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佛教艺术馆——莫高窟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莫高窟
【英文名称】Mogao Grottoes
【所属国家】中国
【起源年代】公元4世纪~公元14世纪
【地理位置】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东麓
走近遗址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市东南约25千米地方的鸣沙山岩壁上的735个洞的总称。其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时代,此后的北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的都有陆续开凿,历经近1000年形成了一个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
众多洞窟在岩壁上高低相接成5层,南北蔓延约1600千米,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作为莫高窟的主体,是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有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后掩埋的场所,有炕、灶、烟道、壁龛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有壁画和塑像,壁画约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在莫高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里绘着举世闻名的壁画,以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装饰图案等为主要内容,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表现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造型生动的飞天形象,线条刻画细腻,衣带纹路轻盈流畅,就像要飞起来一样。
莫高窟中除了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2415尊彩塑。彩塑都是木身泥塑,包括佛像、菩萨、弟子、天王、金刚等。彩塑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此外,藏经洞(17号窟)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它是16号洞窟的复室,是敦煌被西夏统治时,住在莫高窟的和尚在离去前保存历代宝藏、经卷、画在绢上的佛像、织绣、杂书的密室。这里所涉及的文字种类很复杂,除绝大部分是汉文外,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佉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画卷多是佛教画,其中有最早的版画史资料。
莫高窟的发现,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美术的重要依据,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遗址纵深
据唐代碑文记载,莫高窟是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修建的。公元366年的一天,他云游到了莫高窟附近,当时已是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他看到山顶金光灿烂,金光中还有千佛的形象在跃动。在确定不是晚霞后,乐僔激动万分,庄重地跪下来,大声发下宏愿,从此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此地成为佛教圣地。他发愿完毕,万丈光焰突然黯淡了下来。
很快,乐僔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的时候向人们讲述自己的奇遇,消息传开后,远近信士纷纷前来朝拜胜景。上自王公、下至平民纷纷在这里许愿开凿石窟,他们或者独筑,或者合资,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把自己的信仰和祈福凿在这个悬崖上。因为当时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已经逐渐盛行起来,信佛的人越来越多,莫高窟的规模也一天天扩大,到了唐代,这里已有洞窟1000多个。
在众多的工匠中有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作默默地滋养着后代艺术家。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悬崖,吸纳了近一千年的人类艺术才情。1524年,明朝政府封闭了嘉峪关,敦煌和内地完全隔绝,莫高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一直到1900年,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才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可惜的是,莫高窟在清王朝没落的时候被发现,自身难保的清廷根本不可能投入相应的精力和财力来保护这些国宝。当朝的不重视,引起了国外帝国主义分子的觊觎。那些打着“学者”、“考古”、“探险家”旗号的盗宝者在莫高窟掠走了大量珍宝。
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于1906年和1914先后掳走了7000多卷佛经写本、画卷和大量彩塑。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凭借自己对汉文化的了解从莫高窟拣选了5000多件斯坦因忽略的更珍贵的经卷和在语言学、考古学上极具价值的精品文书、画卷,他还把无法带走的壁画拍照并出了书。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布剥离了26块壁画,留下了许多因操作不当而放弃带走的壁画,满壁疮痍。
事实上,当年参与莫高窟盗宝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莫高窟共出土文物数量之众。目前国内的莫高窟文物仅有9000多件,大量的珍贵文物都 身在异乡,我国的敦煌文化研究者们,只能到西方搜寻原始资料,这实在是令人痛心。
横向关联——飞天
飞天,即飞舞的天人。佛教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由多层次组成,有诸多天界的存在,如三十三天、兜率天等,这些天界的众生,中文翻译为天人,个别称为天神,常简称为天。飞天多出现在佛教壁画中,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在佛国里负责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在佛国里负责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