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跨国公司最多,实力最充足,名头也最响。美国人怎么管理他的公司?就是四个字:以钱驭人。有人可能不同意,说西方商业文化哪会如此简单呢。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以钱驭人”是一个最根本的管理内核,它有很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最直观最常用的便是激励管理。通过无处不在的激励制度,让每名员工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而且美国的老板很累,有位管理学教授开玩笑地说,美国公司的总裁忙一天回到家,都是爬着上楼的,上去摔到床上就睡着了。美国人爱早晨洗澡,是因为晚上回来连洗澡的力气都没了。
这么说有一点夸张,但西方公司的第一把手确实活得很累,他们希望通过管理钱来管理人,用资金的流动性提高属下的工作效率,用资本贪婪的本性激发公司最高的能量。但到最后,他们自己也被金钱俘虏了,走上一条被资本驱使的不归路。
用资本驱使人,在创业阶段会格外奏效,所以西方的那些小公司一旦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发展得特别快。但在企业的稳定发展期,只靠资本的运营逻辑来操控人,是会埋下巨大隐患的。美国的华尔街蕴藏着最西方化的管理术,平均每三十年,这里就要发生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问题出在哪儿?就在于这些人对资本的管理之道,走的是一条独木桥。
著名管理学教授曾仕强说:“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日本式管理辛苦劳累,只有中国式管理轻松愉快。”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西方公司管理钱,中国公司管理人。管理钱很麻烦,那不是一堆数字,而是一只吃人的老虎。西方人认为钱是不能闲着的,每笔钱都要派上用场,每个数字都要摊到人身上。这是成本,成本就要产生利润,于是眼睛就盯着,今天这个部门是不是该裁员了,明天那个部门是不是该加两个人了,每个月不能多花一分钱,也不能少花一分钱,衡量这个度的标准就是帐面的净盈利。能看得见的利润,才会舍得把钱掏出来投进去。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这样,我们用人去管人,而不是用钱。西方人直上直下,我们曲上曲下,怎么讲?曲上曲下就是充分地因人而宜,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处理,全面发挥每个人的管理才能。
所以说:西方公司的制度是让员工服从制度,中国公司的制度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后者才是最好的制度,就像前面讲过的化放羊为放牧,既对员工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又给了员工充分的自主权。
在西方人看来,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但在中国人看来,一句话既可以有一个意思,也可能有一百个意思,在不同的语境说出来,说给不同的人,针对不同的事,它的意思就绝不一样。我们老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员工。合理最难,因为人心很难揣测。合理也最容易,因为合情就合理,我们是最讲人情的国家。
再举个例子,两个人产生争论,如有第三者在场,双方都会请他帮忙,或是请他评理。第三者在对峙的双方眼里,既是仲裁者,又盼望成为共同对敌的友军。这种现象,古今相同。但是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样的事情上,反映出来的是完全相反的管理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和赵国发生战争,双方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但魏文侯一口拒绝了。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怏怏而归。可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告双方平息战火。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干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强国魏国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介入两国之争,而是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当双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不介入,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以置身事外的态度进行仲裁时,更能显示其权威性。这里面,没有什么主持公道的必要,而是利益的最大化所需要的最佳办法。
作为管理者,很多时候也需要这种无为之术,不谈利益,不谈规则,反而会收获你最想的结果。如果你手下的两个部门主任为了工作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错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西方人会立刻说出心中的想法,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一口气说个清楚,然后第二天就把这事给忘了,毫不计较。但在中国,这是最傻的选择。
在中国公司,一个聪明的管理者,这时候他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下属的不是。因为他们是为了工作发生的争执,而影响他们作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不管对错,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当面说一个手下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积极性,让他在竞争对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你会因此失去一个得力助手,而得到表扬的那个下属会更加趾高气昂,也不利于你的管理。这时怎么办?中国的管理者会当着两个人的面,说他们都有道理,都很正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在私底下,再去分别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就是一种对人性的实际需要的尊重。很多外国公司来到中国,也充分吸收了中国式管理的精华,比如惠普中国制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开门政策,如果员工与自己的直接上司之间有冲突,可以越级反映问题。同时,还给员工提供了在公司内部更换工种的机会,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这都是非常灵活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1.公司的前途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资金。就像一辆汽车,造价再高,发动机再好,也需要一位好司机,否则开到路上只会撞车。
2.充分尊重人,是中国式管理的精华。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讲究后发制人,和平共处。
3.安人就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安人就是包容和宽容,并不要求绝对的标准统一。
4.管理人就是让大家各守其分,合成一个整体,并且发挥出大于部分相加之和的功效。
善用威和恩
古语道: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威不能滥用,否则就成了秦始皇,暴政必被推翻,员工弃你而去。恩不能随便给予,太廉价的恩情就没了吸引力,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价值。所以,要善用。
孙子兵法也有一句话: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在管理上,就是恩威并举,既要有严格的制度,又能间以人情的变通,这是中国管理之道的精髓之处。
有些老板强调军事化管理,严厉至极,毫无人情。比如有的公司针对上下班做出的规定:迟到5分钟罚五十,10分钟罚一百,半小时罚两百,乃至1小时扣月薪。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这么对待打工者。他们对违纪员工的惩罚措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搞得员工人心惶惶,亦步亦趋,大气不敢喘,却又同床异梦,离心离德,背地里怨声载道。这样的企业,成功者很多,但更多的却是失败者。
还有的公司则过于人性化,迟到早退都不罚,上班时间任你选,灵活到了放羊的程度,渐渐养成了员工散漫和轻佻的工作风气。这样做,可谓是把“恩”发挥到了极点,全靠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但真能搞好的企业也并不多见。
我们说,善用威和恩,绳子该紧的紧,该松的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因地制宜,因时而宜,才是管理王道。高明的管理者,很明白此中奥妙。不同的制度,针对不同的人,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不同的行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管理规则,也是不可一概而论。
西游记里面,唐僧当上取经团队的领导之后,面对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管理孙悟空。一个业务能力一般的干部,来领导一个业务能力比自己强得多的属下,确实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如何让能力超群但又六亲不认的孙悟空为自己卖命?然而,利用古老中国的管理智慧,唐僧在经历了师徒分裂闹别扭等几次小小的挫折之后,竟然成功地驾驭了这个顽劣的猴子。
总结唐僧的驭“猴”之术,不外乎就是四个字:恩威并施。
从恩上讲,经过观音菩萨的做局,唐僧将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了出来,有再造之恩。受人如此大恩,有如再生之德,当然要用全身的真本事来回报,如果还想到去争夺团队的领导权,或者动不动撂挑子不干,肯定要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孙悟空当然明白这一点。唐僧之所以成为三个徒弟的领导,最重要的基础便是自己对他们哥仨有着救命再造之大恩。
不过,对于一个领导者,只得到下属的敬爱还不足够。有恩当然要报,但如果他万一不想报恩,时常给你制造点麻烦,作为能力不足的领导者,你能奈他何?刚刚开始领导孙悟空的时候,唐僧凭借的只是再造之恩,并没有对孙悟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能力,最后导致师徒之间的不欢而散。幸好观音菩萨及时送来了提升唐僧领导力的紧箍咒,时不时念一念咒语,让你抱着脑袋满地打滚,知道点厉害。
恩威并举,又使用得当,如此一来,即使当年可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只能乖乖地跟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西去取经了。
在中国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向一个大家长一样,既要对员工好,让他们“敬爱”你,也要对属下凶,让他们“惧怕”你,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一个三元体系,恩,威,再加一个“无为”。除了恩与威,无为之术在中间充当了一个释放员工创造力的角色,这也符合易经“天地人”三才的管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人,然后才是调配资金。人是事业的决定者,资金只是一种执行物质。我们很多人误以为老板最应该盯住的是钱,其实不是。老板只需要盯住公司的经理人就可以了,这是管理的层级体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和位置。其中,恩与威分别掌控人心的两面。人除了看得见的躯体,还有看不见的人心。人心没有归附,就不要谈什么管理,管了也不服。
所以中国人向来看重以德服人,无论是威还是恩,都是要让员工的人心归附,这是管理的终极目标。企业管理只有刚柔相济,恩威并举,方可使员工心悦而诚服。
1.文武之道,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威还是恩,管理者都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人的本意。所以,尊重是管理的基础,尊重是践行的标准。
2.恩威并举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时要分清大仁和小义。“对低效者的宽容,就是对整个团队的不负责。”这句话没有错,但效率并不能成为判定人才优劣的唯一标准。
3.对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判断标准,还是人心。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
任人唯贤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有大气度。毕竟人都有自己的私好,难免被个人好恶左右判断。所以,谁能广揽人才,最大化地利用别人的智慧,谁就能在淘金路上占据主动。
孔子有一位朋友要出任某地的行政长官了,临行前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呢?”孔子说:“管理一个地方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举贤才,就是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个标准既是宽泛的,又是不分血统的,既不任人唯亲,又不会举贤避亲,并且学会放权,让人才为自己更好地经营事业,同时自己又可以获得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去充电,处理幕后的事情。
战国策中记载说,燕国的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但人们都觉得他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叫郭隗的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国王愿意出两千金子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还没买到。又过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王派人拿着金子去购买时,马已经死了。于是派出去买马的人就花五百两金子,把死马带了回来。国王很生气:“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给我?”
国王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金子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说到这里,郭隗开始步入正题:“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您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听到消息以后,必然会千里迢迢地赶到燕国,投奔于您。”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他为师,为他建造了专门的宅子,举办了十分隆重的仪式。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就人才济济,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变成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强国。
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燕昭王兴兵报仇,把齐国打得只剩下了两座小城,成就了一时的霸业。
管理之道,关键在于用人。用人要找合适的好人才,给予他们合理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地发挥。
人才是事业的根本,不会用人的老板,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是空中楼阁,无法变成现实。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商场上战无不胜。
对于中国公司来说,用人还要避免任人唯亲。很多中国公司都是家族企业,老大是董事长,老二是总经理,老三又掌管人事部,再加上七姑八大姨,一姓一族之人全面把持大权,这样做的后果是实难性的,家族利益与企业的利益难以统一,小集团的个体得失就会居于整个公司的利益之上。如果不经常引入外部的新鲜血液,事业就很可能毁于一旦。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王安公司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是当时美国计算机领域的强手,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它的员工超过了三万人,营业额高达30亿美元,实力可与电脑巨人IBM分庭抗礼。
但是,就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创始人王安没有选择公认的最佳人选来做接班人,而是任命他缺乏管理能力的儿子王列做了公司的总裁。他的心理就是,只有把亲手创立的产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才百分之百地放心。可就在王列接手公司的第一年,就亏损了接近5亿美元,公司股票价格在3年中下跌了90%,经营每况愈下,只好于1992年申请破产。
中国的联想公司就做得非常好。柳传志有一句名言:“做人要正。”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在公司做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定:“不能有亲有疏。”规定领导的子女不能进入公司,插手任何工作。由于这个管理规则,柳传志的儿子也是计算机专业,在电脑设计和研究方面十分有能力,可就是无法进入联想公司。
柳传志的考虑是,如果员工的子女都进了公司,再相互结婚,彼此联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和小团体,将来想管也管不了。这就像一场慢病,表面上看似没有疾患,实则暗自积累,等到积重难返,只需轻轻一推,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可能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我们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任人唯贤,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一家公司的事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现实中,虽然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起黄金台来吸引人才,但却可以凭借开阔的胸怀和开明的制度,筑起“招贤台”。
人才是效率,也是财富。对管理者来说,没有比人才更珍贵的宝贝。管理就是一门对人才进行保护和协调的科学。
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靠一己之力打拼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一个好汉三个帮,切忌不要走入家族企业的误区。
1.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可以给员工一个公平的上升环境,这是最好的激励制度。
2.人才可以靠钱来吸引,但却无法靠钱来留住,要打造和培养一个创业的好环境。
3.要了解员工的需求,留下关键的人才,并能让所有的员工都满意。
4.要学会慧眼识人,放宽选材标准,成为眼光独道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