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 第十章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第十章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3088  |  更新时间:2015-03-25 14:37:25  |  分类:

儿童教育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我国近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用人上颇有裁缝量体裁衣的细心,他经营钱庄“知人善任,所有号友皆是少年能干,精于会计者”。办胡庆余堂药店,重金聘请长期从事药业经营,熟悉药材业务,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行家担任阿大(经理);聘请熟悉药材产地,生产季节和质量真伪优劣的人当阿二(协理),作为阿大的副手,负责进货业务;还选取熟悉财务的人担任总账房。

胡雪岩

以上三种人被列为头档雇员,称“先生”,他们能写会算,懂业务,善经营。先生以下是被称为“师傅”的二档雇员,他们略懂药物知识,会切药、熬药、制药,实践经验丰富。师傅以下是末档帮工,是临时雇来的,主要从事搓丸药等简单的劳动,计件付酬。由于分工明确,职位相称,酬劳合理,胡雪岩的钱庄、药号运转灵活,相互协调。

此外,胡雪岩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善于用人之长,客观待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国宝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胡庆余堂负责进货的“阿二”千里迢迢到东北采购大批药材。可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杭州后,药号“阿大”见人参质量不如往年,价格却比过去高,就埋怨阿二不会办事。阿二以质次价高是因为边境有战事之故而据理力争,两人一直吵到胡雪岩处。

胡雪岩了解情况后,留他们吃饭,并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谢他万里奔波,在货源短缺的困难时期为胡庆余堂采购到大量紧俏的药品。用这些话打动阿大的心,让他也向阿二敬酒,就此化解两人之间的怨气。

饭后,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战事,应当用人不疑。以后凡采购的价格、数量和质量,就由阿二负责。”阿大怕这样做有了两个阿大会坏了店规,胡雪岩说:“我们就叫阿二为‘进货阿大’。”从此,胡庆余堂便有了两个“阿大”,两位阿大各司其职,把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从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他独具慧眼,总是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使他获得了不少难得的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人。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别人看来,胡雪岩把他带在身边,实在是自讨麻烦。

然而胡雪岩却对“小和尚”颇为欣赏,认为他是一个跑外场的好手,因而决意栽培、再造他。因为胡雪岩看到了陈世龙的长处。

首先,胡雪岩认为陈世龙很灵活。胡雪岩与陈世龙偶然的一次会面上,胡雪岩发现陈世龙与人交结不露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合适得体。其次,胡雪岩认为陈世龙很讲义气,不吃里爬外。最后,在胡雪岩看来,陈世龙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胡雪岩在正式决定将陈世龙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要他拿去随便用。此前,陈世龙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要试试陈世龙是不是心口如一。陈世龙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最终还是拒绝了诱惑没有下场。最终,胡雪岩把陈世龙变成了一个可造之才,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

人都是有不足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用人者的高明之处就是能找到一个人的长处,并使这个长处发挥出来。而对于其短处,则要尽力弥补,做到扬长避短,取其长,避其短,这样人才的优势就被挖掘出来了。同时这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长处更“长”,使自己的短处更“短”。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那么做好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多,做坏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少。

刘邦夺得天下后,常到各地微服私访。一天,他在洛阳附近看见许多将军围在一起议论,走近他们的时候,又听不到什么,只见将军们面有愠色,好像是对谁很不满,要有什么行动似的。

刘邦连忙问与他同行的张良,张良回答说:“他们正议论着准备造反!”刘邦吓了一跳,天下刚刚平定,又有人出来造反,什么时候国家才能过上安定的日子呢?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原因。

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靠这些将士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秦朝被推翻了,项羽也被打败了,您当上了皇帝,将军们目前最关心的就是分封土地和授予官位。可是,陛下分封的众人中都是萧何、曹参等同您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您有矛盾的人。现在,将军们一边在盼着陛下快快分封他们,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轮不到自己。另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报复。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很可能出现内乱。”

张良雕像

刘邦慌忙问:“那该怎么办呢?”

张良接口说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对付这个局面。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将军们都熟悉的人是谁?”

刘邦想了想老实说道:“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颇有威望。可是他居功自傲,说话没有一点儿分寸,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下不来台。我真想杀了此人,痛痛快快地出口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笑道:“这就好了!陛下立即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又得罪过您,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一看陛下最恨的人都分封了,所有顾虑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他们还会造反吗?”

刘邦听了此言,回朝设下酒宴,大宴群臣。当着大臣和将军的面,封雍齿为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

几天前还议论纷纷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封赏吧!”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爆发了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人兴起的“三镇之乱”,后汉朝廷派大将郭威统兵征伐。郭威出征前向老太师冯道请教治军之策。冯道说:“李守贞是员老将,他所依靠的是士卒归心,如果你能重赏将士,定然能打败他。”郭威连连点头。

郭威率兵进抵李守贞盘踞的河中城(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外,断绝了河中城与外界的联系,以长期围困的方法,逼迫李守贞投降。遵照冯道的教诲,郭威对部下有功即赏。将士受伤患病他就亲自前去探望,犯了错误也不加惩罚。时间长了,冯道之法果然赢得了军心,却滋长了姑息养奸之风。

李守贞陷入重围,几次想向西突围与赵思绾取得联系都被郭威击退,几乎是一筹莫展。一天,李守贞忽然听到将士们在议论郭威治军的事情,于是眉头一皱,想出一条计来:他让一批精明的将士扮作平民百姓,潜出河中城,在郭威驻军营地附近开设了数家酒店,酒店不仅价格低廉,甚至可以赊欠。于是郭威的士卒们三五成群地入酒店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将领们却不加约束。李守贞见妙计奏效,悄悄地派遣部将王继勋率千余精兵乘夜色潜入河西后汉军大营,发起突袭。由于后汉巡逻骑兵喝得不省人事,因此后汉军队毫无戒备,致使王继勋能成功偷袭。

郭威从梦中惊醒,急忙遣将增援,但将士们你看我,我看你,竟都畏缩不前。危急中,裨将李韬舍命冲出,众将士才发出一声呐喊,鼓足勇气,跟了上去。王继勋兵力太少,只得退回河中城。

这一次的突袭为郭威敲响了警钟,使郭威痛感军纪松弛的危险,于是下令:“如果不是犒赏宴饮,所有将士不得私自饮酒,违者军法论处。”

谁知,军令刚刚颁布,第二天清早,郭威的爱将李审就违令饮酒。郭威又气又恨,思索再三,还是令人将李审推出营门,斩首示众,以正军法。

众将士见郭威斩杀爱将李审,放纵之心才有所收敛,军纪得以维护。不久,郭威向河中城发起攻击,一举平定李守贞,之后又平定了赵思绾和王景崇,结束了“三镇之乱”。

梅考科是美国有名的富翁。成名之前,他也曾一贫如洗,他的“富”是靠自己的勤奋和精明换来的。

梅考科尤其精于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梅考科在公司内设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违者必罚,绝不姑息。一次,一位跟梅考科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工人喝醉了酒,在工房里跟管理者大闹起来,这个管理者立刻向梅考科做了汇报。梅考科大笔一挥:“立即开除。”

老工人是梅考科创业时的患难之交,创业最艰难的时候,公司一连三个月分文没发,许多人都弃梅考科另攀高枝去了,但老工人却没有走。对于这样一位“知己”,梅考科当然不会“开除”了事。他找到老工人,与老工人谈心。原来,这位老工人的妻子刚刚死去,留下了两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偏偏祸不单行,一个孩子不慎跌断了腿。老工人心绪不好,只好借酒消愁。恰恰又被管理者发现了,管理者把他一顿臭骂。老工人借助酒劲,就跟管理者干开了。梅考科拿出厚厚的一沓钞票。塞给老工人,对他说:“你回去把家务好好料理料理吧!”

老工人心头一亮,感激地说:“老板,您不开除我了?”“不!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开除的成命是不能收回来的。”梅考科握住老工人的手,坚决地说,“不过,请放心,我绝不会让老朋友走上绝路的。”

事后,梅考科安排老工人在自己的一个牧场中做了管家,老工人对此感激涕零。

公平的赏罚制度是现代企业十分必要的一项管理内容,作为奖励机制,赏罚制度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功必赏,将会使有贡献的人更加积极上进,对企业也会更加有归属感。而有罪必罚,会使犯了过错的人记住教训,还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给没有犯错的人提个醒,使企业更加“安全”。

疑则勿任,任则勿疑

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

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太可惜了,百年之久的敌人,千里之广的疆土,取得不易,却因一时不慎而丢掉,使丰邑、鄗这些古都,又重新落入敌手。荀况说过:“兼并容易,凝结为一体就难了。”这话太对了!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借口中山国国君昏庸残暴,准备讨伐中山国。经大臣翟璜的推荐,魏文侯任命乐羊为大军主帅。

乐羊本是魏国的平民百姓,现在一跃而成为国家栋梁,许多大臣纷纷上表魏文侯说此人或许难当大任。魏文侯听得多了,竟拿不定主意,又听说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任大将,于是便找来翟璜问该怎么办。

翟璜说:“乐羊的大儿子乐舒的确在中山国当官,但这一点不会影响乐羊攻下中山国。请大王放心,乐羊确有这种才能。”

秋天落叶纷纷之时,乐羊率大军逼近中山国国都。中秋节晚上,乐羊派大将偷袭中山国国都前面的营盘,自己在正面助攻,结果中山国军营里因庆祝中秋,将士们喝得大醉,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魏军大获全胜,包围了中山国国都。

中山国形势十分严峻,中山国国王便叫乐舒站在城墙上对乐羊说:“念在父子之情上,请把兵撤走吧!”

乐羊大骂道:“你这个贪图富贵的逆子,辅佐昏君,迟早是没有好下场的。你还有脸来见我吗?”

乐舒再三恳求父亲,不要进攻中山国。

乐羊想了一想,高喊道:“让我撤兵是不可能的,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考虑,是降还是战,一个月后答复。”

中山国王大赏乐舒,也不准备备战,仍是花天酒地。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乐羊准备攻城,乐舒又奉国王之命,对父亲说:“我们还没有考虑好,再给一个月时间吧!”乐羊答应了。

如此一个月又过去了,乐舒又请求父亲给一个月时间考虑。乐羊又答应了。

将士们终于忍不住气,私下嘀咕道:“大将的儿子在城中,他怎么忍心攻城呢?乱军之中,难保不会伤他的儿子啊!”与此同时,前线的战况不断报回魏国,朝内许多大臣认为乐羊里通国外,五万大军将要被他断送了。

魏文侯听到这些议论、看到奏章,也疑心起来。这时翟璜劝魏文侯道:“这一定是乐羊的计策,大王您不要怀疑。”

两军相持了四个多月,乐羊下令攻城,中山国王以乐舒相威胁,乐羊不为所动,大旗一挥,众军掩杀过去,一举夺了中山国国都。乐舒被中山国国王杀死,国王因无路可逃,吊死于朝堂之上。

乐羊后来对众军说道:“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们时间考虑,不是因为我有私心,而是让他们的百姓觉得自己的国家只知苟延残喘,已经没救了,百姓们一定会人心离散。我们攻下城后,治理便容易得多了。”

众将士们无不拍手称妙。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宋朝大儒朱熹也曾说过:“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可见,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用人方面,信任更是十分重要,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此理。

虽君子不能无小过

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有败,况内怀奸宄,其祸岂不深乎!夫虽君子不能无小过,苟不害于正道,斯可略矣。

智力中等的人,岂能没有小聪明!然而并没有经国的才略,考虑问题不远,即使竭尽诚意,也难免有败绩,更何况内心怀有奸诈的小人,对国家的祸患能不深吗?虽然君子也不能没有小过失,假如对于正道没有太大的害处,就可以略去不计较。

管仲是古代名相,但他既非完人,也非全才,他曾与少年时代就结识的朋友鲍叔牙一同做生意,管仲因家中拮据,分利时常要多占。后来,他参加作战,又顾念家有高堂老母,三次临阵脱逃。但是鲍叔牙看出管仲治国的雄才大略,并不因管仲有某些缺点而全盘否定,当齐桓公要鲍叔牙担任太宰时,他慎重保举管仲。管仲先被拜为上卿,后来为宰相,在齐桓公手下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大胆推行改革措施,减少赋役,保护耕畜,发展盐铁业,组织铸造和管理货币,确立人才选拔制度,使齐国国力大增,并帮助齐桓公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楚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连续几次取得了胜利。群臣都向楚庄王祝贺,庄王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庄王命最宠爱的妃子为参加宴会的人敬酒。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厅里开始燃起蜡烛。猜拳行令,敬酒干杯,君臣喝得兴高采烈,好不热闹。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客厅内所有的蜡烛一下全被吹灭,整个大厅一片漆黑。庄王的那位美妃,正在席间轮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对这突然发生的无礼行为,美妃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脱,情势紧迫之下,她急中生智,顺手一抓,扯断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那人手一松,美妃趁机挣脱身子跑到楚庄王身边,向庄王诉说被人调戏的情形,并告诉庄王,那人的帽缨被扯断,只要点明蜡烛,检查帽缨就可以查出这个人是谁。楚庄王听了宠妃的哭诉,却不以为然。他想,怎么能为了这点儿事就使部属受到惩罚呢?于是,庄王趁蜡烛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今天的宴会,盛况空前,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谁的帽缨不断谁就没有好酒喝!”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庄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断。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断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美妃的人。就这样,调戏庄王宠妃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就连尴尬的场面也没有发生。按说,在宴会之际调戏美妃,那是杀头之罪了。楚庄王为什么不加追究呢?他对美妃解释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众人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进攻。在这次战役中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与郑军交战斩杀敌人甚多,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论功行赏之际,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就是在酒宴上被美妃扯断帽缨的人,他奋勇杀敌正是感恩图报。

汉朝时,朱博因善于用人而名扬一时。

有一次,他手下的府功曹对他说道:“长陵有一个叫尚方禁的富豪,颇有才华,现在供职于副守尉。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当守尉。”朱博听了府功曹的建议,便派人去暗中调查尚方禁这个人。

调查的人回来说道:“此人是长陵的大姓,年轻的时候行为不检点,曾经与别人的妻子私通而被发现,现在他的脸上有一处刀疤,就是那时候被人砍伤的。府功曹可能是因为收了尚方禁的钱财,才为尚方禁说话的。”

朱博点头不语。过了几天,他又以了解工作情况为名把尚方禁召来,仔细看他的脸,发现果然有一处很深的疤痕。朱博喝退众人,独自留下尚方禁,问他脸上的伤是如何弄的。尚方禁如实做了回答,然后通红着脸,跪在地上请朱博饶恕。

朱博大笑着扶起他说:“男子汉大丈夫有一点点过失算什么?我准备为你洗刷掉原先的羞耻,你看如何?”

尚方禁激动得泪流不止。朱博又趁势说道:“如果我为你洗刷了羞耻,使你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你可愿为朝廷效力?”

尚方禁连连应诺,表示一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博又告诉尚方禁道:“这次谈话你知我知。你以后的任务就是遇到奸邪之事就记录下来。”

这以后,朱博撤销了尚方禁蒙羞的案底,并张贴告示“澄清”尚方禁的冤枉。且一天之内召见尚方禁三次,以示亲近。

尚方禁早出晚归,四处奔走,风雨无阻,揭发了境内多数盗首及其亲信和其他犯法之人。短短一年之内,由尚方禁提供重要线索而侦破的案卷达两尺厚。朱博借此时机提拔尚方禁为遵县县令。尚方禁感恩戴德地赴任去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世界上,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一个人是全才,是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人,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人,极有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人只有不断追求完美,却永远都不能到达完美境界,只可能无限接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要求用人者,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上曰:“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废立之心而未定,我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斯人也,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真社稷臣也!”因赐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太宗说:“武德六年以后,高祖有废立太子的想法而定不下来,朕不能被兄弟所容忍,确实有功高不被赏赐的担忧。萧这个人,不可用利益引诱,也不能以死相威胁,真正是社稷功臣!”因而赐给萧诗一首,诗中写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家柳公权一起并称为“颜筋柳骨”,开创了一代书风。颜真卿不但字写得好,为人也非常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

安史之乱时,河北各郡县纷纷向安禄山投降,只有颜真卿率先起兵反抗安禄山。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本来以为河北各郡县都投降了,得知颜真卿起兵的消息,非常高兴。李隆基说:“我从没见过颜真卿,没想到他竟能这样。”在安史之乱中,因为效忠唐朝,颜真卿家族被叛军杀害的达数十人,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颜真卿

从那之后,颜真卿备受朝廷的重用,被任命为唐朝的太师。因为颜真卿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朝廷的奸臣很讨厌他。

唐德宗年间,奸臣卢杞当了宰相。为了能大权独揽,他就想把颜真卿排挤出朝廷。这时军阀李希烈造反,朝廷几次派兵征讨都不能取胜,唐德宗无计可施,就问卢杞怎么对付李希烈。卢杞借机对唐德宗说:“李希烈年轻气盛,目中无人,他造反连他的手下都不敢劝。如果我们能派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到李希烈那里去,向他说明归顺朝廷的好处和造反招致的灾祸,李希烈必定会向朝廷投降。颜真卿是三朝元老,刚正不阿,他去最合适了。”唐德宗听信了卢杞的话,就下诏书让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李希烈造反是要当皇帝,怎么是派一个大臣劝降就行的呢?这不是让颜真卿送死吗?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为颜真卿的生命安全担心。

大臣郑叔则对颜真卿说:“你要去了肯定没有好结果,先别去,等我们再劝劝皇上,或许皇上会回心转意。”可颜真卿因为对唐朝忠心耿耿,不想违背唐德宗的命令,就对郑叔则说:“皇上的命令,怎么能不执行呢?”颜真卿不顾他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上路了。

在上路前,颜真卿给儿子写信,托付后事,但只告诉儿子要祭祀祖先,照顾好被叛军杀害的家人的遗孤,没有说任何其他的事情。

颜真卿到达李希烈所在的许州(今河南许昌)后,还没等他向李希烈宣布朝廷的旨意,李希烈就派他的养子带1000多人将颜真卿团团包围。士兵拿着刀在颜真卿身上乱比画,颜真卿在乱刀环绕之下,毫无惧色,挺身而立,一步未动。李希烈为颜真卿的勇敢震动,下令手下不得放肆,并对颜真卿以礼相待。

李希烈本来想把颜真卿送回去,可是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颜真卿在李希烈那里看到了一个叫李元平的人。李元平是唐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李希烈。颜真卿痛斥了李元平的投降罪行,李元平恼怒之下就劝李希烈把颜真卿扣留下来。李希烈在李元平的劝说下改变了主意,把颜真卿扣留在许州。

李希烈造反以后,因为手下兵强马壮,各地其他反叛唐朝割据势力的头领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人都派使臣到李希烈这里向李希烈称臣,劝李希烈称帝,与唐朝分庭抗礼。这些使者来了之后,李希烈就邀请使者们和颜真卿一块吃饭。使者们见到颜真卿都说:“现在正是李希烈将军要做皇帝的时候,您到这里,简直是上天给李希烈将军派来了宰相啊!”颜真卿怒斥这些使者说:“我们颜家满门忠烈,是不会背叛朝廷的!”

看到颜真卿不肯投降,李希烈派10多名士兵在颜真卿所住的地方旁边挖坑,准备把颜真卿活埋。颜真卿镇定自若,去见李希烈,对他说:“既然你决定杀我,何必搞那么多花样?现在就一剑砍死我,不是更痛快吗?”李希烈被颜真卿的气势镇住,连忙向颜真卿道歉,说自己没有杀他的心思。

唐朝荆南节度使张伯仪率军进攻李希烈,结果全军覆没,张伯仪连节度使的符节都丢了,只身逃走。李希烈把张伯仪的节度使符节和俘虏的唐军士兵给颜真卿看,意思让他屈服。颜真卿极为伤心,当场就昏了过去,好长时间才苏醒过来,从此以后颜真卿不再和人说话。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登基称帝,他手下将领辛景臻准备木柴,点上火后对颜真卿说:“你要是不投降,就只有自焚。”颜真卿直接就向火堆走去,辛景臻本来是吓唬颜真卿,一看颜真卿不怕死,真的去自焚了,赶忙把颜真卿拦住。

李希烈最终还是下令杀害了颜真卿。颜真卿死后不久,李希烈也灭亡了。

古希腊,有一个叫皮西厄斯的年轻人,触犯了暴君奥尼修斯。他被推进了监狱,即将处死。皮西厄斯说:“我只有一个请求,让我回家乡一趟,向我热爱的人告别,然后我一定回来伏法。”

暴君听完,笑了起来。“我怎么能知道你会遵守诺言呢?”他说,“你只是想骗我,想逃命。”这时,一个名叫达芒的年轻人说:“噢,国王!把我关进监狱,代替我的朋友皮西厄斯,让他回家乡看看,料理一下事情,向朋友们告别。我知道他一定会回来的,因为他是一个从不失信的人。假如他在您规定的那天没有回来,我情愿替他死。”

暴君很惊讶,竟然有人这样自告奋勇。最后他同意让皮西厄斯回家,并下令把达芒关进监牢。

光阴流逝,不久,处死皮西厄斯的日期临近了,他却还没有回来。暴君命令狱吏严密看守达芒,别让他逃掉了。但是达芒并没有打算逃跑。他始终相信他的朋友是诚实而守信用的。

他说:“如果皮西厄斯不准时回来,那也不是他的错。那一定是因为他身不由己,受了阻碍不能回来。”

这一天终于到了,达芒做好了死的准备。他对朋友的信赖依然坚定不移。他说,为自己信赖的人去死,他不悲伤。

狱吏前来带他去刑场。就在这时,皮西厄斯出现在门口。暴风雨和船只遇难使他耽搁了。他一直担心自己来得太晚。他亲热地向达芒致意,达芒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准时回来了。

暴君还不算太坏,能看到别人的美德。他认为,像达芒和皮西厄斯这样互相热爱、互相信赖的人不应该受不公正的惩罚。

于是,就把他俩释放了。

最后,暴君说:“我愿意用我的全部财产,换取这样一位朋友。”

西方有句谚语叫患难见真情,真正的朋友,只有在历经风雨的时候才能认识到,平时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中,人的内在品质是很难被看出来的,只有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人的内在品行才有可能得以显现出来,“疾风”是人性的试金石。人的一生可能朋友很多,但真正够得上的“朋友”二字的却很少。

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凡是能力、声望、功业胜过自己的,以及受到唐玄宗喜欢、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者,必定千方百计排挤掉他。尤其忌讳有文学才能的人,常常表面上与之亲近,当面讲好听的话,背后却设计陷害他们。当时人说李林甫“嘴巴上有蜜,肚子里有剑”。

唐玄宗励精图治20多年,建立了“开元盛世”。渐渐地,他开始骄傲起来,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一下了,唐朝社会开始腐败起来。而从中起到恶劣作用的,就是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宗室,精通音律。他最初担任千牛直长一职。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林甫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后来担任过刑部和吏部的侍郎。当时武惠妃最受宠爱,她的儿子寿王也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另眼看待。李林甫抓住机会讨好武惠妃,他悄悄派人告诉武惠妃:“我愿意保护好寿王。”武惠妃很感激他。李林甫和当时的宰相裴光庭的妻子关系暧昧,裴光庭死后,他妻子请求高力士让李林甫代替丈夫的官职,但高力士没有答应。唐玄宗让萧嵩推荐宰相人选,萧嵩考虑了很久才推荐了韩休,唐玄宗同意了,御史命令他起草诏书。高力士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裴光庭的妻子,裴光庭的妻子马上让李林甫去告诉韩休。韩休当上宰相后不知道是萧嵩推荐他的,还以为李林甫从中出了力,很感激李林甫,却和萧嵩不和。他推荐李林甫当宰相,武惠妃也从中相助,于是唐玄宗将李林甫命为黄门侍郎。

李林甫像

李林甫后来担任礼部尚书,他表面上很柔顺,但鬼点子特别多,善于对皇上察言观色,升官很快。李林甫和宦官、后妃们的关系很好,所以能预先知道皇帝的想法。每次入朝奏事的时候,他都能说出符合皇帝意图的话来,这让皇帝欣赏他。但是李林甫性格猜忌,喜欢陷害人。朝中凡是不和他打交道的官员,都会被他想办法排挤掉。而那些和他关系好的人,哪怕没有什么才能都可以高升。李林甫每次陷害别人,都不动声色,当着别人的面把好话说尽,但转过身来就用最阴险最毒辣的手段害人,别人都形容他“口蜜腹剑”。

当时的宰相是张九龄,是个很正直的人,经常为了原则而和唐玄宗争执。唐玄宗对张九龄越来越不满,加上李林甫又经常在旁边煽风点火,他对张九龄的成见越来越深,而对李林甫的好感却增强了许多。

李林甫积极帮助寿王谋求太子之位,终于说动唐玄宗将太子废掉。但这年冬天,武惠妃病死了,寿王失去了靠山。太子的位子空了出来,唐玄宗不知道该立哪个儿子,李林甫说:“寿王倒是挺适合的。”唐玄宗却说:“忠王仁厚孝顺,论年龄也最大,就立忠王好了。”就立忠王为太子。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依靠溜须拍马博得唐玄宗的好感。他一手控制了朝政,别的大臣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唐玄宗辛苦了那么久,现在想好好休息了,所以把一切政事都交给李林甫处理,自己成天饮酒作乐。

李林甫费尽心思爬上高位无非就是想满足自己的贪欲,他在京城的住宅和田地都是最好的。京城最好的一栋别墅是当年薛王留下来的,唐玄宗把它赐给了李林甫,至于各种奇珍异宝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李林甫做事情非常谨慎,处理政事很有一套。但是他谄媚皇帝,只知道巩固自己的权位,谁对他的位置构成威胁,他必然会想尽办法把谁打倒。太子妃的哥哥韦坚进入朝廷任职,李林甫为了对付太子,表面上举荐韦坚担任要职,而实际上却在暗中筹划对付他。他让御史中丞杨慎矜暗中调查和监视韦坚。正月十五晚上,太子出宫游玩,遇到韦坚,两人聊了一会儿。杨慎矜打探到这个消息后,就告诉了唐玄宗,诬告他们图谋不轨。唐玄宗很生气,就把韦坚罢黜了,并要太子将太子妃废掉。李林甫借此机会诬告前任宰相李适之等人和韦坚关系密切,结果唐玄宗将韦坚赐死,其他人被赶出了朝廷。杨慎矜虽然曾经是李林甫的走狗,但当他权势大起来之后,李林甫又把矛头对准了他。李林甫让心腹诬告杨慎矜,把杨慎矜全家都害死了。

口蜜腹剑是很可怕的,正如糖衣炮弹一样害人于无形。因为,你被表面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不会起到应用的防范之心,但就在你疏忽防范之际,炮弹悄无声息地袭来,其结果多半凶多吉少。因此,看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千变万化,但本质却是不变的,要努力练就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

不遇根错节,无以别利器

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

做事不避艰难,乃是臣子的职责。不遇到盘根错节,就无法识别锋利的刀斧,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时机!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的时候受尽侮辱,回国后秦国又多次欺负燕国。太子丹很愤怒,但又打不过秦国,于是决定派刺客刺杀秦王。

太子丹听说田光很有才能,就去请教他,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太子丹把田光送到门口的时候特地嘱咐他:“今天说的事关系重大,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答应了。

荆轲是卫国人,喜欢读书习武,但剑术并不高明。他到燕国后和高渐离交好,两人经常一起饮酒作乐。很多人看不起荆轲,只有田光看出他是个人才,对他很好。田光找到荆轲,请他帮助太子丹刺杀秦王。荆轲正在犹豫,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行为是不会让人产生疑心的,而太子丹多次嘱咐我不要把消息泄露出去,这是他对我不信任的表现。让别人不信任自己是不对的。”他想用自己的死来激励荆轲,对他说:“希望你去见太子,告诉他我已经死了,不会把秘密泄露出去。”说完自刎而死。

荆轲去见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还把田光的话告诉了太子丹。太子丹痛哭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说出去,是考虑到事情实在太重要了。现在田先生以死明志,不是我的本意啊!”太子丹把荆轲留在家里,对他非常好,拜荆轲为上卿,给他最好的房子居住,每天都去拜访他,经常送珍贵的礼物给他。荆轲要什么给什么,太子丹从来没有怨言。

过了很久,荆轲还是没有出发的意思。这时候王翦已经灭掉了赵国,移兵燕国边境。太子丹害怕了,找到荆轲说:“秦兵马上就要打进来了,虽然我很想长期侍奉您,但已经不行了。”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讲了。让我去刺杀秦王,如果不带上足够的礼物的话,秦王是不会接近我的。我听说樊於期被秦王悬赏千金取他的人头,如果能让我带上他的首级和督亢的地图,秦王肯定会召见我的。到时候我就能动手了。”太子丹说:“樊於期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杀他呢?希望您改变主意。”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于是私下去找樊於期,对他说:“你全家都被秦王杀害了,现在秦王又高价通缉你,你怎么办?”樊於期仰天长叹道:“我恨透了秦王,但不知道怎么报仇!”荆轲说:“如果能取得你的人头献给秦王,他一定会见我,到时候就能刺杀他了。”樊於期说:“只要能报仇,我的命算什么!”说完便自刎了。

太子丹听到樊於期的死讯后伏尸大哭,但也没有办法了,于是把他的头砍了下来装在盒子里。又找了把锋利的匕首,上面涂好毒药。然后派勇士秦舞阳充当荆轲的副手,一起出使秦国。太子丹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放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流下了眼泪,荆轲唱完后掉头就走,再也没有回头。

秦王听说荆轲带来了督亢的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高兴坏了,亲自接见荆轲和秦舞阳。荆轲捧着装人头的盒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盒子,两人依次上殿拜见。秦舞阳非常紧张,脸都白了,人们都很奇怪。荆轲说:“他没见过世面,见大王如此威严,就害怕了。大王稍等一会儿好了。”秦王说:“你把秦舞阳的东西也拿上来吧。”荆轲在秦王面前将卷起来的地图一点点地展开,展开完毕之后,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抓起匕首就往秦王身上刺去。秦王大惊,顿时跳了起来,扯断了袖子逃跑。正想拔剑,但剑太长了,一时拔不出来。荆轲追了上去,秦王情急之下只好绕着柱子跑。大臣们都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将药囊扔向荆轲,荆轲用匕首抵挡了一下。秦王抓住机会,从后面把剑拔了出来,一剑向荆轲砍去,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失去了行动力,只好把匕首扔向秦王,可惜没有击中,击在柱子上了。荆轲知道自己完了,背靠着柱子笑道:“之所以没有马上杀了你,是想挟持你和燕国结盟,以报答太子的厚恩!”左右冲上来将荆轲剁成了肉泥。秦王呆了很久,好容易才缓过劲来。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导致秦国对燕国展开了血腥的报复行动,很快就把燕国灭了。

利刃在遇到盘根错节的时候才能看出其锋利,人才也只有到了艰难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特有的能量。生活里千人一面,看不出彼此的不同,但问题一出现,庸才、人才就截然可分了。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平时要加强自身的修为,等考量自身能力的时机一到,就可脱颖而出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