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王湿婆像
文物名片
出土地点:印度纳杜邦
制作年代:公元6世纪
出土时间:公元1890年
材 质:青铜
出土地点:摩亨佐?达罗
制作年代:公元前2000年
出土时间:公元19世纪
材 质:青铜
文物掠影
出土于印度泰米尔纳杜邦的舞王湿婆青铜像额上长着第三只眼睛,右脚踏在“无知”的人格化身阿帕斯马拉上作为支撑。上面的两臂伸向两侧,右手拿着代表宇宙之舞节奏的铜鼓,宇宙之舞象征着生命或创造;左手手持象征毁灭的火焰,下面右手作无畏势,向其供奉者赐予平安,同时也代表了她对宇宙的维护能力;左手作大象手势,指向左脚。左脚抬起做舞蹈动作。此像可谓是古代印度青铜像的极品。现保存在印度德里博物馆。
印度青铜舞女像高约11.4厘米,属于公元前2000年的作品,现藏新德里国立博物馆。印度的文明起自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它最早的史前艺术,一般称作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的艺术。据考古学家发掘,作为印度史前文明的曙光,最远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即铜器与铜石并用时代。它包括旁遮普省的哈拉巴和信德省的摩亨佐?达罗,这些地区现属巴基斯坦。经过对摩亨佐?达罗的三个古城遗址的发掘,发现其历史分期为从上到下数层。
历史最早的一层约相当于公元前3300年,其次是约公元前3000年,最晚的一层约公元前2700年。从遗址地基的坚固性,建筑规则的整齐性来判断,证明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城的居民已经组成了自己有条理的生活区。那时,不仅渔、农、饲养业发达,还有相当规模的手工业,如织布、制陶等,足见古代印度土著的审美天赋。
图中是一件摩亨佐?达罗出土的青铜舞蹈演员像,它属于印度河文明时期。这件小雕像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裸体,佩有颈饰和精巧的臂镯。这个舞女的右臂支于腰际,左臂自然地前垂着,左腿稍稍抬起,就像一个熟练的舞蹈演员在舞罢间歇中的姿态。从脸型上看,她具有土著民族的风貌。她的头略微抬起,展示出舞蹈家正陶醉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时的神情。她身材修长,胸乳与肢体结构不明朗,缺少曲线,仅以动态见胜。
材质:青铜
制作年代:公元6~7世纪
出土地点:印度纳杜邦
右手搭在三层宝冠上,尾巴盘在身后,后背飘动的饰带跨过左肩,这尊活灵活现的“神猴”的雕像,马上让人联想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神猴哈奴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像之一。它的主人罗摩赐予了它超自然的能力。身为一名猴将,它帮助罗摩将悉多从楞伽岛魔王罗波那的魔爪中解救出来。
材质:青铜
制作年代:公元4~5世纪
出土地点:印度纳杜邦
古代印度人体雕塑运用了独特的“S”形手法,就是人体的头、臀部和腿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在这尊吹笛天女立像中尤能感受到“S”形的艺术美。只见天女身体优雅地倚在树干上,头顶是卷曲的蔓草枝叶,与其妖娆的背面身姿相映成趣。天女露出侧脸,双眼半闭,完全沉浸于某种氛围中。头发缠结成优雅的髻。肢体放纵地伸展,自身夸张地扭曲着,呈优美的“S”形。
文物故事
公元4~17世纪南印度诸王朝统治下的铜制造像艺术,因其分布地域主要集中于南印度泰米尔地区及其周围,故又称南印度铜像,属印度本土达罗毗荼人的艺术。制作工艺,主要以青铜为主,采用蜡模铸法。造像题材大多以印度教诸神居多,也有一定数量的圣徒和动物造型。
印度大规模制作铜像,肇始于帕拉瓦王朝(约公元600~897)中晚期,繁盛于朱罗王朝(公元846~1279),至维查耶那加尔王朝(公元1336~1565)则达到高峰。南印度各王朝统治者都是印度教信徒,崇拜湿婆和毗湿奴,他们大兴土木,修造神庙。随着神庙的激增,便需大量神像,以供祀奉。因此,印度的青铜像便应运而兴,大量出现。
目前所发现的帕拉瓦王朝的铜像,基本属中晚期作品。造型风格受同时代石雕造像影响,古朴、肩宽体健、腰衣厚重、装饰简单,坐立姿势略显呆板。小型造像居多。但马德拉斯附近神庙里保存的一尊巨大的毗湿奴像,说明帕拉瓦王朝晚期,已开始铸造大型金属神像。
朱罗王朝在南印度崛起的初期,一方面大事扩张领土,一方面秉承着前朝的艺术,广兴神庙,创造了许多精致的铜像,人物比例合度,形象高傲,工艺制作精美,开启了朱罗王朝青铜造像的先河。到了罗阇罗阇一世时代(公元985~1014),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青铜造像也进入了全盛时期,题材更为广泛。在继承发扬笈多时代所确立的传统古典主义准则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南印度青铜造像的巴洛克美术风范。
现存于印度国立博物馆的湿婆舞王像,轮廓线劲爽明快,装饰细部精巧清晰,人体动态雄健典雅而富节奏感,是印度教象征宇宙永恒运动观念的集中体现。
此时期人物形体更趋修长秀逸,表情亲切柔和而又崇高庄严,特别是女神的造型,曲线优美流动,乳房丰硕,腰肢纤细,加之扭摆的三曲式体态,衬以华丽的珠宝饰物,美观动人,夸张地表现出印度女性美的特点。
维查耶那加尔王朝的青铜造像,大体沿袭着朱罗王朝的典范,进一步充实了造像的形式和仪轨,作品更加普及,不仅风靡于整个南印度,并远及于北方,达到了南印度青铜造像艺术的高峰,形象轮廓更加纤巧优美,装饰更趋细腻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