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面对下属的评论,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身为管理者,在下属面前你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即便你做得不好,下属们也不敢批评你,毕竟谁都不想因批评你而惹得你不高兴。但不可否认的是,总有那么几个耿直无私的下属,当他们发现你的行为不对时,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甚至当众批评你。这肯定会让你接受不了,认为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认为自己的面子受伤害了,你很可能会生气地反驳,甚至用上司的权威,用命令的口气呵斥对方:“你怎么讲话的?有没有把我这个领导放在眼里?”
其实,因为下属批评你而生气、反驳,甚至用手中的权力打压他们,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这表现出来的是管理者没有胸怀,听不进意见和批评,还会间接地导致更多的下属违背心愿,在管理者面前说一些虚伪逢迎的话。这样就很容易蒙蔽管理者的眼睛,使管理者误以为自己很完美,这对管理者开展工作是不利的。
如果管理者能够换个角度看待下属的批评,认为这是下属正直的表现,认为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改正不足,那么情绪自然就容易平复下来。管理者有必要认识到,正因为没有人敢批评你,你更应该珍惜那几个敢于批评你的下属。
对于下属的批评,你有必要耐心倾听,认真反思,把其中你认为有道理的地方采纳,并在实践中进行改正。这样你才会成为受人尊敬的领导,这样你才能获得更多善意的批评,从而不断地从批评中获得宝贵意见,不断改正不足,不断进步。
具体来说,面对下属的批评时,要做到这样三点:
第一,耐心倾听批评。倾听的时候应保持自然大方的表情和姿态,努力让自己面带微笑,千万不要满不在乎,或表面上在听,心里却在想着怎么反驳。在工作中,接受一些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对照下属的批评,思考其中的合理成分。对于下属的批评,既不能充耳不闻,也不能全盘接受,一定要自己去反思:下属对我的批评有没有道理?哪些地方有道理?对于没道理的地方,管理者可以向下属说明;对于有道理的地方,管理者应向下属表示感谢,并承诺改正。
第三,改正不只是在嘴上,还应在行动上,一定要让下属看到你的改变,这样你才会深深赢得他的尊敬。一个智慧的领导者,一定不会言而无信,尤其是对自己的缺点,不会在承诺改正之后,言而无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因此,也应该接受下属的批评。对待批评,管理者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想着批评只是大家之间平等地交流,并没有恶意,有道理的批评意见,就应该采纳并改正。有了这种心态,管理者就不会因下属的批评而生气了。
064不可随意拿下属出气
在职场中,你不难发现:有些管理者在批评下属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好像完全把批评当成一种发泄内心不爽的渠道。而且,就算下属没有犯错时,管理者若心情不好,也会随意向无辜的下属撒气,似乎把下属当成了“出气筒”。
在批评下属的过程中,有些管理者一开始尚能保持冷静的态度,然而,随着各种因素的累积,管理者的情感、情绪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或激动地拍桌子、捶板凳,或唾沫横飞、指着下属的鼻子骂,或随手摔东西,砸在下属的面前,俨然一副暴君的形象。殊不知,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批评方式。
要知道,批评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如果管理者在批评时拿下属出气,这是典型的感情用事,是“对人不对事”的批评,这样很容易让下属误以为管理者对他们有成见、有不好的看法,势必会引起下属的极大不满,激化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在通常情况下,批评是一种敏感的事情。如果管理者期望让犯错误的下属有好的转变,就必须避免把个人的情感掺入到批评中去,要始终保持冷静和克制,仔细斟酌批评的内容。如果管理者忘记了批评的目的——为了让下属有好的转变,或掺入个人感情成分,那么批评就很容易变成发泄的途径。那么,管理者怎样做才能避免把下属当成“出气筒”呢?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曾忠告人们:当你感觉自己开始兴奋时,请努力降低自己的声调,继而放慢自己的语速,胸部挺直。为什么要降低声调呢?因为大声说话时,声调会催化人的感情,会使已经冲动起来的情绪更为强烈,以至于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为什么要放慢语速呢?因为语速变快与大声说话造成的恶果是一样的,语速变快会显得激动,也会激发对方的情绪。为什么要挺直胸部呢?因为情绪激动,气氛紧张时,容易身体向前倾,这就会制造出咄咄逼人的姿态。这个时候,把胸部挺直,既可以让自己深呼吸,也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后移一点,淡化一下紧张的局势。总而言之,降低声音、放慢语速、挺直胸部这是颇有见地的经验之谈,管理者牢记于心,将会有助于下属接受你的批评。
下属和你是平等的,不要认为下属的地位比你低、能力比你差,就可以随意向下属发泄,更不能将批评下属视为发泄不满的方式。只有真诚而善意的批评,才能让下属感受到你的关怀与重视,下属才愿意向你期待的方向转变。
065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在企业中,有些管理者自恃有些权力,职位比很多人高,便习惯于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他们把别人看成一无是处,言行举止中对他人充满了不屑一顾,一个蔑视的眼神、一个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无疑都在告诉别人:你真差劲,我比你强多了。也许他们真的有些本事,有些聪明,但这种“聪明”不仅不会赢得别人的佩服,相反,还会引起别人的厌烦,让周围的人更加疏远他们。
有个年轻的高才生进入某公司后,受到了老板的器重,被任命为部门的主管。年轻人发现公司里大多数为中年人,虽然他们办事经验比自己多,但是头脑没自己灵活,对新事物不如自己了解。他很高兴,认为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于是,经常在单位里卖弄聪明。
“哎呀,这么简单的电脑知识都不懂?真的让我无语,我来教你……”
“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啊,怎么能那样呢……”
“这事你得听我的,我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一开始,大家还挺喜欢这个年轻的主管,有了问题也愿意问他。但渐渐地,他的自以为是让大家厌烦,于是每个人都疏远他。在办公室里,他经常一个人指手画脚、唾沫横飞,但大家根本不理睬他。年轻人很苦恼,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大家不理睬他。
为什么年轻人不受欢迎呢?因为他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让别人的自尊心和面子挂不住,因此,大家不愿意与他接触。也许他真的聪明,但聪明是相对的,他只不过对某些方面比别人多一些了解,没有必要处处卖弄自己。作为管理者,应该低调一点,作为年轻人,更应该谦虚一点,这才是做人的学问。
法国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树立一个敌人,那很好办,你拼命超越他、挤压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赢得些朋友,有个好人缘,那就必须得做出点小小的牺牲——那就是让朋友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面。”因此,管理者要学会低调和谦虚,让员工找到自信,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你。
066永远不要和别人争执不休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忠告人们:“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尽量去避免辩论。”在卡耐基看来,与人争执不休是愚蠢的,争赢了势必会让对方没面子,别人不会喜欢你;争输了,自己又不痛快。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永远不要和他人争执不休。
哈里曾当过汽车司机,后来改行推销载重汽车,但是并不怎么成功。于是,他向卡耐基求助,卡耐基稍微问了几句,就发现了问题——他太喜欢与顾客争辩。每当顾客对他推销的汽车有所挑剔时,他就会怒火难耐,和对方大声争辩,直到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他确实赢过很多次争辩,但是他什么也没推销出去。
卡耐基交给哈里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学会克制自己争辩的欲望。当别人表达不同的意见时,应该保持认真倾听的姿态。经过卡耐基的指教,哈里改变了自己的交际、推销方式,他的人际关系改善了很多,并且他后来终于成为了公司的一位明星推销员。
本杰明·富兰克林经常告诉身边的人:“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执,以反驳他人为乐趣,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身为管理者,你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是想要一个毫无意义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希望赢得下属、顾客的好感?要知道,这两者你是不可能兼得的。
玛度曾在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担任国家财政部长,他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人们一个教训:“我们绝不可能用争论使一个无知的人心服口服。”是的,管理者千万别想用争辩改变任何人的意见,即使对方不是无知的人。
林肯曾把与人争辩比喻为与狗争道,他说:“与其和狗争道,不妨让狗先走。因为如果你被狗咬伤了,你将得不偿失的。”身为管理者,应该牢记这句话,永远不要和他人做无谓的争辩。
067不要助长告密的风气
在企业中,难免有一些员工爱打小报告,他们有话不明着说,而是暗中添油加醋,想方设法传到管理者耳中。不管这种做法出于何种目的,都与“光明磊落”相差甚远。作为管理者,决不能放纵打小报告者、告密者,否则,企业难以形成公正的风气。在这一点上,“红顶商人”胡雪岩可谓给大家做出了榜样。
当年在做药材生意时,胡雪岩属下一名采购员在进购虎骨时,错把豹骨当成虎骨,而且进货数量较大。这名采购员的副手立即向胡雪岩打小报告,想借此机会挤掉正手,好让自己成为正手。
胡雪岩得知此事后,当即决定全部销毁豹骨。然后,他拍了拍那位采购员的肩膀,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了。”
最后,他把那个告密的副手开除了。理由是,出了问题应该公正地向老板汇报,而不应该在背后打小报告、打小算盘,否则,很容易激化内部成员矛盾,把生意搞垮。
对待告密者,胡雪岩采取了冷酷无情的处理方式,理由是绝不助长告密的风气。这种处理方式看似严厉,但企业内部一旦经历了这样一件事,相信往后谁也不敢心怀不轨地告密、打小报告了,这就叫“杀一儆百”,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俗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对待是非之人,难道还要热情招待吗?也许你做不到像胡雪岩那样将告密者扫地出门,但起码你要提醒告密者:希望有事你能客观、公开地陈述,不要添油加醋、暗中打报告。
人与人之间,是是非非是难免的,如果对待员工暗中打小报告、告密不严厉制止,那么,企业可能会被搅得一团糟。因此,当下属有向你告另一个下属的“秘密”、打别人的小报告等行为时,应该冷静处理,坚决不要助长告密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