以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还在那里浑浑噩噩,不慌不忙。只有那些认真生活的人,才懂得把握好当下才是他靠得住的寿命。所以他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充实自己。
从前,有位富翁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从他搬进去的第一天开始,每次下班回来,他都会看到有个人从他的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搬上卡车拉走。
每次富翁来不及追,那人就走远了。这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开得很慢,最后停在城郊的峡谷旁。
陌生人将箱子从车上卸下来扔到了山谷里。富翁下来一看,发现山谷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箱子。
他走过去问:“刚刚我发现你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些箱子又是做什么用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番,笑着说道:“你家还有很多箱子要搬走,你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你浪费的时间。”
“浪费的时间?”
“对。你虚度的时光。你一直期待美好的日子,可美好的日子到来后,你又做了些什么?你过来看看,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不过现在……”
富翁走过来,顺手打开了一个箱子。箱子里是一条暮秋时节的道路。他的妻子踏着落叶慢慢走着。
他打开第二个箱子,里面有一间病房。他的哥哥躺在病床上等他回去。
他打开第三只箱子,是他原来住的老房子。他那条忠实的狗正卧在栅栏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门外,一直在等他回去,等了两年了。
看到这些,富翁心里非常难受。陌生人像审判官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一旁。富翁痛苦地说:“先生,能把这三只箱子还给我吗?求求您了。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
陌生人断然拒绝道:“太迟了,已经无法挽回了。”说罢,那人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时间总是不知不觉溜走,当我们觉醒的时候,已经迟了。因此,我们要善用时间,善用生命,不要像故事中的富翁一样,想追要回时间的箱子时,已经不可能了。
我们不是神仙,仅有几十年的寿命,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活的密度。生命不能重来,时光不能倒回,只有把握了每一个当下,人生才算是了无缺憾。史蒂夫乔布斯就这样做了,他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
在乔布斯17岁的时候,他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个时候开始,过了33年,乔布斯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有一些改变了。这个内省法帮乔布斯在很多重大的决策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用他的话说,在人即将死去的时候,哪里还会用自己的生命时间去做一些无关紧要、自己并不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短暂的生命面前,我们能做什么?答案非常简单:我们最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并且是现在、立刻、马上,把每一天当作“末日”来过。
只是所谓的“把每天当作‘末日’来过”,并不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很着急、很焦虑。对于最想做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我们依旧淡定从容。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生过去了,不管我们的人生达到了什么样的惊人高度,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爆发吧,亲爱的朋友,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