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者:高士振   |  字数:5490  |  更新时间:2015-08-10 13:49:18  |  分类:

人物传记

刘公

鄂军都督府总监察

刘公,亦名湘,字耀宾,又名炳标,后改名为公,字仲文。1881年生,湖北襄阳(今属襄樊)人。其家为清末襄阳三大富室之一,有田产万余亩。刘性格豪爽,目睹清廷内政日非,慨然有振兴华夏之志。

1902年东渡日本求学,肄业于东亚同文书院。刘联络同志鼓吹革命,竭力资助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籍数万册,输入国内,以期振聋发聩。后入日本东斌学堂习军事,与邹容、章太炎尤称莫逆。1905年秋遇孙中山、黄兴于东京,率先加入中国同盟会,民报出版时又捐巨金。1906年萍浏醴起义,奉孙中山之命回国,积极准备响应。事泄,潜回家乡。居三月,复至汉口图举大事,未成。再赴日本入明治大学习政治经济学。1907年3月,与张百祥、邓文翚等在日本创建共进会,亟谋发难长江腹地,后被举为第三任会长。

1910年秋毕业回国,与杨玉如在汉口创办雄风报。由于奔走革命,积劳成疾,暂返故里疗养。1911年3月,武汉形势迅速发展,共进会诸人切盼他来汉主持会务,尤需其经济支持。为筹措革命经费,刘对家里佯称“顷蒙驻日武官说项,捐得一实缺道台,分发河南,可走马上任,急需白银8000两”,得到其叔刘子麟的支持,即倡议款项由各房分摊。5月携家中所给5000两银票赴汉。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召开大会,制定起义方案,初步决定刘公为总理、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孙武为军务部长,重大事务由3人共同商处。

10月9日下午,刘公与孙武往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部点验党员名册毕,孙武试验炸弹,不幸燃爆受伤。刘命李春萱将孙送往同仁医院医治,本人则隐蔽于友人处。武汉机关被破坏,名册、告示、公文、旗帜各件均被抄去,其妻李淑卿、其弟刘同等人被俄巡捕房捕去。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3人遇害,革命党人人自危。刘急与张振武等于汉口法租界召集会议,密为布置,决定仍照原计划起事,并派孟华丞至武昌,告知工程炮队各营起义时间及“同心协力”口令。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次日,与张振武、蔡济民等领导人在咨议局集合,组织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推举刘为都督时,他以素不统军,恐难胜任而辞,众遂推新军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阳夏依次克复,部署略定,刘任军政府总监察,监察都督以次官员。时湖南焦达峰求援,遂发饷1万,拨枪千支、精兵1队,长沙亦赖以光复。后同宋教仁、孙武、张知本、胡瑛、居正、汤化龙、陶德琨等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定鄂州约法。

末几,汉阳失守,武昌危急,黎元洪擅自出走葛店,刘以总监察名义布告城内外,督率军队,竭力防守,并组织奋勇军保卫武昌。人心初定,又通令各机关,凡行政措施、人事安排、经费开支等须得总监察处批准。孙武等不但不支持,反而故意刁难,有时甚至把总监察处的命令退回。革命党人不团结,使黎乘隙置刘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刘以总监察的名义,弹劾黎弃城不守,结果不了了之。

刘公鄂军都督府总监察

刘深感总监察处无继续存在的必要,当武昌组织北伐军时,即表示愿领军北伐。黎元洪、孙武赞同,委其为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但对左翼军人事、装备又蓄意掣肘,幸刘革命资深,待人宽和,鄂北、河南同志多愿随行。因革命声威远震和河南人民光复心切,北伐军先锋队和奋勇军很快就分别进至河南唐河和新野等地,刘亦于1912年3月20日统率本部抵达襄阳,击溃占据襄阳的张国荃部。正准备继续向北推进时,黎竟严令退出已被光复之地,刘拒绝接受命令。9月离襄赴京,就任总统府高等顾问。11月,以辛亥首义之功,授勋二位。1912年“二次革命”时,离京赴上海。袁世凯称帝,刘通电反对,并在汉口积极组织讨袁武装力量。护法运动时回到襄阳,召集旧部组织护法军,同时策动襄郧镇守使黎天才宣告自主。后吴佩孚率部进犯,刘失利后退守秭归,辗转于川鄂之交,坚持护法。终因肺病日益严重,赴沪就医。1920年4月12日于上海病逝。1927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28年10月,由湖北省政府公葬于武昌卓刀泉寺后山之阴。1941年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刘存厚

云南起义军总参议

刘存厚,字积之,1882年生,四川简州人。

1902年,四川总督奎俊在成都设立四川武备学堂。次年,刘存厚弃文就武,进入四川武备学堂学习。一年后以优异成绩,赴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10年,刘毕业回国,经清廷军咨府陆军部考试合格,分在云南担任新军教育训练工作。

云南为边防重地,清廷为加强新军整训,派去的士官生较多。时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电调云南腾冲之士官生、同盟会员李根源任即将开办的云南讲武堂监督(教育长)。8月,学校正式成立。李又推荐士官生、同盟会员罗佩金回滇任新军十九镇随营学堂总办兼讲武堂教官,刘存厚任战术教官。

1911年年初,滇督李经羲请准电调蔡锷由湖南来滇任督练公署参议,调唐继尧从广西回滇任督练公署参谋处提调。不久,新军调整,蔡锷任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统领(旅长),罗佩金任第三十七协第七十四标统带(团长),刘存厚为该标第一营管带(营长)。

刘存厚既是讲武堂教官,又是新军的营管带,蔡锷密议革命,常与往返。靳云鹏为北洋军阀段祺瑞的亲信,时任云南督练公署总参议,刘向蔡进言道:“我们行动言论,务要谨慎。万一风声泄露,我们将为靳等一网打尽。”蔡锷同意这个看法,并派刘常去靳处趋承恭候,虚与周旋。靳云鹏想拉拢刘存厚等新军管带,搞垮蔡锷,但刘不为其所动,并常与唐继尧、蔡锷等密商大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云南同盟会员和革命人士积极准备响应。10月16日至28日,蔡锷、唐继尧、刘存厚等先后召五次会议,具体研究了起义的兵力安排和起义的日期,以及军事口令、标示等问题,决定10月30日凌晨3时实施。然而,蔡锷等的密谋为靳云鹏侦知,并准备采取行动。30日,蔡锷、李根源等亦立即采取行动,当晚8时提前向靳云鹏的亲信新军营地发起进攻。翌日中午,起义军取得胜利。

云南摆脱清廷统治独立后,蔡锷令韩建铎为援川滇军司令,刘存厚为总参议,率两梯团约三千人,进驻四川叙府(宜宾)、泸州、自贡盐场,四川都督尹昌衡决以武力驱逐滇军。滇军慑于川军威力,不敢前进,同时,尹昌衡特派胡景伊送开拔费三十万元,援川滇军等撤军回滇。刘存厚知回滇已无出路,乃密电同学尹昌衡,表示愿意返川。1912年3月,刘回到成都。尹昌衡见刘存厚返川,增编第四镇,以刘为统制。刘喜出望外,以从云南带回的学生和四川的武备学堂同学为骨干,委任刘成勋为参谋长,励精图治;并成立四川武备同学会,推尹昌衡为会长,胡景伊为名誉会长,又吸收许多义军袍哥首领为特别会员,经常接触,联络感情,以扩充实力。7月,尹昌衡兼西征军总司令,出师康定靖边,胡景伊任护理都督,吸收刘存厚、周骏等为共和党四川支部党员。1913年8月,四川蜀军总司令熊克武,响应江西都督李烈钧首难,举兵讨袁,宣布独立。胡景伊即令刘存厚、周骏由成都、泸县两路迎击熊军。熊败,胡改刘的第四师番号为第二师,因而刘的实力大为增强。1915年2月,袁世凯任命亲信参谋次长陈宦会办四川军务,率冯玉祥、伍祥祯、李炳之三个混成旅入川,以经略川、滇、黔三省。陈宦到川后,刘存厚被任命为川南清乡司令,第二师被陈宦分割调遣在成都和川南等地,以削弱刘的实力。

刘存厚云南起义军总参议

同年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等通电起义,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定其军为护国军。蔡任总司令,分两路入川:一路出昭通,一路出毕节。

蔡锷发动讨袁,1916年元月19日来昆明后,于21日即电刘存厚部旅长雷飚“转嘱刘氏,相机发动”;23日又与唐继尧联名电刘,希“速作准备,克日发动,并将计划大要及川中近况电示”。陈宦见情,即令亲信熊祥生旅及北洋军第一部进驻泸城,名为增援,实为监督。北京政府知刘所处地位重要,亦电刘,许在袁称帝成后,封以侯爵,并诱以重奖,时袁世凯已派曹锟率张敬尧、李长泰、吴佩孚、齐燮元等师来川,打算协同陈宦稳住四川,然后进窥滇黔。陈宦知情又数次去电,胁迫刘存厚进兵。尽管袁和陈宦,软硬兼施,刘秘密召集营长以上军官在叙永忠烈宫歃血为盟宣誓:决心以身许国,拥护共和,奋力讨袁,铲除帝制,并与驻川东之第一师师长周骏相约:封锁夔巫,阻止曹锟入川。殊周骏阳表赞同、阴向北京政府和陈宦告密,泄露刘氏军机。刘察觉,乃于29日进驻纳溪,31日即以“中华民国护国川军总司令”旗帜,发出讨袁檄文。2月2日,刘部田颂尧支队占领江安;2月3日,邓锡侯支队占领南溪。从此刘存厚配合蔡锷率领之护国滇军和袁世凯派在川之北洋军的五师之众,在泸县、纳溪等地,展开数月血战。袁世凯见川、滇军护国反对帝制,被迫于2月23日下令,宣布缓正大位,3月22日撤销帝制;23日废止洪宪年号,仍想继续当大总统。蔡锷、刘存厚等逼袁下台,继续乘胜进兵。5月22日,陈宦不得不宣布四川脱离袁氏独立。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接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黎任蔡锷为四川督军兼四川省长。蔡委任刘存厚为第一军军长。

刘存厚于1918年1月1日就任四川督军。1924年5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6月17日,北京政府又任命刘存厚兼四川陆军检察使。

刘存厚正谋偏安川陕一隅之时,全国形势起了很大的变化。1926年7月,北伐军从广州起程以风卷残云之势,直趋武汉。8月25日,北洋军阀吴佩孚到武汉迎战,几月之间,连遭大败。此时,四川军阀一面效忠北京政府,一面接受蒋介石所掌握的军事委员会委任,纷纷打起国民革命军旗号。刘存厚不得不于1927年5月派人去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活动,以谋军职。

1929年7月,蒋介石任刘为新编十五师师长职。

1933年10月,蒋介石在四川“围剿”中国红军。刘存厚被委为第六路总指挥,令其“向城口、万源推进”。红军未雨先绸,于8月12日发动仪(陇)南(部)战役,半月之间,再次痛击了田颂尧;9月22日,发动营(山)渠(县)战役,在十四天内,打挎了杨森;从10月17日起,抢在刘湘发动六路围攻之前,即发动宣(汉)达(县)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刘存厚发起三路进攻。此时,杨森一败,刘存厚战线北起城口、万源;西抵江口、白衣;南到渠县边境,已被红军构成一个半圆形的弧线包围。他兵力不足,不得不呈一线配备,纵深极为空虚薄弱。红军17日发起三路进攻,18日中路即突破防线,19日,即占领宣汉县城,20日占领达县,21日占领万源。刘存厚17日恐其中央纵队失利.急电左纵队廖雨辰由万源竹峪关驰救宣汉。廖至罗文途中,即闻宣汉失守。不数日,刘存厚即被蒋介石以“摈弃宣绥”、“望风披靡”之罪撤职。

1949年去了台湾,被聘为“总统府顾问”。1962年,在台湾病故,终年81岁。

刘复基

武昌首义的决策者

刘复基,字尧澂,1884年生,湖南常德人。早年,刘复基与黄兴结识,常在一起讨论反清革命。

1904年,黄兴、宋教仁等联合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策划在长沙等地起义。是时,刘复基毅然前往参加。“适(华兴会)宋教仁以联络会党至常德,刘(复基)一见即深相结纳”,遂“与宋教仁负经营湘西之责”,他协助宋敦仁联络会党。不料起义事泄,清吏大肆捕捉党人,黄兴、宋教仁等先后亡命日本,刘复基则匿于常德柳叶湖,得免于难。1905年春,刘复基再次参与马福益在洪江举兵起义的谋划。4月,因事机不密,马福益被捕就义,刘复基遂亡命日本,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春,刘复基归国回湖南,后加入日知会。回湖南后,他在长沙筹设报刊代派所,暗中运销民报,并“往返湘鄂间联络同志”,成为同盟会湖南分会民报发行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年夏,刘复基参与由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等组织的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于岳麓山,及鼓动学潮的革命活动。

事后,禹之谟被捕,刘复基也在“被究捕”之列,遂走避常德,回常德后,即联络革命志士蒋翊武“奔走于沅、湘间,招纳会党”。他们“晓以复汉大义”,会党“皆感泣”,于是“得死士数百”,并在常德祗园寺设立了湘西革命机关,力图再举。

不久,常德祗园寺机关被清吏侦破,党人遭逮捕,刘复基偕蒋翊武走避上海,到沪后,协助同盟会员杨卓林经办竞业旬报,“为竞业旬报撰述倡导汉族自主之义”的文章。1907年,杨卓林遭捕,竞业旬报被迫停刊。刘复基和蒋诩武只好潜回各自故里,暂避风声。1909年春,刘复基与蒋翊武再赴上海,进行反清活动。是年秋,刘应兄刘星澂之召,约蒋翊武同来武汉,襄办汉口商务报。同时,刘复基与武昌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积极联络。此后,商务报成为群治学社的机关报,进行革命宣传。

为保护路权事,刘复基带头惩治立宪派人物,被汉口租界巡捕“带至英国巡捕房羁留了八小时,才得释放。商务报也因此被迫停刊”,群治学社的成员大多数在军界,为了深入地接触军界,加强对群治学社的领导,发展革命力量,巩固革命组织,刘复基决定“投笔从戎”。投入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兵。入伍后,他利用操演功课之余,积极策划社务,教育士兵,使群治学社得以巩固和发展。

当孙中山、黄兴领导同盟会在南方发动起义的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尤其是两湖地区,抗捐、抗暴、抢米等多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1910年4月,长沙发生抢米风潮,湖南当局请湖北调兵镇压,群治学社误认为湖南已被革命党人占领,准备“乘时举义”,声援湖南。于是,一面派人往湖南联系,一面派人到川鄂边境联络会党,同时命孙昌复等从汉口潜运炸弹入武昌。群治学社正在紧张地筹备时,得知湖南风潮平息,只好按兵不动。但此时风声已泄,清吏大肆捉拿革命党人,群治学社被迫停止活动。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