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世间,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新开始的,一旦失去,就难以再拥有;一旦破碎,就难以黏合。就像“打翻的牛奶”,又如“难圆的破镜”。既然都已经回不去了,为何不把心放宽些,坦然地舍弃,淡然地接受现实呢?
孙先生的儿子做作业的时候不专心,手里不停地摆弄台灯旁的陶瓷存钱罐。突然,他一不小心,手中的存钱罐掉到地上摔碎了。孩子看见心爱的存钱罐摔碎了,搂着破碎的存钱罐,伤心地哭了起来。
没过几分钟,他停止了哭泣,而是在那里清点存钱罐里的硬币。只见他一边数,一边开心地笑,神情特别专注,叫人不忍心打搅。一分钟……两分钟……他还在数,他的表情是那么满足,又是那么平静。
儿子的举动不由得引发了孙先生的深思,让他突然有一种羞愧感。记得那是一年前,爱好收藏古董的他几近于痴狂,每次把玩古董时都十分小心。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朋友,朋友也非常喜欢收藏,因此,孙先生把自己的收藏品给朋友欣赏和把玩,可是朋友不小心,把他的藏品摔碎了。为此,他伤心了大半年,对那位朋友也心怀怨恨。
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破碎的藏品是不可能复原的,与其抱残守缺空生恨,不如把心放宽结善缘。于是,他选择原谅那位朋友,也选择舍弃那个破碎的藏品,而且从那以后,他不再那么痴迷于藏品,他觉得应该痴迷于快乐才对,就这样,他慢慢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快乐。
破碎了,又怎样?只要有一颗舍得之心,一样可以欣赏破碎的美丽。失去了,又怎样?只要有一颗淡然之心,失去的风景也可以成为美好的回忆。相反,为破碎的东西哀伤,为失去的东西懊悔,除了劳心伤神,分散精力,没有一丁点好处。
生活中,对于某些已经失去的重要东西,我们往往会在心理上投下阴影。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舍不得,因为舍不得,所以才会不断沉湎于不复存在的东西上。事实上,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断然舍弃;与其为失去而懊恼,不如快乐地面对现实。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是的,失去的不一定会让你为之忧伤,你完全可以让失去的成为一种美丽;失去的不一定是损失,有可能是另一种收获。只要你抱着达观的心态去生活,残碎的也是美丽的,失去的也是可爱的。
譬如,当你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时,你的世界就萎缩在你对她的感情上。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把你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他的一笑一忧,都能成为你快乐或失落的源泉。或许你明知道她不属于你,但你却舍不得放手,硬撑着去强求。也许是处于盲目自信,也许是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于是你不断地追求,却遭来不断的拒绝,你因此变得不快乐。
其实,与其这般抱残守缺,不如把心放宽,试着站远一点去欣赏,也许你会发现:喜欢不一定要得到,就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说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静静地欣赏也是一种快乐;你迷恋的东西不一定真的就美丽,距离也许会让你变得清醒,让你不再迷醉。这就是生活,它有时候会逼迫你,让你不得不放手,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不得不放走所谓的“机遇”,因此,你必须学会放弃。
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把心放宽,让自己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淡定。这一点在体育运动员身上有非常典型的体现。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子110米跨栏预赛中,刘翔由于右脚跟腱伤复发,果断选择了退出比赛。尽管他的退赛招来了很多国人的不满,但作为一名运动员,在身体状态不好时,如果硬撑着去比赛,也是难以取得理想结果的,与其让自己忍受伤病的痛苦,不如选择退赛,选择休息和疗伤,待伤好之后全力去比赛。这种做法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那些充满期待的观众负责。
然而,放弃并非易事,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就如刘翔放弃比赛,面对的是千千万万观众的愤怒和不满;但是放弃又是明智的,因为放弃之后,才能重新投入新生活,才能获得新的转机。很多人正是缺少了放弃的智慧,他们宁愿抱残守缺,宁愿倔强硬撑,可是结果呢?除赢得一个“莽夫”的绰号外,还能沾上“智者”的美誉吗?
大千世界,舍与得总是相伴相随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充满舍与得的矛盾体。当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时,你就能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奥妙。当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时,你的内心就会与世界一样博大。“舍”是一种睿智,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可以让你真正安心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