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李克强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并亲自为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中国心”测量精度。重量相当于50头非洲象、有一辆公交车那么长,可谓实实在在的“大块头”。作为全球冲程最大的船用曲轴,它可是船用柴油机的“心脏”,同时对精加工要求很高,在旋转时的振动幅度不能大于人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大块头有大智慧!”总理称赞道。
2010年,中央台播出了由成龙代言的格力空调广告,成龙骄傲地伸出大拇指说“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成为世界名牌”。这标志着格力由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挺进了。技术创新是任何制造业企业的安家之本,只是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投入更少,来钱更快”的捷径往往又会成为一些企业的首选,甚至不少红极一时的企业也倒在了捷径上。
董明珠爱讲格力电器叉车工的故事,格力的一位叉车工能够用叉车撬啤酒瓶,甚至用叉车穿针引线。在董明珠看来,即使在普通的岗位也可以孕育出富有想象力的创新技术,创新应该是员工的基因,企业的源流文化。格力的创新原则之一就是:只要敢于创新,项目投入没有上限,格力的科研投入每年都以几十亿元计,比如2012年、2013年科研投入均超过40亿元,当然也允许失败,而且技术创新不只是公司的“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形成体系。董明珠说:“能‘拿来’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没有持续进步的力量。世界工业发展史表明,自主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工业设计能力是工业制造的制胜法宝,美国、德国、日本能长期占据制造业强国的位置即在于此。我们很多的制造业都是依赖于别人的技术来做的,你仅仅是代工,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局面,要用自己的东西来创造新局面。”
2012年,格力制定了自动化的发展规划,决定以“3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为目标,走“重点突破,分期实施”的自动化道路,并先后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院、自动化设备制造部、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制造事业部独立出来成立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并提出要将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作为该公司未来的两大研究领域来规划布局。8月,格力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式落户武汉市蔡甸区。目前,格力已经把在珠海吉大占地4万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成为自动化设备研发基地,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研发与生产。而在珠海临港工业区占地8万平方米的美凌达分厂,将作为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其中有3个设备组装工厂和一个机械加工厂已经投入运营。
格力的装备产品覆盖注塑机械手、钣金机械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两器管路设备、总装配套设备等10多个领域,近百种产品。“我们主要的人员开始流向装备制造布局,包括研发团队,从沿线的自动化设备到最终实现无人化工厂。第二个是我们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对外销售,参与到其他行业的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在董明珠看来,工业自动化最大的特点是按照用户需要进行设计,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根据规划,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拟投资50亿元,占地1500亩,分三期建设,建设周期5年,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项目主要从事精密模具、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自动化设备、大型商用空调、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格力承载“中国制造2025”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重点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上,格力电器携旗下众多装备一起亮相。其中,格力光伏离心机、光伏多联机、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组、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等产品尤其瞩目。格力智能环保家居系统的核心优势正在于该系统可以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光伏多联机技术,通过光伏系统实现家庭发用电一体化,使家庭发用电情况“一览无余”,并会定期从格力数据库中推送最佳省电方案供用户参考。格力通过“智造”技术,减少了家电产品的安全隐患,确保使用过程更加健康、更加环保。例如在此理念下,格力光伏空调将发电和用电两者结合起来,以大数据作为开发智能空调的基础,把环保理念融入智能家居产业,打破了僵化的智能家居思维,解决了软件对接和能源问题。
格力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中,有非常好的实践。格力重视技术创新而且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在技术工人的培养方面,格力也有领先行业十余年的意识,直到今天,格力都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黄埔军校”。同时,格力也是很早就关注到了用户需求层面。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格力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就能清晰地知道卖出去的空调的运行状态,甚至会比用户更早地了解到空调存在的问题,提前上门维修。
在董明珠看来,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企业责任,决定了企业的思路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格力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没变化,因为格力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走自主创新道路,而不被外界的浮躁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