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儒、释、道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宗教体系。
儒教是由先秦时期的儒学发展来的。儒学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释教就是佛教,因为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所以又称释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道教是一种地道的中国宗教形式,它产生于先秦时期的道家学说,后来与各种民间的仙道方术配合,成为一种宗教派别。
“三教合一”的核心是儒教。先秦时期,儒学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在百家争鸣中优势不是很明显。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经学体系,经学是解释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对儒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造。它利用解释儒家经典的机会,提出“三纲五常”的基本理论,并以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糅进阴阳五行学说,这样儒学便有了“神学”的内涵,儒学从此开始宗教化。
汉代思想文化界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佛教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它的到来,对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始,佛教在中国很受儒学的排斥和抗拒,因为“独尊儒术”刚被确定下来。但是,佛教的一些教义与道教思想有相通之处,比如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在佛教里也时有体现。久而久之,通过道教的沟通,佛教逐渐融入儒学思想。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儒学和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也变成一种中国化的宗教。特别是隋唐时期,佛教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提倡,使它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一些思想,也受到思想界的重视。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宋代,便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种新思想体系——理学。
理学的产生,是对儒学的第二次改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被统治阶级视为正统思想和正宗文化的一种思想体系。它统治中国思想领域达数百年,影响非常广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宋代的朱熹。
这种理学思想,即吸收了三教中的一些有意义的道德伦理内容,又采取了三教中许多保守、陈腐的理论说教,比以往的儒学具有更多的消极因素,因此严重地禁锢了中国人的思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有人认为,宋代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而到宋代以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与理学思想的束缚有极大关系,所以理学对中国的危害是很大的。
为什么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
不少人都知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名句是毛泽东的诗作,但为什么称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呢?他有些什么功绩?
成吉思汗的名字叫铁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号,蒙古语是“强大的王”的意思。铁木真的青少年时代经历十分坎坷,他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部落中的一个首领,被仇人用毒酒害死了,从此,铁木真四处躲避,但还是被仇人抓住,戴枷示众,受尽污辱。后来他逃了出来,发誓要报此族恨家仇。艰难的生活经历,把铁木真磨炼得坚毅冷酷,他被蒙古部落推举为汗后,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终于统一了全蒙古。1206年,全蒙古的贵族在斡难河畔举行盛会,共举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起蒙古汗国。成吉思汗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蒙古各部,建立汗国,不失为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后,在全蒙古推行奴隶制,扩建护卫军,建立千户编制,制订法典,创造蒙古文字等,促进了蒙古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成吉思汗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中国的土地上有西辽、西夏、金、南宋等政权并存。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后,就加紧厉兵秣马,准备统一全国,所以他特别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他要求军队有严格的纪律,能吃苦耐劳,还命令将领们教育子女习武骑射,让这些贵族子弟靠勇敢作战取得自己的富贵功名。成吉思汗统帅的军队,上马能够一往无前地拼杀,下马又能兢兢业业地发展生产,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1211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军队大举伐金,蒙古军剽悍勇猛,所向披靡。金国在强大的军事进攻前一片混乱,只有向蒙古求和的余地。成吉思汗逼迫金朝把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往南京汴梁(今开封),雄伟壮丽的中都城被蒙古军焚烧后,大火一个月没有熄灭。
在进攻金朝前后,成吉思汗还征服了西辽、西夏,但他还没来得及亲自接受西夏的投降,就于1227年病死在甘肃六盘山。他死后七年,他的儿子窝阔台与南宋联合灭金,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最终统一全国,建立了元朝。成吉思汗虽然不是元朝的建立者,但却是元朝的奠基人,对元朝的历史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成吉思汗不仅对国内发动了征服战争,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侵略和征服。蒙古在灭亡西辽后,就开始向中亚扩张,先灭掉了中亚大国花剌子模(今里海东,咸海西),又进入印度。以后又向欧洲大陆发展,占领了今天中亚直到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成吉思汗时,西进的军队曾撤回蒙古,但他死后,他的儿孙们继续进行了两次西征。一次是拔都对欧洲等地的西征;一次是旭烈兀对西亚等地的西征。
成吉思汗及其儿孙们的西征,客观上为开辟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是蒙古军队所到之处,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摧残,使西亚和东欧各国受到了巨大损失,这也是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