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顺境就会有逆境,因为逆境而垂头丧气,只配拥有浅薄的人生。真正精彩的人生需要磨炼,在逆境面前一味抱怨、生气,那么你注定是个失败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抱怨,而是用生气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抱怨是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语言
我们常常听说人生中遭遇的困境其实是一笔财富,因为它可以磨炼你的意志。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却只会抱怨,完全不知道如何想方设法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一来,你不但得不得到“财富”,反而还会丧失信心。
要知道,人生是一段未知的旅行,谁都无法左右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如果不幸陷入困境,我们绝不能让自己的心长时间泡在抱怨的污水里,因为抱怨是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语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人生气。
“开口抱怨,不如闭嘴做事”,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只是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训导,但正是这句朴实的话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个人就是张明正。
张明正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读书时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高中毕业之后,张明正甚至连普通大学都没考上。拿到高考成绩之后,平时就爱抱怨的张明正变本加厉,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抱怨父母没有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从没看到自己的不足。
由于父亲确实没有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因此张明正平时抱怨的时候他总是耐心地教育张明正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取得成功,而不要像他一样一辈子碌碌无为。这次,父亲面对张明正的抱怨时却愤怒了:“张明正,我人生失败是我自己没有能力!但是你的失败该由你自己承担!你与其这样无休止地开口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埋头做事!”一向温和敦厚的父亲突然发了脾气,不仅震惊了张明正,也震醒了张明正。从此,张明正果然停止了抱怨,补习了一年之后成功考取了台湾辅仁大学应用数学系。
从此之后,张明正再也不抱怨自己出身贫寒,再也不抱怨世道不公,而是勇敢地面对困境和挫折,用“开口抱怨不如闭嘴做事”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正因为如此,张明正接受了自己出身贫寒的事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事实,那么要想提前达到终点,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尽全身力气在人生的跑道上奔跑,而不是抱怨起跑太迟。
在大学期间,张明正就不断丰富自己,毕业之后经过努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通过自己切身体会,“开口抱怨不如闭嘴做事”也成为了公司文化。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他的公司很快就成长壮大起来。就这样张明正带领着他的员工秉承着“开口抱怨不如闭嘴做事”的精神,在商海中一路打拼,终于在高科技行业展露了头角并成为领军人物。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张明正以5000美元在洛杉矶创业,经过商海沉浮,到现在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软件公司——趋势科技公司。趋势公司市值高达70亿美元,曾经被权威杂志评选为全球前100名最热门的上市公司之一,而张明正也曾经连续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要知道,抱怨是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语言,因为它不会带你脱离困境,反而会令你深陷困境之中不能自拔。不抱怨,说起来容易,要一生做到却不是一件易事。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遭遇挫折的过程,但是很多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都免不了抱怨,只有少数人把挫折当做成功的垫脚石,将所有精力全部用在了克服挫折上,最终这部分人成功了。
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开口抱怨,而是要把“到处抱怨”的“负能量”转化成“踏实做事”的“正能量”,这样才能克服重重困难,真正迎来成功。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商人做生意,区区一个小小的黄豆,竟然被他想出了十几种发财的方法。他是这样规划的:如果黄豆卖得好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如果卖不好那么就有三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把黄豆磨成豆瓣酱出售;如果豆瓣酱销路不好了,那就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也卖不动,那就加水发酵卖酱油。
第二种是把黄豆做成豆腐出售。如果豆腐做硬了就卖豆腐干;如果做稀了,就卖豆腐花;如果稀得连豆腐花也卖不成就卖豆浆。一旦豆腐不好卖就做成臭豆腐或者腐乳。
第三种是让黄豆发芽卖豆芽。如果豆芽不好卖就让它继续长大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出去,就拿到学校门口和白领公寓门口当盆栽卖。如果还是卖不出去就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精心照料,收成黄豆之后继续卖。
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位商人的做法甚至有些可笑,但是我们相信成功一定会眷顾他,因为他不仅能预见到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还能积极地找到应对办法,而不是消极地抱怨。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人的意识里有诸如不公平、不公正的念头时就会抱怨,并且只是抱怨。他们把抱怨当成改变现状的一种手段,他们抱怨老板、同事、家人、朋友,甚至天气,但是绝口不提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因此抱怨其实是一种心理惰性和逃避问题的借口,人们通过发泄不满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到的托辞。
想要进步,必须停止抱怨,不抱怨并不是不说话,不是逆来顺受,更不是一味忍受丑恶的社会现象。不抱怨的关键在于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处于逆境时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出成功之路,做自己的守护神。
悲观是自酿的苦酒
我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悲观主义是一条绝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绝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不如把这个虚无放到括号里,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既然只有一个人生,世人心目中值得向往的东西,无论成功还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无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紧迫的心情和执着的努力,把这一切追到手再说?”
悲观的人认为希望就是地平线,即使看得见也永远无法到达,认为做得再多再好也不过镜花水月,因此他们感到绝望,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用怒火发泄心中的不满。其实,失败不仅仅关乎能力,更关乎心态。悲观是一杯自酿的苦酒,如果你选择悲观处事,那么这杯酒会一直出现在你的身边,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份苦楚。
美国有一位叫做塞尔玛的女士曾经就笼罩在悲观之中。婚后,塞尔玛跟随丈夫从军,令她没想到的是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区,住的是铁皮房子,当地的气候非常恶劣,白天即使在仙人掌的阴影下温度都高达华氏125度;除此之外,他们的邻居都是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因为彼此语言不通而无法交流。更糟糕的是不久丈夫奉命远征,只剩下她孑然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塞尔玛终日愁眉不展,甚至迁怒于自己的丈夫。
在极度悲观情绪的折磨下,塞尔玛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尽快回到美国的家中。
收到父母的回信之后塞尔玛高兴极了,但是拆开一看却大失所望。在信中,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也没有同意她回美国。薄薄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塞尔玛看到这几句话之后不仅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抱怨父母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尽管如此,这封千里之外的家书还是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那毕竟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对女儿的关心。她看着这几行字反复揣摩着,突然有一天一道闪光从她脑海中掠过。这道光驱散了之前所有的阴霾,照亮了塞尔玛的世界。
原来通过这短短的几行字塞尔玛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她过去过于悲观,就像是习惯性低头看一样,看到的只是泥土。那么从今天开始为什么不抬头看呢?抬头看,我们就能看到璀璨的星河。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还有耀眼的星光。塞尔玛终于顿悟了,为什么不抬头寻找星星、欣赏星星,而非要死守着一汪泥潭抱怨呢?
塞尔玛不但这么想了,也开始这么做了。她开始主动和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她不但与这些好客、热情的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还得到了好朋友赠送的精美陶器和纺织品。她开始研究沙漠,慢慢地原本枯燥无趣的沙漠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她欣赏沙漠的日出日落,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楼,她每一天都享受着沙漠带给自己的惊喜。
塞尔玛变了,那个终日愁眉不展、抱怨生活的女人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乐观积极的迷人精灵。后来塞尔玛回到美国之后根据自己在沙漠中的生活写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故事中,沙漠还是那片一眼也望不到头的不毛之地,没有变;铁皮房还是那所简陋的房子,没有变;温度还是华氏125度的高温,没有变;周围还是那群语言不通的印度安人和墨西哥人,也没有变。但是塞尔玛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她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乐观地面对生活,就是这一点变化,塞尔玛由一个痛苦的怨妇变成了沙漠中最快乐的女人。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但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和事,每个人和每件事都会有缺点,关键就在于我们选择怎样的态度:如果悲观的情绪占了上风,还没开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失败,那么即使去做也不会全力以赴;如果积极乐观的情绪占了上风,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会在过程中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们无法改变由于先天或者后天造成的外表缺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内心状态和精神意志。“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是一片树叶,也能在烈日下为行人带来一片阴凉,因此我们首先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不妄自菲薄,要知道任何悲观情绪都会对人生之路产生不良影响。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一直以来就很悲观,应该怎么办呢?悲观的人要想甩掉悲观情绪,就需要多花些时间接纳自己、爱上自己,耐心改掉这种习惯。要知道,任何时候都有好与坏,没有一天是百分之百的“好”。人们之所以会抱怨生活的不公、社会的不平,主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的处境总是抱着悲观的态度。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常常处于悲观的情绪之中,那么他在抱怨的时候神经细胞会不断分泌出让身体老化的神经化学元素,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悲观和愤怒的状态时,那么无疑是在慢性自杀。
习惯于悲观看世界的人,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引导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凡事往好处想,才能于困境中找到机遇和希望,才能有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赢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总会有人强过你,莫生气要争气
我国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就是说我们要承认总会有人强过你。面对那些强于自己的人,愤怒、嫉妒是非常愚蠢的,因为那样只会更加突显你的浅薄和无知。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强者之后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缩小差距。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当你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也就意味着自己努力还不够,生气只会让人更痛苦,甚至还可能失去理智而做出愚蠢的傻事。换个角度想想吧!别人付出的努力我做到了吗?别人的优点我该如何学习?一旦你能站在欣赏的角度真诚地赞美那些人,做到见贤思齐,你就会发现成功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
泽宇和文龙是大学四年的好哥们儿,毕业之后两人又同时应聘进入到一家公司的销售部。初到陌生的环境,两个人相互照应,关系比上学时更深了。经过一年多职场生涯的历练,泽宇在销售部慢慢展露出头角,业绩一直都很不错,经常得到总监的表扬,薪金自然也水涨船高,文龙却业绩平平。两个人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又同时就职于同一家公司,泽宇在职场上风生水起,而文龙却是差强人意。文龙意识到了两人的差距,对泽宇的态度也慢慢冷淡下来,有的时候甚至会揶揄他几句。后来,当文龙的父亲问为什么不见泽宇来家里玩的时候,他愤愤地说:“怎么能和那种靠拍领导马屁提升业绩的人交朋友呢?”
父亲听到这话非常惊讶,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语重心长地告诫道:“依靠别人的力量可能成功一次,但是不可能每次都做好,泽宇能够做出现在的成绩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你要做的应该是看到他的优势并学习,争取能够迎头赶上,你现在的表现让我感到很失望。”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文龙也很惭愧,随后主动与泽宇和解,并仔细观察他到底哪些地方做得比自己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文龙自愧不如:在应对客户的时候,他远远没有泽宇的耐心;自己打游戏的时候,泽宇在埋头整理销售报表;甚至在周末休息的时候他还会抽出时间进行客户维护。此后文龙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遇到麻烦还会虚心向泽宇请教,终于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绩,两个人都成为了销售部的佼佼者。
“见不得别人好,讨厌别人比自己强”似乎是人们的通病,似乎每个人都喜欢样样做第一、事事争先,一旦发现有人做得比自己好就心生愤怒,嫉妒不已,就像故事中文龙一样妒忌工作比自己出色的泽宇。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文龙一样及时调整方向,提高自己的能力,很多人争名夺利,让妒火淹没了良知和理性,甚至无情地烧毁他人也灼伤了自己。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别人的伟大、贬低别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纵观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嫉妒的对象往往是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多是同学、同事和同龄人。我们很少见到工人嫉妒学者、保姆嫉妒科学家的情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欲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类,人总是不自觉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以从中谋取优越感和利益。如果一个人连这个兴趣都没有的话,那么他不可能有进步。我们甚至可以说竞争从人出生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里,我们无意纠结于人的劣根性,而是希望人们在看到与别人的差距之后能够汲取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做到见贤思齐。通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嫉妒心理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破坏性影响,另一种则能够激发起人们奋斗的热情,所谓的“知耻而后勇”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知道,除了“你行,我不让你行”之外,“你行,我比你更行”也是一种嫉妒;除了愤怒,发奋进取也是一种嫉妒。我们在看到别人的成功之后要这样暗示自己,“他的成功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向他学习,争取比他更大的成功”。
此外,我们要接受别人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的事实,因为你在某个领域的成就对别人而言也是无奈的。我们要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是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也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所以不必处处争第一,否则只会让自己掉进痛苦的深渊:不仅在不擅长的领域超越不了别人,而且在擅长的领域也会失去自己的优势。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在一个集体中,更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合作的关系,竞争远没有那么惨烈,别人的成功对自己的威胁也没有那么严重。一旦将自己置身于所有人的对立面,用自己弱势跟别人的优势竞争,那么肯定是惨败收场。实际上,我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方向,学会欣赏他人,肯定他人在某一领域的成就,就能在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指导自己的人生,铺就成功之路。
不要再迷迷糊糊地过日子
人生短暂,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在短暂的一生里,你想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清晰的规划?如果没有的话应该猛醒了,不要再迷迷糊糊地过日子了,看清自己的人生,努力去拼搏去奋斗。
常磊毕业四年换了五份工作,事业依然没有起色。辞掉第五份工作之后他没有马上投入到另一份工作中去,而是选择去乡下放松一下自己,也思考自己接下来怎么办。
一天清晨,常磊在田间漫步,看见一位老农在插秧,秧苗插得非常整齐。常磊觉得老农很不简单,便上前问道:“老大爷,您怎么插得这么齐呢?”老农笑呵呵得递给常磊一把秧苗说:“你也来试试看。”常磊接过秧苗,脱鞋挽腿下田插秧。过了一会,他发现自己插得乱七八糟,便问老农:“为什么我插得不直呢?”
老农笑笑说:“年轻人,你应该盯着前面的一个目标来插秧啊。”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常磊开始在前方寻找目标,看到了一头水牛,心想,水牛的目标这么大,盯着它准没错。他又插了一会儿,发现自己虽然插得有进步,但还是不直,便再问老农:“为什么我盯着水牛插,还是插不直呢?”
老农说:“水牛总是不停地动,你盯着它肯定是插不直的,你应该盯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常磊恍然大悟,盯着前面的一棵树去插,果然秧苗插得又直又好。
帮助老农插完秧苗之后常磊突然顿悟了:插秧苗要盯着目标,工作又何尝不是呢?他马上回到了城里,找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开始了新的生活。
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力量,它能激发起人们创造性火花,使人有可能取得成就。道格拉斯·勒顿说:“你决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你就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要能如愿,首先要弄清楚你的愿望是什么。”因此不要再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了,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以及需要做什么来实现。
哈佛大学曾经有一项非常著名的跟踪调查,目的是测试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整个调查整整持续了25年之久。调查结果发现奋斗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对他们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调查对象中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经过25年的奋斗,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得到了众人敬仰;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他们在25年中不断完成预期的短期目标,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人才;6%的人目标模糊,他们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27%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目标,他们毫无例外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很不如意,有些甚至靠社会救济度日,并且常常抱怨他人。
事实再一次证明,目标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源自内心的最强烈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我们才会全力以赴去做,才能赢得机会的垂青,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之所以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是因为惰性和盲目是人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那么一个人就没有了灵魂,做事也容易随波逐流;此外,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若缺乏明确的目标,要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定数,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精益求精,要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分不清主次,最终结果都将是一事无成。
所谓的目标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要实现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另一种是借鉴别人已经成功的经历,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达到他人的高度。不论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也好,还是借鉴别人的成功也好,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目标,就为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要再迷迷糊糊地过日子,目标是行动的开始,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如果没有目标,就像轮船航行在大海中没有航标一样,即使走得再远也难以达到彼岸,甚至还可能使轮船触礁,自毁前程。有没有明确的目标,关系到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生的成败,并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这样说,目标不仅仅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
目标可以减少人们在前进中的痛苦和愤怒,有目标的人和没有目标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差距,其精神生活也不同。有目标的人,每天都有前进的动力,不管是精神还是生活上都会有一种享受;而没有目标的人不知道每天所做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容易生气。因此,目标既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人生存下去的精神动力。
目标能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目标:按照时间划分,你可以有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阶段性目标、临时性目标;按照内容划分,可以有工作和事业上的目标,也可以有生活和健康方面的目标,还可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目标。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目标,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你的目标务必有积极、正确的价值。积极、正确的目标能将你带进美好的天堂,而消极、错误的目标会引领你打开地狱之门。
积极、正确的目标不仅能促进人成长进步,还能完善自我;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从现在开始,抛弃迷迷糊糊的生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你会发现每天的自己都是崭新的,每天的生活都是充实的!同时你才能时刻保持一份好心情,一个好状态!
把别人的冷漠当成前进的动力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遭遇到一些人的冷漠对待,其中以职场为甚。不论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还是新加盟的企业管理者,都可能会遭遇到同事的冷脸和老板的下马威。作为新员工,你可能会遭遇到以下种种情况:没有人向你介绍企业的工作环境,没有人介绍同事间的工作关系,没有人进行工作交接,甚至有时候连个友善的微笑都没有。
当新人进入一家新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无事可做,因为如果你不尽快打开局面,就很难为企业做出贡献,也就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价值,而这偏偏又是职业发展的大忌。无论是职场还是现实生活中,面对冷漠,你千万别发脾气,要把它当作前进的动力,用行动来证实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要想缓解局面,你就必须做到不论对方怎样冷言冷语都不要气馁,主动融入他们,如果任由冷漠持续发展,那么在这个社会中,你将没有立足之地。
阿哲在渠道部工作,由于刚进公司的时候级别就比同部门的同事高一级,薪金自然也高一大块,从他上班的第一天起就遭到了部门同事的冷落。大家都抱着围观的态度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高人一筹的本领,打招呼态度都很冷漠。人事部带他熟悉环境之后,部门经理让老同事分别跟他交流一下,竟然没有一个人响应,场面非常尴尬。
阿哲并没有退缩,他看到大家都在低头忙着工作,就主动放低姿态热情地与每个人打招呼,并且询问大家有没有一些项目的辅助工作需要帮忙,比如数据统计、整理资料或者帮助项目负责人打电话给合作方做跟踪回访等等。大家故意无视阿哲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他一开始就要项目核心资料,可是现在看到他竟然如此放低姿态来为大家排忧解难,也就不好意思再拉着脸不理睬了。在阿哲热情的询问下,大家也开始把一些手头上忙不过来的事情交给他做。
阿哲工作得非常开心,从来不抱怨自己现在做的事多么琐碎。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的级别比别人高多少、工作经历多么丰富,一旦进入一家新公司,就必须从头开始积累信用和声誉。因为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运作模式都不尽相同,而同事分给他的琐事恰恰能帮助他尽快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和收放尺度,并能及时做出适当调整。这样一来,以后再接受大项目才能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由于阿哲的加入,为了避免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部门经理决定让他与其他三个同事进行协商,将中国的渠道业务划分为四个大区,让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管辖区域的所有业务。阿哲当即就表明态度,说自己是新人,请老同事先挑,自己认领剩下的区域。
最后业绩相对较差的西南大区落到了他的手上,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委屈到处诉苦或者消极怠工,但是阿哲没有,他欣然接受了这个决定。
在阿哲看来,业绩比较差的区域老板的期望值自然也会比较低,所以任务也会定得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努力开拓市场,因为基数较低,业绩的增长率就会很高。而根据跨国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看的不是绝对增长数字,而是增长率。如果阿哲当时跟老同事争那些业绩好的区域,即使完成了任务,也会被人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接手西南区域之后,阿哲马上开始了工作,半年之后负责其他区域的同事就开始羡慕他了,他的西南区域业绩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区域。阿哲经常在公司的业务大会上受到表扬,而其他同事对他的业绩也无可指摘。就这样,阿哲很快在新的公司赢得了声誉,巩固了自己在新公司的地位。
所以,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后,遇到周围人的下马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勇敢地面对它;同事的冷漠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它。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每天都会直面大大小小的事,积极乐观的人能从每一件事中得到进取的力量,而消极悲观的人就算是好事也会杞人忧天。比如遭到了别人的冷漠对待,悲观者会生气,抱怨对方,同时开始怀疑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越来越失落,最终失去了力量,迷失自己,在别人的冷暴力中萎靡下去。而乐观者面对别人的冷漠当然也会感到不舒服,但是不会因此迷失自我,他们会将别人的冷漠看做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从中找出差距,打造出更优秀的自己。
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自小家境贫寒,高考三次才进入了北京大学。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成绩一直不好,又是农村出身,长相也不英俊,那时候的他是没有人注意的。俞洪敏在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年轻的时候,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很土的那个样子,大家都应该能够想象得到。尤其我们班的女同学,基本没有正眼瞧我的。我进北大的时候,我们年级有25个男生、25个女生,我听完这个数字,还挺开心。为什么呢?24对配完了,剩下那个是我的,总而言之有我一份啊。但是没想到,女同学追男朋友的时候,都去追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物去了,有时候一个人被好几个人追。”虽然当时俞洪敏是用调侃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涯,但是当初的窘境也可见一斑,但是俞洪敏并没有怀疑自己,而是创建了当时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成就了中国英语培训的神话。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冷漠,抛弃冷漠带给你的愤怒和抱怨,令它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要牢牢记住,当你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那些曾经的冷漠就会自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对你的钦佩。
在逆境中学会微笑
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与逆境,如何面对这些逆境,每个人的态度都不相同。而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如果一个人能在逆境中学会微笑,那么他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这样的人远远比一个面临艰难困苦就退缩的人要伟大得多。一个人能够在遭遇一切事情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微笑,那么他就是成功的候选人,逆境中的微笑是最伟大的力量。
十多年前,在山西太原有一个叫陈思的小女孩,她非常喜欢跑步,虽然只有12岁,但是已经为学校争回无数田径比赛的荣誉,她的梦想就是做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为国争光。但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孩子,在一次放学途中,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的双腿,也夺去了她的梦想。
原来开朗的小陈思一下变得沉默寡言了,在长期的孤独和自卑中她读完了高中,但是在求职途中却屡屡碰壁,心灰意冷的她甚至想终结自己的生命。后来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陈思看到了很多残疾朋友,虽然他们都坐在轮椅上,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快乐、充实。他们有的拉得一手好琴,有的写得一手好字,在与这些人交往过程中,陈思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决心找到一件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
后来,陈思通过网络接触到了轮椅舞,这项舞蹈虽然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风行,但在中国却是个新鲜事物。陈思决定学习轮椅舞,她想自己既然不能奔跑,那么就在轮椅上舞蹈吧。此后,陈思开始跟着视频学习轮椅舞,虽然没有老师和舞伴,但是许多可以独立完成的动作她还是学得有模有样。她也经常参加一些残疾人活动,生活也慢慢丰富起来。
2008年对于陈思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那年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要来山西省招轮椅舞运动员,陈思被选中参加全国轮椅舞集训选拔。陈思用优异的舞技取得了参赛资格。
训练很快开始了,陈思和舞伴孙昊每天都要坚持练十多个小时,因为陈思经常要在瞬间抓住高速运转的轮子,所以双手被划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孙昊拉着陈思做旋转动作,由于没有把握好力度,竟然将陈思连人带轮椅一起甩了出去。但是陈思却忍着疼痛面带微笑地安慰他说:“没关系,这点疼不算什么!”即使满身是伤,陈思也没有想过放弃,也正是因为如此,陈思的舞技得到了飞速提高。
2009年,北京举办了国际轮椅舞蹈公开赛,陈思和孙昊以娴熟的舞技和默契的配合夺得了第三名,填补了我国在轮椅舞蹈领域的空白。后来,在日本举办的国际轮椅舞蹈大赛中,陈思和孙昊力挫强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载誉归来的陈思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希望自己能做一名轮椅舞蹈教练,让更多的残疾朋友在轮椅上舞出精彩人生!
陈思在逆境中彷徨过、也失望过,但是最终她能够正视自己的处境,笑看挫折,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外的出路,这就是她的智慧所在。每一个在逆境中微笑的脸庞都是最迷人的,每一个在困难中依然执着的人都是最可敬的,每一个在挫折中奔波的背影都是最伟岸的。铁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才能变成坚硬的钢材,凤凰只有浴火之后才能重生,人同样在经历了磨炼之后才能更加坚强。
我们要相信,坎坷是上帝赐予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我国也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古训。面对逆境,我们也应该怀着一份感恩之情,要相信,不论你此时遭遇到了什么,只要还有微笑,就一定能走出这份桎梏。
一位神经学家曾经发现了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他劝告自己的病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微笑,要强迫自己微笑,不论心中是否喜欢。他这样告诫病人:“尽量笑吧,连续的笑吧,最好不要停止你们的笑。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请你们至少试着把嘴角向上卷起。”他用这种奇怪的方法治愈病人。
这位神经学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每个人总要在社会中生活,当你处于逆境,感到难过、失望的时候,你也应该努力适应环境。不论遭遇如何,不要反复想到自己的不幸,要想那些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用宽厚的心情来对待别人,要说那些最和蔼的话,尽最大的努力制造快乐。这样你很快就会发现心中的乌云会很快消散,快乐的阳光亮了你的全部生活。
保持微笑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管处境如何,是阴雨密布还是阳光灿烂,让我们的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保持愉快、乐观地心情,这样才能从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所以,无论成败都要学会微笑着面对,虽然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憎恶失败,但是人生就是一个成功和失败交错出现的过程,没有人永远失败,也没有人永远成功。所以不要把成败看得太重,不能沉溺在成功的骄傲之中,也不能沦陷在失败的沼泽之中,做到微笑着迎接成功,微笑着面对失败。
一旦学会了微笑面对逆境,你就会发现生活会变得如此轻松,所有的苦难在微笑面前都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历练。
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虽然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成功很难,遥不可及,但是实际上成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成功的主动权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人们习惯于临渊羡鱼,倾慕别人的成功,而自己却只是站在成功的山脚下观望,从不静下心来研究和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更谈不上付诸实际去追求成功。
其实,成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能认定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努力,假以时日,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拥有了成功。
张扬大学的专业就是广告,他一直也想做个出色的广告人。毕业之后,张扬如愿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张扬是一个勤奋的人,初入广告公司后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慢慢地,张扬适应了公司的节奏,策划也做得得心应手,也有了一些空闲时间。张扬在空闲时间又捡起了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因为成为一个作家也是他的一个梦想,他是这样想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点事也是好的。
一天下午,张扬正埋头专心写小说了,总监突然过来了,因为来不及保存、退出,他被总监抓个正着。张扬惊慌失措得低下了头,似乎在等待着一场暴风骤雨。但出人意料的是总监并没有生气,而是看了看小说,温和地说:“年轻人,写得很不错嘛!跟我谈谈,你对人生都有什么规划?”
总监的态度大大鼓励了张扬,他开始侃侃而谈。总监认真听完他的规划后微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三条猎狗正在追赶一只土拨鼠。土拨鼠在逃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便钻进去了。由于树洞只有一个出口,所以三只猎狗决定在树下等。过了一会儿,一只兔子从树洞里钻出来,它没命地跑,飞快地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慌乱中没站稳,掉了下来,刚好砸中了正抬头看着它的三条猎狗……不过最终兔子还是逃掉了。故事讲完了,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张扬思考片刻之后说:“这个故事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兔子不会爬树,第二是一只兔子不可能能同时砸中三只猎狗。”
总监说:“你说得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你遗漏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土拨鼠去哪儿了呢?”
听了这话,张扬一拍脑门:“哎呀,对啊!我怎么把这个忘了呢?”总监笑着说:“呵呵,这只被你遗忘的土拨鼠就是你最初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啊。你刚进公司的时候曾经满怀豪情地说我要做一个出色的广告人!”
张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最初的目标是做一个出色的广告人,现在竟然忘得一干二净。总监拍拍张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做广告策划你绝对是个难得的人才。但是人生短短数十载,倘若想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做策划,你将会前途无量。至于写作,业余时间就可以了。人生的目标不能制定得太多,一个人一辈子如果能把一件事做得极其出色就是最大的成功。”
三年之后,张扬成了广告总监,在广告界小有名气。其实,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人总是为了某个目标而生活,这个目标就是我们所谓的成功。一旦有了目标,人生也就有了意义。倘若没有目标,就像射箭时没有箭靶,根本无法射中。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一个人有了定位之后就会按照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会自怨自艾,而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当然,如何定位目标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步骤,目标定位准确就容易成功,反之则很难成功。我们听说过也看到过很多,一个人在某项职业上平庸无奇,而在另一项事业中却大放异彩。所以,在选择目标的时候要允许自己有多次尝试的机会,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
我们在定位目标的时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要从实际出发,另一个是尽可能地让它远大一点。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想要取得成功的欲望就越强烈,战胜压力的力量也就越强,也才能得到长足发展。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远大的目标很难实现。其实能否实现不在于其大小,而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有了真正想去完成的目标之后,人们才能不断地向自己灌输这一观念,使其更清晰、更深刻,有了这种心理,再加上全力以赴付诸行动,成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很多人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虎头蛇尾。很多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自己觉得成功太遥远,而选择半途放弃。如果觉得目标过于遥远,那么也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你可以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个小目标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一来你从一开始就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也会更有动力。
成功并不是一个不可触及的梦,从现在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每一天向目标迈进一小步,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