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 > 3“冰山模型”下的潜才开发
3“冰山模型”下的潜才开发
作者:尹剑峰   |  字数:1757  |  更新时间:2016-07-15 11:49:42  |  分类:

职场励志

管理学中有一个非常知名的管理理论——冰山模型,指的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只是自身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如同一座冰山一样,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主体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在企业里也是一样,老板重视的往往都是能力爆发出来的关键人才,而很少关注潜在人才。有些人才在企业里虽然看似能力一般,职位平平,似乎只能做些基层事务,不堪重用。其实,只要把他们培养起来,将他们的潜能开发出来,他们一样是关键性人才。

许多公司在用人时,往往都会陷入一个用人误区:只有见到员工做过这个职位,且有过不凡表现,才认定员工具备这个能力,才放心把职位或工作交付给员工去做,否则,便是不信任的。于是,员工只要没做过这个职位,企业往往宁愿外聘,也不会把这些关键职位交付给员工。这也是许多员工在公司工作多年,却一直被限制在基层岗位上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没有表现的机会,也没有被培养的机会。其实,这个用人逻辑是错误的,员工没做过这份工作或职位,就判定员工不具备做这份工作的能力。那么,反过来,既然没有尝试让员工去做,又怎么能断定他做不了呢?其实,有些工作做一阵子就熟悉了,只要员工能把这项重要工作做起来,那他就已经是一名人才了。

成功的企业往往是把每个员工都看成人才,很注重员工的潜能开发,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锻炼和职业培训,把员工的综合技能逐步提升上来,让员工的职位随着技能的提升而不断升迁,也让员工的技能随着岗位的变迁而提升,如此相互促进,步入良性循环。

微软公司非常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工作,作为在软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提出了一个目标: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所谓“激发个人潜能”,就是让每一个员工做他最感兴趣的工作。因为微软公司相信,只有把员工放在他最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他才会调动所有的才智和热情去对待工作,当他把那份重要的工作做好了的时候,他就成才了。当每个员工都把潜能发挥出来的时候,那企业也就激发出了最大的潜能,从而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人才是可以塑造的,如果把一个员工放在一个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长期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他是没有热情的,从而表现得能力平平。而如果换个用人思路,根据员工的兴趣和特长,把他安排在他想做的岗位上,往往会表现得判若两人。一个对员工负责任的公司,一个善于经营人才的公司,一定善于发现、引导和利用人才。

联想集团就是一家善于开发人才潜能的公司。联想集团的前总裁柳传志先生曾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培养一个战略型的人才如同培养一个裁缝一样,原理是相通的。刚学缝纫的时候,不应拿上等的毛料去做西服,而应该先学缝鞋垫。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培养出手艺,最后做出上等的西服。企业培养人也是一样,要逐步提高,不可一步登天。”联想集团在开发人才方面,贯彻的正是这一理念。联想集团的新总裁杨元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杨元庆在联想集团并不是直接走上重要岗位的,而是先当了一名推销员,又慢慢提拔成业务部经理,后来又调到最重要的微机事业部做总经理。在微机事业部,他的才华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被公司提拔为新的领袖。

正是采用稳扎稳打的培养方式,联想集团才将一批批潜在人才,锻炼成了经验丰富、见识卓越的联想精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联想就一直大量起用新人,几乎每年都要提拔上百名年轻人。往往都是先让年轻人到副职上工作,给他们一个锻炼和发挥的机会,“从赛马中识别好马”“谁跑得快支持谁”。只要员工有能力,联想集团就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人才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在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在一线展开生死搏斗的联想精英,有90%都是培养出来的新人,他们为联想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潜在人才其实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他们的能力如同冰山一样,大部分潜藏在水面以下,没有发挥出来。而潜在人才在公司的人才资源中,也恰如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一样,没有被挖掘出来。人才是具有可塑性的,也是能不断增值的。培养人才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工作中锻炼,把他们安排在感兴趣、有挑战性的岗位上,让他们的热情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茁壮成长。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最适合企业需要的人。而识别人才的最好方法,也是在工作中观察,在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识别、再实践、再识别地不断循环,就能不断挖掘和培养出人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