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 第十章 小习惯大未来—帮儿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第十章 小习惯大未来—帮儿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作者:宋云   |  字数:8588  |  更新时间:2009-12-14 15:17:08  |  分类:

儿童教育

好习惯的塑造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特别是对于天生就不安分的活力四射的小男孩来说,更是要从小就督促他在各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最好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带动作用,再加上循循善诱的教导和纠正,使儿子逐渐具备最基本的优良品德,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礼貌决定大风度

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所以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小礼貌决定大风度,这是孩子很重要的一项素质培养。

周末,有客人来家里玩,妈妈对阳阳说:“阳阳,快叫叔叔阿姨好。”没想到阳阳漠然地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回了房间,留下尴尬的妈妈和客人。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却这么没有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学会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孩子呢?我们的建议是,从细节上面下工夫,以小见大,慢慢培养。

1.让宝宝主动问好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主动问好的意识,这需要家长的有意提醒和训练。经过几次有意识的督促,孩子都能够向人问好,这与是不是熟人并没有关系。家长平时要给孩子灌输向客人问好的思想,比如有客人来的时候,让宝宝主动说一声:“欢迎!”客人走的时候,让宝宝说“再见!”有过两三次,擅长学习的宝宝就会形成初步的习惯。

2.学会说谢谢

接受了别人的礼物,要让宝宝说声“谢谢”。感谢别人是最基本的礼貌,一定要教孩子具备这个意识。就算自己不会主动说,在家长的引导下也一定要能说出来。

3.做错事要道歉

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会有碰撞和纠纷,你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打架,推搡,甚至骂人。童言无忌嘛,小孩子说话没遮没拦。但善后的处理特别重要,宝宝如果做错了,家长一定要让他学会道歉,说声“对不起”。如果宝宝不想说,家长要及时干预,使知错就改成为宝宝的一种习惯。

4.父母要做榜样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给予热情的招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对别人说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你的做法。

5.让孩子倾听大人的聊天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请记住,礼貌是在社交中锻炼出来的,而且要应用于社交。不让宝宝倾听大人的聊天,他也许会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一起玩呢?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再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你应该向孩子介绍一下来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顺便进行礼貌训练,千万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6.教他使用礼貌用语

在不同的环境使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非常重要,要教会孩子拥有这样的判断能力。比如见到认识的人时,应该主动说“你好”。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做错事情或者影响了别人时,应该说“对不起”。想要别人帮助时,应该说“请”。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应该说“欢迎”。还要让孩子学会主动地给客人拿水果。离开的时候,应该让宝宝说“再见”。而且,尽管此时的宝宝还小,也应让他知道,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学会节俭

节俭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作为将来的小男子汉,从小就训练他在这方面的意识。比如吃零食,如果不加以控制,没有节约意识,孩子从小就会花去不少的钱。那么家长就要告诉他吃零食的害处,避免让他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再比如玩具,给孩子买玩具时,要带他亲自去挑,只买一件他最喜欢的,让他在比较中学会取舍。

还有零用钱,要鼓励宝宝把零用钱存起来,让他知道,钱存得越多,就能买更好的东西,给他建立这样一种期待意识,这是存款意识的萌生,使宝宝从中体验到储蓄的快乐。

乐乐正上幼儿园,对面是个学校。妈妈发现学校门口的小摊贩特别多,有卖德克士炸鸡的、卖糯米饭的、卖烤肠的、卖冰淇淋的、卖烙饼的……总之,只要是吃的,都在园门口集中了。离园时,乐乐总是忍不住要买来吃,吃过后回家又吃不下家里的饭了。而且还经常说自己很累,要求坐三轮车回家,其实家就离幼儿园十来分钟路程,哪里需要坐车呢?平时孩子对钱基本没什么概念,看中了玩具,买!想吃什么东西,买!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妈妈还有什么不会满足他呀?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得教会孩子懂得节约、学会理财才行。再次去接乐乐时,乐乐说肚子好饿呀,想吃糯米饭。于是妈妈就在小贩那里买了两元钱的糯米饭,然后就给乐乐说:“儿子,从今天起,我们俩开始来个理财比赛,我们两人每天一人两元钱,如果我们这一天用完了这两元钱就不能再用了。如果这一天没用这两元钱,就自己将这两元钱存起来,看一个月后我们俩谁存的多。一个月后我们俩都到银行去开个账户,以后就自己管理自己的钱。”

乐乐很高兴,欢叫着:“好呀,好呀。”妈妈说:“可不准反悔呀。”两人手指拉勾算是定了约定。母子俩边说着就来到了路口,乐乐说:“妈妈,我好累呀,想坐车。”妈妈说:“今天你没有钱坐车了,刚才你的两元钱已经买了糯米饭了。”乐乐伸了一下舌头:“哎!我差点忘了。哦,对了,妈妈你想不想坐车?你不是还有两元钱没用吗?”妈妈笑了:“呵呵,妈妈想走路,我要节约用钱呢。”乐乐扮了个鬼脸:“我以为你想坐车我就可能搭个车嘛。那只有走路了。”说完就和妈妈一路高兴地谈着幼儿园小朋友的事一路走回了家。

第二天去接乐乐回家,路过卖糯米饭的小摊子时,乐乐停了一下走了十来步又停了下来,对妈妈说:“妈妈,我本来想节约一点,不吃糯米饭了,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太饿了,还有就是糯米饭太好吃了,我还是很想吃。”妈妈说:“你可以吃呀,你今天不是有两元钱吗?”乐乐跑回去,对卖糯米饭的说:“买1元5角钱的糯米饭。”乐乐边吃边哈哈笑:“妈妈,今天我节约了5毛钱。”到了路口,乐乐也没再提坐车的事了,一路和妈妈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就这样,才几天的时间,妈妈就让乐乐建立了节约用钱的意识。

我们中国的家长并不怎么重视孩子的节约,而美国人则比较注重这一方面:他们的小孩从3岁起,要使其能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知道硬币的等价物,并让他们知道钱是怎样来的。做为中国的家长,并不一定全部照搬,关键是学习他们那种理财教育的基本理念。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凭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挣钱,要让金钱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节俭,这将会是孩子一生的重大财富。

干净的儿子更自信

讲卫生是一种好习惯,不仅使宝宝看上去整洁清爽,还让妈妈减少了洗脏衣服的次数。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宝宝病从口入的机会。干干净净的小宝宝,走到哪里都会大受欢迎。

小伟开始很抵触早晨起来时的洗手洗脸,妈妈总要费尽脑汁,才能把他叫到洗漱间,给他进行洗漱。小家伙还不肯刷牙,晃着脑袋,闭着嘴巴,躲避妈妈递过来的牙刷。

妈妈说:“小伟,不洗手,不洗脸,晚上睡觉攒下的细茵,可就都留在你的脸上了……嘿,不刷牙,嘴里也会有的。”

小伟调皮地咧开嘴,吐吐舌头,气妈妈:“看不到看不到!就是不洗。”

妈妈无可奈何,只能再劝,劝到最后儿子烦了,才总算凑和着洗了脸刷了牙。

有一次,小伟感冒了,鼻涕搭在外面,一抽一抽的,他就是不擦干净。妈妈这次急了,用手纸帮他擦掉,严肃地将儿子拉到身边,对他说:“小伟,知道为什么感冒吗?”

小伟正被感冒折磨得很痛苦呢,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问道:“妈妈,我为什么会感冒呀?”

妈妈说:“因为你不讲卫生呀,洗手洗脸不认真,刷牙不认真,现在鼻涕都快搭到嘴里了,你还一点都不怕,看来你是想天天都感冒,是吧。”

小伟一听,也担心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急忙对妈妈说:“我可不想感冒,我现在就洗手洗脸,我还要刷牙!”

经过这么一次教训,加上妈妈的巧妙训导,小伟成了一个爱讲卫生的小男孩。

宝宝对一些卫生习惯有抵触,这很正常,毕竟刷牙洗脸都很麻烦,尤其当你让他自己动手的时候,他更是有一千个不情愿。怎么激起他讲卫生的积极性呢?平时家长可以与他做一些玩水的游戏,吃饭前要给孩子洗手,同时大人也要当着他的面洗手让他看,洗澡时可以给他一些玩具一边洗澡一边玩,如果哪次洗澡时表现很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让他始终都有动力。

还有,如果宝宝想帮助你做饭,或是摆碗筷,应该先让他好好洗手。尤其是他刚刚上完卫生间,或刚刚抚摸了宠物的时候。家长要给他解释:大部分感染都是由脏手传播的,脏手可以把细菌传播到全家人的食品上,于是,细菌就会被吞进肚子里。只要孩子能听懂,这样的解释越早越好。

最后,就是要尽早教会宝宝正确使用垃圾桶,比如要用脚而不是用手去打开垃圾桶,或是要让宝宝养成扔完东西后洗手的习惯。

给父母的建议:

1.多做示范

宝宝的年纪小,3岁之前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妈妈和爸爸应该多做示范,刷牙、洗脸、洗手……向宝宝展示每个步骤,让他跟着你慢慢学着做。等宝宝学会了,别忘了再表扬几句,宝宝自然会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不会忘了保持清洁了。

2.多多表扬

给孩子穿衣时,要表扬他的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爱臭美的宝宝当然会小心翼冀,不再满地打滚弄脏衣服了。宝宝虽然年龄小,可是也很爱听“恭维”话的哦!

3.边玩边适应

“太阳眯眯笑,我们起得早。手脸洗干净,刷牙不忘掉。饭前洗洗手,饭后不乱跑。清洁又卫生,身体长得好。”家长应该让宝宝学些培养卫生习惯的儿歌,一边唱一边给宝宝洗手、洗脸、剪指甲。宝宝肯定印象深刻。妈妈也可以设计一些培养卫生习惯的小游戏,让宝宝边玩边学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守规矩也是一种必备的礼貌,虽说宝宝年龄小,但也有属于宝宝的规矩。比如宝宝有时会耍赖、任性、不听话、生活习惯不佳,不按时吃饭和睡觉,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这就是不规矩的表现,虽然很正常,但却需要家长的引导,逐步进行改正。而纠正的过程,需要家长采取一定的策略,不能跟孩子硬顶着干。

餐桌上,小军只要一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把盘子往自己身边靠。他独占着爱吃的菜不让别人碰,常常弄得大家很尴尬。妈妈虽然和他讲过许多次道理,但他还是老样子,一副“我是这家老大,谁敢把我怎么样”的气势。

一天,妈妈做了儿子爱吃的炒鸡蛋,当着小军的面自己一个人吃,还装出非常好吃的样子。小军不由瞪大了眼睛问她:“妈妈,你怎么能一个人吃?这样不好!”言外之意:得分给我吃点呢!

“炒鸡蛋很好吃,我很喜欢吃,有什么不好?”妈妈答道。

小军满脸不高兴,嘴撅得老高:“我也很喜欢吃,你不能一个人吃!”

“你喜欢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要一个人吃!”妈妈一边吃一边说。

小军又气又急,说:“妈妈,你不讲道理,也不礼貌,大家会不喜欢你的!”

妈妈暗中窃喜,孺子可教也。于是,她让小军给她示范应该怎么做。小军说:“有了好吃的,应该大家一块吃,这是吃饭的规矩,是爸爸说的。如果你一个人吃了,别人会不开心,然后,大家不喜欢你。你没有好朋友也会不开心的。”

妈妈点点头,给了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并夸他懂事:“那么以后吃饭时,你也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好吃的菜,咱们大家都讲规矩,你能做到吗?”

小军很神气地说:“能!”

经历这场小小的风波后,现在小军终于学会了在餐桌上要分享食物这样基本的礼仪,也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其实,这就是妈妈给儿子上的有关于规矩的典型一课。

给父母的建议:

第一,让孩子守规矩,大人要避免说一套做一套。

宝宝从出生到三四个月大,就会开始模仿大人的行为与动作了。比如:妈妈吐舌头,宝宝也会学着吐舌头,这属于看不见的模仿,宝宝看不见自己的动作。等到宝宝再大一点,就会出现“看得见的模仿”,比如:向爸妈挥手,宝宝可看见自己的手部动作。

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规矩时,应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比如:要求孩子吃饭时能乖乖坐好,自己却边用餐边看电视;要孩子早点睡觉,自己却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等,这些都是不良示范。

第二,习惯和规矩的建立有规律可依。

家长必须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与规矩是可依“规律”建立起的,同时要让孩子认知各种规矩与习惯的重要性。家长可以运用说故事或玩偶、玩具、小游戏,引导孩子学习。如:玩扮家家的游戏,让孩子扮演正在用餐时的大人,即可适时引导他餐桌习惯与礼仪。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情,以言语鼓励他,还可增加孩子执行的原动力,并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只要做到这两点,让我们的小男孩都能成为拥有好规矩、人见人爱且又活力十足的宝宝,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切本来就应该有秩序

男孩天生就是秩序的创立者,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男孩故意与父亲作对,与老师作对,好像这个世界天生就不该约束他一样。

男孩也经常会问:“爸爸,为什么上公交车要排队?为什么饭前要洗手?为什么我不能早晨睡懒觉?为什么玩具要摆放整齐,难道我就不能随便放吗?”等等这样的“叛逆”的问题。

这时,爸爸就要一一地解释给他:“如果不排队,人们都向车上挤,就会很混乱啦,说不定会有受伤的人;饭前不洗手,细菌就会吃进肚子里;早晨睡懒觉,你就没办法吃早饭啦,对身体也不好呢;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有时你就会丢失很重要的玩具呢!”

让男孩按规定做事情

其实,让孩子守规矩,并不是要限制小男孩不安分的冒险天性,因为一切事物都应该有它一个最基本的秩序。比如说人们常提到的纪律,它是指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则、条文。另外,人们生活在社会里,还必须依靠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做为家长,就是要让男孩从小懂得这些规范,并且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去行动,做一个既有创造力又守秩序的小男子汉。

让孩子守纪律、有秩序,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抓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规。在家里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各种用品、物件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每次使用后要物归原处;每日的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要按时就寝和起床,按时进餐。

让男孩遵守游戏规则

在孩子做游戏时,家长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男孩秩序意识的方法。

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规则是顺利进行游戏并达到游戏成功的保证。对孩子来说,游戏规则是对他们行为的必要约束。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家长要督促孩子严格遵守规则,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训练他们的纪律性。

例如,下棋时,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到“落子无悔”。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就认为,儿童游戏中的规则和成人社会的法规条文具有同等效力。孩子小时候遵守游戏规则,可以为他将来成为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人们可不要为了让宝宝守规矩,就限定他只能安静、乖乖地坐着,剥夺了宝宝四处探险的乐趣。因为遵守秩序和挖掘天性,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尽量让儿子亲自动手

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

家长可以让儿子去独立完成某些事情,有利于他在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他自己完成某些事情的权利,让他养成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习惯。在未来,这将演变为他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皮皮和他的小棒

皮皮从幼儿园一回家,告诉妈妈说,他第二天上学要带小棒,数数用。妈妈想到超市的积木玩具里有很多小棒,而且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只是必须把成套的积木全买下来,她就答应了儿子:“明天一定让你带上漂亮的小棒!”

儿子放下书包出去玩了,妈妈去厨房做饭,打算饭后就到超市去买那套积木。可当她拿起筷子拌面糊的时候,主意一刹那间改变了:把筷子截成两截不就成了小棒了吗?自己动手给儿子做小棒一定很有意思。

饭后,妈妈把小刀和五根筷子放在茶几上,正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儿子做小棒,皮皮好奇地围了过来:“妈妈,你干什么?”

“做小棒呀!”

妈妈边说边端详着怎样下刀。这时,皮皮拉开客厅放工具的抽屉说:“妈妈,用钳子吧!钳子不是能剪断很硬的东西吗?”真让人意外,妈妈怎么就没想到用钳子比用小刀省劲呢?竟然让皮皮想到了。

“喀嚓”一声,一根筷子断成了两截。“小棒做好了!”皮皮像搞出了伟大发明似的,拿着小棒欢呼着让爸爸看。

妈妈拿起第二根筷子刮了起来。皮皮看着她说:“妈妈,我用水彩笔把小棒染上颜色,好吗?”

“行啊!”说实话,当初妈妈真没想到要做成彩色的小棒呢,又让皮皮想到前头了。他拿出水彩笔,开始在小棒上涂颜色,很费劲。涂了一会儿,他停了下来,索性把水彩笔的后盖拽开,把海绵芯子取出来,一排一排地往小棒上刷。不同的小棒染上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海绵芯子也把皮皮的小手染成了彩色。

一会儿工夫,10根彩色的小棒就做成了。爸爸和妈妈正欣赏劳动成果时,皮皮又忽然说去拿香水过来。妈妈很纳闷,问他做什么,他说要把小棒喷上很香的味道,让老师也闻闻他的香小棒。

终于做完了,皮皮打开文具盒,把一根根小棒装了进去。那一刻,妈妈被儿子感动了,因为过去她从没有想过,一次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竟能唤起孩子对劳动成果的如此珍爱!

给父母的建议:

亲自动手可以锻炼儿子的独立性,还有解决问题主动性。父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

宝宝有了初步的独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动脑筋想问题,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往往在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各方面发展较快、较好;相反如果家长过分“关心”、“保护”,一切包办代替,不仅剥夺了孩子独立做决定和动手的机会,也使得孩子因缺少锻炼的机会而影响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后果。

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某些事情时,尽量让他有尝试的机会。其实,很小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服和洗澡了。

不少家长经常对孩子说:“来,妈妈帮你做比较快。”的确,家长代劳可以省去不少时间,但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可不希望父母仍然全盘控制他的一切,他会觉得“我会穿衣服,我早就知道怎么穿了,我一定要自己穿好衣服,要自己动手”。我们的小男子汉,已具备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他们想必早就有一展身手的念头呢!

古语讲:“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只有具备细节处理的高超素质,才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到达成功的顶峰。这也正是目前大部分人所缺乏的。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很少。

由此可见细节的培养多么重要,而重视细节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一个成功者,必须要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不要忽略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因为有时正是这些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有一个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他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便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原来是一张废纸,于是这个年轻人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

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年轻人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他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经典例子,充分说明了习惯的巨大能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很难。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亦如此。坏习惯犹如陷阱,而好习惯则会让人受益终身。

小时候就开始重视细节,大了就不会忽视细节;

小时候就养成好的习惯,大了就不会被坏习惯击败。

对宝宝来说,我们要紧抓细节,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反复训练,让好的习惯牢牢地根植在孩子的意识中,伴随他的成长,有益他的一生。

比如,从孩子9个月起,就要告诉他饭前便后要洗手。此时孩子虽然不大懂事,但随着天天训练,到1岁之后,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主动配合洗手。

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不揉眼,不抠鼻,不随地吐痰。孩子的衣服脏了,应该及时换,使孩子明白,漂亮的招人喜爱的宝宝应该爱整洁。

我们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到睡觉时间就要上床,该起来了也不要躺在床上玩。孩子的生活要有规律,包括大便也最好安排在一定时间内。

我们要使孩子习惯于先了解陌生的物品是什么,不要冒冒失失的,见到就拿。养成询问加思考的好习惯不仅会使孩子生活中避害,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好的生活习惯能否养成,与家长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如果妈妈脱了外衣随手一扔,孩子就不会将衣服叠挂好;爸爸躺在床上,脚却放到枕头上,孩子也会地上爬完了床上爬;大人乱弹烟灰,孩子就可能乱扔果皮。家长一定要自律。

家长要从小教育宝宝热爱自然,有爱心等。比如不踏草坪,不折花木,保护小动物,节约能源,不乱弃垃圾等。

而且要让孩子知道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比如,让孩子帮邻居拿拿牛奶,取取报纸;在游戏中让孩子进行角色体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表率作用。相信,您读到这里,已经明白了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宝宝这一生的重要作用。,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