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 第十三章 难以兑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
第十三章 难以兑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
作者:王剑   |  字数:10710  |  更新时间:2015-03-06 14:36:51  |  分类:

职场励志

123难以兑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

无法实现的诺言会让企业制度的权威消失,让员工不再信任企业,让领导者置身于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之中,让企业变成利益第一的冰冷世界。

企业对员工的诺言是员工积极性的源泉。他们相信按照企业制度办事,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有沉甸甸的收获。而当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按照制度办事,无法实现对员工的诺言时,员工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消失,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按规则办事的领导者不仅是员工的榜样,更是员工人生的导师。许昌市有一家名叫“胖东来”的购物超市,几乎垄断了该市的超市行业。倘若它停止营业一天,百分之八十的市民将没有饭吃。它在该市的日营业额,甚至超过了丹尼斯、沃尔玛等全球连锁的超市。这样一个地方性的超市,怎么就能够如此辉煌呢?这要从超市的文化说起。该市的市民总是说,如果你在许昌街上看到从不闯红灯的人,那他一定是胖东来的员工。是的,胖东来一直以“信守承诺”的宗旨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不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超市领导者总能按时发放员工工资和奖金,对员工的任何承诺从来不会打折扣;而员工在领导者的激励下总能百分之百地完成分内的工作。所以,这家超市的工作总是井井有条,很少出现差错,从来没有接到过市民的投诉。

员工把按规则办事的要求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赢得了市民的一片好评。胖东来的管理者注重对诺言的实现,不但提高了超市的运作效率,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有了这个基础,超市负责任、诚信的形象就确立起来了,这种良好的口碑胜过千言万语的宣传。

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制度的执行,这是承诺问题。很多企业不重视制度的执行,对管理工作得过且过,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利益,却会失去员工与合作者的信任。总是能兑现承诺的领导者会成为员工的亲人、合作者的朋友,伸向它的不会是讨要报酬的大手,而是一只只热情的、能帮助你成功的有力臂膀。

124不要助长告密的风气,制度是最好的督促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私欲;有人际关系的地方,就有矛盾。向上级告密,是企业员工满足私欲、处理矛盾常用的一种手段。告密并不是企业管理者应当助长的风气,它会使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疏离,会使企业内部氛围变得紧张,会使员工的团队意识逐渐丧失。

公司的管理者并不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圣人,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很多管理者喜欢运用“相互监督”的方式来完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手段容易助长告密之风。告密者往往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提供的消息准确性不强,却很容易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所以,管理者在处理冲突时,一定要从事实出发,以公司制度为办事原则,不要轻信部分员工的一面之词。

公司的团结非常重要,正如拔河一般,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前进,公司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告密之风一旦助长,公司的团结将无从谈起。员工之间会出现戒备心理,总是害怕被别人揪到小辫子,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变成作秀;上下级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上级在猜疑,下级在做表面工作,整个团队就无法有效运转。

爱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告密的风气不被制止,公司就会在小人的搬弄是非中走向下坡路。浙江的一家电子厂为保障员工的言论自由设立了领导信箱,员工可以向管理层提建议,也可以匿名举报同事的违规行为。每个月领导信箱都会出现许多举报信,都会有很多员工受到处罚。大部分员工对于处罚都心怀不满。有些人只是一时疏忽而犯下错误,在举报信中就变成了大错特错。有些员工受到处罚,则完全是因为得罪了举报人。这样一来,出于保证员工言论自由的领导信箱,就成了员工报复的平台。员工纷纷递上辞呈,企业的发展就此陷入了僵局。

头顶始终悬着一把钢刀,任何人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业员工流动量大,正是告密这把邪恶的钢刀引起的。其实,制度是最好的督促者,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完善制度,管理就会事半功倍。在完善的企业制度监督下,大部分员工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犯下错误时也会主动承担责任。

125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还糟糕

制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但是,有了良好的制度,并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制度的执行和遵守上出现差错,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在执行制度上出现问题,会给员工造成“制度是一纸空文”的心理,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在遵守制度上出现问题,员工就会错误不断,公司也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管理者必须十分注重制度的执行和遵守。

有制度容易,执行制度难,让每个人都遵守制度更难。如果想让公司制度切实发挥它的作用,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坚决按照制度办事,绝不能偏听偏信,杜绝息事宁人的想法;员工必须对公司制度绝对服从,不能钻制度的空子,也不能得过且过。

没有制度很可怕,有了制度不执行就更可怕。有时候,公司的很多事情并不坏在制度上,而是坏在对制度的疏于执行上。某造纸厂生产车间发生了严重的火灾,价值几十万的成品和原材料化为灰烬,数十名员工被大火吞噬,葬送了宝贵的生命。事后,心力交瘁的厂长做了深刻反省,他将这场大火的起因归结于所有人对制度的轻视。

该生产车间在改组之后,有许多插座空闲下来。有时车间工人在工作时间手机没电了,就会用它们来充电。这些插座是建厂之初安装的,大部分都已经老化,很容易出现故障。公司就制定一条纪律:严禁使用车间的插座。然而,长时间以来车间插座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地,有些胆大的员工开始在加班的时候用电饭煲煮夜宵。而电饭煲就是这场大火的导火索。一天夜班,某产线组长应大家要求,为大家煮方便面当夜宵。长时间的连续使用,电饭杯劣质的电线胶皮开始融化,随后插座喷出火星。电饭杯旁边放置的成品,被火星喷到之后迅速燃烧,造成了这场重大生产事故。

倘若该造纸厂的管理人员在制度制定之初就严格执行,员工就不会在车间大肆用电,这场事故也就不会发生。管理企业离不开良好的制度。若不能严格执行制度,再好的制度也会变成危险的毒药。

企业执行力的大小,是衡量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制度束之高阁,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只会助长我行我素、任性妄为的不良作风,长此以往,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涣散,竞争力就会减弱。只有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才能体现出来,违反制度的人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其他人才会引以为戒。

126果断清除团队中的“烂桃子”

企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团队。在一个团队中,有人犯错是很正常的,但作为管理者,要想保持整个团队的顽强战斗力,就必须果断清除团队中的“烂桃子”,否则很可能会引起恶性的连锁反应。

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并不是任何一个犯错的人都应该被原谅。管理领域最著名的“破窗”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当窗户完好无损时,没有人会去主动砸破窗户;反之,一旦窗户出现破损,大家便会降低打破窗户的负罪感,逐渐参与到破坏窗户的队伍中去。在企业团队中也是如此,只要有人开了“坏头”,故意犯了错,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着犯错。与此同时,大家的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认为犯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害群之马是万万要不得的,他们往往会充当第一个打破“窗户”的角色,进而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团队中一旦出现了“烂桃子”,就要毫不留情地清除,以免“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

小丁是一家顾问公司的人事主管,最近他刚刚开除了一名员工。公司明令禁止员工之间公开讨论薪酬待遇问题,该制度自从制定之日开始,贯彻情况一直良好,直到有“害群之马”的出现。这名员工来公司才一个月,就经常在工作之余与大家讨论薪酬问题。小丁为此提醒过多次,但根本没有什么用。更过分的是,他一边抱怨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待遇太低,一边怂恿大家“跳槽”。

作为人事主管,小丁深知这样的害群之马如果不清除,那么,表现规矩良好的员工会感到不公,认为公司不在乎员工的表现,可能会生出离职的意愿并付诸行动。一个优秀的企业肯定是由无数个优秀的员工组成,一旦所有的优秀员工都有了离职的念头,那这家公司势必会沉沦,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他当机立断,立马开除了这位员工,并专门召开了一次员工大会,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由于清除工作比较及时,整个团队的士气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任何一个团队都有不守规矩的员工,实际上把他们看作“害群之马”一点也不夸张,一方面他们肆意破坏公司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他们会让其他员工心存侥幸,认为违章违纪也无大碍,最多被口头批评。如此一来,员工的工作态度势必会受到影响,团队的生产力和士气也会随之降低。

要想保证整个团队的竞争力,作为管理者就必须要防患于未然,在这些“害群之马”影响到全局之前就把他们彻底清除出队伍,绝不能留半分情面。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面对这类员工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对于团队中的“烂桃子”,不能无原则地给予机会,而是要按照规章办事,既然已经“腐烂”,就要毫不留情地清除出队伍,只有这样,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才有保证。

127有些“谣言”听听也无妨

在企业内部,管理者只占少数,而员工占大多数。少数的管理者在面对大多数的员工时,难免会愚智不辨。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准确判断员工优劣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多听听不同的声音。

管理者统御员工的秘诀就是学会聆听、及时沟通。不会倾听的管理者,无法得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不擅长沟通的管理者无法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无法取得员工的信赖和尊重。听听“谣言”,其实也是一种聆听和沟通。

谣言对于员工来说是很大的干扰因素,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却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隐性渠道。并不是所有的谣言都要被消灭,有时候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影响力极大的隐形渠道,往往蕴含着有限或完整的信息。毕竟通过正常的言论渠道管理者一般是不能获得这些信息的。

可口可乐公司在处理谣言问题上为管理者树立了榜样。2000年初,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组,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200人。秋季,亚特兰大总部传出谣言,声称:“高层领导之间出现矛盾,主要领导将离开公司,公司还要继续裁员。”年初的裁员已经使可口可乐公司员工人心惶惶,此谣言一传出,公司士气一落千丈。公司行政副总裁吉姆斯·切斯特纳特没有试图消灭谣言,而是正面回应了谣言。通过这次谣言事件,他发现公司的管理透明度不够,员工想了解公司即将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道听途说,这才造成了谣言四起的局面。他出面向员工澄清了真相,既安抚了员工的情绪,也为自己赢得了美誉。

一般情况下,谣言都是员工内心感受的畸形反映。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懂得利用谣言的积极性,而失败的管理者则被谣言所击溃。管理者如何对待谣言,关系到谣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倘若一味地杜绝谣言,谣言就会迅速蔓延,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所以,只要管理者态度正确,有些谣言听一听也无妨。

128惩罚犯错者,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士气

惩罚是企业制度中必不可少的条款。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有错误就要接受惩罚。惩罚能使犯错人吸取教训,让其他人引以为戒。对违反公司制度的人太过心软,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降低团队生产力和士气,甚至会导致员工大量离职。因此,对于犯错者必须动真格,不可姑息。

严肃处理犯错者也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对严重违反制度者予以惩处,那些有违反制度倾向者,以及犯错并不严重者就会积极反省,改正自身的行为。对犯错者进行惩罚,其目的是维护公司制度的权威性和保证公司日常秩序的稳定。所以,惩罚并不是越严重越好。递进式惩罚能够为员工提供痛改前非的机会,也能让员工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以使惩罚的效果事半功倍。

没有人愿意接受惩罚,惩罚往往会给人身体和心灵带来伤害。许多管理者为了安抚员工情绪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迁就和容忍犯错者的做法,正如对一箱水果中的一个烂果子不作处理,久而久之,一个烂果子的霉菌,就会传染给整箱水果。

每个企业都有一套企业制度,处罚犯错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企业能按照制度严格地惩罚犯错者。事实上,功是功,过是过,企业管理者只有奖罚分明,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得到员工积极的回应。

犯错者犹如害群之马,不但没有做好分内工作,还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情绪。管理者姑息犯错者,对其他员工来说就不公平。不公平的企业文化必将导致怨声载道、士气衰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小的错误也不能放纵,再优秀的犯错者也必须严惩,如此才能保证员工士气鼓舞、斗志昂扬。

129完成从“老板第一”到“制度第一”的过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往往善于使用制度。但从现实条件来看,很多小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他们通常靠口头约定或老板带员工、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法来告诉大家: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粗放式管理的弊端也就显露了出来,这时候就必须要完成从“老板第一”到“制度第一”的过渡,只有用制度管人管事,才能更好地克服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管理问题。

一般来说,每家企业的经营性质不同,人员构成也不同,因此其制度也会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并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只有多方面考虑,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企业制度。

日本东芝以电子产品闻名全球,众所周知,电子产品的生产对制造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对于某些特定产品而言,必须要做到“无尘”,甚至是“无菌”,只有这样才能少出废品,提高产品合格率。东芝的生产车间由少到多,生产人员也逐步增加,原本的粗放式管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管理需求,因此,必须制定规范详细的制度,来保证多家工厂生产工序的一致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很快完成了管理制度的转型,东芝结合自身的生产环境以及对产品的生产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从头到脚的净化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女工禁止擦粉、男工胡须必须刮干净;进入工作车间必须按要求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过程中禁止说话,以防止唾液对无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不允许咳嗽、打喷嚏,以免引起空气振动,扬起尘埃。为了把制度落到实处,管理层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不遵守相关制度,轻则批评检讨,重则会给予经济上的处分。

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员工人数也会随之增长,人少则“老板第一”,人多则必须要靠制度。东芝及时地完成了从“人治”到“法制”的转变,从而保证了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简化有效,这正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

初创的小企业一般都是以老板意志为主导的粗放式管理,不管是人还是事,一概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实际上,这种管理办法只适用于小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老板的个人精力明显不够用,这时,管理办法也必须与时俱进,停留在以人管人的基础上只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实质上,管人管事靠制度说话才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秘诀。

130制度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机器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说:“一项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得以生存和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有了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才能高速有效地运转。没有制度就没有正常的生产和管理,企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制度也是企业盈利的保证。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公司无法运转。人人都向往自由,但肆无忌惮的自由会产生严重危害。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合理的约束,才能产生正能量。企业制度限制了员工的绝对自由,却保证了员工行为的积极性。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良好的制度,能够规范公司的日常管理,统一员工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企业制度一经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如此,企业制度的积极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企业领导必须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员工要积极配合管理者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监督工作自然必不可少,同事之间要互相监督,上下级之间更要相互监督。

顺美服装有限公司是北京市著名公司,自1992年起,连续15年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顺美服装有限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它详细、全面、可行性强的公司制度——顺美员工行为规范。这份规范历经整整两年才制定出台,包括公司概况、员工如何在集体中生活、如何工作及应有的礼仪礼貌等各方面内容,是顺美员工的行为基本准则。它不仅教人以经商之道、办事之道,还教人做人之道和处世之道。正是这套具体细致的制度使顺美服装有限公司的大小事务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顺美服装有限公司的巨大成功引得众多私营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竞相学习。

纵观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创造一切财富的工具,更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制度的优势。

制度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更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没有合理科学的制度,或者有了制度却不执行,员工的行为就得不到约束,公司的生产经营就无法正常进行,盈利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要想经营好一家公司,先得制定并执行好相应的制度。

131用制度告诉员工,努力了就会得到回报

员工与企业其实是个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员工的努力工作,能够换来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会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树立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的理念,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如果说领导者是企业的头脑,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硬件设施是企业的骨骼,那么,员工就是企业的细胞。细胞老化企业就会衰弱,而企业停止呼吸,细胞就会坏死。所以,员工与企业相辅相成、休戚相关。要想让企业与员工达成这种共识并付出行动,就需要用制度来说话。

首先,管理者要制定健全科学的薪资制度。薪资制度要与员工表现相联系,奖励先进,惩罚落后。合理分配不同职位薪资水平,拉开适度的差距,有利于激起员工的进取心。其次,管理者要设计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够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三,管理者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给员工成长发展的空间。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提升,有助于其他员工见贤思齐。

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能从一个只拥有10名雇员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电信巨头,与其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进行开发、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具有一致性的做法是分不开的。

爱立信从成立初开始,就始终保持着飞速发展的势头,然而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其出现了规模管理的难题。为了解决难题,爱立信高层创立了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管理者注重对员工的创新力、管控力的开发,因此设立了合理的奖励制度和内部提升制度。爱立信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自己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公司就会给予相应的回报。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总能保持充分积极性,主动地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爱立信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每一位员工的潜力,从而实现了从雄踞国内市场到进军国际市场的飞跃。

制定合理的制度,给每一位员工以足够的关心和重视,让其个人福利与公司效益密切联系,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如果优秀的员工得不到奖励和提升,所有员工的薪资水平差距不大,有困难的员工得不到关怀和帮助,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就会淡薄,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好的管理者总是能从制度中体现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看到有努力就有回报,从而积极工作为公司创造财富。

132要给制度佩一把“尚方宝剑”

治理国家需要严明的法令,颁布详细具体的法律,公民才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管理企业也需要明确的制度,科学合理的公司制度是权责明确的保证、提升效率的关键,对于任何组织的有序运转,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需要人来执行,因此常常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当人的意志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占据主要地位时,制度原有的作用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公司管理者要赋予制度以绝对的权威,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的一切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在论述国家刑罚时指出:用严酷的法令治理国家,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采取宽仁的策略,则不能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现代企业也一样,管理者必须为公司制定严格的制度,在执行制度时公正严明,绝不能有所妥协。

在公司制度面前,高层领导、公司元勋和普通员工的地位是平等的。良好的公司制度应该对任何人都有赏罚大权,不会因为职位的高低而有所偏颇。公司制度的最高权威得不到维护,就会造成工作流程不顺畅、内部考核不到位、员工价值观不统一的严重危害。

以肯德基为例,这家世界闻名的快餐业巨子创立半个世纪以来,赢得了全世界的好评,这主要得益于企业上上下下对制度的绝对贯彻。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三十余年,营业额一直非常可观。进入中国市场后,肯德基不仅坚持着本土化策略,也开始与当地供应商合作。它从按照公司规定质量、技术、财务、可靠性、沟通等五个方面对当地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复杂周密的考核下,肯德基的快餐供应链条得到了充分保障,创造了出色的经营业绩。相反,曾经是中国最大奶制品企业的三鹿集团,却在不断地挑战着制度的权威。三鹿集团在奶源采购上也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轻易就被自己的私欲打败,致使企业对奶源质检不力,不合格的奶制品流向市场,最终酿成企业破产的悲惨结局。

企业要想有序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想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必须使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制度的规定下严格进行。企业制度必须高于一切,必须管控公司的方方面面。管理者也必须公正严明地执行企业的各项制度,让每个人在关键领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如此,企业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133有些事没必要刨根问底,他人的隐私要尊重

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正常人,员工也有独特的爱好、追求、交际以及个人隐私。这是人在生存中必不可少的实际内容,不能完全取消。因此,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的人性化,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有些事没必要刨根问底。

尊重员工个人隐私,是管理者容人之量的体现。为了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大部分企业都会进行“以公司为家”的教育,但是,要求员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并不等于员工就要完全依附于公司。员工的隐私是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侵犯。部分管理者会将“私欲”与“隐私”混为一谈,认为员工不能向公司奉献出全部时间、精力和隐私,就是别有用心。这种想法容易疏远上下级关系,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

凡事刨根问底,不但是对员工的不尊重,也是对时间的浪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和背景,把每个细节都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难度很大。而且通常情况下,刨出的根、问出的底并没有多大价值。所以,为员工留点私人空间,把精力放在主干的事情上,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眼光和胸怀。

惠普公司从创立之初就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尊重。1949年,惠普创始人大卫·帕卡德在参加一次美国商界领袖聚会时说:“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帕卡德在惠普的创建和经营中,充分地运用了这种理念。半个世纪的发展,惠普已经成为庞大的商业帝国,其尊重员工的理念一直没有改变。惠普中国公司总裁陈翼良对媒体说:“我不敢不尊重我的员工。”在惠普公司,每位员工在私生活上都有绝对的空间,高层主管从来不窥探员工隐私。必要的时候,公司还会帮助员工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惠普公司的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公司员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许多员工一辈子都在为惠普公司兢兢业业地工作。

管理者不应该干预员工部属的私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私生活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私生活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员工的身心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日常工作。

被尊重、被信任是人类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的相对高级的精神需求。凡事不刨根问底,为员工私生活留下空间,就是管理者对员工充分信任、以员工为家人的表现。被尊重和信任的员工对公司有了极大的归属感,自然会以主人公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工作。

134偶胜靠计策,长胜靠制度

公司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盈利,为了追求做强、做大的目标。因此,在成长的道路上,领导人不能依赖某一阶段的商战策略、广告效应求发展,而应把精力放到内部制度建设上来,才能有效调整和规范公司的日常行为,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跃升。尤其是当公司规模扩大以后,随着人员的增多、资金的增大,任何一项决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此时仍然用拍脑袋的做法做管理,势必增大运营的风险。高明的领导者懂得建立科学、合理的各项制度,去调动各种资源,实现效益的提升、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套良好的制度能使整个公司活动有条不紊,各方面配合默契,整个公司系统灵活运转。事实上,公司的运营和员工的行为难免会偏离正常轨道,而制度能够通过批评教育、惩罚制裁等各种手段对越轨行为进行监控和约束,保证公司各项工作就有法可依,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对任何企业来说,领导者的手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光靠领导人的魅力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些公司在第一代领导人卸任后就迅速垮下来,原因就是太注重领导者的决策力量,而忽视了公司制度。为此,万科地产的董事长王石就充分地认识到制度的力量。他说:“只有为企业建立了一种制度的企业家才能算是成功的企业家。对于万科来说,成功与否关键在制度。即便我不在万科,万科还能很好地发展下去,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被称为“企业管理之神”。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带领台塑走向了商业顶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王永庆之所以能够创造管理神话,是因为他充分相信制度的力量。在他的推动下,台塑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涉及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使得台塑可以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心”。正是有了这套完整的制度,有了企业对制度的重视,台塑集团的营业总额才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趋势。经济危机对台塑集团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当同行都在经济波动中摇摆不前时,台塑集团却能逆流而上,这都是完善的公司制度的功劳。

一个企业要想经久不衰,绝不能仅仅依赖于领导者的英明领导,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还要靠完善的企业制度。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良好的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依旧在正常轨道上运行。在内部机构进行重组的混乱时期,良好的制度能够杜绝弊端产生。

制度具有永恒性和延续性,当企业开始制度化时,它就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并不是所有决策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凭借个人素养打赢商战,只有让制度说话,按制度办事,才是长久的管理,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常胜地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