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桃花源记脍炙人口,成为东晋以后归隐士人理想的精神家园;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宁静、淡泊的境界,至今传唱不衰。尽管他的文学成就斐然,但仕途却非常坎坷,其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后人传为佳话。
陶渊明是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祖陶侃是晋朝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他出生时,父亲已死,家道中落。到少年时,家里已经非常贫穷,生活相当艰苦。他天资聪颖,读书常过目不忘,虽家贫却饱读诗书。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他曾胸怀建功立业的壮志,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当时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腐朽的门阀制度控制着整个社会上层,出身一般的士人很难在仕途上得到大的发展。他曾几度做官,先后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职,但他志向清高,又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既不肯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愿向当权者献媚求荣。因此,在担任几个官职期间,陶渊明不仅没有升迁,反而被同僚排挤走。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八月,陶渊明因其家贫而有才,遂被举荐为彭泽县令。彭泽在江西北部,居长江南岸,邻接安徽,离陶渊明家乡只有一百多华里。他和仆人陶青离开家乡柴桑,赶赴彭泽上任。二人从早晨出发,到下午二时许,便已到达县城。当时刚经过战争,一路之上,目睹那田园荒芜、村舍破败的惨状,陶渊明心情沉重,犹如重负在肩。
彭泽盛产鱼虾,但渔市上却冷冷清清,几家渔行都半掩着店门,身着单衣、袒胸露肚的伙计们愁眉苦脸地挤坐在门口,望着天空出神。其他店铺的生意也萧条,街上行人稀少,只有陶渊明主仆二人骑的快马踏在青石板街道发出的马蹄声,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县衙设在南城的一条街上,也许是太贫穷了吧,没有盛大的欢迎新县令的仪式,只有几个衣着破旧的书吏在大门外迎接。
陶渊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察访民情。这天,他用过早餐,便身着便服,带着陶青,从县衙角门走出,直奔附近乡村。约莫走了三里路,便见沿河一个百来户人家的村庄呈现在眼前。村庄里茅舍简陋,篱笆前有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席地而坐,一个个面黄肌瘦;几条黄犬望见生人,有气无力地吠了几声,便懒洋洋地走开。
陶渊明走近一个村民,亲切地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何如此荒凉?”村民睁开昏花的眼,仔细端详站在面前问话的客人,见无恶意,叹了口气说:“敝处彭家岭,原本盛产鱼虾,日子过得不错,现在连年战争,兵荒马乱,青壮劳力有的被拉去当兵,有的逃走他乡,只留下老弱病残无人管,等老天爷收走呢!”
“里正(乡村基层官名)呢?他们为什么不管?”陶渊明气愤地问。
“里正?”几个村民同时哼了一声,“饱人哪知饿人饥,他们餐餐有鱼有肉,哪管百姓死活?”
“那你们为什么不到县衙去告他?”
“告?告有什么用,兵荒马乱的,告到哪里去,县太爷有什么办法?”
另一个村民插嘴说:“听说县太爷调走了,新来的知县也不见得管得了这事!”
主仆二人听了对视一眼,摇摇头,陶渊明清瘦的脸上呈现出无可奈何的神色。他在心中暗暗自语:“百姓说得对呀,生逢乱世,身为县令的他也是无力回天啊!”
告别村民,他返回县衙。一路之上,他的心上像压着一块石头那样沉重,不断地长吁短叹。谁知刚回到县衙,师爷又向他禀报了一件烦心的事:按照这里的规矩,新知县上任,必须向顶头上司郡守献一笔厚礼,今后一切公事便较为顺手,否则必会有无穷的麻烦。陶渊明听了师爷的禀报,双眉一扬,眼中喷火,脸涨得通红,厉声答道:“不行,本县每月的俸禄只有五斗米,哪有重礼相送?”
“老爷,不要着急,此礼可以从库银中开支。”师爷悄悄地给老爷出主意。
“更不行!”陶渊明大喝一声,“这是百姓的血汗,我怎能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拿着这笔钱去逢迎讨好上司?”
师爷碰了钉子,只好羞惭地退下。
这一夜,陶渊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眼前晃动着一幅又一幅画面:一会儿是东晋军队与叛军阵前激战,血肉横飞的场面;一会儿是彭家岭几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村民在向自己叙谈;一会儿又是郡守狰狞的笑脸……刹那间,一股热流从心头上涌,涌到了眼眶中,更是热气腾腾,忍不住在心中喃喃自语:“读圣贤书,应该用于百姓,为天下苍生造福,然而现在自己双手空空,怎能为国为民呢?”
一连几天,他就是这样在交织着矛盾与不安的气氛中度过。幸好,师爷搬出一堆案卷,请新县令清理,他才得以埋首于案卷中,在错综纷纭的事例中,分析原告、被告各自陈述的是非、曲直,让时间一天天度过。
这一天,陶渊明正在书房里查阅案卷,忽见师爷神色仓皇地走来:“老爷,郡里督邮(官名)来了!”督邮是郡里的重要官吏,经常代表郡守督察县、乡政务,宣达律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
“好啊!本县清理积案,正要向他求教。”他神色泰然地说。
“老爷上任时未有送礼,在下只怕……”师爷说到这里忍住了。
“不要紧,让下官向他解释!”陶渊明说完之后,便放下手中案卷,拂了拂身上袍服,便要动身。
师爷见状,忙用手拦住:“老爷,不能这样去见!”
“为什么?”
“督邮是郡守派来的官吏,老爷必须穿戴整齐,用下属之礼去拜谒!”师爷说。
师爷的话,一下子激怒了这个刚正不阿的县太爷,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挑战。此刻,他双眉微扬,脸上通红,嘴唇不停地抖动,上任以来这些天所碰到的种种不愉快之事,一下子又在眼前晃现,心中不断地在想:既然自己已无力解决百姓的痛苦,又何必坐在这把交椅上,还要看这些世俗官吏的眼色行事,不如干脆回家去务农吧!想到这里,他把手在桌上使劲一拍,气愤地说:“不干了,我岂能为五斗米俸禄,向这些贪官污吏折腰!”说完,他回到案前,凝思了一会儿,提笔写下一首归去来辞,以表明自己回归的心意。辞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轩,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写完这首辞,陶渊明掷笔于地,便挂印弃官,带着陶青坦然离开彭泽,回到家乡柴桑。从此,他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做农人,一面不断地根据自己在农村劳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创作出一大批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歌,成为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这两种人都是治理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与东晋官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黑暗形象形成强烈的反照,反映出了他刚毅正直的性格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陶渊明弃官归隐,安居田园,躬耕自给,没有刚正不阿、淡泊名利的高尚道德修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满招损,谦受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施德能感动上天,远方之人也会来投奔。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这是自然规律。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或教训他。有一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工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表示对他的批评。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盛酒的祭器。学生们看了觉得新奇,纷纷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点水放到器里试试吧!”说着学生们就打来了水。往器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孔子立刻对他们说:“看见了吧,这不是正了吗?”大家点点头。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孔子赶忙告诉他们:“倾倒是因为水满所致啊!”
那位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举动谨慎稳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学生们听了这含义深刻的话语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苻坚是十六国时前秦王朝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自称大秦天王。王猛是他最亲信的大臣,苻坚对王猛言听计从,但是他却没有听从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王猛认为前秦的敌手是鲜卑人和羌人,但是苻坚却十分信任从前燕来投奔他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王猛劝他不要进攻东晋,但苻坚却把东晋当作唯一的敌人,非把它消灭不可。到了东晋太元七年(382年),他认为准备成熟,就下决心大举进攻东晋。
苻坚
这一年十月,苻坚在皇宫里的太极殿召集大臣商量。苻坚说:“我继承王位到现在已快三十年,各地的势力差不多都平定了。只有盘踞在东南的晋国,还不肯降服。现在,我们有九十七万精兵。我打算亲自带领去讨伐晋国,你们认为怎么样?”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大臣权舆说:“晋国虽然弱小,但是他们的国主还没犯什么大错,手下还有像谢安、桓冲那样的文武大臣,团结一致。咱们要大举攻晋,恐怕不是时候。”苻坚听了权舆的话,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另一个武将石越说:“晋国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再
加上百姓都想抵抗,只怕我们不能够取胜。”苻坚更加生气,他大声说:“哼,长江天险有什么了不起?我们的军队那么多,大家把手里的马鞭子投到长江里,也可以把长江的水堵塞。他们还能拿什么来做屏障?”大伙们议论了半天,没有一个结果。苻坚不耐烦地说:“你们都走吧。还是让我自己来决断。”大臣们看见苻坚发火,只好一个个退出宫殿。最后,只有他弟弟苻融还留在殿上。
苻坚把苻融拉在他的身边,说:“自古以来,决定国家大计的,总是靠一两个人。今天,大家议论纷纷,没有商议出个结果来。这件事还是咱们两人来决定吧。”苻融心情沉重地回答说:“我看攻打晋国确有许多困难。再说,我军连年打仗,兵士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不想再打。今天这些反对出兵的,都是陛下的忠臣。希望陛下采纳他们的意见。”苻坚没料到苻融也会反对他,马上沉下脸来,说:“连你也会说出这种丧气的话来,真叫人失望。我有精兵百万,兵器、粮草堆积如山,要打下晋国这样的残余敌人,哪有不胜的道理?”苻融看见苻坚这样一意孤行,急得差不多要哭起来。他苦苦劝告苻坚说:“现在要打晋国,不但没有必胜的希望,而且京城里还有许许多多鲜卑人、羌人、羯人。陛下离开长安远征,要是他们起来叛乱,后悔也来不及了。陛下难道忘记王猛临终前讲的一番话吗?”但苻坚还是不听。打那以后,还有不少大臣劝苻坚不要攻晋,但苻坚一概不予理睬。有一次,京兆尹慕容垂进宫求见,苻坚要慕容垂谈谈他的看法。慕容垂说:“强国吃掉弱国,大国并吞小国,这是自然的道理。像陛下这样英明的君王,手下有雄师百万,满朝是良将谋士,要灭掉小小晋国,不在话下。陛下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就是,何必去征求许多人的意见呢?”苻坚听了慕容垂的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看来,能和我一起平定天下的,只有你啦!”说着,马上吩咐左右拿五百匹绸缎赏给慕容垂。
经过慕容垂的怂恿,苻坚兴奋得连晚上都睡不着觉。他的妃子张夫人听到朝廷内外很多人不赞成出兵,也好言好语劝他。苻坚说:“打仗的事,你们女人家别管。”苻坚最宠爱的小儿子苻铣,也劝苻坚说:“皇叔苻融是最忠于陛下的,陛下为什么不听他的话?”苻坚冷淡地说:“天下大事,孩子别乱插嘴。”苻坚拒绝了大臣和亲人的劝说,决心孤注一掷,进攻东晋。他派苻融、慕容垂充当先锋,又把姚苌封为龙骧将军,指挥益州、梁州的人马,准备出兵攻晋。慕容垂的两个侄儿偷偷地跟慕容垂说:“皇上骄傲得过分了。看来,这次战争倒是我们恢复燕国的好机会呢!”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今四川地区)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一回,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宰相谢安决定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军队前往江北抗击秦兵,又派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去配合作战。出发前一天的晚上,他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到自己家里,把每个人的任务一件件、一桩桩交代得很清楚。大家看到谢安这样镇定自若,也增强了信心,高高兴兴地回军营去了。
谢安派出的将领胡彬,率领水军沿着淮河向寿阳进发。在路上,他得知寿阳已经被前秦的前锋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扎下营来,等待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
苻融占领寿阳以后,又派部将梁成率领五万人马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胡彬水军的后路。晋军被围困起来,军粮一天天少下去,情况十分危急。
胡彬派出兵士偷偷送信给谢石告急,说:“现在敌人来势很猛,我军粮食快完,恐怕没法跟大军会合了。”送信的晋兵偷越秦军阵地的时候,被秦兵捉住。这封告急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派快马到项城去告诉苻坚。
苻坚一连得到秦军前锋的捷报,更加骄傲起来。他把大军留在项城,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赶到寿阳,恨不得一口气把晋军吞掉。
他到了寿阳,跟苻融一商量,认为晋军已经不堪一击,就派了被俘虏的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被俘以后,虽然被苻坚收用,在秦国当个尚书,但是心里还是向着晋,见了谢石、谢玄,像见了亲人一样高兴,不但没按照苻坚的嘱咐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报。他说:“这次苻坚发动了百万人马攻打晋国,如果全部人马一集中,恐怕晋军没法抵挡。现在趁他们人马还没到齐的时候,你们赶快发起进攻,打败他们的前锋,挫伤他们的士气,就可以击溃秦军了。”朱序走了以后,谢石再三考虑,认为寿阳的秦军兵力很强,没有把握打胜,还是坚守为好。谢安的儿子谢琰劝说谢石听朱序的话,尽快出兵。
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的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像插了翅的猛虎一样,强渡洛涧,个个勇猛非凡。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败了下来,秦将梁成被晋军杀了。秦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里淹死。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派出朱序劝降以后,正在扬扬得意,等待晋军的投降,突然听到洛涧失守,像头上挨了一下闷棍一样,有点沉不住气。他要苻融陪着他到寿阳城楼上去看看对岸形势。
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晋兵了。
苻坚有点害怕了,他转过头对苻融说:“这确实是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他们弱呢?”打那以后,苻坚命令秦兵严密防守。晋军没能渡过淝水,谢石、谢玄十分着急。如果拖延下去,只怕各路秦军到齐,对晋军不利。
谢玄派人给苻坚送去一封信,说:“你们带了大军深入我晋朝的领地,现在却在淝水边摆下阵势,按兵不动,这难道是想打仗的吗?如果你们能把阵地稍稍往后撤一点,腾出一块地方,让我军渡过淝水,双方就在战场上比一比输赢,这才算有胆量呢!”苻坚一想,要是不答应后撤,不是承认我们害怕晋军了吗?他马上召集秦军将领,说:“他们要我们让出一块阵地,我们就撤吧。等他们正在渡河的时候,我们派骑兵冲上去,保管能把他们消灭。”谢石、谢玄得到苻坚答应后撤的回音,迅速整好人马,准备渡河进攻。
约定渡河的时间到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来总攻。没料到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地渡过肥水,向秦军猛攻。
这时候,朱序在秦军阵后叫喊起来:“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后面的兵士不知道前面的情况,只看到前面的秦军往后奔跑,也转过身跟着边叫嚷,边逃跑。
苻融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剑,想压住阵脚,但秦兵像潮水般地往后涌来,哪里压得住。一群乱兵冲来,把苻融的战马冲倒了。
苻融挣扎着想起来,晋兵已经从后面赶上来,把他一刀砍了。主将一死,秦兵更是像脱了缰绳的惊马一样,四处乱奔。
阵后的苻坚看到情况不妙,只好骑上一匹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飞来,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坚顾不得疼痛,继续催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息了口气。
晋军乘胜追击,秦兵没命地溃逃,被挤倒的、踩死的兵士满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脱的兵士,一路上听到风声和空中的鹤鸣声,也当作东晋追兵的喊杀声,吓得不敢停下来。
经过这场大战,强大的前秦大丧元气。苻坚逃到洛阳,收拾残兵败将,只剩下十几万。但是慕容垂的兵力却丝毫没受到损失。不出王猛所料,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终于背叛了前秦,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后燕和后秦,苻坚本人也被姚苌杀了。
“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语,可以从历史上和现实中找出无数的事例来,谦虚无疑是一种美德,能帮助你取得进步;而自负对任何艺术都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帝曰:“来,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帝(舜)说:“来,禹!当洪水给我们敲响警钟的时候,你能担负大事重托,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一种“息壤”(能自生自长的土),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因为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禹到了三十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
大禹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十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陕西与山西交界处)。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张俭是辽朝统和十四年(996年)的进士。当时辽朝(契丹人所建)科举取士的规模很小,取士的名额也很少,而且主要是为汉人而开设,其目的在于笼络汉人中的一批有学问的人参政,以巩固契丹族的统治地位。张俭中进士后,即被调到大同做节度使的幕僚。他为人端庄诚实,不尚修饰,生活俭朴,学识广博,很受主人器重。
一次,辽圣宗耶律隆绪外出巡猎云中(今山西大同),按照惯例,凡是皇帝巡幸所经过的地方,地方官都有所奉献。云中节度使拜见圣宗时说:“臣管辖的境地,没有什么好的土特产奉献,只有幕僚张俭堪称国宝,臣愿意将他贡献给皇上。”
辽圣宗是辽代历史上一个很有名气的皇帝,他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大胆改革。此时正需要有用之才,加上前几天他曾梦见有四个人在他身旁侍立,召见张俭时,见他容貌、举止都像梦中所见,心中甚喜。及至询问当今政务时,张俭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讲了三十条意见,条条都针砭时弊,极其中肯。圣宗听得心花怒放,大加赞赏,当即带他回朝。不久,张俭即升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后又调任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太平六年(1026年),入中京为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加封为韩王。
太平十一年,辽圣宗出巡大福河北部,病死于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是为兴宗,因功拜为太师、中书令,并被尊称为尚父。
张俭在辽朝为官几十年,位尊权重,但他却清正廉明,从不谋一己之私利。家中生活异常俭朴,平常穿的大多是粗绸素帛制作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月剩余的俸银都用来周济亲朋故旧。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奢侈,一些王公、贵族都是肥马轻裘,一掷千金,府中广蓄姬妾,到处是丝竹之声。为了抵制这种奢侈之风,以俭养德,每当寒冬来临时,张俭的身上总是穿一件破旧的衣袍。
辽兴宗虽属契丹族,却是一个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的皇帝。他不仅能诗善画,也很能善待老臣。每次见到张俭时,见他穿的总是一件破旧的衣袍,心中既感到诧异,也有些怜惜。
一天,张俭来到便殿草拟诏谕,穿着依旧。这位年轻皇帝童心大起,便秘密指使身旁的内侍,趁他不注意时,用火夹子将那件破袍上烧了个小洞作为记号。谁知以后不知多少天了,张俭穿的依然是这件破旧的衣袍。兴宗在罢朝之后,特地将他留下,指着那件破袍问:“爱卿为什么身上老是穿这件破袍?”
其实,袍上被内侍烧了一个小洞,张俭完全知道,皇帝今天垂询的怜惜之情,他也领悟得到。为了开导皇上,尽快制止朝中盛行的奢侈之风,张俭重重地叩着头,用极其诚挚的语气说:“臣穿这件衣袍,已经三十年了!”
熟悉皇帝习性的张俭最清楚不过,自己说这话的深意,生性聪明的皇帝一定能领悟得到。果然,此言一出,皇上的眼睛里就浮起了笑意。而后,笑意慢慢消失,换上一脸凝重的神色。
退朝后,皇帝下了两道手诏:一道是命令全国官民都要崇尚俭朴,反对奢侈。一道是命令中书令张俭立刻进宫,到皇室去领取衣帛和财物。诏旨还特别加了一句:可以随意领取,不受数目限制。
张俭在府中接到诏旨,为皇帝的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以及怜惜老臣的君恩圣德感动得老泪纵横。叩头谢恩之后,随着内侍进宫来到皇室库房,随意领取了三端布帛,便返回府衙,以表示他对皇上施恩的尊重。张俭的这种甘受清贫的美德,再一次为时人所传颂。
重熙十五年(1046年),年已八旬的张俭退休在家。这一年,适逢宋朝使臣送来书信,信中有一些言辞有失礼仪,朝中一些大臣都主张派重兵逼近宋境,兴宗也准备御驾亲征。临行前夕,皇上驾临张俭的家中,征求和听取他对此行的看法。
皇上亲临臣下府中,是对一个臣子的无上殊荣。掌管御膳的官吏先期来到,为皇上供设食品,却遭到他的拒绝。皇上驾临后,先听取张俭对征宋的意见,谁知这位老臣却反对这一行动。他跪在地上说:“用兵乃是凶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进行。方今天下承平已久,极愿安享太平,如果因一些失礼的言辞而断然发动战争,不论胜负都是劳民伤财之举。”
聪明的兴宗皇帝听了恍然大悟,忙虚心求教:“依老卿之见,究竟如何处理这件失礼之事呢?”“依臣之见,只需派一个使臣去宋进行责问即可!”
君臣二人对征宋之举很快取得了共识。商谈良久,兴宗已感腹中饥饿,张家当即摆开桌椅,奉上几碗清淡的蔬菜和干饭。对久吃肉食已觉油腻的皇帝,这一餐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昧,兴尽而归。反是御膳房官吏因皇上未用御膳而深怕受责,在府外捏着一把汗,及至听说皇上对张家的饭食吃得很满意,才大放宽心。
此后,兴宗接连几次来张俭家吃饭,并不时把带来的御用饮食、用具和其他物品全部赐给张俭。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张俭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一岁。死后,遵从张俭的遗嘱,丧事从简,安葬于他的家乡河北宛平县。
俭以养德,张俭一生俭朴,历仕辽圣宗、兴宗两朝,被世人称为贤相。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并且多少年如一日地推行德政和教导人民,都是当政者应该遵行的准则。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德盛的人不轻易侮慢。轻易侮慢官员,就不可以使人尽心;轻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要依靠道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