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观看待经济形势
2016年4月20日,马云接受《南华早报》采访,在谈到中国经济问题时,马云说,中国经济的确受到结构性问题困扰,政府现正致力转型,开拓新的发展路向。不过,他认为无须担心中国重蹈日本陷入停滞的覆辙,表示中国尚未开发的潜力仍然相当巨大。他还认为,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消费文化也迅速发展,或有助国家安然渡过这些暂时性的难关。
马云表示,相信未来15至20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其增幅将为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所称羡。他说:“我觉得持续发展了30多年,要想继续持续高速发展也不可能……中国也不应该再按照这样的速度去发展,再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也未必是好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是1990年以来经济增速最慢的一年。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在减速后也不用过于担心,毕竟减速增长依然是在增长。
此外,在谈到中国的互联网形势,马云说:“今天中国一方面是传统的经济开始在下滑,但是另一方面服务、消费、高科技经济在增长,这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机会。”他还指出,物流及快递行业为低技术工人创造了大量职位,中国经济仍有许多增长空间。
马云看事物永远这么乐观,他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经过了缜密思考过后的判断,他不会因为经济的一点小风波就如风声鹤唳般,他会自己判断形势,最终得出乐观的结论。乐观这种精神对于企业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悲观的人不可能成功,因为悲观往往让人情绪低落,让人失掉信心,做出撤资、抛售等不理智的商业行为,看不到未来美好的前景。
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冯仑在谈到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时说,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存在帮助民营企业继续存活下去的因素。冯仑表示,中国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完善,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跑道”,还有市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这种自由度是制度层面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冯仑还说:“企业家能够更自由地支配自己手中的财富,我们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财富、消费这个财富。从天使投资、到VC、PE、上市,创业所能获得的资本支持也越来越完善。”
冯仑笑言,企业家必须永远保持乐观,必须要有“把丧事当喜事办”的精神,无论何种情况,都要保持乐观态度,坚持走下去。正如冯仑所言,商海沉浮很容易遭遇市场变化,2001年前后的互联网寒冬,死掉了几百家互联网企业。在这种一片愁云惨雾的环境下,马云当时也着急上火,但是他作为领导者绝不会说出任何一句沮丧的话,他反复地激励阿里巴巴的员工,他强调跪着过冬,寒冬很快就会过去。马云一次又一次地开会演讲,鼓励员工们振作起来,他的乐观和坚持感染了员工,最终熬过了这场寒冬并迅速崛起。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有关于乐观的论述,他曾有一封给中国企业家的信,这样写道:“如果我来给中国的企业家写一封信,我最想要告诉员工的,就是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要求得生存,必须要学会忍耐。这不是一种悲观的忍耐,而是必须要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对未来抱有一种期望,来直面现在险峻的经济形势。”
稻盛和夫说自己遭遇过无数次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危机,21世纪初的IT泡沫破裂危机,等等。每次遇到此类危机之时他都忧心忡忡,但是克服危机过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稻盛和夫在信的最后说道:“冬天越寒冷的话,春天就会越美好,而且樱花会开得更绚烂。”
乐观精神是对自己强大的信心,在危急时刻不自乱阵脚,相信以自己和团队的能力能够战胜困难,这种自信的乐观精神能“传染”给员工们。因为整个团队在面对危机,丢掉信心会造成连锁反应,所以把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员工,可以使他们重拾战胜困难的渴望。这种乐观精神持续下去后,能够唤起强大的战斗力,突破困难,向成功更进一步。
2.经济形势好不好其实跟你没关系
这两年,很多企业领导都在吵吵经济形势不好,大叹生意难做。用马云的话说就是:“他们一会儿抱怨宏观形势不好,什么CPI涨了,物价原料涨多少了,央行要加息了;一会儿又抱怨本行业不景气,需求疲软,等等。”
在浙商总会“2016浙商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会”上,马云发表演讲说:“经济形势好与不好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好形势下烂企业有,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得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
马云认为“在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股市是牛市的时候,街上买菜的老太太都能赚钱,你不能把自己称之为投资者,只能称之为炒股者。当经济不好时,才能体现哪些是优秀的企业”。
就像许多人说餐饮业好难做,但仍有很多餐馆饭店做得风生水起。无论是做什么企业,无论在什么形势下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企业做得好还是坏,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因为你的企业做得不好,就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形势不好,经济不好也有好企业,经济好的时候,不好的企业也有的是。
马云在做互联网的时候,仅仅三个月后就出现了互联网风暴,大家都觉得很不好,但结果是形势越不好,也许更有机会。
在那个互联网的“寒冷冬天”,所有人都意志消沉,孙正义却满怀信心,坚信互联网将影响全人类。也就是在那一刻,孙正义花了6分钟拍板决定给当时还是穷光蛋的马云2000万美元的投资。回顾当时的决策,孙正义的解释是:“当时我看到马云的眼神闪闪发光,觉得这是一个跟雅虎的杨致远一样对互联网有无比激情的疯子。我看有戏。”
孙正义成功了!他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帝王”。或许他的名气比不上比尔·盖茨和雅虎的杨致远,但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份额,却远远超过了他们。他拥有亿万身家,财富位居世界前列,依然雄心勃勃,想拿下整个世界!孙正义说,在成功的秘籍中,“战略”只能屈居第三,“精神”和“愿景”更能促成收获。失败与成功的界限可能只是差之毫厘,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管理层是否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是就对未来的信心。
但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2015年的倒数第二天(12月30日),马云在上海市举办的浙江商会年会上发表了他2015年的收官演讲。他表示,我们每年都把未来的一年想得非常艰难。尽管我知道,第二年肯定有很多人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公司可能会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出现,但看清楚未来的灾难,仍旧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乐观。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但市场经济少不了自信。在困难面前要沉住气,不要被各种各样的议论所动摇。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要顺大势,觅机遇,加快互联网+对接,或是市场“转型”,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企业就可以逆势增长。
2012年,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而就在这时候,滴滴打车横空出世。创立24个月,上线仅18个月,成长为估值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个速度连滴滴打车的创始人都没有想到。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创业之前是阿里巴巴的员工,看到创业者在市场上拼杀,心里痒痒的,他开始考虑了好几个项目,后来将目光锁定在能否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上。关于这个点子,他问了很多人,10个人里有10个人说,这个怎么可能做得起来?最主要的理由是司机不缺订单,为什么要抢你的活?路上都是活。
而且当时智能手机在司机中的普及率还很低,司机都是大叔,是郊区的农民,没人用智能手机。程维自己打车,接连问了五六个司机,确实没有一个有智能手机,很受打击。
但程维认为:“当时对这件事的判断只有二三十分的成熟度,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有软件能帮你叫到出租车,很多人会用,是可行的。如果是百分百地清晰了,可能这件事已经没有机会了。”
创业初期特别惨,处处碰壁,搞得灰头土脸的。刚开始,由于项目太过于早期,概念又很新,没有获得一家VC的投资。那时候的产品是花8万人民币外包的,找出租司机预装,司机会说:“你们是来骗流量的吧?”演示的时候,叫10次车,能响六七次。后来总是揣两台手机,这个呼叫那个没响,这个手机又打不了电话……层出不穷的问题,很尴尬。
经历了这个处处碰壁的时期,滴滴打车开始磕磕绊绊地成长。而且滴滴打车做着做着就出现了很多竞争者。要争取一席之地,不可避免地经常要“兵刃相见,刀刀见血”。但每一场竞争后,滴滴打车的团队都有成长。
滴滴打车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路边拦车的打车方式。
企业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无论经济形势好还是坏。改变你自己,适应一个好或不好的环境才是王道。
马云曾就此讲过一段经历,他说:“我记得金融风暴刚开始的时候,我参加中国企业家的会,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公园里面有一只野鸭被冻在湖上,大家救这只鸭,这是救不好的,为什么?那个公园里面,鸭都是野鸭,那个是家鸭,冬天到了,野鸭都飞了,你还在那里,是笨的。你必须学会飞。”
最可怕的不是经济形势不好,而是在你埋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别人正在努力改变。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好公司与一般公司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经济寒冬时,好公司不仅能生存下来,还会在寒冬中谋划、布局和跨越,而一般公司往往只能承受在寒冬中被消灭的命运。
有人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有多少多少企业倒掉了。但有没有人分析过,倒闭的都是些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倒掉的都是生产力落后的,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的倒闭是迟早的事,和经济形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