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作品小档案
【名 称】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又称
“断臂的维纳斯”
【作 者】阿历山德罗斯
【时 间】约公元前150年
【材 质】大理石雕像
【规 格】高204厘米
【收藏地】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背后的故事
1820年2月,一个名叫伊奥尔科斯农夫在米洛斯岛的古卫城阿达曼达附近的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雕像已经碎裂,它的碎片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当时,希腊时期的著名雕塑已经出土了很多,并已经蜚声世界。伊奥尔科斯猜测这尊雕像可能很有价值,就立刻将这些碎片在原地掩埋了起来。
伊奥尔科斯立即将发现雕像的事情报告了驻米洛斯岛的法国领事易斯?布勒斯特。易斯?布勒斯特是一位希腊艺术的爱好者。他在伊奥尔科斯的带领下,查看了这些碎片,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阿芙罗蒂德的雕像。易斯?布勒斯特决定花高价买下这尊雕像,但是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他只好给了伊奥尔科斯一些定金,然后派海军军官杜蒙?居维尔舰长火速通知了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
但是,农夫发现雕像的消息此时已经在岛上传开了。岛上的一个长老为了获得更多的钱财,插手此事,将雕像卖给了一位在土耳其任职的希腊军官。当法国大使带着现金赶到岛上的时候,希腊军官已经将雕像装在船上了。法国大使以他们已经付给伊奥尔科斯定金为由,要将雕像夺回来。希腊军官自然不肯,双方争执不下,几乎要动武。
就在希腊军官命令启航的时候,爱琴海上突然刮起了暴风。暴风推迟了土耳其船只起航的时间。法国大使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对岛上的长老和希腊军官软硬兼施,最后终于把雕像转到了法国船上并买通长老写下了放弃雕像的誓约书。
雕像运抵巴黎后,大使决定将其献给法王路易十八。但是由于种种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路易十八直到1821年3月2日才正式接受献礼。从此,这尊雕像就成了法国国家财产,并被陈列在卢浮宫内。当时这尊雕像的登记名称是“在希腊群岛中的米洛斯岛发现的阿芙罗蒂德像”。这就是《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又被人们称为《断臂的维纳斯》。
断臂之谜
这尊雕像从出土以来就倍受世人的关注,人们不仅赞叹雕像的艺术之美,也对美神那不知去向的手臂以及手臂到底保持着一种怎样的姿态十分感兴趣。有人说,农夫伊奥尔科斯在发现雕像的时候,雕像手臂的残片就已经不见了。有人说,当年雕塑完成以后,由于人们过于关注美神那双接近完美的手,作者一怒之下就把她的手臂砍了下来。
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则在回忆录中记载,出土时阿芙罗蒂德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希腊、法国、英国三方都想得到这尊雕像。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三方动用了武力,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阿芙罗蒂德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
近年来,又有报道说,女神像的断臂已经在2003年8月于克罗地亚南部的一个地窖中找到了。原来女神有一双男人的手,所以专家放弃了复原计划。
总之,关于女神的断臂,可谓众说纷纭。但是不管女神的双手到底是什么样的,都不会影响雕像的美!
知识链接——米洛斯岛
米洛斯岛是爱琴海中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主要岛屿之一,属于希腊。米洛斯是早期爱琴海文明的重要中心之一。岛上有著名的古卫城阿达曼达、克利马等。岛上已发现的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是阿波罗尼亚附近的菲拉科皮。
据考古研究,菲拉科皮最早约建于公元前2300~前2000年,人们在公元前2000~前1550年之间又在原址上建立了第二座城市。第三座城市则建于迈锡尼时期。菲拉科皮代表了基克拉泽斯文明的全盛时期。考古学家在考古挖掘中发现,这座城市大致被遗弃于公元前1100年。
走进作品
作品中,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她拥有椭圆的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这正说明希腊人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形象来创造神的。
女神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毫无纤巧柔弱、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即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求纤巧细腻的艺术手法。女神下肢虽为衣裙所遮,但那显示出人体动态结构的舒卷自然的衣褶,却给雕像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这种美不再是希腊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现的“感官美”,而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充满了无限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