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和他的随从
作品小档案
【名 称】查士丁尼和他的随从
【作 者】东罗马帝国时期的画家
【时 间】公元547年
【类 别】马赛克镶嵌画
【规 格】26*厘米×365厘米
【收藏地】现收藏于意大利拉文那圣威塔尔教堂
背后的故事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同一年里做了两件大事,他不但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还在希腊城市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座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罗马帝国的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的制度来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所谓的“四帝共治”就是在希腊和意大利各设一个皇帝(当时称为“奥古斯都”)和一个副皇帝(当时称为“恺撒”)将罗马帝国分而治之。
君士坦丁大帝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建立新的首都之后,罗马帝国这种分而治之的模式就正式确定了下来。从此,罗马帝国就分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西罗马帝国的分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连艺术发展也因此发生了改变,拜占庭艺术就是此时开始萌芽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野蛮民族的铁蹄之下土崩瓦解了。东罗马帝国因为有强大的海军和雄厚的财政支持,躲过了一劫。公元518年,东罗马帝国禁卫军首领查士丁因为战功显赫被推上了皇位。由于查士丁无嗣,他便立自己的侄子查士丁尼为继承人。据说,查士丁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对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
和叔父不同的是,查士丁尼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罗马帝国的历史非常熟悉。他从即位的那天起,就渴望重建强大的罗马帝国。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查士丁尼东征西讨,经过18年苦战,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打败了占领意大利地区的东哥特人。为了纪念这次带有光复性质的伟大胜利,皇帝下令在意大利的首都拉文那建造了圣威塔尔教堂。工匠们为了颂扬这位伟大的皇帝,就在圣威塔尔教堂的墙壁上镶嵌了这幅具有拜占庭艺术风格的作品。
后来,查士丁尼又收复了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使地中海再次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湖。查士丁尼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在东征西讨的同时,在国内大力惩治腐败之风,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东罗马帝国盛极一时。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了,东罗马帝国迅速走向了衰落。
知识链接——拜占庭艺术
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东罗马首都之后,基督教艺术和东方艺术逐渐融合,一种新的艺术风格逐渐发展起来。因为这种艺术风格是以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故名“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上,其中以镶嵌画最具特色。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独特的造型和明快的色彩在世界镶嵌画史上独树一帜。所谓的镶嵌画,是用大量细小的彩色大理石、玻璃、玉石等拼贴镶嵌而成的画作。由于拜占庭艺术是在基督教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以拜占庭镶嵌画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
拜占庭艺术发展的后期逐渐倾向于公式化和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拜占庭艺术也随之终结了。
走近作品
画面上,查士丁尼头戴镶嵌着珠玉的帽子,身着长袍,手捧装圣水的器具,表情威严而自信。在他的身边是他的近臣、侍卫以及大主教马克西米尔。他们整齐地站成一线,身体的比例被明显地拉长了,显得有些不自在。他们的身高相差非常小,甚至肩部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脚步也都保持着“八”字形,使得整幅画面看上去非常呆板。这些人物刻画得也非常逼真,体现了镶嵌画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画面上的色彩极为明快、讲究。整幅画上,白、紫、烟黄、青、红等颜色交替搭配,体现了拜占庭艺术的特色。背景的用色也很考究,金色的马赛克配以精美的图案和青绿色的底部,使得画面显得异常优美和庄重。
画面上共12个人物。据说,作者之所以要在画面上安排12个人物,主要是为了凑成耶稣十二门徒之数。因为查士丁尼为了凝聚人心,恢复古罗马时期的辉煌,常以耶稣的化身自居,以号召民众。很显然,作者非常清楚皇帝的这种心理。他把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威严和肃穆,目的就是为了把查士丁尼的形象神圣化、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