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康熙教子密语 > 第六章 清心寡欲少忘少病
第六章 清心寡欲少忘少病
作者:赵润田   |  字数:4295  |  更新时间:2015-04-03 14:44:22  |  分类:

人物传记

训曰:朕自幼所读之书,所办之事,至今不忘。今虽年迈,记性仍然,此皆素日心内清明之所致也。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译文

我小时候读过的书,做过的事,直到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虽然现在上了年纪,但记性却和过去一样好。这都是因为我平时内心清静、思虑明晰,才有现在这样的良好状态。一个人要是能清心寡欲,不存贪念,不仅记性好,而且得病也少。

评语

孔子曰:“老戒贪。”康熙帝训诫子孙: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心境清澈,又少有欲望,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并且疾病也少。篇幅短,却告诉给我们一个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读书是如此,干其他事情也如此。

君子“三戒”不可贪得

训曰: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戒色、戒斗之时已过,惟或贪得,是所当戒。朕为人君,何所用而不得,何所取而不能,尚有贪得之理乎?万一有此等处,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尔等有血气方刚者,亦有血气未定者,当以圣人所戒之语各存诸心而深以为戒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所要戒的主要是色;等到壮年,血气方刚,所要戒的主要是斗;等到年老以后,血气已经衰竭,所要戒的是贪得。”我现在年纪大了,戒色、戒斗的时候已经过了,只是或许还贪得,这是应当戒除的。我作为人君,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取什么东西取不来,还有贪得的道理吗?万一有贪得的地方,也应当以圣人的话为戒。你们当中有血气方刚的,也有血气未定的,应当把圣人所说的戒语牢记在心中,并引以为戒。

评语

在这篇训诫中,康熙帝告诫子孙要在不同年龄戒色、戒斗、戒得。他对人生不同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归纳得十分正确,在今天也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与医配合方能治病

训曰:人有病,请医疗治,必以病之始末详告,医者乃可意会,而治之亦易。往往有人不以病原告之,反试医人之能识其病与否,以为论难,则是自误其身矣。又病各不同,有一二剂药即瘳者,亦有一二剂药不能即瘳者。若急望效,以一二剂药不见病减,频换医人,乃自损其身也。凡人皆宜记此。

注解

瘳(chu):病愈。

译文

人得了病,请医生诊治,一定要向医生详细讲述自己的症状,以便于医生对症施治,这样容易收到好的疗效。可人们往往故意隐瞒自己的病因,反而去考验医生是否能知道自己的病状,以此为难医生,这样做岂不是白白耽误了自己。再说每个人身体条件各不相同,有的人服一两剂药就好了,有的人服了一两剂药却好不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得了病就想立即好,一两剂药下去不见效,就频频更换医生,这是耽误自己。所以求医时一定要记住这两条。

评语

在这篇训诫中,康熙帝谈到治病不能急望痊愈,因为服食一二剂药而不见生效,就频繁更换医生,结果是自误其身。我们做其他事情也一样,不可急于求成,一口想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病去如抽丝”的道理。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注解

党:古代地方组织,五百家为党。谑(xu):开玩笑。

译文

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要忍耐一时,自然会平安无事。就像邻里之间每每因为鸡犬之类的琐碎小事,以致引起诉讼,经由官员诉讼审理;或者因为一句玩笑话,以致引起口角争斗。这都是因为不能忍耐一时的小愤怒而酿成告官诉讼的大事端。孔子说:“小事不能忍受,就要败乱大的谋划。”圣人的话,最深切中肯的道理就包含在其中。

评语

这篇训诫对于我们处理人事之间的关系很有教益。但须说明的是:强调“忍”,并不是说凡事都可以做无原则的退让、妥协;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却是丝毫忍不得让不得,反而是应当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对人对己都会更好一些。

神静心和心和形全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注解

营营:往来不绝的样子。清虚:清静虚无。栖心:保其根本,养其元气。

译文

庄子说:“不要劳累你的身体,不要扰乱你的精神。”并引用庚桑子的话:“不要让你的脑袋里思虑重重。”这是因为少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养神,少一些不良的嗜好和欲念可以养精,少说话可以养气,明白了这样可以涵养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因此,人的身体是生命的基础,心是身体的主宰,神是心的具体体现。精神恬静,内心就会平和,内心平和身体就会完满无缺,无懈可击。平和恬静颐养精神,就会使内部协调安定;心灵清静虚无,一尘不染,就不会被外物引诱;精神淡静,心灵清明,身体就不会有什么牵累了。

评语

少思虑、少嗜欲、少言语,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这篇庭训所谈养生,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但对我们有启示的是:物质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只有节制自己的这种欲望,才能保持心态的平衡,从而养生。

心小胆大防患未然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译文

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又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我认为,遇到事情都应该如此对待。

评语

这里的“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谈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事之时,却如无事”,谈的是遇事不慌,从容应付。一个有志成就事业者,需具备这样的素质;一个政治家,更需具备这样的素质。纵观康熙执政期间,征讨葛尔丹,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赫赫功勋,举世瞩目,而指挥若定、举重若轻,就是这种良好素质的体现!本则作为庭训的开篇,其训诫的意义是隽永深长的。

嘉纳良言闻过则改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辞色。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何必以此为忧也。”朕甚是之。不日,永兴捷音果至。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凡人各有识见。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注解

佥:皆。都统:官名。清代始设八旗都统,分掌满、汉军二十四旗政令。毕立克图:蒙古正蓝旗人,始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累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康熙间王辅臣叛于平凉,讨降之,封二等男。天颜:帝王的容颜。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眉颦:皱眉。嘉纳:赞许,采纳。汉仗:指体貌魁梧。

译文

现在,天下安定太平,但我却仍每时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奋处理着国家大事。以前,吴三桂等“三藩”发动叛乱时,因为我主意见解坚定,因而才能成功地平定叛乱。只是在大军永兴被围那一次,事情危急到连消息也不通了,我内心忧虑,不免流露于言语和表情。

一天,众大臣进宫商议军事问题,他们进奏完后都退下了,只有都统毕立克图单独留下,对我说:“为臣观察陛下近日的脸色,稍带有忧虑之情。皇上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编队,冲锋陷阵,谁又能抵敌住他们呢?过几天,永兴方面的我军必定会送来胜利的喜讯。难道陛下不了解当年太祖、太宗他们用兵的情况吗?为臣从未见过他们皱一次眉头。皇上您如果这样怯懦心虚,就赶不上祖宗了!您何必为这样的情况而忧虑呢?”我很以为他的话是对的。过了不几天,捷报果然来到。所以,我从来不敢轻视人,说人家无知。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我经常和各位大臣说,你们但凡知道什么、见到什么,都可以进奏,让我知晓;对于那些合理的意见,我将赞许并乐于采纳。都统毕立克图,体貌魁梧,面目俊好,而且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

评语

大兵被围永兴,前线消息不通,一向镇定自若的康熙对此也不免忧心忡忡而现于言表。康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倒是大臣毕立克图说他“懦怯”有点言重了。可贵的是,如此“批逆鳞”的话,康熙不但能够当时虚心接受,引以为戒,且作为“庭训”传之子孙,正所谓博采众长,必有所得。自古以来多少“圣君”、“明主”之所以能创建宏图大业,主要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如何聪慧,而在于他们是否听取和采纳各种意见。历史告诉我们,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别人的热情和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在于个人的聪明,而在于他的智慧——一个人能从自己的教训中汲取经验,这叫聪明;一个人能从他人的教训中汲取前车之鉴,才是智慧。

自任其过大人之为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认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注解

大人:品德高尚之人。

译文

作为人,谁能不犯错误?只是人们有了过失,犯了错误,大多自己不愿承担或承认自己所犯错误。我就不是这样。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自己遗忘而错怪他人的事情发生,事情过后,我一定会主动认错,并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竟至于使别人被我的行动大为感动并觉得不安起来,这种情况确实有过。大抵能够自己认错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多为德行高尚的人。

评语

“自认其过”与“文过饰非”是截然对立的。“自认其过”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动承担责任;“文过饰非”则是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错误。前者是“大人”的行为,后者则是小人的行为。康熙不以自己是“言出九鼎”的一国之君而勇于向臣下认错,其磊落的胸襟与领袖的风度值得学习借鉴,其“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优劣,甚或是领导艺术高低的标准。康熙作为一个封建君王,他不仅这样做了,并以此告诫儿孙后人,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