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为倒数“第二”鼓掌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小时候成绩不好,也很调皮,很多人对他都非常失望,可他的老师却始终对他抱有厚望,并且对他说:“你一定会走出一条光明路。”在丘吉尔的回忆录里,他十分感激老师当时对他的激励。不光是丘吉尔,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小时候成绩都很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日后的伟大,所以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一定要用良好的态度面对才行。
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约翰格登,被公认为是当代最聪明的人之一。不过你一定想不到,约翰格登15岁时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其生物学成绩竟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在最后一名,其他所有理科成绩也都排名靠后。
在瑞典科学院领奖的时候,已经79岁的格登把一张中学成绩报告单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在这张已经发黄的纸片上可以看到,63年前,这位生物学最高奖项的得主在生物课上排名全班倒数第一,并且被授课老师评价为“非常愚蠢”。
那位老师写道:“我相信他(格登)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个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他连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学不会,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这张成绩报告单一直被装裱在一个精致的木质相框中,挂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格登表示每当自己的实验遇到困境,就用它来激励自己。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坦言:“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九十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白: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差生,只要我们不对孩子失去信心。
有些孩子可能会一时间成绩不好,然后就被父母钉上了“差生”的标签,或者父母开始大为着急,想尽办法让孩子成绩变好:训斥、请家教、劝导、增加学业难度等,但是这样的方法常常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从我们采取行动的那一刻起,就是强迫孩子接受“我是差生”的标签,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内心打上这个烙印,这实在不是教育的初衷。
我们不应以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孩子的表现来断然判定孩子才智的优劣,更不能以此否定孩子的前途,不能在任何时候对孩子失去信心。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一定不要打骂相迎,而是温和地对他说一句:“别灰心,我对你有信心。”孩子在我们眼中看到了希望,才不会对学习抱有厌恶、逃避,甚至放弃之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优点,找不出自己孩子优点的家长是不合格的,或许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很努力,这也是非常好的优点,赞扬一句“孩子你很努力、认真”,也许孩子就会把这个优点保持一辈子。
事实上,孩子的成绩越差就越需要我们的鼓励,吉林省有一所实验中学曾经名噪一时,原因是学校有一个“潜能生班”,这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总成绩加起来只有两位数,平时打架、逃学、泡网吧……然而在一年后的中考里,最高分数为538分,最低的也有二百多分。该班的老师说:“是我们用爱心唤醒了他们的自信、自重,我们从来不说他们的成绩如何差,而是告诉他们有多大的潜力。”
有个孩子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倒数第一,他妈妈愁坏了,自己孩子总是倒数第一不仅说出去难听,而且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很不利啊。妈妈决定给孩子“施压”,让他紧迫点儿,妈妈对孩子使用了各种办法,软硬兼施,但都不起作用,孩子依旧是倒数第一,就差动手打了。
这天,妈妈看见孩子在玩整理厨房,他把厨房里的瓶瓶罐罐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他米醋、白醋放在了一起,辣椒酱、辣椒粉、芥末放在了一起,妈妈非常惊奇,于是灵机一动说道:“孩子,你干得真棒!为什么不把这股认真劲儿用到学习上面呢?”
孩子说:“好啊。”下次考试孩子的成绩果然提高了,摆脱了倒数第一的“宝座”,妈妈非常高兴,然后又继续激励他,此后,孩子的成绩一直稳步提升。
教育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笨孩子,只有等待发现和开发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一定要对孩子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热情与希望,任何时候都不对孩子产生厌恶、腻烦等情绪,更不能对孩子暂时的差成绩急不可耐,不讲方法地让孩子提升,相比成绩,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
我们不要抱着“一口吃成胖子”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成绩从倒数第一变成倒数第二的时候就应该给予他掌声,而不是骂他:“你为什么倒数第二?”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因为当他全校正数第二的时候,你还会说:“你为什么没能第一?”孩子前进一点就给予一次掌声,这就是对孩子的信任与希望,让孩子慢慢来,总有一天就会迎头赶上。
分数不能决定一切,只要我们肯为孩子的优点鼓掌,发现他身上的其他闪光点,孩子同样能够成为栋梁之才,这需要我们用掌声把才能“赶出来”,鼓励孩子不断地进步。
4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相信大家都听过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当时,华盛顿的爸爸看到孩子诚实的一面,并没有责备孩子,只说了一句:“你的诚实比樱桃树重要一百倍。”就这一句话对华盛顿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当时华盛顿的爸爸把华盛顿臭骂一顿,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妈妈一大早送女儿去上学,刚下过秋雨,又起了风,母女俩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一阵风刮过,妈妈的围巾差点儿掉下来,因为手里拿着皮包,很是不方便。女儿见状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微笑着说了句:“真乖。”她把皮包递给女儿,自己开始整理围巾。
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女儿抬手遮眼的时候将皮包甩了出去,正好掉在地上的水洼里,捡起来时已经脏了。妈妈臭着脸责备女儿:“你怎么连个皮包都拿不住啊?你还能干点儿什么啊?脏成这个样子,我怎么去公司啊……”女儿的眼泪悄悄流下来。
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会好很多:
妈妈从女儿手里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说道:“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
“妈妈,我不是故意的。”女儿还在自责。
“我当然不怪你了,你主动提出帮妈妈拿包,说明你是为妈妈好,你爱妈妈,妈妈很高兴。皮包掉在水里又不是你故意的,我们下次注意就行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同样也有利用错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家长。在孩子犯错的处理上,方法有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处理不当,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首先不要用体罚、威吓等处罚方式,这样的方法只会强化孩子的仇恨心理,一旦过激就有让孩子受伤的可能。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太气人了,告诉他那么多遍,他就像作对一样故意再犯,不打不行。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在每一次孩子的错误上看到隐藏的优点,将会有效地控制我们的情绪,并且还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更加良好地保持既有的优点,实在是一举多得。
孩子的成长正是建立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所以关键不是孩子以后会不会再犯错误,而是我们用何种方式让孩子意识到他错了,用一种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如华盛顿爸爸表扬了华盛顿的诚实,并没有去在意樱桃树,这就让华盛顿受益匪浅,赏识教育要比简单的批评、责骂更有效果。
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或者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非常重要,批评固然有促进作用,但是一旦批评过度,孩子就容易变得怯懦,容易否定自己。事实上大部分家长的批评都是过度的,以为孩子犯错了批评几句理所当然,教育的初衷虽好,但是批评时要掌握好度,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点到即止。我们可以利用在错误中寻找优点,弱化错误的负面影响,提升孩子改正错误的积极心态。
小龙很调皮,常常给家里制造很多“麻烦”。这天,妈妈下班回来一打开房门,就看见爸爸在训斥小龙:“你看看你,又把花瓶打碎了,这个月第二次了吧,你下午干什么去了?”
小龙低着头,摆弄着衣襟:“跟同学踢球去了。”
“踢球?花瓶打碎了还好意思踢球?你怎么不来跟我汇报这件事?”
小龙不吭声。妈妈赶紧走过来打圆场,她知道小龙确实调皮了些,但是孩子还是很听话的,不能再这样骂下去,她就说:“小龙已经知道错了。每个人都有些缺点,但是也有优点啊。咱家小龙贪吃,但是你看他长的多高啊,比同龄孩子高出很多,身体这么健康,能吃还不好?”
听到妈妈的话,小龙一下子抬起了头,眼睛放出光芒,妈妈继续说道:“你看小龙的房间收拾得多整洁,从小龙会走路开始,我就没给他整理过房间,他都是自己整理的,他这么热爱劳动就是优点。”
爸爸也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小龙把花瓶打碎或许不是故意的,爸爸生气的原因是你没告诉我。行了,下次再把花瓶打碎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免得碎片伤到人。”
小龙很惭愧,从那以后每次做错了事,都会主动去告诉爸爸妈妈。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时候,孩子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大人的误导。比如孩子死活都不要看医生,或许就源于我们的一句:“医院的针比你还高,不听话的小孩都要去扎针。”找出自身原因之后,就要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再鼓励孩子改正错误。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对此赏识,因为孩子跟成年人一样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进行真心的赞扬,是引导其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会使孩子建立自信,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