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弋阳人。方志敏于1919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这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思想、新思潮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参加和组织学生运动,被选为南昌学联的负责人之一。1922年7月,为寻求革命真理,他来到上海,同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在南昌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方志敏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1925年冬,党组织派他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4月,他作为江西省代表赴广州参加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期间,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彭湃,并到东江、大埔一带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方志敏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3月,他赴武汉,参加由毛泽东、邓演达主持的粤湘赣鄂豫农民协会执委会和农民自卫军联席会议,与毛泽东、彭湃、邓演达、谭平山等13人当选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委员会执行委员。他完全赞同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下旬,方志敏化装成贫苦农民从吉安步行回到弋阳,任弋阳、横峰等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武装起义总指挥、中共弋、横、德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委员,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武装,进行暴动准备。1928年1月,他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赣东北弋阳、横峰地区农民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0年起,方志敏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浙皖赣边区,与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围困在怀玉山区。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了接应后续部队,冒着雨雪和危险,复入重围,寻找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敌兵不相信,堂堂共产.党领导,竟如此穷酸。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清贫等十多篇共13万余字的文章。同年8月6日于南昌下沙窝行刑。当时离方志敏37岁生日仅差半月。
生平
方志敏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他们家是一个大农户家庭,祖父方长庚生有七男二女,祖孙三代同堂,全家三十多口。父亲方高翥排行老三。
方志敏的家很穷,每逢春天家里就断了粮,缸里的一点粮食还是跟财主家借的。刚刚三四岁的方志敏饿得肚子咕咕叫,他常常拽着妈妈的衣襟不断地嚷:“妈妈!我饿啊!”
当方志敏看到地主家的孩子吃着白馒头时,就问母亲:“为什么财主家的孩子有馒头吃,而我们家没有呢?”
方志敏
母亲含着眼泪说:“人家命好,有地又有钱;咱们命苦,要啥没啥,让你们小孩子也跟着受苦!”
方志敏听着,心里充满了迷惑:同样是人,为什么却有不同的命运?
由于方志敏营养不良,所以经营闹病,直到4岁才学会走路,不过他长得非常俊秀,村里的人都开玩笑给他起了个绰号——“正宫娘娘”。
方志敏在家排行老二,按宗族家规,只有老大的长子才能入学。看到哥哥读书,他也常常拽着父亲的手要读书。父亲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向财主借高利贷,在方志敏8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这时取学名“志敏”。五年后因家境不济,回家一面劳动,一面刻苦自学。
虽然如此,但他的成绩仍然非常优异,让先生赞叹不已。一天,私塾先生严常新来到方志敏家,对方志敏的爷爷说:“你家的伢子是个人才,刚读了这几年,就能够写很好的文章了。奇才不栽培,枉为人师啊,我琢磨他应该到正规的学堂去读书,将来必成大器!”
1916年秋天,16岁的志敏在弋阳县高小读书,他在学校图书室看了很多进步书籍,并组织了“九区青年社”,专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当时,有个姓张的大地主想弄个“省议员”当当。他让手下用钱去买选票,老百姓议论纷纷。方志敏想,这个地主坏得很,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要是他当上了议员,不定要做出多少坏事。
为了阻挡姓张的大地主,方志敏一夜没睡觉,写了一篇小字报“张地主十大罪状”,抄写了好几份,连夜贴在县城最显眼的地方。城里的人都挤着去看小字报,拍手称快。张地主气得浑身发抖,派人把小字报撕掉,到处寻找方志敏。
方志敏的同学劝他找个地方躲一躲,说张地主有钱有势,惹不起他。方志敏笑着说:“我不怕,他能把我吃了?”
张地主终于找到了方志敏。几个狗腿子推搡着方志敏,方志敏被带到了张地主家。
张地主歪在太师椅上,咕噜咕噜在抽水烟,眯着两眼瞅着方志敏说:“你就是方志敏?”
方志敏昂着头不说话,心想,你知道还问什么?
张地主又说话了:“你是学生,应该好好读圣贤之书,不要瞎折腾。我找你来,想让你写个声明,就说你受别人唆使,我是清白无辜的,怎么样?”
方志敏摇了摇头,张地主马上翻了脸,把水烟袋往桌子上一扔,满脸凶相,说:“我在弋阳城里说一不二,整死你像踩死个蚂蚁。”一个打手凑上来要动手。
方志敏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说:“我早给报馆和警察署写好了信,今晚我要回不去,就有人将信寄出去。你残害学生的事情全省的人都会知道。”
张地主一听,一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还留了一手,真难对付。想来想去,如果把方志敏打死,就会惹恼全省的人。还是咽下这口气吧,只好一挥手,让方志敏走了。
方志敏并没有给同学留下什么信,只是让张地主逼急了,才急中生智说出那套话。张地主最终没有当上议员,方志敏却成了弋阳城里有名气的学生。
1918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掌着卖国政府,他们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倒行逆施,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方志敏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声讨段祺瑞卖国政府、抵制日货的集会,并且带头把自己宿舍里铺的一床日本草席抱出来,扔到集会的讲台上,一把火点着了。然后他大声说:“我们坚决不用日货!”
学生们在方志敏的带动下,纷纷冲回宿舍,开始清除房间里的日货。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深深地触动了方志敏的心弦,他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之中。他这年秋天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设在南昌的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机械专业,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织了“学生自治会”,编演话剧讽刺腐败的政府和压迫学生的学校领导。后来校长看了戏恼羞成怒,下令立即停演,并且给方志敏记大过一次。但方志敏并不屈服,他带领学生自治会贴布告:开除校长!
1921年春,由于方志敏领导学生闹学潮,反对腐败教育,揭露和抨击校方的劣迹而被开除。这年9月,他离开南昌,来到九江南伟烈大学读书。这是一所美国基督教卫斯理派组织办的教会学校。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籍。
1922年5月,方志敏参加了“非基督教大同盟”,并且写下了第一首散文诗哭声:
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啊!
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
“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取去了,剩的些微,那够供妻养子!……
我们牛马一般地在煤烟风尘中做做输运,奔走,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来,只好由死神摆布去了!
跌倒在火坑里,啊!这是如何痛苦啊!
看呀,狂暴的恶少,视我们为娱乐机械,又来狎弄我们了!……
唔!唔!唔!我们刚七八岁就给放牛,做工去吗?
金儿福儿读书,不是……很……快乐吗?
痛呀!枪弹入骨肉,真痛呀!
青年人,可爱的青年人,你不援救我们还希望谁?”
似乎他们联合起来,同声哭诉。
这时我的心碎了。
热泪涌出眼眶来了。
我坚决勇敢地道:
“是的,我应该援救你们,我同着你们去……”
1922年夏天,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只身来到上海,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29日,由组织派回江西南昌工作。
1923年3月在南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方志敏认为这是自己“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方志敏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农民协会秘书长。1925年,党组织派他回赣东北开展农民运动,他便在家乡漆工镇湖塘村创办了旭光义务小学(亦称“平民夜校”)。学校白天免费吸收贫苦农民子弟上学,进行文化教育;晚上则以夜校形式教农民识字学文化,向漆工青年农民学员讲解革命道理,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农运”骨干,秘密组建农民协会。
7月,赣东北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漆工小组成立,方志敏任组长。同年10月,根据方志敏的指示,以漆工党小组为基础,成立中共漆工党支部,方远杰任党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江西特别支部。
1926年冬的一天晚上,经方志敏策划、指挥和领导,中共漆工党支部具体部署,方远杰等人带领200多名农协骨干组成一支暴动队,携带梭镖、大刀、鸟铳等武器,袭击了军阀设在漆工的警察派出所,赶走了反动巡官,缴获土枪7条、洋枪“两条半”(其中一支残缺,故称半条)。第二天,中共漆工党支部成立了农民自卫军,省农协特派员邵式平派共产.党员雷夏赶到弋阳任漆工镇派出所巡官。这就是赣东北人民长期传诵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史称“漆工暴动”。
“漆工暴动”是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赣东北组织农民的一次革命行动,是赣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反动势力进行武装斗争的一次伟大尝试。从此,方志敏等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始了闹革命的传奇经历,创建了红十军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和苏区的斗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6年,由于方志敏在南昌等地组织了农民进行减租和抗捐斗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农民协会常委兼秘书长,主持省农协全面工作,被称为“江西农王”。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的一天深夜,方志敏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弋阳,母亲喜过转忧,说:“县上出了布告捉你,活捉赏洋一千,割头五百,已来家里搜查几次了。”父亲也向他讲述了农会干部被杀的情景。
方志敏用力地挥了下拳头说:“这是血的教训!我只要有口气,非把这鬼世道闹个天翻地覆不可。”他把保留下来的党员干部重新组织起来,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准备举行武装暴动。
但是,有的党员在白色恐怖下,意志消沉了,方志敏严肃地指出:“在革命暂遭失败的今天,如果有谁还不愿抛弃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就该用实际行动接受考验。”
1927年在弋阳,方志敏是杆猎猎生风的帅旗,仅在七天之内,他就重新组织起二十多个党支部。随后,又在九区的窖头村主持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共产.党联席会议,决定统一行动,发动年关暴动。会议决定成立暴动总指挥部,由方志敏任总指挥。
会后,根据会议决定,方志敏化名汪祖海,潜至横峰。他有时装成一个商人,戴一顶绒帽,穿一件灰袍,走乡串村,联络同志;有时赤着脚,穿一双草鞋,深入贫苦农民中,组织兄弟会或农民团。经过他的精心组织,全县成立了上百个农民团,每天都有十几批人跑到方志敏住处催问:“什么时候暴动?”
方志敏答复:“还早呢,准备得还不够。”他要求各地加紧购买武器,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暴动意味着打仗,我们不能用头皮去对付国民党的刀枪。”
方志敏极力劝说这些脾气火暴的农民领袖耐住性子,打好基础,对于他称之为“霹雳火”的蓝长金更是一再叮嘱。因为,蓝长金所在的楼底村是方志敏的活动中心,楼底村一旦风吹草动,就会带动全局。
蓝长金是楼底村的煤工领袖,出身贫苦,会武功,讲义气,疾恶如仇。方志敏最欣赏他“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拼命精神,也最担心他一言不合、拔拳相向的急躁性格。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巧,方志敏越是担心哪里,哪里就越出事。12月19日,方志敏按约前往弋阳九区与黄道碰头,他前脚刚走,后院就起火。县衙派来一位收煤捐的委员,来到楼底村,鼻孔朝天,一下轿便发火:“你们每月五块钱的捐,不按期送县缴纳,还待我来催,是何道理!”
“近来煤出得不旺,凿进一洞又一洞,尽是些石壁烂皮!”煤工纷纷解释。
收捐委员态度蛮横:“我们官府不管这些,我们只是要捐。”
“没有煤,我们饭都没有吃,自然没有钱交捐,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蓝长金忍不住嚷道。
“呵!原来你们是抗捐不交,我早就听说这里要结党造反,果然如此。看吧!老子回衙门报告,明天就把你捉到牢里去,坐到头发三尺长。你们这帮狗东西!”收捐委员破口大骂。
蓝长金按捺不住,顶撞起来:“你说哪个是狗?你才是狗,老子不交捐,你咬我的卵去!”
收捐委员气急败坏,赶上前来,照着蓝长金后脑就是一拳。蓝长金何等功夫,顺势在委员腋下轻轻一托,便将他掀出两三米远,跌了个四脚朝天。那委员翻身爬起来,撒开脚朝县城跑,边跑边喊:“你们抗捐不交,还殴打官员,存心造反。看明天官军来收拾你们!”
蓝长金知道情况不好,连夜派人到弋阳九区去请方志敏。方志敏赶回楼底村时,已是深夜。祠堂里聚集着一千余名农民团的骨干,等候方志敏的指示:“暴还是不暴?”
方志敏毅然发出号令:“立即举行暴动。”
12月20日,方志敏在楼底村亲自打响暴动的第一铳,指挥农民公开亮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打土豪,分田地,焚契约。这一铳引燃了弋横联合暴动的旱天雷。此后几天,黄端喜在姚家垄,吴先民在青板桥,程伯谦在葛源,邵式平在邵家坂,黄道在弋阳,分别发动年关暴动,参加暴动的农民达到五六万人,基本控制了弋阳和横峰两县。
弋横暴动很快遭到国民党正规部队优势兵力的镇压,红色区域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了以磨盘山为中心的百余里。
1928年6月25日,起义部队领导层在方胜峰开会时发生分歧。一部分人提出:“全国二百多次起义都失败了,只剩下井冈山和赣东北几处还在支撑,现在又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失败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明智一点,把枪支埋起来,把红军解散,负责干部到大城市去。”
“群众怎么办?拖家带口跟我们一起造反的群众怎么办?”性情温和的方志敏尖锐质问道,“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埋枪开溜,丢下群众逃跑,那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那样做对不起群众。要走你们走,我方志敏要同起义群众坚持下去!”
方志敏的意见得到了黄道、邵式平的大力支持。他们商定了三条对策:
一、集中红军主力,由邵式平指挥,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斗争;
二、派黄道到贵溪开辟新区;
三、由方志敏带领六条枪组成手枪队,坚决镇压根据地内的顽固分子,振奋群众的斗争热情。
从方胜峰下山,方志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手枪队,直扑湖塘村,处决了他的五叔——暴发地主方高雨,并将他家的田地、粮食、财产全部分配给贫苦农民。消息传开,财主们不寒而栗:“方志敏六亲不认,吃了秤砣铁了心。”
穷人们笑逐颜开,他们编着歌谣唱道:“湖塘塌塌岭,出了方志敏,领导共产闹革命,都是为穷人。”
凡与方志敏交过手的国民党将领都说他用兵飘忽诡秘,神鬼难测。一位被俘的军官输得不服气,问:“先生用兵精妙,有些方法闻所未闻。您是黄埔几期的?”
方志敏摇摇头。
军官又猜:“那您是保定军校出身?”
方志敏还是摇头。
军官不甘心地追问:“那您究竟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还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
方志敏说:“实话告诉你吧,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
军官想破脑袋,也没搞明白,说:“鄙人孤陋寡闻,不知这青山大学在何处?”
“喏,”方志敏一指周围的高山峻岭,说,“这就是青山大学。”
“难怪先生的战法,我们在兵典上从来没有见过。”军官这才恍然大悟。
经过两年的苦斗,闽浙赣根据地扩展至方圆五百余里,拥有五十二个县两千余万人口。这一时期,方志敏与毛泽东天隔一方,音讯不通,但毛泽东发现,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努力创建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不遗余力地深入土地革命,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逐步扩大人民武装,波浪式地扩大红色区域,等等。
“八一”南昌起义以后的短时期内,全国发动了二百多处武装暴动,只有井冈山和赣东北等几个地方站住了脚。根据当时的形势,方志敏召开了弋阳、横峰、德兴三县干部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确定了集中力量、选择弱敌、先打一路的方针。这是赣东北党组织由游击战争转变为创造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在蒙蒙细雨中,到会的同志怀着兴奋的心情离开了方胜峰,去迎接新的战斗。
1930年5月间,爆发了蒋、冯、阎之间的军阀战争。驻扎在景德镇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被调到河南打仗。这时,赣东北游击队已改编为红军独立团,方志敏决定抓住时机,攻打景德镇。7月6日,红军独立团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景德镇。保安队门前的两个哨兵,看见静悄悄的街上走来一支军队,连忙敬礼,糊里糊涂地被缴了枪。占领景德镇,使红军独立团的声势大振,部队由一千多人扩大到四千多人。根据地也扩大到五百余里,人口超过百万。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授予方志敏“红旗勋章”,方志敏在接受勋章的答词中说:“大会授给我勋章,不仅是奖励我个人,而且是奖励全省工农群众与红色战士的光荣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伸向我华北地区。山河破碎,国难日深。1934年11月,中央决定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红十军和红七军团会合后,在北上途中,一个胜仗接一个胜仗。
蒋介石急了,调集了五个整师,两个旅,四个保安团共两万多兵力,前来阻截,并且发出告示:凡生擒或献出方志敏头颅者赏五万元。后来,这个赏格又增加到八万元。
在七倍以上的敌人面前,方志敏带领先遣队英勇奋战。可是,终因力量太悬殊,部队损失很大,方志敏决定返回根据地,整顿队伍,补充实力后再继续北上。
1935年1月,当部队回到江西怀玉山时,被敌人包围了。那时正是阴历年底。夜晚十分寒冷,全体指挥员围着方志敏,认真地研究着行动方案。
“我们在这里已经迂回了几天,敌人的包围缩得更小了。”
“我们应该集中兵力冲出去,突围。”
“现在粮食子弹都很少了。”
“每人剩下子弹不到十发了。”
“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手脚都冻坏了,饥饿和疲劳都影响战士们的情绪。”
方志敏坐在一块石头上,认真地思考着,当大家的话声停下来时,他说:
“同志们,我们目前确实是十分困难,但我们不能等待,等待就等于等死。要和战士们讲清楚,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冲出去,就是胜利。”
一阵咳嗽打断了方志敏的话。同志们看着方志敏十分难过,北上后他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了。但他始终坚持步行,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们,还帮战士们扛枪。咳嗽一停,他继续说: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迅速突围!剩下的子弹全部集中起来使用。突围前把伤员安排好。”
半夜,一队人马大摇大摆地向公路走去。
“口令!”白军哨兵吆喝着,一面端起了枪。
这时,一条黑影很快闪到了敌人哨兵的身边,一把匕首插进了他的心窝。就在同时,白军哨兵手中的枪发出了砰的一声响。这枪声惊动了敌人。“嗒、嗒、嗒……”敌人的机关枪开火了。
方志敏带着队伍,向前猛冲过去。一排排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爆炸,先头部队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可是,敌人又组织火力封锁了公路。
方志敏冲在队伍的前头,子弹在他的耳边擦过,破军装又给子弹划破了好多道口子。他全没有在意,带着战士们一直冲着。
冲过来了!方志敏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在黑暗中,他扫视着冲过来的队伍。啊!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少了?他立即清点人数,只有八百余人。
“队伍截断了,大队还在里面。”方志敏说。
“我再冲回去,把大队带出来。”参谋长说。
“不!我是主要负责人,要对党负责,对战士们负责。你带领这里的队伍,今晚继续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大石坪准备粮食,等候我们。我回去找大部队。”
“老方同志,你是全军负责人,那里危险……”
“对!正因为我是全军负责人,所以有责任把大部队带出来。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就应该去哪里。”
“不!你不能去。我去!”
“执行命令!”
当方志敏在德兴找到主力时,队伍只剩下两千余人了。队伍进到怀玉山和上饶边界时,更困难了。这里的党组织已被敌人破坏,一连几天无法找到向导。直到第六天的晚上,才找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但是,老人的腿被白军打断了。黑夜里,方志敏叫两个战士抬着老人,摸进了一条山谷。才走出一小段路,两边的枪声就响了。这条小道也被敌人封锁了。要从这条小道上硬冲出去已经不可能,只得退了回来。
包围圈已经缩小到方圆不到十五里,剩下的子弹不多了,粮食也吃完了。凛冽的北风吼叫着,白雪罩着山头,树上挂下了亮晶晶的冰柱。战士们趴在地上挖野草充饥,手冻肿了,像馒头一样,一用力,冻裂的口子就流着鲜血。很多战士昏了过去,严重的饥饿,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
在这严重的形势下,方志敏将还有战斗力的战士,编成了一个团,决定进行最后的冲击。
当队伍冲到分水关时,前面堵截的敌人火力越来越猛烈,后面又有追兵。部队腹背受敌,被迫上了一个山头,情况十分危急。
下午3时左右,敌人对山头发动了第四次进攻。白军像蚂蚁一样,密集地往上冲。这时,战士们剩下的子弹已经很少了。方志敏带领大家搬石头,准备和敌人肉搏。战士们一个个饿得两眼发花,腿软得发抖。可是,大家还是艰难地搬着。
敌军一步一步爬上来了。距离越来越近,十五米、十米、八米、七米。
“轰隆隆!”一排石头滚了下去,砸得敌人断腿折臂、鬼哭狼嚎,伤了一大批。没有被砸伤的也掉转头跑了。敌人的进攻又被打了下去。
黄昏,敌人再次组织兵力,发动了第五次进攻。
“同志们!敌人又冲上来了,和敌人拼啊,用生命和热血来保卫我们的阵地!”
躺在地上的红军战士,听到方志敏的声音,都支撑了起来。
敌人又被打退了。
黑夜降临,阵地上一片漆黑。
方志敏知道,这里不能待下去了。他集合剩下的八十余人,趁着夜色转移。方志敏也是七天七夜没有吃东西,饿得两脚站也站不稳,一走一晃,常常被冰雪滑倒。可是,他还是鼓励着同志们:“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越苦越要干。”
战士们都疲劳万分,咬着牙,走着、爬着,跌倒了,又起来。以超人的意志前进着。
第二天,又有一部分战士倒下了。方志敏命令机要人员和传令兵,将文件密码全部烧毁,严肃地说:“我们要做一个忠实的党员,要坚决保守党的机密!”
“志敏同志,我们失败了,还是化装躲避一下吧。”说话的是传令兵魏长发。
方志敏转身看着他,两道严峻的目光,像锋利的匕首一样。魏长发低下头不作声了,可是他心里在盘算:没有活路了,还是投降吧!晚上,他偷偷地跑下了山。
第二天,天还是下着雪花,满山披着银装。经过激烈战斗的山头显得格外沉静。突然,一阵阵枪声,像爆豆似的响了起来,白军又爬上山来了。白军团长提着手枪,跟在魏长发后面,粗声粗气地问:“方志敏是藏在这里吗?”
“就……就在这山上。”
“妈的,你说假话,老子毙了你。”白军团长瞪出了眼珠叫着,“给我前面带路。”
“是!是!”魏长发应着,可是两条腿怎么也迈不开。他似乎看到山顶上方志敏向他射来愤怒鄙视的眼光。
“快!”白军团长用枪口在他背上捅了一下。魏长发慢慢地向上爬着。
搜索了整整四小时,满山的草丛被整整地翻了一遍,可是,连方志敏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敌团长的脸涨得通红,一把抓住魏长发的衣领,恶狠狠地问道:“方志敏到底藏在哪里?老实讲!”
“啪啪”两个耳光,接着又是重重的一拳。
魏长发嘴角淌着血,跪倒在地上说:“长官,方志敏一定藏起来了。”
“再仔细搜查!”
白军又搜查起来。六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方志敏的影子。
两个白军士兵倒拖着枪,有气无力地走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其中一吊眼皮的坐下来,对一个麻脸的说:“喂,伙计,歇一歇吧!两条腿快断啦!”
“好吧!”麻子走到一旁打算坐下休息了。忽然,他惊叫了一声,倒退几步,趴在地下了。
“怎么回事?”
“有……有人!”
“哪里?哪里?”
“树叶……树叶……”
两人爬在地上,把枪栓弄得啪啦啪啦响,一面大叫:“什么人,快出来!”
树叶后面的人,正是方志敏。他泰然自若,拨开树叶,走了出来。
两个匪兵猜测到眼前这个身材魁梧的人是红军中的大官时,不禁得意起来,他们把方志敏浑身上下搜查了几遍,除了一块怀表、一支钢笔、一枚私章之外,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找到。其中一个匪兵气势汹汹地举着手榴弹说:“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方志敏不觉一笑。国民党兵哪里知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方志敏一向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他职务虽高,经手的款项数以万计,但是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自己从不动用一分一厘。正如他说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1月29日被俘后,30日被捆绑至玉山县,国民党四十三旅旅长刘振清自负辩才,想说服他归降。方志敏不待刘振清的开场白说完,便鄙夷地付之一哂:
方志敏手迹
“多说无益。我方志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
蒋介石为了宣传“战果”,镇住人民的革命热潮,下令将他钉上脚镣手铐,关在囚笼里,到各处游街示众,庆祝“剿匪胜利”。
第二天,方志敏就被解到上饶。上饶是蒋介石“赣东剿匪司令部”所在地。敌人的第一次“祝捷大会”就打算在这里举行。那天,敌人在县城里实行戒严,广场上搭起了一个台。敌人把老百姓赶到台前,四周还架起了机枪。
没有多久,敌人把方志敏押到台上。方志敏昂然挺立,正气浩然,目光炯炯,沉静而深情地望着台下的群众。
一位跟踪采访的美国记者对现场情景做了这样的报道:
会场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关枪,谁也不准从路旁跑入街心。戴了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现无限信仰。周围是由大队兵马森严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然无声。即蒋介石参谋部之军官亦莫不如此。观众人之默然,适足证观众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示无限尊敬与同情。
游街回来,司令长官赵观涛自我解嘲地说:“我们真蠢,自己搭台让别人唱戏,既费力又不讨好。”
从南昌专程赶来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俞伯庆思虑得更深远:“最令我胆寒的是市民的态度,太静默了。还是早点送到南昌算了,免得惹出事来。”
几天后,敌人又把方志敏从上饶押到南昌。
2月6日,南昌城里春寒料峭。敌人又要在豫章公园开“庆祝生擒方志敏”的大会了。
豫章公园的四周,岗哨密布。附近大街口,都架着机枪。上千名老百姓被赶进了会场。
一个国民党将军站在台上,大肆鼓吹了一通“战果”后,大叫一声:“把方志敏押上来!”
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跨上台来。他仍然是那样神态镇定,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台下的人群,激昂地说道:
“同志们、同胞们,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能和大家讲话。”
台下的群众惊异地看着他。台上台下的敌军官兵们也都惊呆了。
“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统治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国民党将军从惊愕中猛醒过来,像发狂似的号叫:
“快拉下去!快拉下去!”
几个敌兵手忙脚乱,上台来拉方志敏,方志敏仍对着台下高声说:
“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南昌行营军法看守所,是一所吃人的监狱。
方志敏和他的三个战友就被囚禁在这里。
敌人先是用尽手段,想诱降方志敏。诱降失败后,就开始残酷地折磨方志敏。他们把方志敏移关到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的看守所。方志敏每天吃的是掺着稗子、沙石的霉米;洗脸、漱口、饮用,只有两碗水。牢房里尽是老鼠、臭虫、虱子,搅得他不能休息。他连续病了两次,还要忍受敌人的毒刑。可是,方志敏的意志丝毫没有动摇。
后来,敌人害怕方志敏的宣传影响整个监狱。他们把方志敏单独关押,不让他和别人接触。
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除了一张单人铺外,还放着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桌上放着笔砚和纸张。这是敌人梦想要方志敏给他们写反共文章而准备的。
方志敏心里惦记着同志们。他经常拖着九斤重的镣铐,站在窗边向外看望,寻找和同志们联系的机会。
一天早上,同监狱的一个犯人拿出一张折皱了的旧报纸,放在方志敏的小板凳上,就转身走了。
方志敏拿起报纸翻阅着,在头版上有一条消息:中央红军在贵州消灭了国民党王家烈部队和薛岳部队的两个师。这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的一个大胜仗。这个消息,使方志敏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他立即抓起那个铅笔头,在报纸上写道:
亲爱的全国红军同志们!我在狱中热诚地庆祝你们的伟大胜利,希望你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决战斗,全部消灭白军,创造苏维埃新中国!
这张报纸,后来传到了狱中别的同志手中,鼓舞了同志们的斗争。
方志敏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头经常痛得像要炸裂似的。他左手托住头,大拇指紧紧地按在太阳穴上,伏在凳上不停地写着。冷汗一道道淌下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又按住太阳穴,继续写下去。突然,方志敏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胸口痛得喘不出气来,房子在旋转……
当方志敏恢复知觉时,又支撑起来,咬紧牙关,又伏在小凳上,从铅笔尖上,不停地倾吐着自己的心声。
就这样,他写了清贫、可爱的中国、死、狱中纪实、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纪实性的作品。其中清贫和可爱的中国两文连同一封给党中央的信,方志敏设法托人带给在上海的鲁迅,并由鲁迅转送给了党中央。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特别集中精力写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在序言中,他写道:
“我决意要写成这篇文字,这算是我临死前的一滴努力。”
可惜,这篇历史没有写完。
1935年7月的一天,方志敏预感到敌人要下毒手了。他连夜给一个朋友写了封信,其中写道:
如果我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如果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在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可视为我的精诚寄托吧!在微风吹拂中,如果那朵花上下点头,那可视为我在向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致以革命的敬礼!如果那花左右摇摆,那就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带方志敏。”
狱警的叫声,在昏暗狭小的牢房里响起。看守员手持步枪,把每一个牢门死死地封住。
一个敌军军官,带着四个全副武装的士兵,朝关押方志敏的牢房走去。
“方志敏。”
方志敏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沉着地问:“干什么?”
“今天,你要执行了。”
方志敏看了他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大步跨出牢房。两个敌兵走上去要抓他的手臂。
“滚开!”方志敏大喝一声。
他拖着沉重的铁镣,昂着头,挺着胸,迈开坚定的步伐,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布满荷枪实弹的宪警官兵。可是方志敏根本没有去理会他们。他的眼光,从墙头上望出去,透过乌云,他仿佛看到了灿烂的阳光。
这时,敌军执行处处长走到方志敏面前说:“方先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方志敏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昂着头大声说:“我是共产.党员!你能砍掉我的头颅,但永远也砍不掉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你们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的强盗,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屠杀工农的刽子手。等待你们的是什么下场,你们想过没有?”
执行处长皮笑肉不笑地对方志敏说:
“方先生,蒋委员长想重用你,你为什么这样固执呢?”
方志敏勃然大怒,打断他的话:“我方志敏是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蒋介石,蒋介石是个地地道道的反动头子,我和他是势不两立的。”
方志敏大义凛然的神色,炯炯的目光,是那样神圣不可侵犯。
执行处长脸色铁青,眼睛通红,从牙缝里迸出了两个字:“执行。”
方志敏昂首挺立,从容镇定,怀着对国民党反动政权极端的仇恨和蔑视,怀着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心,放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激昂的口号声冲击牢狱,划破黎明前昏暗的天空,在大地上回荡。
方志敏像一棵参天的青松,岿然屹立。
1935年8月6日清晨,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
1965年,中共江西省委为方志敏烈士修建坟墓时,毛泽东主席亲题墓碑,写下“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叶剑英元帅曾在方志敏一张照片上题诗,歌颂方志敏的伟大业绩:
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创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总结
方志敏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方志敏精神,紧密联系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树立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科学发展;就是要知荣明耻,艰苦奋斗,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顾全大局,吃苦耐劳,富有爱心。
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方志敏拳拳的爱国之心。朴实的话语,意趣的表达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
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今天,加快发展,我们同样离不开精神的激励、信念的支撑。要通过弘扬方志敏精神,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富民兴国的信念。
在方志敏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以“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磨砺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掌管大权,手握重金,却严于律己,甘守清贫,并且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因而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清贫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物质层面的清贫,要求人们在创造财富时不畏艰难,能吃苦耐劳。精神层面的清贫,则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永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永远牢记“两个务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奢侈浪费,不骄奢淫逸,树立清正廉洁、清贫朴素的整体形象,永葆革命本色。
在方志敏的遗言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去了努力为党工作的机会。你们要认识:你们能够为党工作,为党斗争,那是十分宝贵的。”奉献,体现在方志敏顾全大局、舍己忘我上。为了顾全大局,他始终把个人的安危荣辱与祖国、民族的利益相联系,并为之奋斗一生。
尽管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方志敏的奉献精神仍然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我们要始终像他那样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舍己忘我、甘于奉献的胸襟;始终坚持立足大局,无私奉献的信念,要讲积极的奉献观和正确的大局观。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关系,把自身工作融入大局当中,共同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