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等“孩子”长大了,会赚大钱
马云说:“创办一个企业就像是养一个孩子,不能指望他一生下来就去挣钱养家糊口。你只要不断地给予他营养和知识,只要这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赚钱是早晚的事情。”
自成立以来,淘宝网就是马云自己拿钱来“养”着,对客户免费。马云一直认为,如果做家长的把赚钱看得太重,让孩子过早地出来做童工,那不仅赚不到钱,就连孩子本身也有夭折的可能。马云说:“我对我的投资人说,现在阿里巴巴甚至整个互联网产业就像一个3岁小孩,你不能只喂了几口饭,就让小孩上街卖花挣钱去。应该是给小孩吃好穿好,供他读书,有条件的话,让他读到MBA,这样他走向社会时,才能挣大钱。”这就是马云著名的“养孩子”理论。
创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利,马云也是一名商人,他创办企业的目标之一,也是为赢利。马云说:“我做阿里巴巴网站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与那些刚创业就想赢利的创业者想比,他具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企业“长大”,至少在一个企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他绝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
2007年,面对外界“不能赚钱”的指责,马云仍然坚持让淘宝、支付宝等忘记赚钱,专注“做规模”:“现在还不是淘宝收费的时机,因为市场还需要培育。就像几年前我经常讲的,如果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就不断捡起来,那当它身上装满金子的时候就会走不动,就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经过耐心照顾,婴儿总有一天会长大,淘宝网亦如此。截至2009年底,淘宝网拥有注册会员1.7亿,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网购人群;全年交易额实现2083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淘宝网的市场份额已占据国内电子商务80%以上。
马云的淘宝已经渐渐长大。从数以千计的交易额中可想而知,淘宝网的利润有多丰厚。据国内分析师透露,2010年淘宝网的总收入约为50亿元,广告收入占80%,为40亿元。而在2009年,淘宝网的广告收入还仅为15亿元。
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看到小金子就忙不迭地捡起来,最终会不胜其累,无法到达金矿。把眼光放在远方的金矿,对脚下的“小恩小惠”视而不见,全心投入到抚养企业中,耐心等企业长大,不知不觉就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
中国互联网产业虽然起步晚,市场空间却很大。马云的疯狂式推广,本来完全有可能让这个中国早期的互联网企业抢占先机,获得无限可能。1997年,当中国互联网小公司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网站赢利时,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就不可思议地达到了700万元。在先发优势确立的前提下,经过悉心维护,按理说中国黄页应该大有一番作为。可惜,马云的第一次互联网创业失败了。
庆幸的是,马云和中国黄页没有展开的缘分,在他和阿里巴巴身上再次延续了。这次,马云得偿所愿,用“养孩子”的方法把阿里巴巴、淘宝网“养”得足够大。
马云培育企业之道是从成立杭州海博翻译社开始的,1994年1月,马云成立了专业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如今它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着,但是他的创始人马云已经离开了这里。作为创始人,他永远不会忘记这里,“海博翻译社”是马云创办的第一个企业,是他养的第一个“孩子”。
在创业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马云和他的那群伙伴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失败。第一个月没有赚到钱反倒亏了一大半,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
作为海博翻译社的创始人,马云心中的信念根本就不曾动摇过。他明白,现在翻译社才刚刚开始。它还很弱小,还不是让它赚钱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怎样让它继续存活下去,现在是要尽一个“家长”的义务的时候。只要能保证这个“新生儿”健康的成长,将来总会有赚钱的那一天。
为了让这个刚刚开始的翻译社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做起了“倒爷”。靠着当“倒爷”挣来的钱“养活”自己的这个“孩子”,尽着一个“家长”的责任。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才让这个原本早已是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如今,已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
如果没有马云培育企业的那种“养孩子”的理念来支撑自己,很难说他能够有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一个个迎面而来的困难,海博翻译社恐怕也就无法长大成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一番作为了。创办海博翻译社的经历,让马云体会到了在企业的存亡关头,他所面临的选择和所要付出的艰辛,将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命运,在后来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上,马云所做的一切又展示了他的“养孩子”理论的另一个阶段。也许现在马云已经可以说,阿里巴巴已经长大成人。
现在,许许多多西方国家的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向中国输送全部产品,因此很多国内外媒体大胆预言,阿里巴巴的创造者马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首富”,未来40年,马云将替代比尔·盖茨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宏伟的事业,只有靠实实在在的、微不足道的一步步的积累,才能获取成功。”对创业者而言,且不可犯下贪快贪大的错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靠自我积累方式发展起来的,才能有更稳固的根基。如果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捡小金子,那么也许会错过大金矿。
8.从宏观思考问题,不做井底之蛙
马云认为,宏观思维不论对于领导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十分重要,具备了宏观思维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决策与行为。
1997年在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北上建立国家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网站。马云称:“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8年年底,马云决定离开经贸部。1999年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1999年2月马云被邀请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
参加大会的80%是欧美人,谈的也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马云忍不住站了起来,讲了一个小时:“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那是什么模式,马云没有说,因为这是他要做的事。
马云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用马云的话说:“只抓虾米。”很简单,大企业有自己的专门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收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马云说,“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一个创业者若是不懂得从宏观思考问题,做井底之蛙,只注意眼前的利益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尤其是商业界变化更是迅速,今天你的商品卖得好,可能明天大家就去买别人的了,你就会亏损。如果其他人一直在变,而你不变,那就是坐井观天,期待着做黄粱美梦。企业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或者做得更好的是引领时代,这样才永远不会被人甩在后面。
怎么才算是从宏观思考问题呢?简单来说就是从一个大的角度看问题,站在时代的角度上看问题。宏观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全面而细致的统筹式角度,用这样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话,会从多种角度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思路,并且能总结当前时代的经验,这样不至于故步自封,总是重走老路。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把目光放得长远,不能敏感于产业的发展,即使企业再大也会因为目光短浅而被淘汰的。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诺基亚手机,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的手机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2003年,诺基亚1100在全球已累计销售2亿台。2009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约4.318亿部。诺基亚公司辉煌的时候,每个人都以拥有诺基亚手机为荣,并且诺基亚的市值在最高时曾经达到了上千亿欧元,令人惊叹。
但是自从乔布斯推出iPhone系列,引起了全世界的智能手机狂潮。诺基亚却似乎不以为然,还在做它的功能机和自己的操作系统。然而,在新操作系统、新模样的智能手机的冲击下,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度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其市场份额不断往下掉,甚至都不如一些不起眼的公司。
这时候,诺基亚才感觉危机的来临,在2011年只好和微软达成了合作,共同研发WindowsPhone操作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一点诺基亚的颓势,但是没能阻挡得住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开发商的冲击,出现亏损的诺基亚在2013年被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其设备与服务部门,也就是它的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一个手机的传奇帝国就这么倒下了。
《庄子·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人们常用“井底之蛙”这个词来形容没有远见的人和事,对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摆脱目光短浅的思想局限性,懂得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思维局限的时候,像做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这并不奇怪,也不可笑。但是看到了危机的来临仍然故步自封、顽固不化,根本不愿意跳出限制自己的“井”,这才是可悲的。一些创业者总是局限于自己小环境,而不愿意接受外面更大的舞台。而当有一天,不得不走出去的时候,却往往会发现最好的机会已经失去,自己已经无力在外面生存了。