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 第四章 沉不住气,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
第四章 沉不住气,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
作者:谢国计   |  字数:27833  |  更新时间:2015-02-27 16:51:45  |  分类:

社科心理

说话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水平和修养,但事实上说话往往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因为说话往往会传达出很多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说多了或者说错了都可能给自己招惹麻烦。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更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发言权,应该更为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表达机会,在说话之前,能够沉住气,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逢人只说三分话,把好“嘴门”这道关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做人要懂得有所保留,有些无关紧要的话可以和别人分享,有些私密的东西则要自己藏好,不能轻易说出来,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亲人、爱人,我们也都应该保留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都应该留有自己的秘密。

朱元璋为人多疑,在历代君王中,他算得上是头号腹黑男,他自己并没有多少才能,但是却善于用人,更善于控制别人,所以手下拥有一大堆的能人。而对于这些忠心耿耿的属下,朱元璋并非完全放心,这一点从他设立锦衣卫来监视朝臣就可以看出来了。此外,他同部下说话的时候就总是有所保留,常常说一半真话,说一半假话,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圣意难测,所以部下也不敢乱来了。

其实,从本质来说,朱元璋的小心谨慎实际上就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意识每个人人身上都会存在,但是具体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直接的自我保护方式通常就是说假话,至少不会说出全部的真话,哪怕是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我们也可能会有所保留,这并非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保守自己内心最私密的东西,为了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丝毫不留余地,将自己的全部隐私都曝光在别人面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将所有的话都告诉别人,这也是一种不明智、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当你把自己的一切都展示和告知他人时,实际上你就失去了保护伞,失去了最后的防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将自己的一切信息都和盘托出,那么就会将自己的缺陷无限地放大在别人面前,这样别人如果想要攻击你,那么你就避无可避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处世无论如何都要对自己有所保留,不该说的话不要去说,私密的话不要说,不要轻易就相信别人,更不能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的一切都告知他人。尤其是在竞争环境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将自己的重要信息透露给自己的对手,从而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

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智商显然要比情商高出很多,对于如何与人交际,爱因斯坦似乎从来就搞不清楚,所以常常容易上当受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他被苏联女间谍玛加丽达色诱的桥段。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过多次的婚姻,其中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妹艾尔莎,他和艾尔莎的感情非常好,而且表妹也非常了解他的生活习性,所以两个人一直以来非常相爱,可是当爱因斯坦迁徙到美国后,艾尔莎就因病去世。

日夜思念亡妻的爱因斯坦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每天都意志消沉,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貌美的俄罗斯女郎走进他的生活,这时候他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爱情。这个俄罗斯女郎正是苏联的女间谍玛加丽达,她接近爱因斯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原子弹。因为美国当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原子弹的国家,而苏联也非常渴望拥有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恐怖武器,以此来谋求和美国的平衡。

爱因斯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人是间谍,反而在美色的攻势面前步步退让,弄得魂不守舍,自然而然,也经常在无意中透露了一些制造原子弹的绝密信息,而玛加丽达则将这些重要信息传回苏联。其实美国政府为了确保信息不外泄,早就对爱因斯坦进行严密保护,而且也让他守口如瓶,但是在诱惑面前,爱因斯坦难免口风松动,说出了真话,因为他从未想过欺骗美丽动人的玛加丽达。结果苏联几年之后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而圆满完成任务的玛加丽达自此回到苏联,再也没有和爱因斯坦见过面,而痴情的爱因斯坦一直在苦苦等候她的归来。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和谁打交道,都要注意有所保留,即便这个人再亲近,也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将什么话都全部说出来,有些话还是应该隐藏起来。为了确保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出去,有必要的话还是适当说一些假话、虚话,至少不应该说出全部的真话。

人与人之间存在防备之心,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应该拥有这种警惕心,要尽量谨小慎微,心中有十分话,那么只需要说出三四分便可,千万不能掏心掏肺地和盘托出,这样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无路可走的危险境地。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角度来说,就是要保护和隐藏好自己的信息,事实上博弈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谁掌握的信息越多,那么博弈的胜率就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你适当保留自己的信息,有助于在博弈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正因为如此,做人要沉住气,即便你迫切地想要和别人深交,想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想要找到一个倾听者,也要把好口风,尽量不要将一些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信息投给其他人。只有严格把好嘴巴这道门,才能够防止泄密过多而给自己招来麻烦。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对他人都不要盲目热情,给自己的生活加密,给自己的嘴巴上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并非是对他人不信任或者是不尊重,而是一种更加安全谨慎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更为明智的生活方式。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是你不够了解的,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之前,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最好还是谨慎一些。即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不能够将自己的心里话倾囊相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都有自己内心的小秘密,没有理由说给别人听。

其实,即便是君子相交,也不是完全掏心窝的,而且当你认为说出真话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有人说:“和陌生人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三分真话,三分假话,三分空话,一分闲话。”一个人只有懂得适当保留和掩饰,那么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吸引力,才能让自己更具独特的魅力。

有些话烂在肚子里,比说出来更好

春秋末年的儒家名师曾子,是一个很有名望和才学的人,作为儒学的传承人,他一生都恪守中庸之道,凡事都主张平和,从来没有真正得罪过别人,因为他平时做人很谨慎,说话也从不乱说,有时候明明自己有什么想法,他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他做人做事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至于每次说话之后,他都要深深自省,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过什么,即便到了临死前,他还在担心自己曾经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甚至非常不放心地问弟子们自己的手和脚是不是还在。

其实,曾子的为人处世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大笑话,但事实上,正因为他处处小心谨慎,能够克制自己的嘴巴,他的一生才会平平稳稳,不曾有过什么坎坷经历。我们做人也要学习曾子的谨慎,尤其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能说的话尽量少说,不能说的话要烂在肚子里,不要轻易说出口,无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都不要把实话说出来,因为很多不该说的话实际上像一把利剑,既容易刺伤别人,也容易划伤自己,所以最好还是放在肚子里消化掉比较安全。

生活中有很多直性子的人,常常一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有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人看上去非常耿直可爱,可是因为说话太直往往被人讨厌和排斥。事实上说话很直爽的人往往不够委婉,所以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时,就会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提出来;当他们表达不满的时候,就会当面批评和抗议;当他们觉得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会直接指正出来。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说出了真话,但是在别人看来,有可能会产生误会,认为你在针对他。其实做人还是要圆滑一些,要知道你的肺腑之言不一定就是好话,即便你真的对别人不满,也不要当面就把矛盾公开,这样只会让双方的冲突升级。有些东西也许是你看不惯的,但是即便看不惯也要懂得去接受它的存在,你不想面对的话,不妨选择沉默面对,尽量让它消失在肚子里,说出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黑暗的时期,各股政治势力互相对抗,常常弄得民不聊生,而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很多当权者都会选择拉拢当时的名人和世族,一些非常有名望有才学的人因此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为了防止受到政治迫害,很多人干脆选择隐居,逃离是非。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当时的名士,不仅长得挺拔俊美,而且才识渊博,深得当权者的重视,不过他这个人比较直率,不喜欢和当权者交往,也不稀罕官场的名利地位,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入仕之心,每天都和亲近的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乐,除此之外,他甚至喜欢打铁。

尽管远离是非之地,但是嵇康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往往招来祸患。某一天,朝臣钟会听闻大才子嵇康在打铁,于是借着拜访的名义前来炫耀,当时钟会驾着非常豪华的车辇来找嵇康。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钟会是故意来炫耀自己的排场和地位的,不过钟会的确是当权者司马昭身边的大红人,很多人都会敬他三分,嵇康原本可以做做样子,给钟会一些面子,这样实际上也就相安无事了。可是嵇康是个直性子,他看不惯钟会在自己面前卖弄,于是就故意装作没看见对方,这让钟会感到非常尴尬,他原本想在嵇康这个大文人面前炫耀,没想到遭了这样的冷落,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准备怏怏离开。

本来这件事就此作罢了,可是嵇康偏偏藏不住心里的不满,他不无讽刺地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句话摆明了就是不给钟会面子,钟会非常生气,于是恶狠狠地回答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个人如此精简的一问一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对话,可是这一番对话的背后却隐含着浓浓的杀机。钟会由此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而嵇康也因为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而得罪了这位权臣,可以说嵇康最终被司马氏杀害与这事有很大关系。

一个圆滑的人不一定总是要懂得说好话,但是一定要懂得把话说好,不中听的话可以委婉来说,或者选择不说,这些话虽然也是真话,可是真话未必受人欢迎,这是每个人在说话时应该掌握的技巧。所以即便你对人心怀不满,即便你对别人的行为有意见,即便你想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有些话的确不方便当面说出来,做人还是应该沉住气,要懂得掩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要懂得撒谎,要懂得口是心非。对于那些不该说的话最好还是放在心里,不要轻易说出来,以免伤害刺激和别人,从而对自己不利。

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很多话本身可能是实在话,是真心话,但是这些话往往带着刺,带着毒,你说出来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而且最终会伤害到自己,与其这样,还不如三缄其口,什么都不说。其实当你隐忍着什么也不说时,事情往往也会就此作罢,你当然也不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愚蠢总是在舌头比脑子跑得快时产生

古兰经曾经明确地规劝信士们谨防滥用舌头,有个人请教圣人:“你最怕什么?”圣人指着舌头说:“我最怕它”。另一次,有人又请教圣人:“我们要求得拯救的机密是什么?”真主的使者答道:“管好你的舌头”。一个人为什么最害怕舌头,而且为什么又要想办法管好自己的舌头呢?就是因为舌头往往会因为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而闯祸,会因为说了一些不经大脑的话而犯错。

事实上,很多人是急性子,说话办事总是风风火火,完全不经过深思熟虑,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人不喜欢等待,缺乏耐心。而且嘴巴里藏不住话,只要有想法,只要想说话,就会很快将话全部说出来,这种人说话通常都很快,总是脑子还没想清楚就把话说出来了,结果由于思考不及时,考虑不周全,而犯下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

汉朝时,汉人常常把匈奴人打得气势全无,正因为这样,匈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恢复元气,到了三国时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强大,而匈奴国则势力相对弱小,为了寻求生存的机会,匈奴就派使者来商谈休战,当时曹操专心应付蜀国和东吴,自然也不希望匈奴在背后骚扰,所以也有意和匈奴签订休战协定。

在召见使者之前,魏王曹操担心自己不够威严,于是就临时决定让自己手下一个相貌威严的武将冒充自己,前去商讨和谈事宜。当然,他自己则拿着刀立在一侧当起了侍卫,以便能够从旁观察情况。会面进行得非常顺利,双方很快握手言和,签订了协议,为了试探匈奴人对魏王的印象,曹操事后派人去打探,匈奴使者如实回答:“魏王的确雅望非常。”其实这番话虽然不论是不是真心,但至少不会让人感到面目无光,而曹操也能借此达到震慑的目的。可是这个时候,匈奴使者突然心血来潮,想也没多想,就补充了一句话:“然而榻旁捉刀人,真乃英雄也。”

这一句话说出口后,打探的人很吃惊,使者也自知说错了话,立刻闭口不谈,打探的人回来立即向曹操汇报了情况,曹操听完后想也没想就立刻派人诛杀了来使。很多人也许会感到奇怪,使者明明是在称赞曹操啊,证明使者很有眼光,而曹操也的确很有魅力。但事实上这句话恰恰触动了曹操的软肋,首先这句话有揭穿真相的嫌疑,曹操自然不能容忍,其次,一个侍卫如果看上去比君主更有威严,那么在外人看来必定会认为曹操这个人还不如一个下人,这显然会让人笑掉大牙,这对曹操而言都是一种折辱,曹操一定不希望这样的话传出去。

其实那个使者也意识到了自己说错了话,但是一时心直口快,没有来得及做周详的考虑和分析,就贸然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犯了一个大错。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事后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可这时往往已经太晚了,说出去的话往往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

我们常常说做人要三思而后行,无论是做什么事,无论是说什么话,都要先进行三思,三思当然并不是指要经过三次考虑,也不是说要思考三个方面,而是说在说话办事之前一定要多进行思考,要进行准确分析,比如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话是不是得体,会不会引起什么误会,会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自己说这句话是不是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话来替代,如果所说的话不得体,甚至可能会造成误会和矛盾,那么就不要说出来,或者换成另外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话说出来。

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我们所说的话往往就具有可控性,能够尽量减少说多、说错的情况,使自己的描述更加准确合理,使自己的话更容易让人感到舒服。这就相当于给我们的嘴巴设置了一道闸门,我们说话不再是像洪水一样喷涌而出,而是适当打开闸门,有序地引导着倾泻出去,这样就不容易出乱子。

其实,任何一句成熟的有内涵的话,实际上都需要经受住思想的沉淀,需要用成熟的思想来控制和支配,这些话不能够是随随便便就说出口的。其实说话的时候不要过于浮躁和心急,最好是沉住气、静下心来,慢慢说,而且最好是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说的更为恰当,怎么说才能更好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上有些人说错话并不是有心的,他想表达的意思也不是这样的,只不过因为一时心急才使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才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为了避免发生误会,为了避免让人误解自己的想法,最好还是慢慢说,还是想清楚了再说,宁可说慢点,也不能词不达意,更不能说错话。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告诫自己的弟子,说话前先要用三个筛子将想要说的话进行筛选,第一个筛子就是真实,也就是说你说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第二个筛子是善意,如果说你所说的话或者听来的话不是真实的,那么就要看看这些话是否具有善意,你说出来会不会带来伤害。第三个筛子是重要性,当你心急火燎地想要说出这些话时,应该想一想这些话是不是很重要,是不是值得说出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也要准备一些筛子,在说出口之前,尽量先筛选几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说出来的话有价值有意义。

不要抱怨世态炎凉,也不要怪别人攀龙附凤

我们常常看不惯各种社会现象,那些性格耿直、直来直往的老实人总是得不到重用,往往还要受到压迫和排挤,而那些只懂得溜须拍马、说奉承话的人却总能够逍遥快活,甚至平步青云。这时候,难免会感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觉得这个社会乱了秩序,觉得人心变得淡漠和虚伪,但是这个世界往往就是这样,说真话的人不一定受到欢迎,而那些喜欢拍马屁的人,总能把话说得天衣无缝、大快人心,让人听着很舒服。

其实,这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圆之道,是说话的艺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我们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赢得别人的好感,如果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很反感,那么还不如不说呢。显而易见的是大家都喜欢听好话,而且都没有办法拒绝别人说你好话,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其实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赞美的,所以一旦有人阿谀奉承,你明知道是假话,也一定心花怒放。

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中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大户人家生了孩子,全家人都高高兴兴的,准备给孩子办个酒席,结果那天很多朋友都前来道贺,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尽说些喜庆的好话。主人家听了非常高兴,对客人的招待更加周到。不过有个不识趣的老实人却当众说了一句话:“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主任听了非常生气,拿着棍子将老实人赶了出来。

其实认真想一想,这人根本没有说错什么,他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毕竟人是一定会死的,没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说,这比祝贺孩子长命百岁要真实得多,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真话无疑就是自讨苦吃,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你的真心话。

所以,并不是什么真话都可以说的,相反地说一些阿谀奉承的好话往往不会显得突兀,毕竟多数人都喜欢被人吹捧,有人愿意说好话来攀龙附凤,那么自己也乐得给别人机会来攀高枝,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般人不会拒绝。在生活中有人说好话,说赞美的话,实际上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心理,这样的话是非常讨喜也非常讨巧的,能够为自己带来诸多方便。

很多人会以为,会说话的人,说好话的人都是一些小人,都是为了贪图名利富贵,或者就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事实上,很多人说一些奉承话只是为了能够明哲保身,只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因此不能总是用个人道德上来束缚这些人,也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他人的话是不是恰当,有时候那些好话更加能显出一个人的交际水平,更能显示出个人的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攻占了小国中山国,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风范,魏王非常爽快地将中山国赐封给了自己非常宠爱的儿子,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高呼君主贤明,认为魏王是有史以来最具仁爱之心的君主。可是大臣任座却不买账,他觉得魏王将封地给了儿子而不是弟弟,很明显是有意偏袒儿子,其实,朝中很多人都认为魏王的弟弟应该得到这块封地,不过念及魏王的爱子之心,大家都附和着同意罢了。而任座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不满,当然,魏王听了任座的想法后非常生气,准备重重地处罚他。

大臣翟璜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最了解魏王的想法,他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就前去拜见魏王。魏王就故意问他:“我是不是为明君?”翟璜非常恭敬地回答道:“您当然是一位好皇帝。”魏王自从前一天听了任座的批评后,心中很不快,于是略带讽刺地问道:“那你说说我到底好在哪里。”翟璜从容说道:有部下敢于批评的君主,肯定就是明君,昨天任座在朝堂之上批评了您,可见您也是一位好皇帝。魏王听了这番马屁话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同时也意识到了任座的耿直,于是派人把任座放了,并重新加以重用。

相对于任座的尽忠直言,翟璜无疑要更加高明得多,他更懂得去迎合他人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奉承来达到说教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提出批评,因为他明白如果照实直说,蛮横地提出批评,那么只会使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到最后吃亏的很可能就是自己,还不如先讨好别人,然后寻找更加柔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经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向于钱,外圆内方。”黄炎培告诫自己的儿子做人要懂得“外圆内方”,外“圆”是处世之道,表示做人要中庸和圆滑,象征通融成熟,具备了非常好的交际能力;内“方”则为立世之本,是正气和原则,是独立人格的最终体现。事实上很多人都具有外圆内方的个性,表面上溜须拍马,说一些好话、套话,但是内心却很讲原则,为人也很正直,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人不能只讲原则,还要注重一些外在的形式,该拍马屁的时候就一定要主动去拍,不能因为碍于面子而沉不住气,老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里话,殊不知你的真心话可能是刺伤别人的利剑,与其这样还不如说些中听的话,这样反而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而你也更容易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所以凡事不要太过刚直,有时候要懂得随机应变,要懂得融入社会生活中去,不要去抱怨什么,也不要老是用批评的眼光看待一切,而说话时更需要讲究分寸,要说的有味道,平时尽量把话说得圆融一些,不能口无遮拦地胡说和直说,其实,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候拍拍马屁也是无妨的。

把话说得太满,就等于断了自己的退路

中国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向来讲究“三不”,即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失口向来都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我们常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话说的不好往往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而如何说话,如何把话说好,实际上是一门艺术,而在这些说话艺术中,有一个点必须要牢牢掌握,那就是不能把话说满,一般来说,言不可说尽,责不可苛尽,才不能傲尽,功不可邀尽,理不能抢尽。话一定不能说满了,不能够说绝了,凡事都要为自己留有后路,也要为别人留有三分余地,这样留人方便,也能予己方便。

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容易犯下把话说满的错误,比如一些人说话总是得理不饶人,丝毫不给对方台阶可下,这种断绝别人后路的做法不可取,容易招人嫉恨。有些人则喜欢到处夸海口,轻易就向别人做出承诺,结果常常说话不算话,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样就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和耻笑,给别人留下了浮夸、不靠谱、不讲信用的不良印象。还有一些人喜欢把事情说得很绝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丝毫没有改变的余地,可是当情况出现变化时,实际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自己难堪。

我们都知道矛和盾的故事,楚国人卖盾时,吹嘘自己的盾坚固耐用,可以抵挡住任何攻击。卖矛时,他又吹嘘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可以刺穿任何防备,他这番话说的如此漂亮和绝对,但是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前后相互矛盾,所以当围观者让他用手中的矛去刺手中的盾示范一下时,他只能自认倒霉,然后灰溜溜地离开。

做人要沉住气,每次说话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话是否妥当,不要盲目就说出口来,更不能把话说得太满,须知月满则亏,水满自溢;弓满易折,话满自伤。一个人如果把话说得很满,连回旋的余地也不留给自己,那么实际上就断绝了自己的后路,等于是在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有时候甚至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诸葛亮和魏军交战的时候,一直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镇守街亭而烦恼,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诸葛亮的门生马谡自告奋勇,认为自己足以担当重任。诸葛亮知道马谡是一个人才,不过街亭地理位置很重要,一旦失手将会对蜀国的北伐大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他没有立即同意下来。这时马谡信心满满地向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不能守住街亭,情愿接受军法处置。诸葛亮间马谡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于是放心地将任务交给了他。

马谡认为自己熟读兵法,能力出众,完全有能力守住街亭,所以也就没有将魏军放在眼里,反而对部下说自己一定会给丞相一个最满意的答复的。可是最终他却因为过于自大而失守街亭,这时候,诸葛亮非常痛心,一方面是因为北伐大业受到重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马谡是诸葛亮非常器重的人才,他不忍心对这样的人才进行军法处置,可是军令状已经写了,不可能做出更改,所以最后诸葛亮还是依照那张军令状而挥泪斩杀马谡。

其实,如果马谡当时没有夸下海口,没有把话说得那么满,那么绝,也许还能够逃过一劫,而且诸葛亮本意是爱才惜才的,他也不愿意杀掉马谡,但是马谡自己却沉不住气,直接把自己的后路全部断掉了,这样即便诸葛亮有意留他一条活路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除了说大话的人容易把话说得太满,还有一类人也容易把话说绝,比如有些人自以为能说会道,口齿伶俐,说话时常常不留情面,让别人退无可退,这种人本性或许并不坏,不过因为舌头太过毒辣,往往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因为大家都觉得你很讨厌,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什么修养。所以当你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别人损得一无是处、毫无招架之力时,你的形象往往也被抹黑了,别人都会因为你不道德的说话方式而渐渐疏远你。

我们常常说做人说话要留点口德,这点口德实际上就是说说话要有分寸,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更不能把话说得太绝,一切都要把握好度,要注意给别人留下面子和尊严,一旦别人没有退路可走,实际上你也堵住了自己的退路。

做人应该进退有据,凡事都要懂得保留一些余地,吃饭吃个七八分饱是最健康的,吃多了吃涨了就会消化不良,诱发肠胃病;喝酒最好的状态就是喝到微醺,这时候最让人感到舒服,如果喝得大醉,反而对身体有害。说话也是这样,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什么话都说尽了、说绝了,一定要留下缓冲和回旋的余地,这样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方便。

别人求你办事时,不要一冲动就夸下海口,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我尽量”“我试试看”来答复,这样既能够给自己的失败找个缓冲余地,也不会因为失败而遭人笑柄;当你做事时,也不要说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而应该谦卑一些,低调一些,这样即便失败了,自己也不会过于尴尬;如果和别人争论,不能将别人的观点一棒子打死,更不要认为自己就一定正确,否则说错了会让自己感到很丢人;同别人发生冲突时,要注意留下口德,不能把话说得太绝,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下一次的和解留下机会。

事实上,说话就像杯子装水一样,只有留出空当,杯子里才能蓄水。言至极则缺,话说到极致之后就会暴露缺陷,所以凡事还是应该留有余地,要注意收放自如,既把话说到点上,同时也不能把话说死说绝,这样别人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想法,而你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来改善自己的观点,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对别人的“秘密”,要装聋作哑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龙是世间的灵物,平时表现得非常温顺,很多人都可以从容地骑在龙背上腾云驾雾,可是有个人某一天发现了在龙的咽喉上存在一块逆鳞,而这块逆鳞实际上是龙的秘密和禁忌,是不准别人知道和触碰的东西,这个人却对逆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忍不住用手去触碰,结果龙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吃掉了。

其实人身上也存在这样的逆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禁忌和秘密所在,这些东西使我们深藏起来切不愿意和人分享的东西,是我们私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足够识趣和聪明的话,就不要跨越雷池,不要去打探别人的隐私和秘密,更不要随意就将别人的秘密说出去,这样对别人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同样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事实上,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个人隐私的保护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当中,总是要时时防备着周边的人和眼睛。而偏偏有很多人喜欢窥探他人,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而且也喜欢到处宣扬别人的秘密,甚至专门以此为乐。比如很多人喜欢找出别人身上的毛病,喜欢调侃别人身上的缺陷,要么就将别人的秘密公布出来,成为所有人的笑谈。

其实,从道德层面来说,窥私行为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轻易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这样做很容易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而从人际交往的层面来看,窥私往往是一种损人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别人对你失去更多的信任,甚至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具备排他性,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每个人实际上为了寻求自我保护,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别人保持距离,甚至可以排斥别人。而一个人身上的排他性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秘密,有关个人隐私和秘密的事情,我们通常会表现得很谨慎,一旦有人试图窥视秘密,我们总是本能地作出反抗。所以如果当一个人试图了解他人的秘密时,往往会被他人列入人际交往的黑名单,没有人愿意和这种喜欢窥私的人在一起。

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去探听别人的隐私,不要去了解别人最私密的生活,也许你能够满足一时的兴趣,但却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不仅要做到洁身自好,最好还是主动远离那些秘密,比如当你无意中发现别人的秘密时,当你道听途说知道他人的私密时,最好还是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有些东西还是不知道为妙,因为它们很可能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每个人都具有猎奇心理,都想要了解那些未知的神秘的东西,觉得那些才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和价值,但是好奇往往是祸患的根源,一个人越是对别人的秘密感兴趣,就越容易惹上麻烦。私密有时候就像罂粟花一样,看上去很美丽,很有诱惑力,可是一旦你迷上了它,实际上就会将自己推入黑暗的深渊。

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曾流亡英国数年,但是2006年,他最终还是离奇地死在了医院中,有关他的死亡,很多医学专家认定他是死于重金属铊中毒和放射性物质钋,很显然这是一起明显的暗杀,因为类似于重金属铊或者放射性物质钋,常人是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的。那么利特维年科为什么会被人投毒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曾经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中校特工,手中掌握了一些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重要秘密,而随着他的叛逃,这些重要秘密很可能会泄露出去,事实上,早在1998年,他就爆料俄罗斯金融巨头别列夫斯基被联邦安全局列入暗杀名单的事,结果引起轰动。正因为他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秘密,俄罗斯政府决定除之而后快。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位因为知道秘密而惹祸上身的俄罗斯公民了,他的好朋友波里斯科夫卡娅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女记者,她曾经因为报道车臣问题而扬名世界,但是记者喜欢挖掘真相、调查秘密的职业习惯最终害死了她,因为了解了太多车臣的秘密信息,她在利特维年科死前的一个月别人枪杀在莫斯科的公寓楼中。

所以有时候还是不要轻易去探听别人的秘密为好,正因为是秘密,是别人不愿意告知公众的东西,所以一定会想办法隐藏起来,如果你总是抱着窥探的心理去深入挖掘,那么实际上就容易触及别人的禁忌,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做人还是应该低调平和一些,无论别人的秘密多么富有吸引力,都要沉住气,不能被那些秘密拖下水,即便知道了那些秘密,也不要随口张扬,不要到处传播,尽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置身事外,不会牵涉其中。

西方有句谚语:好奇害死猫,都说猫有九条命,无论怎样都不会轻易死掉,可是猫往往却死于自己的好奇心,人往往也是这样,猎奇心和窥私心理往往会让我们陷入麻烦之中,所以平时不要去打探别人的隐私,更不能到处宣扬别人的隐私,要尽量管住自己的嘴巴。无论对方是你的对手、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你都不要拿别人的私密事来开玩笑,最好的做法就是避而远之,要么就一直锁在自己的心里,一旦泄漏出去,你就会被人讨厌和排斥,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言多必失,只有慎言才能少是非

有个人宴请朋友,可是到点时,还有一些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脱口而出:“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有些人还没到,这边又有人准备走了,心中一急就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听了很不舒服,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纷纷离开。

这时候,整个屋子里只剩下一个客人了,这个人好心劝主人:“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觉得很委屈,急忙解释说:“可是我的本意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接着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说话过多,往往会犯下类似的错误,让人产生误解。所以在很多场合,能够少说话的还是应该尽量克制自己,不要说得太多,以免越说越错,越错越多。

说话是一种技能,会说话的人往往更受欢迎,但是会说话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多说话,相反地,多说话的人往往容易犯错,中国向来就有“言多必失”的千古明训,英国也有“生活是银,沉默是金”的金玉良言。一个人话说的越多,破绽往往也就越多,错的内容也越多,很多时候话中还会夹杂着很多个人的信息,包括一些秘密,如果多说了就等于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弄不好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认为一个真正聪明且有学问的人是不会轻易多嘴多舌的,反而总是有意保持缄默,而那些喜欢说话,喜欢多嘴多舌的人看上去能说会道,但是却不够不明智,不够谨慎和成熟,说话越多表面上是一种自我展示,但实际上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正因为如此,做人还是应该少说话,当然少说话并不是不说话,而是要人们在与人交谈时尽量少言,慎言、不多言,不妄言,只有保持适当地沉默,只有保持谨慎态度,只有沉住气,认真思考自己要说出的每一句话,这样才能保证不会祸从口出。

菜根谭中说:“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警议丛兴”,一个人说的十句话中即便有九句说对了,也许也不会有人因此而称赞你,但是当你不小心说错其中一句时,就可能会招来众人的指责。当你的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会归功于你,而只要你失败了一次,所有的错误都会被归结到你的身上。所以说话做事之前一定要细细思量,尽量少说或者不说,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美国总统小布什是一个非常喜欢演讲的人,据相关部门统计,小布什先生也许是美国历任总统中话最多的一位,堪称一位“话痨总统”,很显然,他说的话最多,出现的错误相应的也是最多的。比如2004年8月5日,他在签署国防拨款法案后就反恐问题发表了一段很失败的演讲,当时他为了强调政府的反恐决心,情绪非常激动,而且明显是和恐怖分子针锋相对。他对着听众说:“我们的敌人变换手法,随机应变,我们也一样。”紧接他就烦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们从不停止考虑危害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新途径,我们也一样。”很显然,他在这里将美国政府和恐怖分子混为一谈了,这无疑给政府抹黑。

当看到众人吃惊的表情后,布什似乎意识到自己这一次又没管好嘴,犯了错误,于是当场就露怯了,他立刻改口说:“我们会永不停息地思考最好的对策,尽力去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必须永远想在敌人的前面!”但是很显然,这样低水平的演讲实在难以让美国人放心和满意。

有个作家曾经说做人如果想要说出好话,那么应该向和尚学习,道一千句一万句,也比不上一句“阿弥陀佛”有效,简简单单四个字,把什么话都说尽了,把什么意思都表达进去了,这样既不会犯错,也不会惹上麻烦。听起来只是一个玩笑,但事实上话说多了真的会给自己造成困扰和麻烦。

另外,从社会博弈的角度来说,多说话就会泄露自己更多的信息,让对手了解你的真正实力和水平,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估。同时对手也可以透过你的谈话来了解你的缺陷和不足,这样就可以针对你的弱点做出猛烈攻击,这样一来,你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在大众面前说很多话的,更不会因为乐于表现而沉不住气,将自己的信息全部透露出去,他们总是小心谨慎,尽量表现得更为低调一些。

所以,一般情况下,做人还是少说一点话为妙,要做到长话短说,不表现,不炫耀,更不说废话。无论什么时候,说话都要简单、精练,有时要注意保持沉默,要沉住气,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有什么就说什么,说多了未必是好事,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沉不住气,爱发脾气注定没有大格局

发脾气是个人情绪中的一种常态反应,是出于发泄不满、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是发脾气往往会造成一些负面的结果,尤其是爱发脾气的人更容易把事情搞砸。因为发脾气的时候,个人往往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反而容易被情绪所掌控,结果容易得罪别人,所以一个人最好还是要少发脾气,即便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也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第五章沉不住气,爱发脾气注定没有大格局

·0·

·0·

冲突时沉住气,给人留面子给自己存人情

在NBA中,凯尔特人队和湖人队堪称世仇,每次两支队伍相遇都会擦出激烈的火花,在1969年的总决赛当中,湖人队和凯尔特人队再次相遇,而且一路厮杀到第七场,最终凯尔特人惊险获得总冠军。可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所有的凯尔特人球员都同意将总决赛MVP颁给湖人队的韦斯特,事实上,这样的奖项只会颁给获胜球员的一方,更何况这两支队伍在比赛中结下了很深的仇恨。但是凯尔特人的球员认为韦斯特配得起这样的荣誉,所有的人都尊重和佩服他,正因为如此,韦斯特很有尊严地成为了无冕之王,而凯尔特人的大度也赢得了湖人队上下的尊重。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遵循成王败寇的理念,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和敌人时,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狠下心来打击对方,绝对不允许有半点的迟疑,似乎那些对手天生就是我们应该打倒的对象。这种是敌非友,是友非敌的想法往往会燃气我们的斗志,可是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也很容易点燃彼此的怒火和冲突,对双方关系的改善非常不利。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要因此将对方贬得一无是处,更没有必要把双方的关系直接降到冰点。事实上任何冲突都有改善的余地,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愿意给自己、给对方这样一个和谈的机会,看你愿不愿意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你像炸药桶一样一点就着,一点就爆,那么情况自然会越来越糟糕,如果你能够为别人考虑,能够维护别人的尊严,能够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那么哪怕你们站在对立面,也会寻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点,相信对方也会记住你这个人情。

有一次,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一位老妇人由于在中途急匆匆地上车,所以很随便地走进一节车厢中。就在老妇人坐上车不久之后,一个身材略微发福,外形邋遢的男子也走进车厢,他看了一眼老妇人,然后直接坐在老妇人的对面。男子没有说话,只是随手拿出一支香烟,旁若无人地抽起来。烟味让老太太感觉到很不舒服,她故意咳嗽得很厉害,不过由于男子一直专注地看着窗外的风景,所以没有及时捕捉这个信号,更没有发觉自己的行为对老人造成了困扰。

过了一会,老妇人终于忍无可忍了,她站起来拍了拍男子的肩膀,直接大声训斥道:“先生,你多半是外国人吧!大概还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的车厢,要知道,这里是绝对不允许抽烟的。”老妇人并不担心和对方起冲突,而是愤怒地盯着男子,男子则非常惊讶地看着她,然后一声不吭地熄灭了自己手中的香烟,并直接扔出窗外。

几分钟之后,一个列车员急匆匆地跑进这节车厢,看到老妇人后感到非常惊讶,于是礼貌性地对着老妇人说:“这位太太,实在非常抱歉,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所以请您务必赶快离开。”老妇人一听说眼前的人就是南北战争期间大名鼎鼎的格兰特将军,整个人都瘫软在地板上,她非常不安地看着坐在对面的男子,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自己会遇到怎样的麻烦,可是格兰特却没有计较,而是一直微笑着目送老人离开。

其实在遭受老人的无礼辱骂时,格兰特将军完全可以表明身份,或者用权势来让老人闭嘴,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非常大度地接受了“错误”,给了老人最大的面子和尊重,也给予了对方最大的宽容。

事实上,格兰特是一位大肚量的将军,具有很强的包容心。早在南北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就宽恕了自己的老对手罗伯特·李,罗伯特·李曾经是南方军队的统领,按道理说应该接受叛国罪的起诉,但是格兰特却宽恕了对方,而且给予很高的尊重和评价,正因为如此,他也赢得了罗伯特·李的敬重。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以德服人,当上美国的总统。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冲突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打击和摧毁自己的对手,就是要不计代价地击败自己的敌人,而很少有人去想着给对手留下尊严,想象着给对手给予足够的尊重。比如争吵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对方骂得很难听,将对方变得一无是处,甚至故意抹黑对方,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明智,至少从长远来看,只会让双方长期处于对立姿态,对于冲突的解决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我们能够沉住气,愿意放下成见,能够顾及对方的面子,维护对方的尊严,那么相信你的对手也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这样有助于缓解矛盾。比如当别人无意中冒犯你时,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轻松地帮助他掩饰过去。或者说,当你的对手失败时,你可以给予足够的赞美和评价。相信冲突双方很快就能够握手言和,不会再就此事斤斤计较下去。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盟军攻打德国军队时曾经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诋毁你的敌人和对手,任何时候都要给予对手足够的尊重。哪怕是为了打败他们,你也要给予对方一个最体面的葬礼。”这就是一种气度,这就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如果我们把冲突看成是生死存亡的斗争,看成是势不两立的对决,那么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只有想办法尽量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那么对方就没有理由继续和你作对,因为你的包容实际上为自己积攒了一个人情。

沉不住气,怎么能压得住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人具有气场,这种气场不仅仅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更是一种控制力,只要他出现在舞台上,只要他出现在人群中,那么所有的人和事都会被他牢牢控制住,所有的活动都会围绕着他的意志来进行。当这种人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踏实,会感觉到任何困难都不算困难,任何难题都能够轻易解决,他们是真正能够镇得住场子的人。

有些人遇到事情就慌乱成一团,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来解决问题,结果越忙越乱,越乱越忙,到最后把自己的意志给弄垮了。事实上,那些困难可能未必真的那样难以解决,只不过我们常常一下子就慌了神,不知道该怎样去动手解决了,所以才会把事情搞砸,才会让事情越闹越大,如果一开始就能心平气和地稳住阵脚,冷静下来分析情况,寻找对策,那么事情解决起来就不会存在诸多的困难。

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被事情控制的,是跟着事情的发展来决定自己的走向的,而一个能镇得住事情的人,能够让事情跟着自己的想法去走,这种人非常沉稳冷静,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沉住气,认真分析和应对,绝对不会乱了手脚。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想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都会做出最理性的判断。

提起卡米拉,也许很多人都不够了解这个名字,但是如果提起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婚姻的“小三”,相信很多人就会记起这个曾经让全英国人痛恨的女人。其实,从婚恋的角度来看,卡米拉并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物,她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且真正犯下错误的应该是查尔斯,说实话,卡米拉其实和戴安娜一样,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女人。

不过事实上,广大的民众从来不曾这样看她,尤其是当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的婚姻解体,以及戴安娜死于离奇的车祸之后,民众对卡米拉的误解和厌恶达到了顶峰,很多英国人都将卡米拉形容成恶魔般的女人和幸福破坏者。那时候卡米拉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她从来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过一句,也没有在媒体面前反复高调地证实自己的无辜。

其实,在巨大的舆论攻势下,很多人都会崩溃,尤其是女人,但是毫无疑问,卡米拉是一个能够沉住气的女人,她没有因此而动怒,更没有对自己爱上查尔斯王子这件事感到后悔,而是小心翼翼地应付着媒体和大众,冷静地处理自己的生活私事。她的忍耐和低调最终将所有的事情压制下去,而皇室和英国民众也渐渐认可了这位新的王妃。

其实,现如今,很多见过卡米拉的人都会感觉到卡米拉身上所具备的优雅、大度、从容的气质,大家会发现卡米拉其实是一个镇得住大场面的人,给人一种非常沉稳的感觉,似乎任何事情在她看来都是风轻云淡的。而这样一个女人,能够收获查尔斯王子的心,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个人如果随心所欲,常常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办事,那么只会把事情搞砸,如果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只会失去对事情的支配力和掌控力。一个人想要镇住场面,想要确保事态不会恶化和失控,那么首先就要保持一个淡然心态,要懂得沉住气,一个沉不住气的人是难以压住事情的。

比如我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因为在特定的事实面前,只有沉着稳定的人才鞥能够看到时势背后的机遇,才能善于把握机会,这样的人最终能够控制时势、造就时势。那些冲动行事、心浮气躁、喜欢发脾气的人过于情绪化,往往不能控制自己,更不必说去控制事态的发展了。

想要沉住气,那么首先就要做到不大喜不大悲,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冷静处理,冷静面对,保持平常心态,不会因为是好事而过度狂喜,也不会因为是坏事而过度悲观绝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克制自己,都能够冷静下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做出最准确最理智的判断。

就像越王勾践一样,他被吴王阖闾打败之后一心想要复国,为了完成复国大计,他隐忍着替吴王尝粪便,隐忍着卧薪尝胆,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毛泽东当年带领红军进行万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可是他能够等闲看之,认真做好部署,结果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具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能够接受一切的考验,能够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保持岿然不动的状态,所以最终能够将机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为人处世一定要冷静,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都不要乱了心性,一个人如果自乱阵脚,那么事情就容易失控,情况会越来越糟糕,而自己也就会失去把握机会的主动权。只有稳住心情,保持淡定的姿态,冷静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够更加从容地解决各种问题,人生的路也才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顺利。

愚蠢的人生气,聪明的人争气

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讲过一件事,他曾经听别人在图书馆里谈论历史,结果一时口快插了几句嘴,结果其他人当面指责他的看法非常幼稚,认为他不懂历史就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夏衍听了非常难过和生气,但是他还是隐忍下来,然后发奋读书,钻研历史,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者。

其实夏衍就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沉得住气的人,在面对批评时,他没有据理力争,没有为了要维护面子而和别人争吵,也没有为此而长时间生闷气,他知道自己如果表达了不满,实际上会招来更多的奚落和讽刺。而且自己在历史方面的确不行,强行争吵只会让自己更加尴尬,所以他选择了息事宁人,然后暗暗下定决心研究历史,为自己争回一口气,向对手证明自己的实力。

做人一定要争口气,但是争口气并不意味着你要和对手一较高低,并不意味着你要打击对手,你要将所有的怒气发泄在对手身上,争一口气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要求,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你无需生气,你激励自己一定要做到;别人认为你不行的,你不用计较口舌之争,应该暗暗下定决心,完善自己。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无论对方是讽刺你、挖苦你,还是真的在实话实说,其实你都没有必要做出过于激烈的反应,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低姿态,然后在实际行动中证明给对手看,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让他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哲学家康德说:“别人赞美我时,我不因此而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己可能有所不及;别人批评讽刺我时,我不因此而生气,因为我知道自己应该做到更好。”愤怒其实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一种极端表现,因为你无能为力改变事实,因为你没有办法让别人改变对你的看法,因为你确实缺乏足够说服他人的能力,所以会用愤怒来遮掩真相,要么就是用愤怒来转移目标和注意力。

事实上,只有那些愚蠢的人,才会因为别人不中听的话而生气愤怒,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在口舌之争上浪费时间的,他们会想办法用完美的行动来复仇,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打败对手的方法不是在争吵中占到便宜,而是在行动中证明自己,愤怒只会贬低自己的智慧。

当别人说了一些你不爱听的话,当别人明摆着就是讽刺你、针对你的时候,不要大动肝火,更没有必要针锋相对,因为生气是弱者的表现。事实上,外在形式上的愤怒表现其实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僵,只会让自己被羞辱得更多。一个人想要让别人对自己基于足够的尊重,那么就要下定决心先让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大家才会对你另眼相看,才会从心底尊重你的存在,到时候就没人敢对你指指点点,也没有任何人敢讽刺和挖苦你。

所以,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利益,那么没有必要去生气,要沉住气,要谦卑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要懂得忍让和忍耐,即便自己真的很委屈,也要想办法将这种委屈压抑在心底,然后转化成为激励自己的力量。

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君主和军事家之一,他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欢迎,一方面在于他出色的领导能力和辉煌的功业,另一方面则在于他百折不挠,在困难中崛起的精神。拿破仑曾经率领法国人几乎横扫整个欧洲,曾先后数次击败盟军,不过由于在入侵俄国时元气大伤,最终导致拿破仑在滑铁卢被盟军击垮,并且被流放到孤岛上。这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拿破仑已经完蛋了,大家都在忙着看法兰西人的笑话,而且忙于瓜分法兰西帝国的土地和财富。

被人流放在小岛上是拿破仑一生的耻辱,但是他没有因此而生气,他将所有的耻辱都深藏在心中,然后一心图谋着东山再起。果然,没过多久,他想方设法逃出小岛,重新回到了法国,而振臂一挥,很快组成了军队,并重新夺去了政权。这时候盟军一下子乱了阵脚,他们这时候才意识到低估拿破仑是多么的愚蠢。

尽管由于实力过于悬殊,而且很多法国人也不愿意再连年征战了,所以拿破仑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拿破仑已经向整个欧洲大陆证明了自己无与伦比的天才和魅力,所有人都不敢轻视他的存在。有人曾经提议杀掉拿破仑,但是却担心遭到法兰西人民的报复,而为了彻底困住拿破仑,他们最终将他流放到遥远的太平洋小岛上。

拿破仑曾经说过:“没有人会真正怜悯和同情一个失败的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成功的那一类人。”正因为如此,他从来不去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受到的屈辱对待而生气,而是想尽办法从实际行动中来做出强硬回应,让所有人都真正佩服他,都重视他的存在。

面对挫折,面对他人的奚落,面对他人的打压,我们常常都会做出愤怒生气的反应,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本能反应,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倾向,而且都具有自尊心,都不允许别人肆意侵犯自己。但是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想过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自己为什么会受到他人的嘲讽和轻视,自己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自己能力不济,而这个硬伤实际上是没有办法依靠生气来掩饰和改善的,生气只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软弱和愚蠢。想要有所改变,那么就要沉住气,就要懂得忍耐,要拿出决心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为自己争回一口气。

为过错生气,不如沉住气为过错反省

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功者的特质,往往从他面对错误时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来,很多人在犯错的时候态度就不够端正。比如有的人犯了错会不承认,总喜欢将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人缺乏担当精神,缺乏责任感;有的人犯错后当做没事发生一样,宁可错下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这种人往往讳疾忌医,死要面子活受罪;有的人犯了错喜欢找借口,认为自己得到的帮助不多,认为外在环境不好,认为干扰因素太多,重重借口的出现只会让他们重复犯同一个错误;有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也愿意承认自己犯错,但是他们常常会因为犯错而沮丧、而自责,第一时间做的就是后悔和生气,却没有想到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

因为犯错而常常会陷入懊悔、苦恼和自卑之中的人,在承认错误这件事上的确很有担当和责任感,毕竟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太过自责和生气。但是仅仅只是生气和懊恼,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弥补你犯下错误而造成的损失,而且一个人如果长时间陷入到后悔和生气的状态之中,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悲观失落情绪,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自己的伤害也会越深。

其实面对错误时,最好的方法是想办法分析错误,反省自己的行为,然后纠正它、解决它,要杜绝以后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当错误出现的时候,只有认真反省自己,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犯错,弄清楚自己在什么环节中犯了错误,了解并找到自己的软肋和不足之处,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错误的再次发生。

有个美国男孩在父亲的书房里玩耍的时候,非常好奇地打开了墨水瓶,可是之后却忘了合上盖子,结果后来一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导致书桌上的一份文件也被染上黑点。小男孩知道父亲回来后一定会很生气,于是就将这份文件偷偷丢到了火炉中烧掉了,他以为这样就可以瞒过父亲。

可是后来父亲却因为文件丢失而丢掉了工作,小男孩非常自责,他向父亲道歉后,就成天沉默寡言。有一天父亲经过花园,看到他正坐在那里发呆,而且表情很忧伤。父亲于是走上前来,男孩看见父亲后把头低得更低了。

父亲问道:“你为什么不说话?”

男孩回答说:“因为我做错了事。”

“那么你现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哪了吗?”

父亲的突然问话让小男孩感到不知所措,实际上在这次错误发生之后,他根本没有什么心思向其他的事情,而是一门心思地沉浸在懊悔和深深的自责之中。如今父亲这么一问,他一下子就觉得非常尴尬。

父亲对着儿子说:“在我不是来看你后悔的,也不是来听你说对不起的,更不是看你在这黯然伤神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你能找出原因,然后向我保证下不为例。”

小男孩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最应该做的不是伤心自责,也不是生气懊恼,而是要找出犯错的根源,这样才不会再第二次犯同样的过错。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因为犯错而自责过,后来他成为了美国国家经济决策的决定性人物,帮助美国解决了很多经济困难,也度过了经济危机,他就是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

··

··

心理学家认为,责备自己是最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旦人们犯错,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开刀问斩”,就会自觉地批判自己。但事实上没人在乎你是否犯了错,没有人关心你做错后是否会伤心难过,所以你也不要过于自责。相反地,你要清醒地意识到一点:自己绝对不能第二次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沉住气,然后慢慢分析和反省自己,找出犯错的原因,这才是重点。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每一天,他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做错事情之后更是这样,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更好地预防错误的再一次出现,只有及时反省自己,才能够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而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其实每个人都要有自省精神,我们常常说做人要懂得批评和自我批评,所谓自我批评并不仅仅只是责备自己而已,而是要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出犯错的原因,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愤怒是愚蠢的开始,以后悔告终

有只脾气暴躁的骆驼在穿越沙漠的时候,不小心被路上的一块玻璃硌了脚,骆驼觉得很气恼,于是就愤怒地用脚去踢那块玻璃,结果脚被玻璃划出了一道大口子,顿时鲜血直流。骆驼有些害怕了。血腥味很快就被秃鹰闻见,于是纷纷在骆驼上空盘旋,骆驼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秃鹫,心里更是害怕异常,于是慌忙地奔跑起来。

由于过度奔跑,脚上的血越流越多,结果引来了附近的狼群,骆驼为了保命,更加拼命地向前狂奔。由于失血过多且筋疲力尽,骆驼再也跑不动了,于是干脆趴下身子躲在一个蚁穴附近,可是不一会,大量的蚂蚁循着血液的气味倾巢而出,将骆驼层层包裹起来。临死前,骆驼非常懊悔地感叹道:“我为什么要和一块小小的玻璃生气呢?”

正是因为沉不住气,随意释放自己的愤怒,才导致骆驼因为一块玻璃而丧命,如果骆驼能够放平心态,能够忍耐硌脚的玻璃,不与之计较,那么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成为那只暴躁的骆驼,只要有一丁点的不顺心不如意,只要受到一点委屈,就会暴跳如雷,就愤怒地针对所有人所有事,结果很容易犯下错误。有人说愤怒往往是愚蠢的开始,而且通常都会以后会来告终,就是因为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欠缺考虑决定,会失去对事物的基本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事情。

在生活中,当别人对我们犯下错误的时候,当别人侵犯到我们的利益时,我们总是会表达自己的愤怒,总是会想办法去责骂和对付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当愤怒冲昏头脑时,自己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而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比如很多犯罪者并不是真的十恶不赦,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心地善良,而且从来没有做过坏事,但是正是因为沉不住气,怒火攻心而做错了事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伦剀郭尔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人应该懂得克制自己,要懂得去包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当别人伤害你时,不要总是愤怒地做出回应,而应该静下心来,寻求更为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如果因为别人的错误而生气,那么实际上就是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你最终会因为愤怒而受到更大的伤害。

美国一位医学专家做过一项调查,在对一万五千名胃病患者的病历记录进行研究后,他发现其中的一万二千人之所以患上胃病不过是因为经常生气罢了,由此可见愤怒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自伤行为。另外,喜欢用愤怒来表达生活不满的人常常欠缺大局观,缺乏冷静的分析能力,所以常常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些事,有一次,他开完了会回到办公室,结果发现自己的秘书将一份文件弄错了,当时心烦意乱的他怒火中烧,劈头盖脸就将秘书骂了一顿,然后告诉秘书明天不用来上班了。秘书觉得非常委屈,毕竟自己在卡耐基身边工作了那么多年,因为一个小失误而丢掉工作,自然非常失落。第二天卡耐基回到办公室,发现秘书一直没有来上班,这时才想起昨天自己刚刚训斥过对方,可是那时候自己说的都只是气话而已,他其实对于秘书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还是非常欣赏的。于是他就打电话去秘书的住所,可是最终得知秘书今天一大早已经飞往巴黎了,而且选择了其他的工作。卡耐基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后悔自己一时愤怒而说了不该说的话,才失去了一个好的帮手。

还有一次,他和办公室的同事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激烈争吵,彼此闹得非常不愉快,卡耐基认为自己平时对这个同事很好,如今却受到这样的待遇,不禁怒火中烧,于是在纸上写下了许多报复性的话,以及一些攻击人的手段。下班后,他将纸条放进了抽屉中,就怒气冲冲地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人也冷静了许多,当他打开抽屉看到纸片上的字时,不禁面红耳赤,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愤怒的时候竟然会写下如此恶毒的话,而事实上昨天的事情似乎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严重。想到这一点,卡耐基心惊肉跳,然后立刻撕毁了纸片,一面又庆幸自己及时冷静了下来,才没有犯下大错。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脾气,也都有发脾气的时候,这是一种非常本能和正常的宣泄方法,但是在发泄内心不满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沉住气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大动肝火和大动干戈,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严重地步,而且还要认真想一想,愤怒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只有考虑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有效阻止自己犯下一些不该犯下的错误。

佛家常常认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发怒往往就是堕入无间地狱的一念。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易生气和愤怒,更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凡事都要冷静下来考虑清楚,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在愤怒的时候做出选择和决定。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愤怒往往很容易,可是一旦它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时,往往难以控制和制止,最终会造成伤害,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调节、克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将错误的根源断绝掉。

你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有个旅行者因为天色渐晚,于是就暂时寄宿在旅馆中,不过他还是非常担心明天的天气会对自己的行程造成影响,于是就问坐在墙角的一位老人:“您认为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老人对旅行者微笑着说:“我想应该会是我喜欢的天气。”

旅行者感到很纳闷,只好进一步套问道:“明天是个大晴天吗?”老人摇摇头。旅行者接着问:“难道会是阴雨天。”老人依然摇头,旅行者感觉到有些奇怪:“您既然不知道明天的天气,又怎么会知道明天会是你所喜欢的天气?”老人微笑着回答说:“早在很久以前,我就知道了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决定天气的转变,也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样天气,所以无论天气怎样,我最终都会很喜欢。”

其实讨论天气就像讨论人生一样,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的,我们会遇见很多阴暗面,会遭遇很多的不如意,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无法去做出什么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生活在悲观、失落和绝望之中,无论如何,我们完全可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只有懂得改变自己的心情,只有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我们就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困难,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打击。

著名作家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人,由于常年遭受病痛的折磨,他所要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要远远超出正常人,但是史铁生却乐观地对待人生,而且还将自己与这种折磨的对抗全部写进了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和灵魂中,他甚至非常坦然地把丙酮当做生命的一个常态。他曾在病隙碎笔中这样说道:“我就是活出了一些‘问题’,这些生命的疑问,或者关口,其实无论古今,人人都要过的。”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所显示的正是他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表现了他对于人生的适度调节,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会笑着去面对。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如意的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甚至无力去做出什么有利的改变,只能去默默承受。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活得更加潇洒和快乐一些,哪怕是在逆境之中,哪怕是在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笑对人生。

有人问佛祖:“佛为什么要笑?”佛祖回答说:“为了让自己笑,也为了让众生笑。”来人不解,于是接着问:“人为什么也一定要笑呢?”佛祖说:“人为什么不能笑呢?”这个人疑惑地说:“可是很多时候,人都活在痛苦之中。”佛祖淡然地回答道:“正因为会痛苦,才要笑着去面对啊!”

一个人改变环境很困难,但是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冲动,都不要轻易放弃,当我们沉住气,当我们保持冷静和淡定之后,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好的心情来应对生活。你可以接受贫穷,但是不能被剥夺幸福的我权利;你可以失去一切,但是没有理由失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你可以接受失败,但是你的乐观心态还是可以存在;你可以一无所有,但谁也拿不走你的幸福。

生活偶尔抛弃了我们,但我们更应该懂得善待自己;生活剥夺了我们的幸福,但我们更有理由去让自己感受快乐。很多时候,心情才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才决定了我们是否真的过得有意义。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时时抱怨生活,生活也就会向你展示出它的阴暗面,你赞美生活的快乐,生活自然会处处给予你阳光。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而且常年瘫痪在床,但是他对于生活的热情从来不曾减少半分,他后来满含微笑地写出了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乎全身瘫痪的科学家霍金也是一个乐天派,他说:“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在人生的困境之下,他依然微笑着赞美生活所能给予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些人总是用最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用最豁达的心胸来解构生活,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顿和无奈,他们都可以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他们都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情来缔造一个完美的生活。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诗中,他这样劝说世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只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情,好的状态,那么生活就不会总是阴雨天。

诺贝尔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时,曾经感慨地说道:“生活倘若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那就是我还不够淡定自若。”做人一定要淡定一些,凡事都要沉住气,要懂得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即便是遭遇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正能量,这样一来,生活才会过得更有意义,也才会过得更加开心。

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有个作家说:“怀才不遇的人,大都遇不怀才。”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人总是在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总是在抱怨自己的能力没有受到领导重视,但事实上是金子就会发光,只要你是个人才,那么早晚都会被人发现。你站在这里抱怨社会,抱怨自己不受重用,实际上只能证明你的功夫还不到家,你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吸引力,而这才是你遭受冷落的原因。为了让自己获得机会,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具魅力。

其实,从怀才不遇这件事延展开来说,就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的协调性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误认为是社会存在问题,但事实上恰恰是自己有问题,恰恰是自己不能迎合社会的需求罢了。所以当一个人在抱怨社会不接受改变,抱怨社会不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改变时候,应该更多地换一种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来缓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比如说改变自己和提高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这个社会自然会倾向你。

另一方面,即便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想要让环境做出改变往往很困难,这并非是几句抱怨的话就能够起到作用的,而改变自己则相对容易一些,只要自己改变原先的价值观的想法,主动去融入生活,主动去认识这个世界,这样就能够重新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比如我们常常看不惯有人阿谀奉承,看不惯那些送礼的人,看不管那些喜欢耍手段和阴谋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人总是比别人要过得更好,我们希望改正这种不正之风,希望给自己一个公平的机会。其实,你到处抱怨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该贪污的人还是会贪污,该送礼的人还是要送礼,油腔滑调的人越来越多,阿谀奉承的人从不断绝,你在抱怨和排斥这种交际生活时,实际上只能让自己过得更加痛苦。既然什么也改变不了,那么就不妨改变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尝试着去了解那些社会潜规则,试着去接触和了解这些“不很光彩”的事情,当你真正承认它们的存在时,整个社会很可能就会承认你的存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一个人有雄心壮志改变社会,这是好事,但往往不够现实,你妄图通过抱怨来表达不满更是毫无用处,因为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喜欢抱怨的人往往都是弱者,他们无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会过分夸大现实生活对他们的阻碍。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放下心结,能够停止抱怨,转而用更为积极的方法去迎合世界,去想办法主动适应整个世界的生存方式,那么就能够从社会生活中收获更多有益的东西。

都说存在即合理,这个世界总是遵循着某种法则或者秩序在运行,一旦你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一旦你觉得自己和世界相脱节,那么很可能是你自己走在了错误的轨道上。我们不要总是去抱怨这抱怨那,其实真正有问题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当你妄想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时,其实最应该改变的是你自己,我们需要去摘掉看待生活的有色眼镜,要沉住气去主动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便迎合社会的发展。事实上,只有懂得去适应生活,我们才有可能发下对社会的成见,才有可能重新去认识整个世界,而当我们努力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时候,也才会有更好的机会做出改变。

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期最伟大的统帅,他以勇敢、正直、乐观的个人魅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然这种魅力首先来源于他母亲的教导。在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和母亲她们玩牌,结果艾森豪威尔手气非常烂,每一把都抓到不好的牌,这让他非常气恼,嘴里一直喋喋不休地抱怨。这时候他的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想要继续玩下去,就不要埋怨自己的牌如何的不好,不管怎样的牌发到你手中,你都要拿着,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打好每一张牌,求得最好的结果。”

这时候,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一切都事在人为,只有改变了自己、做好了自己,才能够在生活中打出最精彩的牌。正因为如此,他在此后的生活中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他并不会可以去抱怨什么,反而总是能够从自身寻找问题,脚踏实地地做事,努力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来解决各种困难。所以他才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训练营教官,一步步成为陆军中校,然后成为盟军统帅和美国的总统。

毛泽东曾经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应该把目光看得更远一些,应该把胸怀放得更宽广一些,要沉得住气,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事情,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不要把责任全部推给社会,不要总是去抱怨什么。既然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就是按照这种法则来运行的,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去迎合这种法则。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的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这也似乎很难。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知道呢,或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都妄图改变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总是在抱怨这个世界不够美好,尤其是当我们和这个社会直接发生冲突的时候,常常想要对世界做出改变,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而且抱怨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东西,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向你做出妥协,相反地,你的抱怨只会消磨自己的斗志,让自己失去更多的生存机会。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抱怨,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那么也许就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