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曾经这样评价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漂亮的、穿着讲究的、受过美国高等教育的宋美龄,为蒋介石那个与上层社会的现实格格不入的政权装饰了门面。”蒋宋联姻,历史上曾戏称为“中美联合”,这是我们最先要讲述的故事。
蒋介石,字中正,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所谓的溪口是剡溪流入锦溪的入口。此地自然风光优美,有四明山、雪窦山,亦多名胜古迹。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文昌阁,是蒋介石回乡探亲时偶住之地。如今溪口的旅游业十分繁荣,应归功于名人效应和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这双重因素。
1936年蒋介石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1901年冬天14岁的蒋介石和岩头村的毛福梅结婚,在镇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镇上的老人说,婚礼开始就有男女不能白头偕老的征兆。蒋介石的第一次婚姻由家长包办,而且毛福梅长相并不出众,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年纪比蒋介石要大,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一般,蒋介石对她没有太多的宠爱。不过毛福梅心地善良,性情柔顺,十分呵护体贴比自己小的丈夫。重要的是,毛氏得到了蒋母王采玉的疼爱。后来蒋介石和姚冶诚、陈洁如在一起,毛福梅都大度地接受了,甚至还一度像大姐一样地关心陈洁如。1927年9月,蒋介石与毛福梅正式离婚,采取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离婚方式——休书。与蒋介石离婚后,毛福梅仍是丰镐房(蒋介石位于奉化的宅第)的主人。
宋美龄与蒋介石于1927年在上海结婚。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的身份是“中华民国第一夫人”,是她的鼎力支持使蒋介石的威望在抗日战争期间达到顶峰。宋美龄助蒋的主要手段是对外宣传、揭露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呼吁国际社会的援助等,以此来支持中国军民抗战。她通过娴熟的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在国外发表大量演说,并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国会演讲的中国人。
宋美龄189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县)。若认祖归宗的话,宋美龄的父亲本不姓宋,而是姓韩,原名叫做韩教准,1866年出生,乳名阿虎。1875年过继给其舅舅,改姓宋,到美国求学。1886年正式拟名为耀如,也叫做嘉树(历史文字记载中,以宋嘉树这个名字出现较多),又名宋查理。1887年,宋嘉树同倪桂珍在上海三马路与泥城桥交口的教堂举行了婚礼。
母亲倪桂珍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导区之一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外孙女。徐光启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练,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上海著名的徐家汇以前就是因为徐光启而得名的。
结婚那年,倪桂珍19岁,宋嘉树22岁。宋夫人作为徐家后裔,徐家在上海的各种社会资源——工商界、金融界以及军政界里的朋友对宋嘉树的事业帮助很大。
宋嘉树早先在国外的从商经历使其眼界很开阔,极富商业头脑的他当然也不会固守着本业过一辈子。他由开始经营面粉、烟草和纺织业,兼做进口机械的代理商,从无到有积聚起大量的财富,成为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商人。而且宋嘉树于1890年在上海筹建了华印书馆,专门印刷圣经和西方书籍,获利颇丰,家境逐渐殷实起来。
宋嘉树是近代中国显赫的宋氏家族的家长,他是孙中山早期革命时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宋家王朝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宋倪二人结婚后,先后生有三儿三女:长女宋蔼龄、次女宋庆龄、三女儿宋美龄、长子宋子文、次子宋子良、三儿子宋子安。在他的六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宋庆龄和宋美龄分别是孙中山和蒋介石夫人,都曾是中国的第一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于1981年被授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因此宋嘉树被世人尊称为“民国岳父”和“共和国名誉主席之父”。长子宋子文长期担任国民政府要职,长女宋蔼龄亦是当时中国政坛呼风唤雨的重要人物。可以说,宋氏家族在上个世纪的中国甚至是西方都极具影响力。
宋嘉树的全家福
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子女,我们在羡慕的同时,大多数人还希望回溯一下宋父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备参考借鉴。宋嘉树当时对西方教育极为推崇,竭力用一套和中国传统教育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的六个孩子,
1907年,年仅10岁的宋美龄和二姐宋庆龄一起到美国读书。她先是和二姐住在新泽西州一个叫萨米特小镇,在那里的一所学校里读预科。1909年,已经在美国读书两年的宋美龄因学习成绩好,以“特别生”资格进入大学学习。
宋美龄当了3年的“自由旁听生”之后,在1912年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大学一年级学生,那年她才15岁。1913年春季学期结束,二姐宋庆龄就毕业回到了中国。为了能够有哥哥宋子文的照顾,宋美龄在二姐走后,就转到了马萨诸塞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当时宋子文在附近的哈佛大学读书。从1913年秋到1917年夏,宋美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度过了她在美国的最后4年大学生活。她主修英国文学,副修哲学。大学四年级时,宋美龄荣获了“杜兰学者”的称号,这是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称号。
1917年6月,20岁的宋美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7月返回中国。刚刚回到上海时,宋美龄对一切都感到不习惯。但是,宋美龄的适应能力极强,她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她抓紧时间学习汉语,改穿中式服装,并积极投身到各项公益事业中。几年之中,宋美龄就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社交界的名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她参加了基督教女青年会,经常发表演说,并被上海市议会聘请为童工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一般由在华的外国人担任,在宋美龄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这样的职位。
蒋介石在认识宋美龄之前已经有过3个女人,第一个是结发妻子毛福梅,第二个是姚冶诚,第三个是陈洁如。从当时的情况看,蒋宋相识之前,在事业上帮助蒋的主要是陈其美和张静江等好友。不过他若想在国民党高层政权中立足,缺少的是政治资本。从资历来讲,蒋介石加入国民党的时间比起其他一些政治明星(如汪精卫等)要晚很多,即便是后来的小舅子宋子文他也不如。主要原因是汪精卫和宋子文等人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缺少政治资本的蒋介石迫切需要借助强有力的外力支持。此外,战乱年代,资金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无不靠掠夺来满足日常的挥霍和军费开支。蒋介石虽然有张静江这样的大哥在经济上支持他,可是和江浙一带的大财团打交道的话,他又缺少某种亲情上的鼓励和支持,而他的家庭没有那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同时单靠自己的打拼也不可能和他们有实质性的来往。
此时,蒋介石就把自己事业上的希望寄托在了和宋美龄的婚姻上。通过姻亲关系给自己提升政治地位,这其中包括人脉、社会知名度以及可支配的社会资源等诸多因素。基于这些现实的考虑,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和宋美龄结合,“中美联合”也由此成为20世纪前期中国最著名的“政治婚姻”之一。
不过,感情这个东西并非一开始就是理性的,即使是蒋介石也不例外。相信他第一次见到宋美龄的时候,也并不是就只看到了和宋美龄结婚会给他带来诸多的“资本”。人的情感的发展,即使一见钟情,而后也都要有一个慢慢交往渐渐熟悉的过程,并在最后的抉择中把理性的因素考虑进去,做出一个决定——结婚!
假使宋美龄的家庭没有那么深的背景,蒋介石第一眼看到宋美龄的时候也仍然会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所吸引。宋美龄本身就是“中西合璧”的完美结合,她英语极佳、能歌善舞、气质高雅。在美国求学期间,宋子文先后在著名的哈佛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小妹宋美龄就经常去学校找哥哥,一起和他的同学出去游玩或是参加舞会等。回国后,宋家在上海的住宅简直就成了上海名流聚会的场所,每天晚上都有着商界、文化界的朋友在这里参加舞会,宋美龄自然成为舞会的中心。此等女子,必是上海滩才子豪俊追逐的对象,蒋介石怎会例外?
少女时代的宋美龄
蒋宋二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22年12月初,宋子文在孙中山位于上海莫里哀路的寓所主持了一个社区基督教晚会,蒋介石受邀参加。宴会在二姐的家里举行,又是大哥主持,宋美龄的出场就顺理成章了。经宋庆龄的介绍,蒋介石在晚会上认识了这位貌美的女子。那天宋美龄穿一件白色晚礼服,身材苗条、气质非凡,在同与会的人士交谈时,谈吐得体,成为了晚会上耀眼的明星。蒋介石动心了,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因为通过这层关系,他就能和革命导师孙中山攀上亲戚。此外,宋家在海外的人脉也会成为他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及与宋女士相见,知其为理想之终身良伴,而向所求之不得者,故不稍犹豫,露求婚之意。”
虽然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三个女人,而且当时正和陈洁如打得火热。不过蒋介石很清楚,这几个女人只会是他生活的伴侣,但绝对不会成为事业上的良伴。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蒋介石需要婚姻给自己带来继续提升的平台,而宋家的实力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不久后孙中山电告蒋介石去广州。从上海来到广州后,蒋介石就和孙中山提起了他想和宋美龄结婚的事情,因为早已有妻儿,他跟孙中山表示可以与原配毛福梅离婚,同姚冶诚以及陈洁如断绝关系,只要宋美龄提出条件他都会办到,请孙中山代为做媒。孙中山没有马上答应,自己当年娶宋庆龄就令宋家十分恼火,孙中山不敢再因宋氏姐妹的婚事惹怒宋庆龄的父母。他回到家后跟宋庆龄提及了此事,宋庆龄坚决不同意把小妹介绍给蒋介石。宋庆龄和宋美龄在美国读书期间,她就是妹妹的监护人,她向来对蒋介石一介武夫不是很看好,不过此时她还未对蒋极度讨厌,只是淡淡地说:“小妹还小,再等等吧。”所以孙中山就告诉蒋介石让他以后再说,想让这件事情不了了之。结果谁曾想,蒋介石早已认定宋美龄,开始了长达5年的恋情。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其实很多关于蒋宋婚姻的文章都误解了所谓“长达5年的恋情”的含义。从1922年蒋介石初遇宋美龄到1927年两人结婚,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两个人一直谈着恋爱,大部分时间他们没有接触,只不过是因为有了1927年的结婚,才把这中断的5年联系起来。宋家在1927年以前几乎就没理睬过蒋介石,从他的背景和实力来说,怎么也配不上宋美龄。宋家大小姐嫁给了北方巨贾孔祥熙,二小姐是当时的第一夫人,小女儿的婚事也马虎不得。所以尽管蒋介石又提了两次亲,但是作为上海滩乃至国内享誉盛名的宋家根本就没有把蒋介石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