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基督
作品小档案
【名 称】哀悼基督
【作 者】乔托?迪?邦多内
【时 间】公元1304~1306年
【类 别】湿壁画
【规 格】200厘米×185厘米
【收藏地】现收藏于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维克礼拜堂
大师素描
乔托?迪?邦多内(约公元1267~133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人们誉为“欧洲绘画之父”。达?芬奇更是推崇他为“凌驾过去几个世纪的众多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乔托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韦斯皮亚诺一个农民家庭。他很小就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绘画天赋。他在放羊的时候,也不忘用石头或小木棍在地上画些自然景物或小山羊。大画家契马布埃看到这一幕,便收他为徒,传授他作画的方法。从此,乔托的绘画技巧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乔托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突破了中世纪绘画缺乏艺术生命力的缺陷,创作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宗教画。他认为宗教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特别加强了人物画中的肌理和阴影感,并将传统宗教画中平板的金或蓝色背景改为透视画法的一般风景。他的这种绘画方法影响影响深远,其代表作有《哀悼基督》、《犹大之吻》等。
背后的故事
据《圣经》记载,上帝的儿子耶稣领着十二门徒在以色列各地传道,帮助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受到了人们的拥戴。一些祭司和长老嫉妒他的才能,就向犹太总督彼拉多告发他,说他妖言惑众。当时以色列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犹太的最高长官就是总督。
耶稣的门徒犹大以三十个银元的价格出卖了耶稣。他带领祭司长和长老们在客西马尼亚庄园找到了耶稣,把他捆绑起来,解去给总督彼拉多。犹大见耶稣被定罪处死,后悔了,就把银元抛在圣殿中,上吊自杀了。祭司把犹大抛在圣殿中的银元捡起来,称其为“血钱”。后来,人们用这些钱买了一块地,用作埋葬外乡人的坟地。这块地就是著名的“血田”。
耶稣被判死刑的时候正是逾越节,按照惯例,总督要释放一名囚犯。当时,监狱中有一名出名的凶犯叫巴拉巴。总督当众征求犹太人的意见,释放巴拉巴,还是耶稣。祭司和长老挑唆众人,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处死耶稣。耶稣最终被罗马兵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据《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加上之后,悬挂在耶路撒冷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大地震动,岩石崩裂,耶稣的坟墓震开了。许多已死的耶稣的信徒也复活了,他们纷纷离开了坟墓。
耶稣在被钉死之前曾三次预言,他在死后的第三天将复活。耶稣果然在三天后复活了,他复活的时候,那些从坟墓中复活的死人纷纷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
乔托的《哀悼基督》表现的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遗体从上面被放下时的情景。乔托淡化了这个故事的宗教色彩,加强了世俗的表现。
文艺复兴时期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
知识链接——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场兴起在14~16世纪的欧洲,反映当时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文艺潮流。文艺复兴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开始,并在16世纪扩展到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为口号,宣传人文精神,批判封建制度。科学、文学和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普遍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封建制度则在此时走向了穷途末路。
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这一时期作为欧洲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线。
走近作品
画面上,耶稣基督的四肢僵硬,脸色苍白,俨然已经去世多时了。圣母玛利亚悲痛欲绝,她紧紧地把耶稣的遗体搂在怀里,其脸部和基督的靠得非常近,更易形成对比。
画面的中心是圣徒约翰,他向后伸展着双臂,动作夸张而极富张力,表现了他的悲痛和绝望。两个悲伤的女圣徒跪在耶稣的边上,一个用手轻轻地托着基督带着钉痕的手,另一个则双手握住耶稣的双脚。其他的圣徒都用悲痛的目光注视着基督,有的流下泪,有的举手致哀,有的则默默无语……画面的上方,天空阴沉而萧瑟,几个天使在空中盘旋,他们形态各异,但似乎都在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其痛苦的表情感染着每一个观赏者。整个画面显得悲凄异常,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每一个观赏者都潸然泪下!
在表现手法上,乔托以透视手法的表达形式和空间效果,使得画中人物具有实体感和雕塑感,让人们在柔和的视觉中,感受到了立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