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 第十二章 巧妙处理儿子成长中的烦恼
第十二章 巧妙处理儿子成长中的烦恼
作者:宋云   |  字数:10265  |  更新时间:2009-12-14 15:17:58  |  分类:

儿童教育

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陌生新鲜的问题,他不知道答案,很想追根溯源。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这些烦恼,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满意的解释。本章就一些在男孩身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建议。家长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还应该视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几乎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来到这个家?很多孩子也都会问妈妈这个问题,但很多家长都碍于这是个与性有关的问题,小孩子不该知道,便都对儿子“撒开了谎”,答案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你是从大河里捞上来的;你是从垃圾桶边上捡来的;你是天下掉下来掉到房顶上的。还有一个妈妈,经不住儿子的苦苦缠问,就对儿子说:“有一天我和你爸爸去爬山,在山上捡了一只小猪,于是就抱回家放在被窝里暖,暖着暖着就把你孵出来。”结果儿子信以为真,一直以为自己是猪变的,到处跟别人讲这个故事,闹出了不少笑话。

在大多数的家长眼中,这是一个涉及性的敏感话题,不想说给孩子听,甚至根本不想孩子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越早给孩子答案,越容易解决。

有一位妈妈就做得非常好,两岁的儿子向她提出这个问题时,当时她也有点蒙,可转念一想,觉得不如实话实说:“宝贝,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啊。”然后妈妈拿出了家里的相册,翻到她怀孕时的照片,让儿子看,“你看,妈妈的肚肚大不大,你猜里面是什么?”儿子摇摇头。妈妈说:“就是你呀。”就是这次简单的对话,以后儿子经常趴在妈妈的肚子上说:“我很小的时候是在妈妈的肚肚里。”一脸的陶醉。

另一位妈妈,当儿子带着好奇心问她同样的问题时,她也很坦然地尽可能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你是爸爸和妈妈爱的结晶。有一天晚上,爸爸把你放到妈妈的肚子里,那里边很温暖,也很安全,还有很多的水,你就在里面游泳。”儿子听了,很感激地亲了一下妈妈的脸颊,又扑进爸爸的怀里,亲了一下爸爸:“爸爸,我好爱你和妈妈!”全家人都被一种浓浓的爱包围着。

这种回答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既平实易懂,又尽可能贴近了事实,还回避了敏感的性问题,让孩子的内心能留下一个大体不差的印象,解决了他的困惑。

“为什么我有小鸡鸡,小姐姐没有”

周末,同事带着4岁的女儿来玩。饭后,女孩去卫生间解手,强强机灵捣蛋地要钻进去,被妈妈一把拽住。

过了一会,强强悄悄地问妈妈:“为什么我有小鸡鸡,小姐姐却没有呢?”

妈妈大吃一惊,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本能地说:“去问爸爸。”

强强又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因为你是男孩啊。”

“我知道我是男孩,我问的是为什么小姐姐就没有。”强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让众人不禁莞尔。

妈妈的脸色有些尴尬,但爸爸示意妈妈不要阻止儿子的提问,说:“因为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啊!”

强强睁着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幼稚的脸蛋上写满了期盼,问:“为什么不一样呢?”

爸爸望着儿子的眼睛,平和地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生殖构造本来就不一样,女孩子因为将来要生宝宝,所以不需要小鸡鸡,而男孩子就需要呢,这些知识,过一段时间我会详细地跟你讲解,好吗?”

强强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好啊。”

这位爸爸的回答虽然不是特别合适,但基本符合了儿子的心理预期,解除了他的困惑,让他知道,原来男孩和女孩的身体结构不一样,将来有着不同的任务的。如此一来,他就不会在这个问题再耗费太多的精力了,也不会再瞎联想了。

有些家长,当儿子问这个问题时,却经常给出不伦不类的回答,比如:“她以前有的,后来不听话,让大人给剪了,你以后要是不听话,也给你剪掉!”

这种回答不仅错误而且极易造成危险的后果,让孩子惊吓不已,生怕你哪天不高兴真要下毒手,会引发连锁的心理反应。孩子对于父母都是遵从甚至崇拜的,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借“听话”来获得父母的认可甚至只是注意。他们缺乏安全的知识,有的时候,也许真的会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比如宝宝听了你的这个回答,就会觉得,哦,原来谁不听话,就可以给他剪掉!当他在幼儿园和小伙伴发生纠纷时,其可能的后果之严重,可想而知。

大部分家长,当孩子问及性知识方面的问题时,羞于言表,总是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即使通过教育或者自主学习有了一些正确性知识的家长,也因为此问题的敏感性不敢和孩子展开关于性知识的对话。还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破坏孩子的纯洁性,会在无意中起到教唆作用。

其实,这样的问题越是遮掩,麻烦就越大,这就像一棵草,你越不尽早拔掉,它就长得越丰盛。我们如果能在学龄前和小学期间让孩子懂得一些正确的性知识,养成正确的性道德,会使孩子在日后的岁月中不至于对此觉得过分神秘,再遇到一些性问题时也能自然而有序地来接受这种变化了。

每个合格的老师在登台之前,都要克服自己的尴尬和不安,而作为儿童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师的家长,更应该克服关于性教育的尴尬和不安,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勇敢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引导。这是父母的责任。

多动症有什么样的表现

很多家长对多动症并没有具体的了解,不清楚到底如何才是多动症。所以当一个孩子太过好动活泼时,总会有人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并因此忧心忡忡。

有位妈妈,她的宝宝18个月了,平时很爱动,很聪明。可就是有时会突然很激动的样子,挥手大叫,还会咬人,她很害怕,猜测可能是多动症,惶惶不安。还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快4岁了,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好动,幼儿园到处可见其身影。老师跟他说话,他经常走神,精神不能集中。中午午睡,小朋友都能安静地睡觉,一般10分钟就都睡着了,可是他一直都不睡,手一直在乱动,不是拽枕巾就是抠手指头。晚上回家也是如此,妈妈曾试过把着他的手睡,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儿子就是不肯睡觉,总要把母亲折腾得筋疲力尽,才能勉强入睡。

这两位妈妈都非常焦急,以为是多动症,把孩子送去医院。一查,结果不是多动症,而是性格问题。

多动症的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和婴幼儿的心理疾病,孩子的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它的发病,男孩要比女孩多出4到9倍。

表现一:无目的性的活动过多。

孩子好像不受意识支配似的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东西,东张西望、歪来歪去,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小伙伴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表现二:注意力很难集中。

让他画画时,他会边画边玩,在纸上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玩的时候对家长的谈话进行莫名其妙的插嘴。孩子很少会集中注意力去专心做某一件事情。

表现三:自控能力差。

孩子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家长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家长强行约束他时,他会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等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

表现四: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

比如孩子辨认符号和声音的时候,会花很长时间也搞不清,而且经常弄错。他的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孩子,记事慢而忘事快。

表现五:社会适应不良。

孩子常常个性倔犟,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所以他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玩和游戏。

表现六:学习困难。

他们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容易波动,所以接受能力也较弱。而且,他们在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学习困难。

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诱因很多,不过医学界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

1.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

2.遗传、素质因素。许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

4.金属元素中毒。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家长如何判断多动症

根据医学界的一些经验和判断,我们大致列出九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供家长们进行参考: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我们还要提醒家长,孩子好动,并不一定是多动症;而不动的孩子,也有多动症的案例出现。偶尔出现以上某种现象是很普通的。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多动,一定要请专业的医生进一步诊断,切莫自己充当医生,武断地给孩子下结论。

多动症如何调整与治疗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家庭治疗更为关键。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家庭环境也脱不了责任,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的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应接受咨询。

多动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缺陷,对待多动症患儿,首先应具有正确的养育态度,然后才能有效地付诸行动。

1.合理组织安排孩子的生活,帮助他制订家里以及学校关于行为、家务、作业的计划。

2.开始时标准要定得低一点儿,然后逐渐提高。

3.给予孩子及时、经常、有力的反馈。奖惩方法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切实有效,要以鼓励为主。

4.安排适度的体育活动,对于孩子过剩的精力以合理疏泄,并加强协调性训练。

5.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既不歧视孩子,也不以有病为借口过分迁就孩子。

6.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

7.不要喋喋不休,对孩子提出各项要求时,家长的回答要简短和清晰。

随母亲生活的单亲儿子如何感受父爱

现在离婚率很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母亲如何让跟着自己生活的儿子感受父爱呢?

两年前,李女士的儿子刚满1周岁就失去了父亲。两年时间,她既当母亲又当父亲。在一次父亲节来临之前,她表达了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我很想征集一位热心男士做我儿子一天的代理爸爸。”

丈夫出差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遇难。从此,李女士当起了单亲妈妈,带着儿子独自生活。看着儿子慢慢长大,她又欣慰又伤感。今年3岁的儿子总是好奇地问她:“妈妈,我的爸爸呢?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怎么没有?”这让妈妈无言以对。

“孩子还太小,我怕他理解不了生死,所以都是告诉他,爸爸到外地出差了。”妈妈选择这样的回答。

别看儿子还小,但对于“爸爸”这个词总是特别敏感。而每当节假日,别的小朋友由父亲带着出去玩的时候,儿子都会站在一旁偷偷地看着。回到家后,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不吭声。

“两年来,虽然我又当爹又当妈,但毕竟我还是替代不了父亲的角色。”李女士说。因为自己身为女性,对如何培养儿子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她才想到了给孩子找一个“代理爸爸”的主意,陪儿子玩一玩,让儿子感受一下父爱,同时也能够教他如何做一个小小男子汉。

我们的建议:

1.不妨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已经分开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首先妈妈要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或分开)的现实。这样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同时要让孩子知道,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会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对离异家庭来说,妈妈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妈妈要让孩子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而且也能感受到最基本的父爱。

3.单亲家庭中,母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这是在失去父亲的情况下,让儿子健康成长为男子汉的最佳选择,那就是注意培养儿子的独立性,让他多与社会接触,要格外避免儿子的自闭倾向,开导他的思想。

假“单亲”的孩子也容易缺乏父爱

现在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爸爸更是长期在外跑来跑去忙事业,儿子见到爸爸的时间很少,只能由妈妈照顾他。我们称之为“假单亲孩子”,他们也是缺乏父爱的一个群体。

在男孩的心目中,父亲是力量、智慧、刚毅、坚强的象征。有父亲在身边,孩子就会觉得安全,生活也会更加充满温馨和快乐。父亲的坚强和刚毅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是孩子一生赖以获得安全感的依靠。相反,如果孩子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安全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在幼儿时期,父爱的缺失会让幼儿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疾病。在成长的过程中,更会出现情感脆弱,性格怯懦、内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容易应付周围多变的环境等现象。

这些消极的因素如果没能在儿童成长的早期得以消除,将会影响小孩子的一生。

儿子的求知欲父母无法满足怎么办

军军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花儿为什么是红的呢?”

妈妈回答:“因为花朵里面有红颜色。”

军军又问:“花朵里面为什么有红颜色呢,为什么就没有黑颜色呢?”

妈妈被问住了,哑口无言。

有时,军军还会问一些科普知识:“妈妈,为什么地球不叫水球,不叫火球呢?”

妈妈起初很自信地回答:“因为地球大部分是由坚硬的石头和泥土组成的呀!”

军军又问:“太阳上面是什么?”

妈妈说:“是熊熊燃烧的大火呀,要不,夏天怎么那么热呢。”

军军嘿嘿一笑:“那为什么太阳不叫火球呢?”

妈妈再次哑口无言…………

宝宝的脑海中有十万个为什么,需要父母帮他们进行解答。但作为家长来说,工作忙,时间少,而且自己也不是大英百科全书,加上宝宝问的问题有时怪怪的,全不符合大人的逻辑,有时难免回答不出儿子的问题,或者因为时间不足,无暇给儿子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是家长在进行亲子教育时经常遇到的烦恼。

家长不妨平时多采取以下的办法:

1.做足准备,应对儿子随时会发动的“问题战争”。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在他们的脑海中装得满满的,常常把爸爸妈妈们问得搔头不已,打家长一个措手不及。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这是最好的解围老师,孩子们的问题通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2.化被动为主动,满足儿子的求知欲。

在他还不识字的时候,就买些故事书,每天睡前跟他讲一两个故事。读幼儿园后,认识一些字了,就可以买些图文并茂的图书给他自已看。放假时也常带他到书城逛一逛,让他尽情挑选自已喜欢的书来看。这样做,一是可以满足儿子的求知欲,二是培养了儿子自己查找答案的兴趣。

3.态度要端正,支持儿子提问题。

家长要支持孩子提问题。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对错,家长都应该表示赞赏,孩子从中得到了满足,以后他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家长表示不耐烦,就会泯灭孩子的求知欲。

4.和儿子一起寻找答案。

家长平时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不仅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孩子增长知识,满足其求知欲。并且,寻找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遇有无法解答的情况,可以共同查找答案。其实,答案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求知的过程,对儿子的锻炼价值是最大的。

如何保证淘气儿子的安全

家长都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儿子很淘气,想约束他,怕扼杀孩子的天性;不约束吧,又十分担心他的安全,就怕他玩一些危险的游戏,或者碰到诸如电线之类的东西。

电梯里的晋晋

晋晋快4岁了,特别淘气好动,有时父母一眨眼的工夫,就找不到他了。父母正焦急呢,他又不知从哪儿蹦了出来,老是吓唬爸爸妈妈。这样的事情多了,爸爸妈妈就开始有点大意。

有一天,一家三口从外面回来,准备上电梯。小两口接电话的时候,晋晋嗖一下就钻进电梯了。刚进去,门就关上了。怎么也打不开,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晋晋这回害怕了,在里面喊妈妈,喊爸爸。

爸爸急中生智,赶紧喊了一句:“晋晋,你不要着急,按3!”然后让妻子在下面盯着,他拼命地跑上3楼。结果,晋晋已经在电梯门口等他了。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说:“爸爸,我都着急了,不过没哭,我勇敢吧!”

晋晋是个淘气孩子,不过,独自面对危险的时候能够冷静处理,和他的爸爸妈妈反应及时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且,这跟宝宝的心理素质也有关系,越是淘气的孩子,有时越能临危不乱,能比较冷静地听从父母的指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父母是最好的安全老师

面对淘气儿子,家长一定要长期给他灌输安全观念。比如儿子吃冰糖葫芦,或是拿牙签,要随时提醒他别扎到口、鼻、眼睛;他会爬高了,绝不允许他爬窗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实例,让他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每天上下电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电梯夹到。3岁时,就让他踮起脚够电梯里的数字键。

还要告诉儿子,一旦在商场等人多的场所走失时,要记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乱跑;在马路上,教他认识红绿灯,告诉他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引诱。爸妈还要随时将听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事例,及时地告诉宝贝,让他树立安全的观念,学会自己爱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以及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另外,寓教于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给孩子讲白雪公主,让他明白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让他知道,哪些事情是危险的,是不应该做的。比如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在幼儿园如果不小心掉到沟里,要记得大声呼救,不要慌;电线之类的危险事物绝不要碰。

还有,就是对各种情况进行情景设置,让儿子去想办法。比如“如果你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听听儿子会怎么办,最后再告诉他正确答案。

淘气的孩子反而更安全

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讲的:游泳池里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套在救生圈里,还胆怯地离不开父母;另一个却像一条梭鱼,在池中钻来钻去。在救生圈里的那个是在奶奶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连托儿所幼儿园都没送;那个在水里如鱼穿梭的孩子从小跟妈妈到美国,放在一个黑人家里养育,跟几个黑人孩子在一起爬,不到两岁就扔到水里游泳。现在,他不光游泳好,还能骑两轮自行车,蹬滑板和滑旱冰也有模有样的。

你说,这两个孩子,到底哪一个更安全,更能够保护自己呢?为了保护儿子,就把他放置到封闭的世界里,只会捡起芝麻丢了西瓜,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和增加孩子的安全意识,而不是由自己充当密不透风的安全伞。父母总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安分孩子,由于他们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反而容易出事。

所以,从宝宝学会爬开始,父母就要给予足够的运动空间,让他们活动。即使稍有淘气也没关系。对付淘气儿子,家长既不要纵容,也不要限制,随时关注,注意引导,这是保证孩子安全的最好方式。

作为宝宝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部分,儿童性游戏是宝宝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表现,比如会不自觉地抚摸、玩弄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好奇或恐慌,对异性产生探究心理,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相关行为。

很多家长视其为洪水猛兽,甚至还会因此严厉地训斥自己的宝宝。其实大可不必,幼儿期的“儿童性游戏”及其经验,对其今后的性心理及其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儿童性游戏,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真正履行做家长的职责。

一般来讲,儿童性游戏有以下四种表现:

1.自乐式性游戏

通过玩弄、摩擦自己的生殖器来获得快感。这种行为的发生往往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最初触摸生殖器与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但触摸时所产生的很舒服的感觉,使孩子从无意识地触摸到有意地玩弄,从而形成了习惯。自乐式性游戏是孩子探索其性存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一种很自然的方法,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对此行为感深深的不安,严厉地训斥、惩罚幼儿,以期能制止他们的行为。

午睡时,老师走到3岁半的婷婷身边。只见婷婷仰躺着满脸通红,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两脚伸得直直的、夹得紧紧的。当婷婷发现老师去动她的被子时,马上停止了动作,显出一副紧张的表情。

美术课时,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看着老师绘画,可小明将自己的小鸡鸡从衣服里拉出来,神情专注地玩着,当老师提醒他“认真上课”时,他停止了动作。

如果大人强行制止,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更大的危险便可能潜伏下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忧虑、紧张、愧疚,形成自己的行为是“龌龊下流”的概念,背上沉重的包袱,常常反复处于手淫的快感和内心矛盾的冲突中,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从而降低自尊心。

此时,家长既要明确孩子的这种行为与性意识无关,切不可横加训斥,又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如:发现儿子在玩此类游戏时,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画画、唱歌、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事情,还可与他讲讲不要玩性器官的道理,主要是卫生方面的道理。

2.友爱式性游戏

幼儿园,晶晶和冬冬高兴地玩着“过家家”,扮新郎和新娘。晶晶将纱巾戴在头上,冬冬抱抱晶并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晶晶也亲了一下冬冬,然后冬冬说:“我们生个小宝宝吧。”晶晶把布娃娃放在裤腰里,取出来说:“我当妈妈,给宝宝喂奶,你当爸爸,带宝宝玩耍。”

这便是一种友爱式性游戏,是纯粹的对成人世界的模仿行为,家长和老师绝对不能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心,没必要将幼儿期的这类问题复杂化。还是上面讲的,正确引导,可以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转移注意力。另外,要避免成人影视节目或娱乐活动对孩子的消极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3.侵犯式性游戏

明明在公园玩,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过来,就冲动地跑过去抱住她亲了一口。小女孩的妈妈生气地责骂明明是“小流氓”,明明的爸爸在尴尬的情况下打了明明一顿。明明抬着迷茫的哭脸,不明白阿姨为什么骂他,爸爸为什么打他。

明明“亲小脸”的行为完全符合3岁到5岁男孩的心理行为特点,他们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而他们的心智发育并没有因为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超前,他们仍然以自己的理解直观地表达着对周围世界的喜怒哀乐。明明的行为或许是看了类似的影视片而模仿,或是出于对小女孩的喜爱,或是由于顽皮,但是绝没有“耍流氓”的动机。

面对此类“性游戏”,成人的过激行为往往会影响双方孩子的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这些过激行为等于告诉他们:“亲异性”是一种“流氓行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强行亲吻别人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如果喜欢别人可采取其他表达喜爱的方式,如送一个玩具或她一起玩,而不应该打孩子。

4.探究式性游戏

男孩和女孩在草地上玩,男孩随地小便,女孩奔到男孩的前面,低头看男孩小便。男孩不让看,转身向另一边。谁知女孩却跟着男孩转,细看男孩小便。一会儿,女孩脱下裤子,也挺着肚子小便,裤子却湿了一大片。

幼儿园的洗手间里,中班的男孩在小便池边一字排开,“我们看谁尿得高?”一个男孩提议,大家热烈响应,小便池边于是出现了一场激烈的尿尿大赛,结果小刚得了第一名。比赛刚结束,又有人提议比谁的小鸡鸡大,他们又捧着各自的小鸡鸡相互仔细观察起来。

这是十分典型的孩童性探究活动,都是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来认识性,而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产生了好奇与关注。当他们的游戏受到成人的斥责后,往往会以另外一些安全的方式进行,比如医生看病游戏,男孩扮作医生,女孩扮作病人,或者女孩扮医生,男孩扮病人,互相查看对方的身体。

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探究式性游戏可以满足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今后性心理的发展。因此,家长既要保护他们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这种行为消极的一面。比如家长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如游泳换衣服时、洗澡时、上卫生间时,很自然地让宝宝认识个体的器官,向他说明男女身体是不同的,要重视自己和别人的身体,自己的身体不能让人随便触摸,也不能随便摸别人的身体。当发现孩子互相观看裸体或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时,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5.教什么和怎么教

现在的家长大多已经知道从小对宝宝进行性教育和性启蒙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却吃不准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而孩子们此类的性游戏则是家长们进行介入教育的绝好机会,避免了专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能会遇到的尴尬。

我们要以幼儿之心、平静之心对待儿童性游戏,以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语言指出行为的好坏,简单粗暴或过于细致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前者会使孩子认为性是肮脏的、丑恶的,后者则会激起孩子对性的过分好奇。,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