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投身于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文化方面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从未有一项捐献是冠以自己的名字的。
一次在谈及捐赠情况时,李嘉诚说:“一个人生活其实很简单,需要的钱不是很多的,曾有人问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钱,我说我一向没统计过,大抵有几十亿,也可能没人信。”之所以没人信他,不是说他没有那么多钱,或者他不肯捐出那么多钱,而是他做好事从不张扬,即使是慈善这种造福社会、造福民众的壮举,他都是在私下里默默地去做,相比其他慈善家的高调行善,这位华人首富却显得很低调,即使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捐出了80亿港元的善款。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李嘉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嘉诚曾深有感触地说:“成功之后,利用多余资金做内心想做的善事,方寸间自有天地。”他一生有许多好“作品”,但最满意的“杰作”不是他国际化的“经济王国”,而是他于1980年成立的李嘉诚基金会,他将基金会称作是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曾多次强调指出,基金会是100%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一直不喜欢将基金会用慈善两个字。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而现在凭借自己的能力反馈社会也是理所当然,并觉得自己就是在做慈善。李嘉诚还表示,无论其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基金会是百分百做捐献的。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从来不炫耀自己捐了多少钱,做了多少好事,他只把这当成一种分内的事情。
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梁茜琪女士曾深有感触地说:“李先生的捐款与别人完全不一样,他的不一样在于别人在捐出款项以后,所考虑和关心的仅仅是其善举为不为社会所知;而李先生考虑的是捐出款项之后问题是否解决了,他的捐赠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李嘉诚的魅力在于他的低调不张扬,这种大气沉稳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
浮在湖面上的天鹅,看上去在轻快自然地滑动,但水面之下,它却在拼命地划水。它不炫耀自己的努力,所以才那么美丽。“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做人也是一样,过分张扬只会招来嫉恨与麻烦,没有谁会因为你的张扬而喜欢上你,而那些因此而靠近你的人,往往都是居心叵测,觉得现在的你有可利用的价值,等到你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就会对你弃之如敝履。低调做人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即使是做好事也没必要张扬,很多时候低调一些,哪怕是做了好事也不用过多地宣扬,这不仅仅是成熟的标志,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开了一个不大的店,赚的钱不多。我为别人做点事,自己感觉开心就好。”在惠阳镇隆经商的林云甫一直低调做慈善,资助教育、慰问老人、扶助困难家庭……到底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钱物,林云甫说自己也想不起来了。几十年创业路上披荆斩棘,今年68岁的林云甫依然精神抖擞。创业经历既给了林云甫挫折的辛酸,也给了他成功的幸福,同时也令他对困难者多了份理解与同情。林云甫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从帮助别人中得到幸福感。
镇里有一个李姓老人,曾在林云甫的缸瓦厂做工。1986年,老人因病无钱医治,林云甫送去数千元。此后,林云甫又承担起了老人的生活费,每月都会给上几百元。老人住房破损了,林云甫就帮助修好。林云甫就这样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顾老人,直到去年10月老人去世。
为镇隆镇老年活动中心捐钱捐物;为敬老院置办凳子、风扇、彩电并资助现金;逢年过节,带上礼品向一些孤寡老人嘘寒问暖;有时看到报纸上报道了一些困难家庭,或者重大变故家庭,他就会直接上门去资助一点,5000元、10000元都曾出过。每年到了“六一”儿童节,林云甫都会资助镇隆的10所小学。
《东江时报》边界行记者说:“林云甫20多年资助一位老人家的事,以前真没听说。只是听到有人讲起过林云甫经常做好事,但从不张扬。”林云甫说:“我也不是多有钱的人,只是遇到合适的,我就尽力帮一下。这些事情以前都没跟别人说过,我觉得自己心里感觉踏实,感觉幸福就好了。”
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的故事,但就因为发生在生活里,所以更加难能可贵,他的身边没有聚光灯也没有媒体人,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行善,难免使人不敬服。其实,做人也就是这样,名利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做事做到自己心坎里了,自己感觉踏实,感觉幸福也就够了,做好事不张扬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如果你因为做一点好事而招摇得满城风雨,就像漂浮在软绵绵的云朵上一样,美确实也美,但总会让人觉得提心吊胆的。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做了多大的官,最主要的是品德的修养。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不是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判断是非。说到底,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从李嘉诚身上学到的低调,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